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对元阳县箐口村哈尼族在民族旅游场域中的中外跨文化交流与认知情况的实地调查分析表明,在民族旅游的场域中,外国游客与东道主之间存在一定形式的交流互动,但是对双方认知获得和交流影响有所区别。基本来讲,这种旅游场域中的跨文化交流对东道主的影响要大于对外国游客的影响,但交流对双方的认知都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西方国家的思想道德教育出现了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新观点,其内容丰富,方式多样,途径广泛,适应性极强。特别是人格完善理论和道德认知发展理论,二者都对受教育者的主体性地位给予充分的重视,发挥受教育者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人的道德情感、道德意志、道德行为同步发展。分析西方思想道德教育方法和理论,有利于提高我们在思想道德教育领域的研究能力,克服我们思想道德教育中生硬的教育教学方式,促进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发展和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章分析了当今大学生在自我认知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在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中应更多关注其自我认知及心理特点,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进一步增强思想道德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相似文献   

4.
无论是国家、社会还是个人,任何主体都需要良好的形象,思政课亦如此。思政课公众形象认知认同、塑造建构、优化提升等问题已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和重要问题。思政课公众形象有“自我”与“他者”两个观看主体,在教育学、政治哲学、心理学视角的“他者”镜像下,厘清思政课自我形象建构与他者形象认知的辩证关系,在消弭认同壁垒、增进认知共识、提升对话能力、完善对话场域的实践逻辑中,探赜思政课自我形象建构与他者形象认知相统一的培育路径,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5.
明喻与暗喻的语义认知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喻和暗喻的使用是人们对语言认知的一种结果,对比它们产生的语义认知发现,其相同点是它们都必须确定认知域和语境,不同点则主要体现在它们的本体与喻体语义关系和语义认知内涵上。  相似文献   

6.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合理师德认知既是学生个人师德修养提升的基础,也是院校落实立德树人,对学生进行师德培养的关键内容。为深入了解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认知的特点,借鉴扎根理论方法的研究过程,采用深度访谈法,对河北省和山东省5所培养院校中12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访谈调查,并利用NVivo 12.0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了编码分析。结果表明,学生专业发展动机对师德认知具有重要影响,学生师德认知内容存在极化偏向,学生师德认知过程存在分离偏向。依据道德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激发学生个体师德认知的自主性,改革高校场域内师德培养的内容和方式,完善实践场域的师德交流和指导等教育建议。  相似文献   

7.
辛亥革命时期是政治场域变迁下中国近代民族认知的初创阶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民族识别是场域变迁下民族认知的建设阶段。民族的政治属性是由国家制度决定的,政治场域变迁相应地会对民族认同提出新的要求。当前,随着全球化的加剧,移民流动性增大,族际通婚日益普遍,这些情景场域变迁现象引发了更多的民族认知问题,传统的民族认同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这种挑战既有民族主义分子带来的分离趋势的挑战,也有重新构建民族认同的挑战。从国际发展趋势来看,具有量化衡量的、以“国家至上”为核心的国族构建是当前各国的民族认同标准。对于高速发展的中国来说,面对当前场域变迁下的民族认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既有助于深化人们对中华民族的认知,也有助于形成国家凝聚力。强化这种认知的关键在于推动传统认同转化为现代国家认同,继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相似文献   

8.
在认知语法中,语境概念主要存在于侧面/基体、射体/陆标、背景和认知域等概念之中。认知语法的观点是,任何通常意义上的语境因素都必须通过人的心智、作为说话人的体验才能参与到概念形成过程中,才能对语言意义产生作用。上述这些概念就是在这种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Langacker所说的情景语境、系统语境和组合语境都体现在这些概念之中。  相似文献   

9.
论认知行为疗法的理论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认知行为疗法是以认知治疗技术为基础,由认知理论和行为治疗相互吸纳、相互补充形成的系统心理治疗方法,它包括三大基本理论和四个技术实施步骤。在大学生心理危机预防与干预的实践中,成都理工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成功运用了认知行为疗法对学生开展团体心理辅导,在提升认知水平、缓解情绪障碍、促进认知功能完善等方面都取得了良好效果,这为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本文在分析交际策略研究文献的基础上,对影响交际策略使用的认知因素进行了归纳总结,认为主要可归为两类,即认知能力因素(包括计划与信息处理能力和分析与控制能力)和认知类型因素(包括分析型与整体型因素和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因素等)。  相似文献   

11.
高校文化教育对大学生完善人格的塑造、优秀文化的传承、文化德育功能的发挥至关重要。目前,高校文化教育仍局限于"认知思维"模式中,在文化教育过程中过度重视理论教学、灌输式教育和共性培养。高校要创新文化教育的思维方式,重新审视文化教育的基础,转变文化教育的方式,拓宽文化教育的思路,达到文化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的意义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咨询是高校德育的组成部分。心理咨询在高校德育中运用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有利于实现高校德育的预见性和针对性 ;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 ;有利于提高高校德育工作者自身的素质  相似文献   

13.
英美高校德育主体的构成和职责有其特殊性。英国高校的德育主体有高校的教学机构和教师,美国高校的德育主体除了高校的教育机构和全体教师外,还有学生工作组织和心理咨询机构。不同的德育主体承担了不同的德育责任,共同培养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对英美两国的德育的进一步了解,有助于我国的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14.
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误区与对策思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前我国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和实践还存在一些偏差和误区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将心理健康教育混同于德育 ;重诊治、轻预防 ;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 ;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缺乏对心理求助方式的调查等。针对这些误区 ,应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结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建设专业性的队伍、优化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环境等方面入手 ,以切实改进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15.
思想教育工作既是做人的思想工作,又是教育人的工作,还是非常细致和复杂多变的工作,是在教育工作者社会认知的基础上才能有效开展的工作。所以,对于思想教育工作者来说,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甚至有时还会产生非常突出的不良影响。这种影响,我们称之为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障碍。从认知偏见的表现形式角度来分析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障碍,并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认知观,克服认知偏见对思想教育的障碍。  相似文献   

16.
德育的目的不是为了懂得道德的教条,而是为了让人们能够实践道德精神。比较实践性德育和认知性德育的基本原理、具体特征、课程观、教师观和操作流程可以看出,以实践为起点和归宿的实践性德育是扭转德育实效性孱弱的根本出路,实践性德育的思想与实践已成为世界德育的主导,也必将成为我国未来学校德育的根本模式。  相似文献   

17.
以活动课程为基础实现德育与心理教育的结合是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亟待探索的崭新课题.教育实验证明,活动课程中德育与心理教育结合具有可行性和有效性;应从认知发展与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全面指导与个别指导、阶段性与连续性发展等方面的统一来实现在活动课程中德育与心理教育相结合的问题.  相似文献   

18.
新时期大学生认知的自主性、情感的丰富性、行为特点的独特性要求德育工作必须要有新的方法。文章尝试将心理教育方法中的共情、尊重、积极热情、真诚运用到德育工作中,认为通过两者结合,才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保证德育工作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19.
当前,研究生就业进入空前瓶颈期,解决高校研究生在学业、就业、经济、婚恋等多重重压下的心理困境需要加强情商教育,提高研究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更需要加强情商教育。情商教育是现代研究生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研究生个人综合素质的提高和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的引导和保障作用。因此,应从心理辅导、道德教育、励志教育、培养团队责任意识、培养独创精神五个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20.
认知疗法在大学生自杀预防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学生心理危机干预与自杀预防已经成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所面临的重要课题。认知疗法作为一种系统的心理治疗的理论与技术,其应用范围正日益扩大。综合运用贝克认知疗法与埃利斯的合理情绪疗法,进行大学生自杀的预防,应当注意延缓其自杀冲动,引导他们识别错误认知,改变错误认知,引导他们正视现实,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