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高等学校是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场所,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特殊使命。未来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素质,关系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是否具有后劲,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兴衰存亡。社会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反对和平演变斗争的长期性、曲折性、复杂性,在高等学校表现的尤为突出。高等学校的党组织应当有长期作战的思想准备,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接班人。  相似文献   

2.
在当今世界,经济与社会发展从根本上说,是科学技术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智力开发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的竞争.高等学校担负着为国家现代化建设培养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因此,在未来的竞争中,高等学校培养人才的素质如何,至关重要.在提高人才综合素质方面,社会的大环境,以及学校  相似文献   

3.
今天,实现对环境的保护、提高人口素质遏制人类退化继而达到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主题.我们要建设生态文明,进行绿色生育的研究,推广绿色生育工程,就是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对人口再生产过程施加影响、规避出生缺陷的风险发生,使其"产品"为高素质的、聪明的、高智慧的健康人口,这是一个提高人口素质的根源性的社会系统工程.这是我们"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计划生育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选择,也是我们建设生态文明的归宿.它将对社会和家庭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4.
本文运用"国家与社会"的互动范式,剖析了中国二十世纪国家建设和社会重构的过程,以及这其中政治权威和社会发展之间的双向关系,在此基础上梳理出国家权威崩解、国家权威重建、国家消解社会以及社会重建的历史脉络.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二十世纪政治社会发展的运行理路和轨迹,也能廓清未来中国发展的取向.  相似文献   

5.
同志们: 今天是第34个世界环境日.今年世界环境日的主题是"营造绿色城市,呵护地球家园".为呼应这一主题,我国确定了"人人参与,创建绿色家园"的世界环境日中国主题.号召全社会行动起来,积极投身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的实践活动,共同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绿色家园.  相似文献   

6.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解决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带来的资源供给不足和环境污染严重的必然选择.在企业经营模式上,要实现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要求,就必须转变传统的以经济效益最大化为目标的经营模式,建立绿色营销模式.通过绿色营销模式,实现"两型"社会的发展要求.以消费者为价值取向的企业主导型绿色营销模式,是契合"两型"社会发展要求的一种营销选择与完备形态.  相似文献   

7.
低碳城市建设既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的客观需要,又是落实建设"四个湖南"战略部署的必然要求。低碳城市建设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资源整合。当下,湖南低碳城市建设要以城乡规划为龙头,优化城市功能布局;以产业转移为主线,提升低碳技术创新能力;以绿色发展为契机,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以绿色文化为主题,营造低碳消费环境;以配套政策为保障,打造低碳发展合力。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城市群被国务院批准为"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文章针对"两型社会"发展的目标和要求,在分析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两型社会"建设相应的解决对策,为长株潭城市群未来"两型社会"的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参考.  相似文献   

9.
学风建设是高等学校永恒的主题,是衡量高等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我校学风建设工作紧紧围绕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内涵式发展的总体目标,以狠抓教师教风、学生学风、管理者作风和学术风气建设为主要内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形成了我校独具特色学风建设工作模式和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基于2011—2021年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EI(部分)、CSSCI、CSCD、中文核心数据库以绿色发展为主题的2062篇英文、2385篇中文文献,利用CiteSpace软件构建知识图谱,分析其结构特征、热点前沿、演化趋势和主题变迁。研究发现:1.绿色发展中英文文献发文量总体呈指数增长态势,但核心作者间、中外作者间、机构与高校间、中外机构间合作交流匮乏。2.中英文文献研究热点包括了生态环境、碳排放、绿色经济、绿色发展水平测度。此外,中文文献更关注乡村振兴、绿色金融,英文文献更关注可再生能源与技术。3.研究时序和主题变迁方面,中文文献研究与我国重大方针联系紧密,呈现出阶段性、体系化的发展趋势;英文文献归纳为两个阶段,且发展趋势较模糊。基于研究结果,在未来绿色发展研究中要加强中外学者合作、注重定性研究、深化学科与产业之间的交叉融合度,并在未来绿色发展研究过程中与”双碳”目标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社会功能论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为国民共同体确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经济、政治、社会建设提供内化精神规范,为现代中华民族建设和谐的共有精神家园,为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提供基本保障,为中国在国际社会和平发展展示国家"软实力",为当今多极世界确立和谐理念的"中国价值观",推进中国及世界的和谐建设与和平发展,从精神上引领中国人民走向现代化、走向世界、走向未来。  相似文献   

12.
绿色经济发展是未来经济发展的趋势,倡导绿色发展理念,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所在。绿色经济体系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绿色经济体系的建设关键在于绿色技术创新。但由于绿色技术的"逆市场逻辑"特征,绿色技术创新必须重构市场价格形成机制,消除绿色技术的"负外部性",构建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绿色技术创新体系由四大主体性要素和三大机制构成,其中绿色金融作为创新体系的血液,贯穿于绿色技术创新的全过程。基于当前我国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中的绿色金融功能缺位问题,我们认为必须坚持以绿色金融为核心,将绿色金融融入绿色技术创新的各个要素和环节之中,强化绿色金融政策体系及其协调性,建设以市场为目标导向的绿色金融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中国社会福利制度史角度,依据社会福利理论,主要运用文献回顾方法,以西方国家残障福利制度历史经验为参照,首次系统回顾、总结中国残障福利制度发展规律.笔者认为2010年是中国社会福利元年,残疾人福利是社会福利制度与福利时代的重要内容.中国残障福利制度与服务体系分为两大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前尚未成为"独立性"政策议题.改革开放以来形成"人道主义式道德化"福利模式,制度化与法制化残障福利制度初见端倪.在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构建和谐社会宏观社会处境下,道德化福利模式战略转型迫在眉睫,构建和谐社会迫切需要"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本文首次提出"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范围内容,指明未来发展的战略重点与优先领域.最后笔者根据现代杜会福利制度发展变迁普遍规律与历史经验,充分考虑中国的现实状况,针对残障福利工作战略转型,建立"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成为国家发展战略重点的状况,提出若干宏观战略思考与政策建议,描绘"积极性"残障福利政策框架建设路线图与方向,明确阐述国家在中国特色社会福利和残障福利制度建设中的责任主体角色与国家行动议程.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前苏联和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认为,马克思"人类学笔记"的主题是探索所谓"世界资本主义体系中东方落后国家的发展道路和未来前景问题";笔记与大致写于同一时期的晚年马克思的<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及其草稿、 <给<祖国记事>杂志编辑部的信>等书信、手稿有共同的理论主题,它们都是晚年马克思思考和探讨东方落后国家发展道路、未来前景问题的重要文献.实际上,通过深入、透彻的文本研究可以发现, "人类学笔记"的真正主题并非探索上述问题,而是探索人类的原始社会及文明时代的起源.澄清这一点,有助于正确评价笔记的理论价值和历史地位,恢复马克思思想史的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15.
绿色发展偏重于发展理念的建构和对传统经济发展方式的反思,但在解释如何实现绿色发展的技术路径上存在根本缺陷。从"绿色发展"到"绿色治理"的研究转换,更能在实践层面和技术层面凸显经济行为主体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实现绿色发展目标的方法论和技术性,体现绿色发展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价值性和技术性的统一。因此,以"经济绿色治理"新视界为切入,在方法论意义上建立超越"生态文明-经济建设"二元对立的绿色治理框架、构建基于"对象-方法-效果"协同的绿色治理模型和提出"规划-产业-空间"协同的绿色治理路径,对增强国家经济绿色发展能力和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胡长青 《天府新论》2006,(Z1):34-35
欧洲绿党在欧洲政坛异军突起,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欧洲国家传统的政党格局.欧洲绿党倡导的绿色政治自其诞生开始,迅速扩展为欧洲典型的社会现象,如今,它正在成为21世纪全球最有生命力的社会思潮.绿色政治提出了一套目的在于改善人类传统生活方式和交往方式,探索一种新的人与自然更加和谐发展的思想主张,为人类未来的发展勾画出了一幅崭新的蓝图.  相似文献   

17.
两型社会、绿色税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两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理论分析表明,绿色税制是服务"两型社会"建设,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政策工具.文章从环境、资源和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视角提出绿色税制构建设想.  相似文献   

18.
唐家柱 《江汉论坛》2008,19(5):18-22
落后国家在社会主义革命后,要进行现代化建设,解决发展问题.为此,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要经历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毛泽东解决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由解决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俄国革命问题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转变,提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则和方式,但他未能完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由解决革命问题到解决建设问题的转变.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实现了这一转变,建立了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转变提供了立足于向现代社会转变,根据实现现代化的需要认识社会主义的理论范式、历史观和方法论,开创了和谐合作发展模式,找到了与马克思当初设想不同、通过发展实现社会主义胜利的途径.  相似文献   

19.
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派和以杜威为代表的现代教育学派都以"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为研究主题,前者以追求教育的"艺术"为目标,后者以追求教育的"实用价值"为目标.当今世界与中国的教育学仍然没有真正走出以"为谁教"、"教什么"、"如何教"为主题和以追求教育的"艺术"和"实用价值"为目标的历史围栏.未来教育学将以"为谁发展教育"、"发展什么教育"、"如何发展教育"为主题,以追求教育的"科学发展"为目标.教育学将通过主题与目标的转换而走向科学化,我国教育学将可能率先通过主题与目标的转换而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20.
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以庞大的创新人才为支撑,高校肩负着为国家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高校领导作为统筹学校全面建设的"领头羊",其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着高校的发展水平与学生培养质量.现阶段,我国高校领导在治校与治学方面虽取得一系列的突出成就,但仍存在着诸多不足,当务之急就是要明确新形势下高校领导的责任与使命,转变传统治校治学方式,实现高等学校的良好发展,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