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石窟的顶部,是石窟中应用菱形构图最多的区域.克孜尔石窟中的第4窟、第8窟、第13窟、第14窟、第17窟、第32窟、第34窟、第38窟、第58窟、第63窟等多个石窟的顶部都由菱形构图组成.在这些石窟中,绝大多数是中心柱石窟,其窟顶都由菱形构图来填充,除中心柱石窟外的其他窟形,虽然占克孜尔石窟的数量不大,但其顶部也分布有菱形构图.中心柱石窟是克孜尔石窟的典型,数量较多,是克孜尔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礼拜窟之一.本文以中心柱石窟来说明菱形构图在窟顶区域的分布:在中心柱石窟中,主室的窟顶和甬道、后室的顶部都分布有大面积的菱形格构图.  相似文献   

2.
霍巍 《西藏研究》2002,(3):52-60
佛教传入吐蕃之后 ,佛教石窟寺艺术也随之在西藏高原兴起。开凿石窟、雕刻塑造佛像之风在当时的政治、宗教、文化、经济中心拉萨初开其端 ,被称之为“吐蕃第一窟”的拉萨药王山查那路甫石窟 ,便是其中的一处重要的早期石窟寺遗存。① 但由于田野考古工作的局限 ,长期以来 ,学术界对西藏高原这一佛教艺术重要的表现形式并未能够从文献与考古材料两方面加以认真的识别与研究 ,西藏一直被认为是佛教石窟寺艺术分布图上一个几乎是空白的地区。近年来 ,随着西藏西部以皮央、东嘎石窟遗址为代表的一批石窟遗址的考古发现 ,② 学术界对这一问题的研…  相似文献   

3.
曹学文 《西藏研究》2000,(1):103-107
炳灵寺石窟是我国著名的佛教石窟寺之一,其考古价值与艺术价值可与敦煌莫高窟、云岗石窟、麦积山石窟相媲美,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释道世《法宛珠林》记载,炳灵寺的历史可上溯到“晋泰始年”,即265年,距今有1700余年。在炳灵寺169号窟中保存有中国石窟中最早的纪年题记──“建弘题记”,记述了169号窟部分造像的制作情况,尾处还记有“建弘元年岁在玄枵三月二十四日造”的字样,“建弘元年”即420年。炳灵寺石窟现有窟龛216个,各类佛教造像800余尊,壁画1000多平方米,…  相似文献   

4.
石窟的顶部,是石窟中应用菱形构图最多的区域。克孜尔石窟中的第4窟、第8窟、第13窟、第14窟、第1 7窟、第32窟、第34窟、第38窟、第58窟、第63窟等多个石窟的顶部都由菱形构图组成。在这些石窟中,绝大多数是中心柱石窟,其窟顶都由菱形构图来填充,除中心柱石窟外的其他窟形,虽然占克孜尔石窟的数量不大,但其顶部也分布有菱形构图。中心柱石窟是克孜尔石窟的典型,数量较多,是克孜尔石窟中最具代表性的礼拜窟之一。本文以中心柱石窟来说明菱形构图在窟顶区域的分布:在中心柱石窟中,主室的窟顶和甬道、后室的顶部都分布有大面积的菱形格构图。  相似文献   

5.
第127号石窟作为麦积山石窟最重要的壁画窟,壁画题材丰富、篇幅宏大、色彩艳丽,展现出当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体验.《西方净土变》作为麦积山第127窟大型经变画的代表作,对其进行构图图式特点探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风格以及表达方式的研究.文章以麦积山石窟127号窟中的《西方净土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分析壁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构图图式及特点,以期实现对壁画的美学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南北朝艺术体系复原工作的实现,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6.
<正>在西藏拉萨布达拉宫广场的西南角、药王山南麓距地面约20余米处,依山开凿有一座石窟。看似不起眼,但它在西藏石窟史上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堪称西藏迄今所知年代最早的一座石窟,也是为数不多的一座塔庙窟。这座石窟窟口向东,平面略作长方形,深约6米,宽约5米,高约2.6米。窟内中部偏后的位置凿有连接窟顶的长方形平面中心柱,围绕这个中心柱形成宽约1米的礼拜道。早期寺院的中心是佛塔,  相似文献   

7.
张祥和 《中国民族博览》2021,(9):169-170,213
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产生并生存在魏晋南北朝动荡的时代背景下,却能一直保持着相对稳定的书风特质.政权的更替、文化的多元、地域的特殊等空间因素对这一时期的石窟寺造像题记交替熏染,丰富了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风格内涵,本文以巩义石窟寺北朝造像题记的书法风格为主线,将这一时期的书法风格特征做一个梳理和归纳,并根据结果进行推导、...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阿尔寨石窟第32窟壁画二十一度母图像回鹘蒙古文榜题二十一救度母礼赞文的版本、书写特征和语法特点等进行分析,试图说明阿尔寨石窟第32窟壁画二十一度母礼赞文的书写年代及二十一度母图像的绘制年代有可能是15-16世纪,应属北元时期.  相似文献   

9.
北魏天安到太和时期(466-490),在云冈、麦积山等石窟寺营建过程中,出现了具有鲜明时代特色的双窟样式,其规模宏大、内容丰富、雕刻精湛,融合了诸多中原及西域造像特征,是外来佛教艺术中国化的重要标志之一。它与当时北魏文明太后冯氏和献文帝、孝文帝共同临朝执政有密切关系,也是世俗政治力量在佛教窟龛造像中的具体反映。  相似文献   

10.
麦积山石窟,保留有众多的佛教菩萨造像.其中的众多菩萨宝冠造型,具有鲜明的地方艺术特征.然而,学界在引述这些宝冠时,名称不一,导致混乱.本文以麦积山石窟现存菩萨宝冠的样式特征出发,尝试建立较为合理的宝冠命名,并分析其时代特征、造型来源和演变规律,以彰显麦积山石窟宝冠的独特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1.
雷玉华  王剑平 《西藏研究》2004,(4):F003-F003
广元千佛崖位于四川省广元市城北十里的嘉陵江东岸,唐代称作柏堂寺,五代、两宋时期一直沿用,元代始改称"千佛崖"。这里也是金牛道上著名栈阁--石柜阁之所在,山势南北绵延,抗战期间所修川陕公路依崖而过,破坏了崖壁下半的造像。现在整个造像区分布在南至石柜阁,北自窟区界墙长388米的山崖内,山顶高84米,窟龛最高处距地面45.5米,崖壁上层迭分布着密如蜂巢的大小龛窟,最密集的区域内有13层之多。现存龛窟848个,造  相似文献   

12.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建窟史迹再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根据考古和文献两方面材料,从石窟中保存的题记入手,结合敦煌第465窟本身各窟室之间关系及其与周围石窟相互间的关系,参考石窟壁画的题材,对此窟的建窟历史及其年代提出了新的认识,认为此窟现存遗迹并非同一时代形成,而是同时保存有吐蕃、西夏、蒙元各个时期的因素,反映出完整的建窟史迹.  相似文献   

13.
敦煌石窟为观察南北传密法互动的重要窗口,中唐榆林25窟正壁的主尊代表南传中印胎藏及佛顶尊胜系"毗卢遮那佛"的仪轨,而其榜题"清净法身卢舍那佛"及本窟四壁的造像则表现北传华严密法的主尊,两者在本窟的对应关系,开启了尔后南、北两系密法的互动。本窟正壁的"毗卢遮那八菩萨造像"源出盛唐善无畏所撰《尊胜佛顶修瑜珈法轨仪》,而由不空在《佛顶尊胜陀罗尼念诵仪轨》中加以简化而成,成为敦煌石窟尔后"佛顶尊胜"一系造像的典型。  相似文献   

14.
元明时期藏传佛教传入炳灵寺后,大部分窟龛壁画被重绘成藏传佛教内容。在藏传佛教造像中,四臂观音像出现的频率很高。四臂观音是观音化现的以代表六字真言的密宗观音之一,在藏传佛教中地位极高,这种最常见的密宗造像对我国观音信仰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第465窟壁画绘于西夏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本文是作者研究敦煌莫高窟第 465窟壁画的系列论文之一。文章通过对莫高窟第 464窟游人题记年代的分析确认该窟壁画绘于西夏前期 ,进而比较第 464窟与第 465窟之间花卉图案的细节 ,确认两窟的壁画大致绘于同一个时期 ,然后将莫高窟北区这两窟出现的上师像冠帽样式与榆林窟及河西石窟所见西夏上师冠帽样式对比分析 ,确认它们最初来源于藏传佛教宁玛派的莲花帽 ,是西夏上师的典型冠帽。最后讨论了第 465窟壁画大成就者像贴附纸条与此窟年代的关系。根据以上论据的逻辑联系 ,可以确认莫高窟第 465窟壁画是西夏时期的作品  相似文献   

16.
敦煌石窟是由何人所造 ?是怎样建造出来的 ?建造所需时间多长 ?这些一直是人们心中的疑问。日前 ,敦煌研究院的专家通过研究敦煌壁画的题记和敦煌文书及其它文献 ,找到了明确的答案。敦煌石窟的营造者大致分为 3类 :窟主 (即石窟的主人 )、施出 (出钱出力帮助窟主建窟的人 )和工匠 (石窟营造的具体操作者 )。而工匠又分为石匠 (打窟人 )、泥匠、塑匠、画匠、木匠等。一个洞窟从始建到完成 ,需要经过整修崖面、凿窟、绘制壁画、塑像、修造并装饰窟檐或殿堂等程序。一座洞窟建造时间的长短要受到洞窟规模大小、窟主的财力和势力、社会变迁等各…  相似文献   

17.
查拉路甫石窟是西藏目前所知唯一的一座石窟。尽管它是一座很小的石窟,而且只有七十一尊造像,但因它的造像内容、风格有别于我国其他石窟寺艺术,所以,对查拉路甫石窟的时代、分期、造像风格及我国石窟寺艺术的起源、传播和发展等问题作些探讨是完全必要的。由于笔者才疏学浅,不可能完成这样重大的课题,这里只想就个人的看法求正于专家和同行们,以达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佛像纵广相称是佛教造像的一个理论概念,佛教教义经典和造像量度理论典籍从不同的角度对纵广相称进行了阐释。教义经典认为,纵广相称是诸佛菩萨身体示现的神圣庄严法相;造像理论经典认为,纵广相称是艺术家在绘塑佛像创作实践中遵循的一种造像量度法则。古代藏文文献对于佛像纵广相称的具体量度持有125指和120指两种不同的观点。文章以藏文古代文献为中心,分析佛像纵广相称学说的概念、理论渊源、哲学和宗教层面的意义,探讨佛像艺术创作过程中将纵广相称的佛身庄严法相表现在所绘造佛像上的具体方法等问题。  相似文献   

19.
第127号石窟作为麦积山石窟最重要的壁画窟,壁画题材丰富、篇幅宏大、色彩艳丽,展现出当时独特的艺术风格与情感体验。《西方净土变》作为麦积山第127窟大型经变画的代表作,对其进行构图图式特点探析,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推动南北朝时期绘画艺术风格以及表达方式的研究。文章以麦积山石窟127号窟中的《西方净土变》为主要研究对象,在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全面分析壁画中所展现出来的构图图式及特点,以期实现对壁画的美学分析,能够进一步促进南北朝艺术体系复原工作的实现,为后续工作的进行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20.
霍巍 《西藏研究》2000,(4):62-70
佛传故事画是指描写释迦牟尼一生教化故事的图画。它采用相互关联的若干幅画面详细介绍释迦牟尼从降生到涅槃的一生历史。在汉地石窟壁画中保存最为完整的佛传故事画是敦煌莫高窟第61号窟(宋代初年)的佛传故事壁画,它从燃灯佛为释迦授记,直到涅槃、分舍利建塔为止,完整地表现了释迦牟尼一生的事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