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干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  相似文献   

2.
“文学经典”解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经典是维系文学创作的根本价值所在。文学经典不是先验地存在而是一个不断分拆和建构的生成状态。对文学经典可以从“恒态经典”与“动态经典”、经典的“艺术价值”与“审美价值”、“文学经典”与“文学史经典”这三对颇具张力性的话语表述范畴进行辨析和厘定。而在辨析和厘定的后面隐含着一整套有关经典的现代话语知识的建制。  相似文献   

3.
21世纪的文艺学研究方向,应该走向自身,走向对人类文学的内在审美规律的存在性检讨和生态学探索.以此,文艺学研究的基本任务应该是构建文艺学研究的中心课题,似该是文学话语形态.文学话语形态是由文学话语的文体形态、文本形态、时空形态、语词书写形态和生存修辞形态的网络构成.以此构成文学话语形态的网络生存的整体状态就是文学形态语义场.文学形态语义场是历史化的时代文学话语行为生成演变的动力场源.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相比于处于主流与中心位置的西方文学,非洲文学无论创作还是批评都处于边缘的位置,其边缘身份源自西方他者的操控及非洲文学主体性的迷失,但不可忽视的是,在现代非洲社会文化转型进程中,非洲作家在自塑非洲形象时,一直试图将民族国家文化的本土化嵌入现代性的结构中,以获取民族性与现代性的双重视域;从他塑到自塑,体现出非洲文学超越西方话语制导的理论自觉。在廓清非洲文学“殖民内置”与“自我东方主义”的基础上,非洲文学批评应植入“对位批评”的话语形态,为重构非洲文学现代传统及自主批评体系夯实基础。  相似文献   

5.
话语狭义上是指语言的具体运作,广义上则是指一种社会实践的形式.作为人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不是一个纯粹个体的行为,而是显示了话语主体的社会位置、社会关注和社会身份.话语不仅表现世界,而且能够说明世界、组成世界和建构世界.文学话语既具有一般话语的性质,又具有与日常交流环境中的普通言谈行为不同的特殊之处,文学话语的独特性表现在指称与语境、表达与建构两个方面.而话语的生产性与批评理论的增殖、话语的对话性与批评理论的多元开放,则凸显了文学批评在话语性的文学整体活动中的真正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6.
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问题成为近两年中国学术界关注的热点,文学批评家的活动对“文学公共领域”的形成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文学批评活动可以成为团结公共的中介,合理地进行对话交往的批评可以内在地形塑公众参与社会文化议题的讨论方式.在当今我国学界倡导建构“文学公共领域”的文化语境下,文学批评家应具备认同意识、对话意识和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7.
试析消费时代文学理论及批评的尴尬处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面对当今消费时代文学表现样态,各种文学理论及批评应运而生,特别是有关文学的生存和死亡的争论此起彼伏.考察了产生文学消亡论的三个原因,着重分析了当前文学理论及批评的尴尬处境,认为只有理性冷静考察当前文学表现的内质因素,才能真正感知文学本身的内在丰富性和强大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8.
作为批评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运动的话语之一,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与批评实践长期以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原因在于当时中国文学批评对辜鸿铭的话语资源背景不熟悉,对其话语理论缺乏了解,以及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文章大多用英文写成而且刊发于口岸外文报刊.迟至今日,仍然没有"注意"到或者没有必要地"强调"辜鸿铭对五四新文学和新文化的批评,则显示出文学史研究的一个不应有的"盲点"或文学-文化视野上的缺陷.辜鸿铭的文学-文化批评理论,与欧文·白璧德、<学衡>知识分子群体的新人文主义批评在批评的话语资源背景以及实践语境诸方面具有相当程度的契合.这种思想的关联性的被"发现",不仅将有效地平衡"学衡"派知识分子对于五四新文学-文化批评的历史叙述,而且还将现代中国文学中的"反自由主义"思潮上推到19世纪80年代前后的辜鸿铭那里,并使得那个时代的中国文学-文化批评已经呈现出一种令人惊异的"世界性"和"现代性"特性.  相似文献   

9.
创造社作家成仿吾以日本作家夏目漱石<文学论>的基本理论为内在话语,质疑、批评了"五四"文学一度出现的非写实潮流.他不仅以<文学论>关于情绪为文学中心的话语质疑"五四"初期诗坛尤其是小诗热,而且借<文学论>关于智的要素难以引起人之情绪的话语质疑、批评"五四"初期文学注重思想的哲学化倾向,还用<文学论>关于文学的真实性不同于科学真实性的话语质疑、否定"五四"文坛在自然主义文学影响下开始出现的庸俗化写实倾向. 在质疑、批评中,他努力探寻"五四"文学走出困境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创造社与文学研究会间的论争实肇端于翻译问题.早在两大文学社团成立前,郭沫若与郑振铎在翻译问题上就已构成对垒.<创造季刊>创刊前,茅盾、郑振铎对郭沫若的译介活动的批评力度和强度远高于郭沫若的反批评.茅盾和郑振铎等宣扬的翻译经济论和系统论,对郭沫若等人的译介活动构成了压抑.话语权问题、翻译情趣的分歧及译者个性气质等差异,使茅盾和郭沫若引领的两大文学社团在翻译问题上逐渐走上了对峙,进而扩展至其他问题.拥有<创造季刊>等话语阵地后,郭沫若等创造社同人在翻译论争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为现代翻译文学和文学翻译开拓了新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11.
在法国当代理论家雅克·朗西埃的话语理论中,摹仿原则的消逝与现实主义小说的诞生共同导致了话语秩序的断裂;话语的平等带来文学的民主;而对文学话语的重新书写则是话语重建并沟通感性和理性世界的重要途径。朗西埃的话语观源自其对西方传统与社会的批评与反思,他提出以生活总体性发现文学话语的复杂性,恢复文学话语的平等,并通过对文学话语的重新书写与阐释来更新和激活文学,从而实现话语的重建。  相似文献   

12.
透视历史主义对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的影响,聚焦其与进化观念对中国现代白话文确立、文学观念与史学建构起到的理论支撑作用.传统“文以载道”观、舶来理论、中国现代社会特点三者共同作用下,形成了现代文学批评外部研究的趋向及特点.追溯现代批评对文学外部因素的关注,探究文学外部研究方法形成的历史与特征,探讨该研究趋向导致的文学与批评的“真实”诉求,分析文学“真实”被赋予的科学精神、道德勇气以及引起的后果,对理解现当代文学观念的形成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3.
旅行文学源远流长,但旅行文学长期以来被视为亚类文学,被主流批评话语所忽视.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旅行文学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家的重视.旅行文学批评主要以萨义德和福柯等人的后现代理论为研究范式,对隐藏其中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进行剖析阐释.该文从旅行实践与旅行文学的发生、旅行文学对异域的想象性建构、旅行文学与文化身份的关系等方面探讨旅行文学在异域想象与民族身份建构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文学批评中修辞论视角的出场与文学创作、文学观念、文学批评方法都有内在关联.它在"新时期"的出场是在传统文学观念的一尊地位发生动摇,文学创作中形式因素被凸显,以及对20世纪西方形式主义文学理论的引介逐渐走向深入的情况下发生的.1980年代中期以前修辞论批评集中在对王蒙小说的评论中,中后期则转向对马原等先锋作家创作的关注.文学修辞批评在"新时期"的出场,标志着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的一次质的飞跃.  相似文献   

15.
再返《生死场》--评刘禾《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禾的<文本、批评与民族国家文学>是"重写文学史"的重要篇章,其创新与偏颇之处都相当具有典型性,在"重返<生死场>"时又陷入了民族国家文学话语与女性主义话语的误区之中.  相似文献   

16.
杨剑龙在《海南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1期撰文指出,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存在一些不足之处:1、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缺乏中国的理论与话语。由于东西方女性主义理论文学本身的不同,出发点、立足点亦不同,在以西方女性文学研究理论与方法对中国女性文学研究的批评中,常有与文学实际脱离之处,甚至有时成为隔靴搔痒难以贴肉。2、中国女性文学研究批评缺乏对于女性主义的诗性关照。  相似文献   

17.
英美现代主义文学在20世纪中国的研究可分为三个时期,即民国时期、新中国十七年与20世纪80—90年代,其中出现过两大批评范式,即心理学批评范式与政治批评范式。心理学批评范式肇始于20世纪20—30年代,是民国时期英美现代主义文学研究中的一股重要潮流。新中国早期,文艺批评界将英美乃至西方现代派文学一律贬斥为“反动”、“颓废”、“腐朽”、“没落”的资产阶级文学,政治批评范式由此诞生,并出现了第一次范式转型。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内爆发的现代主义文学大论争是两种批评范式所代表的不同学术理念和价值取向所表现出的公开对立状态,而90年代批评界“话语上的改口”是第二次范式转型的标志。在两次范式转型过程中,学术话语的历史传承与“话语平移”发挥了同等重要的作用。而当下对英美现代主义文学评价的“合法化”状态,是学术研究的内因与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西方文学批评的四种范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西方文学理论纷繁复杂,主要有四种批评范式,这四种批评范式的转承过程,构成西方文学批评发展的线索.第一种范式假设文学的意义内在于文本结构中;第二种范式以文学意义产生于阅读经验为前提而展开;第三种范式认为文学的意义是读者主观的派生品;第四种范式则主张文学的意义存在于历史权力的话语之中.  相似文献   

19.
文学伦理学批评以其独特的理论优势在国内和国际上受到了一致好评。该理论在借鉴西方伦理批评的基础上,继承和发展中国传统的学术话语,形成了具有创新价值的文学批评理论。文学伦理学批评被广泛认可的关键是,它充分利用中国传统学术资源的优势,在中西对比的视野下对中国传统的学术话语进行当代诠释和创新,并通过命名和普泛化等方式获得国际学术话语权,是当代中国学术话语创新和国际化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文学建制是指文学的生产、消费空间,即有作者和编者(生产者)、读者(消费者)及其公共空间(发表刊物、出版机构、图书市场、流通资金、典律体系等)组成的文学运行机制。文学建制的演变,往往是文学转型的极限,意味着一种新文学重塑的开始。但文学建制的变化具有“内化性”,即文学建制并不只是由政治、经济等有形资本可以“掌控”的作家“身份”、读者“需求”等因素决定,还有更多精神渗透性的因素以其“内化性’’的力量影响着文学建制。1950年代发生在中国大陆和台湾地区的文学建制的变化,就需要从其“内化性”展开分析,从而把握1949年前后中国文学转型的实质性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