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导语,这里专指教师上课之初为导人知识所设计,使用的过渡性语言。 万事都有开头,导语是课的开头,导语的质量高低与否,直接影响或决定一课的效果。就如一部文章头开得不好,读者拿起来,没几句就厌了,放下了,即使后面的内容十分精彩也可能不被发现,导语的作用就如同文章的开头,是要攫住学生的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的兴趣,调动学业生的思维,如果达不到这样的目标,就不能算是好的导语。因此,导语是课堂一部分,不是无关紧要可有可无的多余话,有经验的优秀教师都是高度重视导语的。  相似文献   

2.
热爱生活有很多种方式,最简单直接的就是过小日子。在精彩刺激也急功近利的大时代,你焦虑又亢奋,忙碌又疲惫,很难偷得浮生半日闲,每每忽略了自然的四季、内心的风景和生活的本来面目。春发,夏长,秋收,冬藏。春赏花,夏观瀑,秋采红叶,冬踏白雪。春安,夏泰,秋吉,冬祥。  相似文献   

3.
人类基因财产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最著名案例要数美国的摩尔诉加利福尼亚大学董事会案.但不幸的是,加州最高法院否定了摩尔的请求,摩尔未能在财产权的争取中获得成功.由此引发了科技界、宗教界、社会科学界关于人类基因财产权的大讨论,反对者认为,人性尊严不可侵犯,不能把人作为客体,而支持者认为,人类基因财产权的确立,既是对人的自由意志的保障,也是对生物科技的发展保护,最终让全社会都享受到生物科技进步带来的好处.  相似文献   

4.
《家庭科技》2007,(5):37-37
一年一度的高考渐行渐近,家长最关心的是如何让孩子在短期内增强记忆力,提高分析解答试题的能力,保持最佳考试状态.专家指出,合理食疗胜过保健品.建议把能食用的中药和具有药性的食物结合起来,或选择某些药食兼优的食物,烹调成色香味俱佳的汤膳或羹膳,取药之性,用食之味,发挥食借药力,药助食功的协同作用,既对大脑有针对性营养补充,又能防治记忆力减退.  相似文献   

5.
正一个跌倒的小孩,倘若没有大人看见,哭一会儿就会自己爬起来。如果看到有大人注意,就会一直哭,直到被哄舒服才罢休。每个成人的心里,都住着这样一个小孩。被满足,是人的本能。如果需要得不到满足,就会痛苦。最痛苦的是,够得着的,却得不到。最痒人的是,好像能够着,但就是够不着。至于无论如何够不着的,看一番,赏一番,然后一阵风,一场空,一帧迷蒙给黄昏。  相似文献   

6.
我要是死了,世上就没人惦念妈妈了。我得留着这条命,在人间想着妈妈。若世间真有属苦命的人,32岁的戚美霞定然算得其中之一。戚美霞从小在福利院长大,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懂事的她,在政府的帮助下,学习一直很刻苦。大学毕业后,20岁的她找了份家教,晚上又在夜市摆摊卖东西,一个月虽然忙碌劳累,但也有3000多元的收入。生活就这么平淡地继续下去,直到22岁那年,她遇见了周华——日后她的丈夫,生活终于从波澜不惊中,泛起了一圈圈幸福的涟漪。周华第一次见到戚美霞,得知她的身世和境况后,又是同情,又是敬佩,不禁对眼前这个长相秀气的女孩产生了爱意。每当天幕被涂黑时,周华就赶到戚美霞的摊点,选这个,买那个,并不时和戚美霞攀谈,关于人生,  相似文献   

7.
杨伟 《家庭科技》2013,(4):17-17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已成为国人扫墓祭祖,缅怀亲人的一场仪式。这仪式的举行地在荒僻的坟头,平时少有人光顾。不单纯是因为忙,没时间,而是因为心里有忌讳。记得小时候寻猪草,大人明令禁止:不许去坟头。怕我们记不住,有时会吓我们,说那里有鬼,独自去会被捉走。大人的说法,倒不完全是迷信,而是源自对死亡的恐惧,因此便有些闪烁其词。即便是清明,在自家亲人的坟头,大人们也是缄默的,  相似文献   

8.
刘墉 《家庭科技》2013,(11):11-11
小时候,夏天的傍晚,母亲常会做花椒油。先把麻油烧热了,再撒下一把花椒,拿锅铲用力压,噼噼啪啪地散发出一种特殊的香味。闻到那香味,我就知道,爸爸要下班了。"醋熘冬瓜"是爸爸最爱吃的——清淡的冬瓜汤,上面浮一片花椒油,据说有消暑的功效。直到现在,我都记得,淡黄色的花椒油在灯光下反射出的图案,还有那黑色的花椒,不小心被咬到时的麻麻的味道。父亲在我9岁那年过世,不知为什么,母亲就再  相似文献   

9.
三伏天是一年中最为炎热的时期,亦是人体阳气最为旺盛的时候,此时气血趋于机表,皮肤松弛,毛孔张开,有利于药物的渗透,有助于邪气的外驱。因此,在三伏天用特配的中药敷贴特定的穴位,通过经络的循行和气血的输送可将药物直达病所,达到治病的目的。另外,三伏贴在治病的同时可调动人体阳气,鼓舞正气,  相似文献   

10.
中国 1 3亿人口的大国 ,图书事业飞速发展 ,出版物层出不穷 ,必须去其糟粕 ,取其精华 ,面向大众 ,扎根民众 ,为大众所想 ,为大众所写。坚决反对东搬西抄 (这里东指东方 ,西指西方 ) ,反对洋八股与土八股 ,提倡为大众所接受的文化 ,努力开创中华大众文化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1.
明嘉靖万历时浙江绍兴府余姚地区的社会风俗变化很大,并深刻影响到生活方式以及人们的观念。嘉靖时徐天泽将风俗的变化归结为人们的"物欲",在讲求"义"的伦理政治下,"物欲"表现出的"利"对于社会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人们不再安分守己,以满足欲望为追求。余姚江南徐氏在明代由于科举人才辈出,引人注目。地方志从批判的角度记载风俗奢靡,编纂者号召人们移风易俗,反映了地方官的意志以及地方绅士的主张。最值得注意的是,士大夫通过宗族建设来移风易俗,维护社会秩序,造成宗族乡约化,进而组织化。  相似文献   

12.
民法典具有不合目的性、不周延性、滞后性等自身无法克服的缺陷,而习惯的地域性、广泛性、非正式性等特征决定了其可以弥补民法典的固有缺陷,因此我们将来的民法典应该将习惯列为民法渊源。我们应该在进行全国范围习惯调查的基础上将符合要求的习惯通过加工、设计融入我们未来的民法典,而不应该急功近利的一味移植国外法律。在司法实践中,习惯应该作为证明对象看待,由主张援引某习惯的当事人负责举证,当然法院有查证的权力。  相似文献   

13.
滇西北地区自古以来,就是中国西南边疆一个典型的多民族聚居区.它的社会变迁历程,在中国西南边疆民族地区具有较强的代表性.近代滇西北地区涌现出了汉、白、纳西、藏等多个本土民族商人构成的商人群体.这些不同民族商人群体的崛起,其影响并不仅仅局限于社会经济领域.商人的商贸活动和社会活动,对地方民俗生活的发展变化有着重要的影响.本文以这一地区经商习尚的发展演变历程为主线,对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近代商业浪潮冲击下的具体状况作了一番纵向的梳理和考察研究.  相似文献   

14.
习惯和法律作为不同的规则存在于不同的生产方式中,在生产方式不能很快统一的情况下,法律与习惯的冲突就是一个必然存在的现实问题。地方立法以其针对性、适用性等特点而具有了调适习惯的天然优势,但实践结果却并不理想。在分析了习惯自身的特性及其独特的运作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习惯进入地方立法的路径体系。  相似文献   

15.
抗战时期的人口内迁是中国现代史上最大的一次人口内迁运动,至少超过一千万的沿海人口为躲避战乱纷纷迁入西部大后方。大量人口内迁,有力地推动了西南大后方城市化、教育现代化和社会习俗现代化。抗战时期西南地区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其动力因素主要来自于外部。抗战时期西部现代化属于中国的“后发外生型”现代化类型。  相似文献   

16.
王日根 《社会科学》2012,(9):144-153
传教士、海关管理者等记述晚清厦门的日常卫生情形大体是:气候总体上对健康有利,但也有一些气候因素不利于健康,城市公共卫生差,个人、家庭卫生意识淡薄,医疗条件简陋,传染病经常发生,人们应对疫病时多求助风水、祭拜神灵,医疗资源分布不平衡等。为改善不利的日常卫生状况、进行医疗传教、维护社会秩序和保障居民健康,西人开展了众多医疗活动:海关管理者制定卫生检疫章程,鼓浪屿工部局治理城市公共卫生、实施相关卫生规定等;教会、外国领事等创建西式医院;教会医院成立医学学校,培养医学人才,宣传疾病预防知识;医疗传教士进行疾病救治和医学研究。西方医疗卫生相关制度在晚清厦门的这些具体实践,不仅传播了西医的知识、观念和文化,促进了中西医之间的交流融汇,而且使得卫生意识逐渐融入日常生活,人们的医疗观念和生活方式得到更新和改善。  相似文献   

17.
河北省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及其开发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调查、挖掘河北省民俗旅游资源的现状入手,分析其特点,并提出了开发利用民俗旅游资源、发展民俗旅游的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8.
随着晚清陕西关中商业经济的发展,人们对财富的追求,商业组织管理及日常的商业活动等商业因素都渗入到关中的神灵信仰之中。同时,晚清商业意识和商业活动也受到关中传统民间信仰的较大影响。这些具体表现在和财富相关的神灵信仰风俗、财神信仰、商业组织的神灵信仰等方面。  相似文献   

19.
王子今 《河北学刊》2007,27(5):73-76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20.
邬文玲 《河北学刊》2007,27(5):76-79
王子今对汉代民间知识人的参政机会进行了解析,他认为,"处士"虽然是在野的民间知识人,但在汉朝他们却有着众多的参与政事的机会,并有很多"处士"通过这些机会成功转型为"议士"。邬文玲对赦令与汉代政治的关系进行了探讨,她认为,汉朝皇帝颁布赦令的目的主要有两个:一是为了平衡各方力量,缓解紧张性,使政治生活迅速回复到正常的运作轨道上;二是为了调节朝廷中大臣之间的权力之争,以谋求制衡之功效。赵凯认为,汉代通过辟谣来消减舆论压力的方式主要有:公布事实真相、提供反面证据来澄清事实、以实际行动代替言语解释、回避或隐瞒事实真相甚至不惜欺骗,等等。党超认为,"齐整风俗"是汉代对社会文化进行软控制的重要方式:议论时政时,对风俗的议论、批评和引导成为其重要内容;日常行政中,则通过观风纳谣和政治教化来实现对风俗的齐整与美化,以求化民成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