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面临的伦理困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随着城市化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人口和建设规模急剧扩大,当代中国城市文化面临着城市的生态环境、城市市民的文化素质与文化生活方式、价值观念诸多的伦理困境。其原因根源于当代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社会转型、经济转型和中西文化冲突的社会历史背景之中。  相似文献   

2.
社会转型期价值观念的冲突及其调适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光章 《学术探索》2003,(10):56-58
社会转型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一个突出特征。社会转型带来了社会价值观念的巨大转变,造成了激烈的价值矛盾与价值冲突。在社会转型时期培育人文精神是调适价值观念冲突的有效武器。  相似文献   

3.
价值观念当代转换的哲学审视──评《现代价值观念的追求》何中华山东大学哲学系在当代中国,随着市场经济和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整个社会进入了一个转型期。文化的冲突与激荡使得作为文化内核的价值观念面临着创造性转换和重建的使命。在这一背景下,从哲学层面深入反省...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社会转型与环境问题——一个初步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发展了环境社会学的理论视角 ,认为当代中国环境状况的日趋恶化是与中国特定的社会转型过程密切相关的。作者概略地分析了中国社会转型影响环境状况的主要方面与具体机制 ,指出以工业化、城市化和区域分化为主要特征的社会结构转型 ,以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放权让利改革和控制体系变化为主要特征的体制转轨 ,以道德滑坡、消费主义兴起、行为短期化和社会流动加速为主要特征的价值观念变化 ,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加剧了中国环境状况的恶化 ,导致当代中国环境问题具有特定的社会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卫平 《学术论坛》2004,1(1):108-111
我国当代社会转型正处于三维向度的宏观文化坐标之中,即它既受我国传统文化向度的制约,也深受我国当代社会主义文化向度的制约,同时还承受着国际外来文化向度的制约。我国当代社会的转型作为起点更高的"后发展"或"后发转型",无疑具有自身发展的特殊性,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制度及思想文化体系则是制约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主体文化和强大的现实力量。因此,我国当代社会的转型必然是向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基础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转型,这正是由我国当代社会转型的文化向度及其社会关系的现实主体结构所规定的。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的关键期。中国传统的价值观受到西方思想文化和价值观念的深层碰撞,导致了人们价值观念迷茫、困惑甚至虚无,人们渴求新的价值观支撑自己的精神世界。为有效统一思想,凝聚人心,必须重新提炼和概括社会核心价值体系,即重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7.
当代大学生价值观的功利主义倾向及其引导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受我国社会转型时期各种价值观念以及大学生自身特点的影响,当代大学生在价值取向上表现出了不同程度的功利主义倾向.在探讨大学生价值观功利主义倾向的表现的基础上,从正负两个方面分析了功利主义倾向对大学生的影响,并提出从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义利观教育、发挥学校教育优势和注重社会主流文化三个方面对大学生加以正确引导,使其价值观上的功利化倾向趋向合理,呈良性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8.
论文化冲突与女性犯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冲突导致犯罪 ,是当代犯罪学中一个著名的理论。随着我国社会体制的转型 ,女性犯罪日趋增加。其中转型带来的文化冲突是女性犯罪增长的一个重要原因。这种文化冲突具体表现在 :性别角色社会化冲突 ,婚姻价值观念的冲突 ,性心理、性意识的冲突。因此 ,要减少和遏制犯罪 ,应进行正确舆论导向 ,树立主流文化意识。  相似文献   

9.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李皓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目标模式的确立,人们的社会价值观念在信仰、社会秩序的安排原则以及个人行为规范等不同层面都势必做出相应调整。这是物质利益原则决定作用所导致的必然结果。那么,当代中国社会价值观念的嬗变过程是怎样的?其...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正在改变着人们已往的生产、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人生追求等。然而,社会进步、经济发展并不宣告以往文化的终结;相反,传统文化中优秀的部分还要被批判地继承、发扬,以熔铸于新文化的建设,并服务于新生的社会与经济发展。 中国古代有着十分丰富的人格美思想。下面择  相似文献   

11.
中国传统文化对人们交往行为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当今中国正处于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传统文化不能仅靠延续,更需要创造性的时代转换,使其得到良性的传承和发展.要在对传统交往价值观念进行改造和重构的基础上,努力构建契合当今时代需要的和谐交往关系.  相似文献   

12.
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削弱与增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振伟 《兰州学刊》2004,1(5):14-17
伴随我国现代化改革的深入与社会的迅速发展 ,经济、文化生活的多样化促使人们的政治价值观念逐渐多元化 ,进而削弱了人们对政治主体的政治认同。本文考察了当代中国政治认同遭致削弱的主要原因 ,从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构、重塑新集体主义政治价值观三方面论述了增强当代中国政治认同的策略。  相似文献   

13.
苗翠环  黄粹 《兰州学刊》2013,(7):114-117
我国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最早开始于近代知识女性,她们的主体意识是在近代社会男性倡导的民族、民主解放运动的影响下开始觉醒的。新中国建立后,我国女性的权利获得了政治上和法律上的保障,但由于女性缺乏对自身生活变化的反思,因此,导致女性主体意识的失落。当我国进入到社会转型期后,我国经济体制的转变,利益结构的调整,为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提供了物质基础;市场经济的特征直接刺激了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同时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冲击了传统观念,为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在观念上创造了条件。知识女性主体意识的理性自觉主要表现在她们在工作中和家庭中地位的改变,但知识女性发展的瓶颈要求国家和社会改善女性发展的环境,切实保障女性的权力。  相似文献   

14.
教育转型是社会转型的重要内容和必要条件.受政治、经济、信息、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人们的认知体系和价值观念开始嬗变;同时,由于社会转型时期的人文价值和人文精神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价值嬗变--从"功用性"到"意义性"成为一种必然.社会转型时期教育的价值嬗变对教育自身完整、教育中的人之完善及社会发展具有很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在全球化、现代化、信息化的国际环境和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社会转型的国内环境下,当代中国各种社会思潮竞相奔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效,又为各种社会思潮赋予了新的内涵、新的特征。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影响到政治文化的多元化,影响到政治认同和政治信仰,也影响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构建和发展。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推进公民在公共政策中的有序参与以及整合社会各种利益,可以有效引导当代中国社会思潮,培育中国特色政治文化。  相似文献   

16.
社会转型期的大众文化定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大众文化的兴起是改革开放尤其是90年代以来当代中国的一种引入注目的文化现象,与之相应,对大众文化走向的价值评价构成了目前国内文化讨论的热点之一。然而要对当前的大众文化实践予以准确价值定位,必须将其与中国走向现代化的社会转型联系起来,否则必然导致对大众文化实践的褒贬不一的评价态度。从社会转型的视角分析,我们认为大众文化实践是文化真正回归社会生活、文化真正实现现代化生长的必然环节,因此就通过积极的引导来促进当代大众文化的人文提升。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国正值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转型的历史更年期。我们在探索中国的现代化道路时,不能不思考当代中国文化的建构怎样才能在促进文化多元繁荣的前提下臻于文化的整合。  相似文献   

18.
当代中国文化转型价值指向论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饶涛 《中州学刊》2003,(1):111-115
本文从理论和现实的两个视角论述了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 ,认为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价值指向主要是通过与社会转型的关系得以彰显的。由于文化转型具有独特的运行机制 ,它关涉着中国社会的现状以及未来走向 ,并以文化范式的调适与更新、自我文化意识的确立、文化价值的现代转换三种突显形态对当代中国社会的现实生活发生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19.
研究当代中国价值选择多元化问题,必须结合社会现实,从人的需要出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深刻变化和全球化浪潮的快速蔓延,使人的需要及需要的主体更趋多元化,从而使人们的价值选择呈现多元化,无疑已对中国传统价值体系和价值观念形成冲击.建设适应当代中国社会需要的核心价值体系已经成为时代的任务,更是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需要.在当代中国,民主平等、公平正义、诚信互助、和谐宽容这四个方面相互影响,共同构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价值体系.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既沿着社会历史结构→人和社会关系的路径对其进行了结构性的分析,又从人→社会历史结构→人的路径对其进行了主体性的分析,并且将这两种分析统一起来,使现代社会转型在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获得了符合人性与人类本质的诠释。从马克思对现代社会转型的分析框架出发,当代中国社会现代转型的基本内涵和根本任务是:在同一时空里,既要实现结构意义上的农业社会—工业社会—信息社会的双重转型;又要实现社会主体形态意义上的“人的依赖性”—“物的依赖性”—“人的自由个性”的双重转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