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4 毫秒
1.
《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是美国作家海明威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它讲述在午夜时分的小咖啡馆里,即将打烊之时,两名侍者谈论店里仅剩的一位老年顾客的故事,文中有许多意义深刻的对话,将人物不同的性格特征充分的描写出来。本文试从语用学的角度出发,对《一个干净明亮的地方》中人物对话进行分析,结合时代背景挖掘文章中人物对话的深层含义。运用语用学相关的理论知识将语言学与文学相结合,使读者更能品味到文学作品散发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张锐 《民族论坛》2008,(8):60-61
从文体学角度对《傲慢与偏见》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对话在奥斯汀小说中起到了刻画人物、突出主题、营造气氛的作用,并且成为其主要表现形式和创作方法;而合作原则的悖逆和各类引语的选用是作者对话描写艺术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3.
刘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4):212-213
易卜生的代表性戏剧《玩偶之家》塑造了五四后中国女性解放的符号人物——娜拉.鲁迅在1923年的一次演讲中提出"娜拉走后怎样?"的问题,并给出了"不是堕落,就是回来"的悲观回答.两年之后,鲁迅在小说《伤逝》中将他理解的答案再次进行了详细的描摹,展现一个"造人"神话的破灭.而胡适,作为易卜生主义的首倡者,1919年3月发表了中国第一部现代戏剧《终身大事》,描写一个看似开放民主实则有多重思想桎梏的家庭,并通过主人公的成功逃离展示了争取婚姻自主的可能性,提出了易卜生主义就是真正的健全的个人主义的观点并对其进行了仔细剖析.从这两部同一时期发表的小说与戏剧中,我们可以分析出胡适和鲁迅对易卜生主义的不同解读.  相似文献   

4.
《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是米兰·昆德拉的杰出作品.本文将从"孤独"这一角度深入分析托马斯、特蕾莎、萨比娜,关注作者对不同人物寄寓的不同情感以及人物背后所呈现的孤独感,探讨作者对人性的关照和他深厚的人道主义情怀.  相似文献   

5.
以女性人物为主题的唐传奇中,爱情总是占有一席之地.通过对于爱情的描述,使女性形象塑造变得更为鲜明.贵妇、大家闺秀、侠女等不同身份的女性都在爱情中获得了成长,克服了封建礼教,最终实现对爱情的领悟.本文选取了《莺莺传》《李娃传》和《聂隐娘》三部作品为例分析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  相似文献   

6.
虹影的自传体长篇小说《饥饿的女儿》以女性第一人称个体视角展开了对困难时期重庆地方历史的叙述,以女性的碎片化记忆对宏大历史进行了解构和重塑,在女性个体与历史的对话中,努力确证自我主体关于存在的意义与价值。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有关的文字记载来看,"孝"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西周到秦汉,"孝"经过了孔子、孟子、曾子、荀子与《孝经》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逐渐扩大和完整。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的"孝"思想。比如,《论语》一书,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孔子关于"孝"的见解。本文将从个人、家庭、国家三方面并结合各章有关"孝"的具体内容、主题和适时背景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从有关的文字记载来看,"孝"的历史非常悠久。从西周到秦汉,"孝"经过了孔子、孟子、曾子、荀子与《孝经》的发展和完善,意义逐渐扩大和完整。其中,最有影响的当属儒家的"孝"思想。比如,《论语》一书,通过对话的形式表达了孔子关于"孝"的见解。本文将从个人、家庭、国家三方面并结合各章有关"孝"的具体内容、主题和适时背景来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宠儿》与《慈悲》是美国作家托尼·莫里森的两部重要的作品,该两部作品具有极强的相似性,写作的大背景都是奴隶制,它们"都是关于母性的小说;表达蓄奴制带给人痛苦的主题。"布拉德·胡珀指出:"《慈悲》是受到高度评价的《宠儿》的姊妹篇。"与此相似,罗恩·查尔斯认为:"《慈悲》是《宠儿》令人着迷的姊妹篇。"本文将以文本细读的方法,运用互文性理论中的"文本的对话"这一最基本的层面,围绕《宠儿》中"弑婴"和《慈悲》中"卖女为奴"这两个核心事件展开讨论,对两部作品主题的互文性进行研究,并得出以下结论:《宠儿》与《慈悲》的主题互文性体现在三方面:被误解的母爱、罪恶的奴隶制、女性的身份认同。主题互文性研究的意义体现在以下两方面:强化相似主题,引起读者重视;保持作品的连续性。  相似文献   

10.
米兰 《中国民族博览》2016,(22):191-192
克里斯蒂娃是法国最具代表的女性主义者,她所提出的异质论使其被称作"超越女性主义"的新女性主义思想家.法国女性作家一直以来也在用文学作品响应着一代代女性主义者的号召,宣扬着她们的理论主张.本文将以法国女作家芭贝里的小说《刺猬的优雅》中的人物为研究对象,挖掘人物的异质特征,探讨其对二元论下男性中心主义和女性优等论的解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