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愚 《领导文萃》2009,(9):134-136
泥土因为靠近玫瑰,吸收了它的芬芳,从而也能散发出芬芳的香气,给别人带来玫瑰的香味。其实,我们人也一样,和什么样的人相处,久而久之,就会和他有相同的“味道”,所谓“臭味相投”就是这么来的。  相似文献   

2.
高崴  刘伯良 《经理人》2004,(11):46-47
刘先成坐在一家餐厅包房中,时间是晚上7点。在这里,他约好3位读EMBA的同学一起吃饭。不久,三位同学如约而至。  相似文献   

3.
圈子     
王立群 《领导文萃》2011,(23):66-68
高祖六年,刘邦称帝后,在太公家臣的启发下封太公为太上皇,太上皇自然住进了皇宫。据《西京杂记》记载,太上皇移居到长安后,住在深宫里,天天闷闷不乐。刘邦很奇怪,通过左右一打听,原来太上皇自幼所喜欢的是和一些屠户、商贩在一起,卖酒、卖饼、斗鸡、踢球(蹴鞠),一生以此为乐。现在搬到这儿,所有爱好都消失了,所以很不开心。刘邦一听,好办,把老家搬过来!于是,  相似文献   

4.
曹仰锋 《经理人》2011,(1):108-109
商学院是大学诸多学院中和管理实践结合最为紧密的学术机构。大多数的商学院都招收MBA和EMBA学生。由于这两类学员几乎都来自于管理一线,在商场上拼杀了很长时间后,希望能到高校“充电”继续奋战。所以,他们对教授的授课水平要求相当高,即要有深厚的管理理论,又要有丰富的管理实践,然而,这样的教授在商学院属于“珍品”。  相似文献   

5.
6.
EMBA三问     
文锋 《经理人》2005,(11):100-102
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如果说MBA是“培养精英的教育产品”,那么EMBA是什么呢?或许该称之为“精英们培养出来的教育产品”。MBA和EMBA虽然只是“E”字之差,却有着极大的不同。EMBA的英文全称是ExecutiveMBA,原意是高层经理MBA。不过.有人对EMBA的E做过各种  相似文献   

7.
关系与圈子——中国人工作场域中的圈子现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罗家德 《管理学报》2012,(2):165-171,178
中国人长于创业,格兰诺维特认为创业者的一项重要职能就是要平衡耦合与脱耦,也就是关系结构要可紧可疏,关系范围要可伸可缩,这样才能一方面寻找机会,又有足够强的动员能力掌握机会。圈子现象可用于解释为什么中国人长于平衡耦合与脱耦。小圈子往往是一个人动员其人脉中的家人与熟人关系组成的小团体,因为熟人关系是人情交换关系,可以有较大的弹性,同时熟人可以从认识的圈外人发展而来,所以使得圈子的边界不封闭,圈子也因此增加了弹性。这样的弹性使得中国人的个人网关系结构可伸可缩,可紧可密。  相似文献   

8.
EMBA6大走势     
陈振烨  魏薇 《经理人》2009,(11):52-52
经过历时近半年的全方位调查,《经理人》对未来几年内中国EMBA教育的走势,渐渐有了清晰的描述,非常值得大家关注。  相似文献   

9.
现在,社会上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进了班子还要进圈子,进班子不进圈子等于没进班子,进了圈子不进班子等于进了班子。简单说,就是做官要懂得融入所谓的小圈子。中国社会自古以来十分看重人情,做什么事情往往把人情关系放到重要位置,认为这样才能事半功倍。在干部队伍中,看重人情关系的现象也有一定市场。正如上面提到的,入圈就能得到好处和实惠,不入圈就要受到冷落甚至打压。干部能否得到提拔重用,要看与上级领导尤其是一把手的关系亲疏。这样的现象在现实中的确存在。  相似文献   

10.
周务本 《经理人》2007,(10):46-47
经过5年的正式发展,EMBA教育几乎火爆到了顶点。在EMBA迅速发展的过程中,师资质量不断提升、办学水平不断提高,是主流。然而,EMBA教育,也出现了一些支流、歪风,不得不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1.
12.
近年来,中国富人扎堆,形成了企业家的圈子文化。这些圈子有交叉也有重合,而企业家们犹如一颗颗珍珠,被各种圈子圈成一串串项链。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关村管委会顾问委员会和泰山会三个俱乐部的成员,除了友情及交流外,圈子也给企业家们带来了生  相似文献   

13.
《经理人》2013,(11):68-75
清华连续四次蝉联榜首,北大光华首次跃居第二,中欧位列第三,备受争议的长江商学院从上一届的第四下滑到第十名。中国EMBA正进入两极分化、专业化细分的时代。2013年11月,在中国EMBA教育自2002年开办至今的第二个十年的起点上,第四届“中国最佳EMBA排行榜”再次隆重揭晓!此前,《经理人》在2007年、2009年和2011,三次发布该权威榜单。从今年5月开始,《经理人》委托独立第三方,依照国际惯例,对国内40多个中英文EMBA项目展开调查,同时进行的还有针对EMBA学员和企业雇主的调查。前后历时5个多月,最终排出本年度最佳  相似文献   

14.
陈振烨  魏薇 《经理人》2009,(11):44-46
从2002年国家正式批准开办EMBA教育至今,过去7年中,乘着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快车,中国EMBA教育经历了超常规发展,有资格从事EMBA的商学院从最初30所,增加到62所,市场上各类EMBA项目不下100个,每年招生规模将超过1.5万人。像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每年招收700多学员,清华和北大光华等体制内商学院每年也有400人.  相似文献   

15.
《领导决策信息》2013,(18):11-11
近年来,中国富人扎堆,形成了企业家的圈子文化。这些圈子有交叉也有重合,而企业家们犹如一颗颗珍珠,被各种圈子圈成一串串项链。联想控股董事长柳传志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专访时表示,他是中国企业家俱乐部、中关村管委会顾问委员会和泰山会三个俱乐部的成员,除了友情及交流外,圈子也给企业家们带来了生意和商机。或许,这就是企业家圈子文化盛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赵鹰 《经理人》2007,(10):36-38
英文EMBA四大特点 中外教授都用英文授课,学员的作业全部用英文完成,文凭多数由海外商学院颁发的,这属于英文EMBA。每年全国总共招生10多个班,总量在400~500人左右,相当于中文EMBA招生量的十分之一。主要盘踞在北京和上海,广州只有一所商学院提供此类课程。究其原因,这三地跨国公司比较集中,对英文EMBA有需求。  相似文献   

17.
《经理人》2009,(8):110-113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有许多良友,胜于有很多财富。”这句名言曾经令不少人感慨万千。危机时代,女性高管们对此更有切身的体会。  相似文献   

18.
宋玉 《经理人》2007,(5):111-111
EMBA的光环吸引了很多社会精英攻读。读EMBA的成本到底有哪几方面?投入大量时间、精力和财力后,能得到哪些切实的回报?  相似文献   

19.
《经理人》2009,(10):97-97
清华EMBA群体像之二:离顶峰还差100米的管理精英 会当凌绝顶.是每个职业经理人的梦想。在离顶峰还差100米的时候,选择到清华EMBA深造,是他们中许多人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陈振烨 《经理人》2007,(10):39-40,42
机遇、挑战、危机!用这三个关键词解读EMBA下一个5年,虽然略显沉重,但却非常贴切。从早期不被理解,被各种质疑袭扰,到逐渐被市场认可。这种转变是本土商学院的机遇,但也意味着挑战和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