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今日南国》2007,(24):80-80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太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公斤.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2.
《今日南国》2007,(22):78-78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公斤,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3.
《今日南国》2008,(2):20-20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公斤,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4.
《今日南国》2008,(1):26-26
自然生长干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公斤,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5.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公斤,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6.
《今日南国》2007,(20):80-80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公斤,为世界罕见。都安瑶族自治县是我国中南各省区野生山葡萄产量最大的地区,2006年,产量达1000多吨,最高年份达3000多吨。  相似文献   

7.
《今日南国》2007,(21):80-80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100年,树根直径大于30cm,分枝为20cm~22cm,覆盖面积约0.23公顷,年结果最多达1500q公斤,为世界罕见。  相似文献   

8.
《今日南国》2007,(17):78-78
自然生长于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石山区的野生山葡萄(主要为山葡萄、毛葡萄、刺葡萄),有"南国珍果"之称。据统计,都安瑶族自治县境内自然野生葡萄原始生长树龄在50年以上的有16万多株,大山里长有"山葡萄王",树龄超过  相似文献   

9.
厚彬  永华  国勇 《金陵瞭望》2011,(19):24-24
以“葡萄熟了——品果纳凉、亲近自然”为主题的第十三届中国南京江心洲葡萄节.将于7月29日在江心洲生态农业旅游景区举办.葡萄节将历时一个多月。江心洲从1985年开始种植葡萄.葡萄品种已由单一的“巨峰”发展到现在的130余个。葡萄节开幕当天.将有6个早熟品种开始上市.8月10日后.大多数的品种将集中扎堆上市。  相似文献   

10.
李程 《源流》2020,(2):96-96
“梅花端的种梅州”,叶剑英元帅的梅花诗如三春暖阳,让梅州乡亲胸膛热流激荡。纯朴的客家人既有“心如铁石”的坚忍不拔,又有“玉骨姗姗”的和衷共济。因此,梅州人乐意以梅花自喻,而且喜欢植梅、赏梅、咏梅。梅州境内,遍地梅花,但花魁当推“潮塘古梅”。2018年暮春,潮塘古梅荣膺“中国最美古树”,是梅州唯一入选的古树。潮塘古梅树龄千年,广东树龄最长之古老花梅,填补了我国野生古梅分布之空白,以生长地为命名为“潮塘宫粉”,录编入《中国梅花》。  相似文献   

11.
葡萄耐早怕雨,潮湿极易感病,盛产于大西北。广西春夏多雨,葡萄病害难防,历来视为“葡萄禁区”。 新世纪里,葡萄在广西异军突起。2009年,全区葡萄果园面积19.3万亩、产量18.08万吨、产值6.4亿元,分别比1999年增长1.76倍、6.0g倍、7.42倍。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都安瑶族自治县紧紧闹绕“繁荣发展”这个主题,坚持科学发展观、“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全力打造布努瑶密洛陀等民族文化,全面弘扬优秀民族民间传统文化,推进了全县文化“软实力”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对野生灵芝“相思岭1号”与其他5个不同灵芝菌株的栽培特性进行了试验比较,结果表明,“相思岭1号”在茵丝生长、子实体发育、子实体形态、经济效益、产孢性状等综合评价指标上表现出茵丝生长较快、出芝较早、芝形较好、产量较高、孢子量较多,特别是第2潮产量高等良好性状。野生灵芝“相思岭1号”栽培特性的研究为合理开发利用野生灵芝提供了科学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4.
潮人话语     
《源流》2008,(9)
陈少平(中共潮安县凤凰镇委委员):凤凰有着悠久的种茶历史,在长期的自然筛选和人工栽培活动中,野生茶逐渐进化为现在的栽培种。凤凰茶区现在仍保存着植株高大、形状奇特、品质优良、具有200年以上树龄的老茶树3500株,这是凤凰乃至中国茶业不可多得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15.
郑锋华 《今日南国》2006,(17):56-56
广西是我国茶叶发源地之一。据专家介绍,目前,在昭平、凌云、田林等地均发现有连片的野生古茶树,大多分布在原始森林里面,树龄小的有几百年,老的则有上千年。位于昭平县城19公里处的文竹镇,自古以来就是产茶的地方。从镇上往五指山和象棋山交界处一个叫陆竹岭的方向走4个小时左  相似文献   

16.
茶与茶料理日本著名民俗学家柳田国男在他的《白山茶花》中指出,中国是茶树原产地。但他也同时指出,日本本土也有野生茶树,“从关东到九州南端,只要你到山里看一看,就会发现到处都有茶树。只是分布如此之广的茶树竟是从生长在背振山、尾山等地的、为数很少的野生茶树那里繁衍而来的。如今已成为饮料的茶很早就有了,只是一直未被我们的祖先发现而已。”有关茶的来源问题,一直是日本学者争论的热点问题。松下智在他的《茶的起源与传来》中写到:在中国大陆的茶种传入日本以前,日本就有茶树了,一般称它为“山茶”。这种山茶生长在九州、四国、…  相似文献   

17.
权晟 《源流》2016,(4):44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都安瑶族自治县率先探索有土安置和无土安置新模式,咬定目标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贫困山区百姓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以奇山秀水著称的都安瑶族自治县,享有“魅力瑶山、天下都安”的美誉。然而,这里却地处全国扶贫攻坚最难“啃”的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全国脱贫攻坚主战场,是广西28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中  相似文献   

18.
土豚与甜瓜     
非洲大陆上的土豚,最喜欢吃一种野生甜瓜。奇妙的是,土豚吃完甜瓜之后,把拉出去的带有未消化的甜瓜籽儿的粪便.用泥土埋起来,“种”下了许多甜瓜籽。甜瓜籽埋在土中,又有粪肥,茁壮生长。来年就结出更多的甜瓜.土豚也便有了更多的食物。这样吃了瓜又种了瓜.土豚和甜瓜.互利互惠,相辅相成,二者都可以繁衍生息下去。  相似文献   

19.
《社区》2008,(17):39-41
“玻璃做葡萄,绝技百年传”。曾经在北京城家喻户晓的“葡萄常”.因为这门独绝的手艺,得到慈禧的御赐牌匾。获得过巴拿马国际博览会的金奖,更为新中国创下大量外汇.以一个民间小玩意登上大雅之堂:也因为这门家传绝学,“葡萄常”家族恩怨不断,传人命运坎坷.手艺百年沉浮。  相似文献   

20.
“一村一品”的概念及农业运动。来自于1979年的日本大分县。这个位于日本西南地区的省份山多地少、自然条件差.在当时经济很落后。时任县知事的平松守彦先生到任之初.所到之处听到的都是诸如“我们村里没有资源”、“我们没有学校”、“道路条件太差”之类的叹息。但.无论怎么抱怨和叹息都无法改变既有的条件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