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福街商会"是草根民间商会在政府部门支持下合法化的组织形态,它酝酿产生的民族志故事表明,社会群体认同是流动不定的.社会人属于某一不确定"认同环"上的一分子,当其所属的"认同环"呈现强势之时,该社会人就以此类"认同环"属性表现出利益诉求,而其他的潜在认同属性则暂时被掩盖.社会群体认同的流动性决定了社会群体认同及其基础上的政治共同体具有流动性与可塑性,"福街商会"这一官方与民间共建的政治共同体,包容着福街草根民间组织、福街管委办和福区总商会等不同的社会群体认同.他们各自的"认同环",时而为"隐性认同环",时而为"显性认同环";时而其间产生矛盾对立,时而其间产生交叉甚至耦合.这种类似"旋转"动态的"社会认同",构成了转型期社会重建过程中的多样性与过渡性等特征,它为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妥协与合作提供了合理性.  相似文献   

2.
作为流动人口的重要构成部分,对"老漂族"进行分类是实现公共治理的重要途径.依据"认知-行为"双维度框架,将其分为完全认同型、继续认同型、认同制约型和认同失败型四类.利用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数据对"老漂族"的类型差异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完全认同型"和"继续认同型"所占比重较高,"认同制约型"和"认同失败型"所占比重较低;"继续认同型"主要受到家庭禀赋的制约,"认同制约型"和"认同失败型"主要受到个体禀赋和家庭禀赋的共同影响,而社会禀赋对四类"老漂族"都发挥着影响作用;"认同失败型"向"完全认同型"的转变有内在驱动和外在驱动两条路径.因此,在"老漂族"的治理中需要遵循差异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从异质文化间文学镜像角度来思考竹枝词的近代转型,就会发现清末民初竹枝词中出现了"假洋鬼子".它是中国近代社会转型时期西俗东移和西学东渐的产物,集中地反映了现代民族意识觉醒中社会群体认同的主体性.竹枝词中的"假洋鬼子"主要包括有"冶游弟子""留学生""洋奴""西崽"等四种类型,在竹枝词中经由书写者的文化认同、民族认同、身份认同、审美认同等多重视角中建构出文学文本意义上的异化镜像,此类形象为知识阶层对文化危机、文化自觉、文化选择等社会转型心理诉求提供了路径.在维新变革的社会思潮中,可窥探中国近代知识分子民族自觉的细微变化,同时也是中国"他者化"的文化隐喻,具有特殊的文学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4.
"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的经典化与非经典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绕着如何评价"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已形成了经典化与非经典化这两种不同观点.前者完全认同"红色经典"这一命名,并进而把"文革文学"中的样板戏与<艳阳天>、<金光大道>等经典化,表现出将历史泛革命化和极端化的革命拜物教;后者不认同"红色经典"这一命名,认为文学经典应该是历代作家的最优秀的作品,是民族和人类文明的结晶,是前人智慧与创造的积累,是属于全人类的精神财富.经典的判断标准只能是全人类共通的人的价值和尊严,人的独立和自由,是全人类共通的人的真善美."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表现出狭隘的政治功利主义和革命的原教旨化,艺术上唯革命标准是从,充满了宣扬仇恨的语言暴力,叙事模式化,故不能成为文学经典.本文认同后一种观点,并把此文的写作,看做是一种自我精神与自我意识的疗救过程.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清末民初思想历史层面的社会性别女性英雄指认话语--"英雌"话语的建构为背景,探讨这一时期小说创作中的"英雌"想象问题,分析这些文学在认同思想历史的"英雌"话语时是如何丰富和参与建构"英雌"话语的,并由此探询历史和文学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6.
边缘群体是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一股重要力量,同时也给城市建设、社会发展带来许多不可避免的问题.造成边缘群体精神危机既有观念上失范、文化认同丧失乃至价值虚无等内在原因,也有社会制度制约和社会歧视等外在原因.在社会大转型时期,通过构筑现代化的城乡文化价值体系来解决边缘群体的游民化问题是中国现代化转型的重要内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7.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立足时代背景和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最新实践,以党的价值实践的表述形式,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现和价值理论,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建党学说,是价值表述与科学方法的有机统一,是党的价值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8.
"四个认同"是马克思主义"五观"教育的具体体现和必然选择,也是民族团结教育所要达到的根本目的.在民族院校开展深入有效的"四个认同"教育,既是民族院校办学的责任,也是构建和谐民族关系、增强民族团结的有效途径,更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机构成和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民族院校的"四个认同"教育任重道远,需要精心规划、不断创新,要充分认识到"四个认同"教育的重要作用,尽快建立起系统的"四个认同"教育内容体系和一支业务过硬的教师队伍,用有效的教育促进和谐民族关系的构建,维护民族团结.  相似文献   

9.
安徽是一片红色热土和改革沃土,安徽红色文化蕴涵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安徽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初心"教育中的运用,是高校在新时代对新问题、新情况、新挑战作出的有力回应.高校应充分认识到安徽红色文化在大学生党员"初心"教育过程中具有丰富内容、创新形式、提升认同、增强效果等方面的价值优势,深刻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的现实要求,进而在加强开发整合、构建长效机制、探索有效举措等方面精准发力,将安徽红色文化全方位融入大学生党员"初心"教育中,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儒家学派中,天是客体,人是主体,人道要符合天道,价值要服从真理.但是他们认为人是宇宙的核心,只有人才能实现天道的运动、实现"天人的合一".这是人生存的根本,是人生存具有意义的前提.因此,中国传统价值观是一种以人的道德性为核心、以内在超越为特征的人本主义的真理与价值的统一观对人性内在完善的不懈努力,对"天人合一"的泛道德的执意追求,含有一种以善为最,以善为真的内核.通过"法自然",依照自然中早已存在的"伦理秩序",建立、恢复或加强人际间以伦理为中心的社会生活秩序,使人伦达到自然的和谐.从而,衍生出中国特有的伦理法.  相似文献   

11.
《新青年》中科学主义与中国现代文学思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青年》杂志对科学问题的探讨已上升到科学主义层面,并与中国新文学有着内在的学理逻辑联系。崇高科学的历史语境,使科学精神成为强势话语,决定了写实主义(包括自然主义)在现代中国的独尊地位,也使反科学主义的、按“进化论文学观”演变流程应处于前列的“新浪漫主义”退居其后。就历史理性而言,中国古典主义文学思潮对科学主义的抗衡,是逆历史潮流的,但它们的价值选择却指向了对人类社会现代化进程中负面成分的批判,趋向了审美现代性。  相似文献   

12.
思想政治教育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实质是邓小平教育要"三个面向"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球化背景下,必须充分挖掘其深刻内涵;如思想政治教育观念、体制、内容、方法、手段、目标的现代性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国际化意识、向世界开放的德育体系,世界现代性发展前沿的扬弃;着眼于建设四个统一的生力军,着眼于防范西化侵蚀的长期引导.应努力寻找与实践观念、体制、内容、形式、方法、队伍建设诸方面的实现途径.  相似文献   

13.
鲁迅的创作指向具有深刻且多义、现实又超前的特点,为后人的"当代性"解读提供了无限生动的广袤空间。新时期鲁迅研究的突出成果,几乎都是以"当代"社会中的文化与文学的"现代化"作为基本的价值立场和内在驱动力的,也正是在它的支持下,才将"人"、"人性"、"反封建思想革命"、"历史的'中间物'"、"主体意识"、"生命哲学"、"改造国民性"、"文化守夜人"等观念和关键词,置于鲁迅研究的中心位置上。鲁迅事实上业已成为中国文学和文化现代化的精神源头和现实生活的批判性力量。但这决不是杜撰式的影射和应景研究,它是建立在严格的科学性的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14.
以创新的理念探索“两课”教学方法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时期大学生的逻辑起点和历史高度要求"两课"教学必须以创新理念指导"两课"教学方法改革.其有效的教学方法是课堂教学开放化;引入案例时代化;教学语言生动化;教学手段现代化;师生互动经常化.  相似文献   

15.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国内外环境和党自身状况发生深刻变化的时代背景下,总结我们党80年来的奋斗历程和基本经验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它不是三句话的简单相加,而是涵盖了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和党的建设各个方面,具有内在联系的独立的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最新理论成果,它贯串于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党的建设的实践中,对其它新观点、新思想具有统摄作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坚持与时俱进、坚持党的先进性、坚持执政为民,十六大将其确立为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在新时期文学创作中 ,“后现代”思潮在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等诸多领域都有所表现 ,中国当代的“后现代”思潮具有相当鲜明的“中国性” ,它滥觞于“文革” ,植根于中国民间的世俗化心态和相对主义智慧之中 ,也是思想解放运动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7.
"两论"即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思想的拓展,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体现;也是大庆社会全面进步,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思想魂魄。"两论"思想蕴涵着马克思科学发展观的基本价值尺度,符合和谐社会思想的内在要求。通过"两论"思想在大庆发展实践中的主体化,作为各项工作的科学指导思想和行为准则,从"两论"起家,到大庆油田的成功开发建设,直至城市的现代化建设、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大庆所走过的辉煌历程,也是"两论"思想在大庆发展实践中充分践行的过程。"两论"不仅过去是,而且现在和未来都将是大庆发展实践的核心指导思想,是大庆可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永恒的思想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大学生,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是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大学生社会实践纳入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教学体系中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教学融入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对增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教学的实效性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三农"问题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局,是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理论界对这一问题高度关注,其研究领域包括:界定"三农"概念,分析形成"三农"问题的制度、体制、结构、人口、权利等因素,探讨解决"三农"问题的对策和途径。研究中显现出的不足,一是缺少农民自身的参与,二是逻辑思路尚须理清,观点尚须统一。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公民教育的历史复兴及其当代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公民教育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特殊意义和重要地位,笔者认为当前中国公民教育的复兴是中国百年现代化追梦的表征和历史必然;是一个民众自我赋权的行动;它将标志中国人从传统到现代新的生命文明模式的确立;同时也是一种普适合理而且公平可行的教育理念和行动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