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3.
1911年,他出生于美国伊利诺伊州一个普通的工人家庭。由于家境贫寒,他上学后父母甚至买不起一双像样的鞋子给他,他只能穿一双补了又补的鞋子去上学。每天在学校里,看到同学们穿着漂亮的鞋子跑来跑去,他都特别羡慕,心里十分渴望自己也能有一双漂亮的鞋子。 相似文献
4.
李渝凤 《海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4)
玛格丽特·劳伦斯的《一个上帝的玩笑》,多处指涉上帝、教会、《圣经》中的隐喻等宗教问题。这种对传统教会的否定及其寻求真正上帝的思想,则成为女主人公寻找上帝的精神探求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5.
6.
谁曾应许,一生不撇下我 每段窄路,谁陪我走过 谁还领我,于蓝天上自由飞翔! ——摘自学生日记 一生不撇下我 镜头一:周二晚上,学生小琼突然晕倒在地,全身不停地发抖。班主任急忙找车把小琼送到医院,医生诊断后,又是打针又是输液。等挂上吊针后,班主任拨通了小琼家的电话。 相似文献
7.
程小娟 《淮北煤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1(4):112-114
在萧乾的笔下,呈现出对基督教上帝全能、爱、全知、公义、普世大公等基本属性的全面质疑。这种质疑虽有其时代根源,然也有其超越时代的力量和影响,对当代汉语神学的反思具有启发性,因之也表现出神学与中国现代文学跨学科研究的可能性及价值。 相似文献
8.
在中世纪的欧洲 ,任何对上帝的诠释都是一件十分刺激和危险的事情。但是 ,随着时代的转型所带来的社会模式、道德准则、生活方式的变化 ,人们不得不思考“上帝”给予这个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并同时赋予“上帝”新的含义。 相似文献
9.
10.
唐凯 《华中师范大学研究生学报》2011,(1)
拥有科学家和神学家双重身份的牛顿,对自然哲学的研究主要服务于其心中的上帝。他肯定上帝的存在,坚持万物源于上帝,相信上帝创造宇宙体系和对世界的绝对统治,并认为虽然人们对上帝的本质一无所知,但是仍然可以通过对自然哲学的研究来了解和认识上帝。通过对牛顿的研究,解析其心中的上帝,阐述其上帝观产生的根源以及对其造成的影响,以还原一个全面真实的牛顿,弥补学术界对牛顿上帝观认识的不足和空白。 相似文献
11.
12.
张旭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6):53-57
我们所处的时代的信仰状况就是"上帝之死",这一历史进程具有多种含义;二十世纪伟大的基督教神学家朋霍费尔对"上帝之死"作出了神学的回应,他的"上帝之死神学"指出,上帝之死是那种显示神迹的上帝概念的失败,真正的上帝概念是一个受难的上帝。 相似文献
13.
14.
古希腊哲学的本体论建构与一种永恒的信念紧密相关。中世纪的神学不但保留了哲学的本体论,而且更为深入地探讨了哲学的认识论。近代的科学知识论脱胎于神学,但却导致了上帝之死。这同时也导致了哲学之危机。现代的生存论建构不得不告别形而上学。这虽可视为哲学之复苏,但仍然晦暗不明。 相似文献
15.
16.
文章通过对洛克理论中一些基本概念的分析,认为上帝在洛克理论中处于非常基础的地位。正是上帝造人,赋予人理性能力,人才可以从社会中展开各项活动;因为同为上帝所造,所以人才生而自由平等。洛克的理论正是在上帝的保证下才得以稳妥展开。同时本文指出,虽人类社会不同领域的最终根源都在上帝,洛克要做的工作却是强调它们的分离,因惟此社会才可得到安全。 相似文献
17.
一个冬天的夜里,福尔摩伍和查理警官正在回警局的路上,突然发现前面有个歹徒正在拦路抢劫,便冲上去想抓住他。歹徒一看见他们,掉头就跑,跑了好长一段路,一直跑进了地铁站,福尔摩伍和查理警官紧跟着也追了进去。此时,地铁站上只有六个人,体形和歹徒都很像。 相似文献
18.
等到上帝创造第一位母亲时,他已经超时工作进入第六天。一位天使出现了,问道:“您为什么花这么长时间造这样一个人?”上帝回答说:“你读没读说明书?她必须是可洗的,但不是橡胶的;她有200个可活动的零件,全部可以更换; 相似文献
19.
舌头永远遇不到高温的黑松露。温度一高,黑松露就会“香消玉殒”。温室里也永远寻不到黑松露,它对生长环境异常挑剔,阳光、水分、土壤的酸碱度稍有变化,松露就无法生长。它寄生在橡树的幼根须上,一点一点把整片森林的味道刻人内里。 相似文献
20.
余婉玲 《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1(3)
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问题一直被广泛地思考和讨论,在经院神学和近代宗教哲学的发展中,上帝存在的问题不仅成为宗教哲学所关注的基本问题,而且也是宗教哲学中讨论得最多的问题.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一书中,将在他以前的种种关于上帝存在的证明都归入到三种证明--本体论证明、宇宙论证明和自然神学证明中,通过三个方面一步步地演绎他对传统上帝存在观念的批判.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