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结束对黑格尔哲学的阅读之后,列宁集中地写下过三个思想小结,即<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拉萨尔<爱非斯的晦涩哲人赫拉克利特的哲学>一书摘要>以及<谈谈辩证法问题>.其一是读书小结,其二是对辩证法理论逻辑结构形成的再评估,其三是列宁自己关于学习辩证法和想要展开说明的一些思想心得.其中,分量最重的是<黑格尔辩证法(逻辑学)的纲要>,因为这是列宁对自己全部读书活动的逻辑整体构析.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教育公平成为了社会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勾勒出未来10年教育改革"路线图",提出"要形成惠及全民的公平教育".温总理20lO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了发展教育事业的五个主要方面工作,核心是推进教育改革和促进教育公平.那么,政府如何推进教育公平呢?我个人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3.
刘霏 《江汉论坛》2007,(2):136-138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以后,中国理论界为了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深入研究了列宁阐述新经济政策的重要著作,如<论粮食税>、<论黄金在目前和在社会主义完全胜利后的作用>、<十月革命四周年>、<论合作社>、<论我国革命>、<宁肯少些,但要好些>等等,产生了大量的研究成果.本文试图对些成果进行较为系统的综述.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列宁十分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指出理论教育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得以实现的必要途径,强调必须用整体的马克思主义对大众进行理论教育.在理论教育的价值取向上,他重视理论教育在战胜资产阶级的反抗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方面的作用.列宁认为理论教育工作者必须贴近现实生活,善于因材施教,尽量用事实说话并使用简洁的语言,他还总结了学校教育、大众教育和自我教育等理论教育的具体实现途径.列宁的这些思想对解决当代我国理论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依然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分析了<教育发展规划纲要>的颁布实施对民办高等教育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指出全面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对民办高等教育今后的发展有重大影响.为促进我国公、民办高等教育和谐发展,就民办高校如何贯彻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6.
王俊文 《学术论坛》2012,35(4):24-29
国家要发展,人才是关键。当前各国的竞争主要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竞争,而这种竞争,归根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这就需要大力发展"教育—文化"事业,培养更多更好的人才为建设社会主义服务。文章从发展"教育—文化"的必然性和现实性等方面对列宁"教育—文化"发展思想进行了全面阐述。今天研究与继承列宁这一宝贵思想遗产,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教育—文化"发展事业仍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最近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意见>.<意见>强调指出,发展哲学社会科学是我们党和国家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确定的重大方针,是一项关系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急需人们掌握和运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我们的各项工作.  相似文献   

8.
理想信念教育是列宁关于加强共产主义道德教育理论的重要内容。列宁的理想信念教育思想对新的历史时期怎样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提高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能力,构筑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共同思想基础和强大的动力源泉,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国家主义教育学派的研究一直比较薄弱.该学派活跃于1923-1927年,主要以余家菊、陈启天等青年党分子为骨干,以国家教育协会为核心团体,以<中华教育界>、<国家与教育>、<醒狮周报>等刊物为主要学术阵地,鼎盛时期其成员逾160多人,其有关思想及实践,对当时中国教育特别是20年代收回教育权运动,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0.
科学素质的概念源于1950年代的美国.米勒等人在公众科学素质调查中开发的科学素质三维框架蕴涵了潜在的公民科学素质标准.<面向全体美国人的科学>、<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和<技术素质标准>,在形式和内容上确立了公民科学技术素质的范畴、标准和基准.<学生学习信息素质标准>、<高等教育信息素质能力标准>、<科学和工程/技术信息素质>,是应对数字化社会的挑战和机遇,设计的公民信息素质标准.<学生教育标准与基准>和<测量21世纪的技能>,是地方教育/研究机构在公民素质的一般框架中设计科学素质标准的尝试.这些标准虽然针对的是在校学生,但对一般社会公众亦有引导作用.美国公民科学技术素质标准的制定者多元化、形式多样化,实施具有非强制性特点,但却具有高度的目标一致性.  相似文献   

11.
朱平珍 《云梦学刊》2007,28(5):93-96
列宁形成了自己的现实主义文学观。列宁的现实主义要求文艺家要尊重现实,忠实于生活的本来面貌,在作品中体现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规律;小说创作要抓住“个别出典型”这一关键,要从联系事实全部的总和及注重分析人物的性格等方面来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相似文献   

12.
胡继华 《云梦学刊》2009,30(4):98-102
怀藏对词语的激情,穿越厚重的文化空间,渴望用修辞手段来支配词语的命运,从而以“灾异”的风格描摹词语的魅力,这应该是刘恪的《词语诗学》的抱负之所在,同时这也就完成了当代诗学的一次大胆的创化。搜罗集体记忆的碎片,通过编织文本的艺术来呈现人类文化历史的残像余蕴,实现宏大的历史与微渺的体验之间的沟通,《词语诗学》体现了全球时代中国诗学的一种可能走向。  相似文献   

13.
石长平 《云梦学刊》2010,31(1):8-11
在马克思主义美学中国化的过程中,刘纲纪以“实践”为其美学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和逻辑起点,依此建构了一个完整的美学问题域。但刘纲纪所理解的实践,是以劳动为基础的人类整体的实践活动,故可以称为“整体实践观”,其主要特质是创造性。它在根本上不同于李泽厚的“工具本体论”,也不同于蒋孔阳的“生活实践观”。  相似文献   

14.
胡敬君  何龙萍 《云梦学刊》2011,32(1):103-106
外贬岳州是张说政治上的失意期,同时又是其诗歌创作的丰收期和繁盛期。张说的岳州诗题材多样,内容广泛,不仅描绘出了岳州壮丽妩媚的湖光山色,抒发了深沉的怀乡恋阙之思和凄清孤寂之情,也真实记录了唐代岳州的民俗风情,艺术上代表着这一时期整个诗坛创作的最高水平。  相似文献   

15.
李庆 《云梦学刊》2011,32(3):133-135
根据当前制约独立学院发展的若干普遍性问题,结合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从校园建设、队伍建设、学科建设、就业工作体系构建四个方面就如何践行科学发展观,促进独立学院更快更好发展提出了建设性的对策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任先大 《云梦学刊》2008,29(1):114-116
梁章钜撰写的<楹联丛话>是我国古代美学史上第一部具有理论意义和价值的联话著作.粱氏从不同的角度明确提出了多元化的楹联审美标准,其中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审美标准是"工切"."工"是楹联形式上的要求,即对仗工整;"切"是楹联内容上的要求,即楹联内容与题目或者题咏对象切合.楹联的语言美主要表现为新、象、婉、隐四要素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7.
论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英 《云梦学刊》2007,28(5):83-85
人本主义思想深深扎根于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各个方面。邓小平“以人为本”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以人为本”的人学思想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价值观、“以人为本”的社会发展价值观。  相似文献   

18.
田梦飞 《云梦学刊》2005,26(1):61-63
电子商务作为一种全新商务模式,以强大的生命力冲击着传统的商业结构和贸易方式,推动着现代营销理论的发展。电子商务环境下市场营销环境的变化,给市场营销理论带来新的挑战与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9.
曹胜高 《云梦学刊》2006,27(4):43-47
《天问》采用疑问句式,内容“史而不玄”,可知其并非屈原怀疑精神的反映;其采用的问对形式是先秦理论阐释和辩难论对的重要方式。屈原以楚国使者和楚国学术的代表的身份出使齐国,《天问》有可能是屈原与稷下学者问对的纲要。  相似文献   

20.
论学术批评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张茂泽 《学术界》2001,(2):85-99
中国学术现代化,呼唤学术批评的繁荣.创造性学术批评,有赖于健全的学术批评观."学术"是中国传统语词,含哲学、科学意义在内;"批评"是来自日文的外来词.阐明并丰富"学术批评"一词的意义,是本文任务之一.从中西学术历史看,学术批评是学术活动的有机组成部分或一环节.它和学术盛则俱盛,衰则俱衰.学术批评的进步,集中体现为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而学术批评方法的进步,正是学术发展的标志;学术批评是学者们在真理面前进行的理性对话,批评的结果,学者之间没有输赢,真理才是唯一的胜利者;从实质看,学术批评是以真理为标准进行的自我批评.真正的学术批评,是民主的、科学的批评,是具体的、历史的客观批评,是责任感和理性、革命性和建设性、独创性和真理性有机结合的批评,是融理论性和实践性、民族性和世界性于一体的批评,是科学批评、历史批评、哲学批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