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5 毫秒
1.
自1955年发表《一般释义论——原著释义论》巨著以后,E.贝迪于1962年为德国读者撰写了题为《作为思想科学一般方法的释义学》的小册子,扼要阐释了自己对释义学的观点。在此期间,准确地讲是1960年,伽达默尔出版过一本著作《真理与方法》,因此我们可以认为贝迪的小册子是他同海德格尔和伽达默尔在释义学领域展开争论的开始。一门新学科就这样在热烈的讨论中问世了。《伽达默尔-贝迪书信集》(1961年出版)并不标志着他们之间争论的结束,恰恰是书信  相似文献   

2.
据美国《新闻周刊》1986年6月2日报道,海明威的又一部小说《伊乐园》(The Garden of Eden)经整理改编后,前不久由美国斯克里布纳斯出版社出版.海明威逝世25年来,其遗作不断出版,其中较著名的作品有:《危险的夏天》和《海流中的岛屿》等.《伊乐园》是第10部在他死后出版的作品,也是他创作的最后一部小说,这部1,500页的未完成  相似文献   

3.
有岛武郎的《宣言》,是受到歌德《少年维特之烦恼》的影响的著名书信体小说。本文从作家精神结构与作品的关系来阐述《宣言》宣扬的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的文学意义,及其对日本大正时代书信体小说诞生发挥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胡益民同志的《清代小说叙论》(见《江淮论坛》1989年第2期)一文在论及“清代小说艺术上的进展”时,无论其论点还是论证都有一些值得商讨之处,于是不揣浅陋,提出如下看法,恳请指教。 其一,《叙论》在此问题一开头提出一个论点:“就总体倾向而言,《金瓶梅》是中国小说开始脱离史官传统走向独立的一个转变契机……然而过渡伊始,毕竟还带有深深的过渡痕迹。由《金瓶梅》开始的摆脱史官传统而走向自立的艺术革新工作,在清代几部著名小说中才告完成。这是中国小说艺术在清代走向成熟的基本标志”。这一立论,粗看起来好象无可指责,但细加斟酌,至少在两个问题上容易引起错觉:第一,摆脱史官传统的革新工作始自《金瓶梅》,还是早已有之?第二,中国小说艺术的各构成因素是在清代几部著名小说中全面成熟  相似文献   

5.
《封神演义》中几个与印度有关的人物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封神演义》(以下简称《封神》)是我国明代著名神怪小说。它对后世影响极大。其中很多故事至今家喻户晓。《封神》的成书年代约在明隆庆至万历年间(公元1567-1619年)。一般认为它是由许仲  相似文献   

6.
正虽然通常将吉尔莫·德尔·托罗归入"墨西哥电影三杰",但是相比于阿方索·卡隆和亚利桑德罗·冈萨雷斯·伊纳里多,德尔·托罗似乎还差些火候,还没有欧美顶级电影节金奖的加持。然而自去年的威尼斯电影节开始,德尔·托罗的《水形物语》高歌猛进,不断斩获电影奖项,在刚结束不久的奥斯卡奖上更是获得最佳影片与最佳导演等四大奖项,成为本届奥斯卡的最大赢家。回顾德尔·托罗二十多年来的导演生涯,对怪  相似文献   

7.
亨利·詹姆斯(Henry James 1841 -1916)是19世纪末 20世纪初的一位杰 出的小说家,文体家和文学评论家。他生 于美国,长年定居英国,最后加入英籍。 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创作生涯中,他写下了 大量的长、中、短篇小说以及文艺评论论 著。 国际题材小说是詹姆斯创作生涯的主 要成果。小说大多以欧洲为背景,描写美 国人在欧洲的经历。其中较著名的有《美 国人》、《苔茜·米勒》、《一位女士的 画像》、《使节》等。国际题材小说的主 题之一,便是我们所要讨论的超越精神, 小说中所反映的这种超越精神可以具体概 括为:开拓、进取、追求、赶超和努力…  相似文献   

8.
志贺直哉(1883—1971)是日本白桦派的骁将,也是日本"心境小说"的代表作家,1917年5月号《白桦》上,发表了昭示志贺开始进入"调和的精神世界"的重要小说《在城崎》,《在城崎》通过对小动物的深层观察与神妙感悟,以神来之笔表达了自己清澄豁达的生死观,成为日本文坛最著名的"心境小说"杰作。这种心境小说以高举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大旗的白桦派文学为源头,志贺直哉深掘自我内涵,在作品中使自己的精神生活由冲突走向调和。素有心理洁癖的志贺与父亲和解的四个月前,《在城崎》问世。可以说,这时,志贺已经具备了和解的萌生条件与调和的心态。《在城崎》昭示了志贺精神苦旅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9.
《我的安东妮亚》(MyAutonia)是美国著名女作家薇拉·凯瑟(WilaCather1873—1947)的一部具有浓郁乡土气息的小说,是她最著名的代表作之一。薇拉·凯瑟被誉为二十世纪美国最杰出的小说家之一,她以富有特色的创作题材和艺术风格开辟了一片...  相似文献   

10.
据法国《世界报》1987年8—9日报道,1987年法兰西学院各种文学奖于11月5日揭晓。著名法国女作家F.埃布拉尔的《女眷》(弗拉马翁出版社,1987)获得法兰西学院小说大奖;小说家J.布罗斯获法兰西学院文学大奖;76岁的东京图书馆馆长前田洋一获法语文学家大奖。前田洋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的早期作品《小说理论》(1915年)是作者尚未成为马克思主义者、在对世界现状深感绝望的气氛中写成的.作品的哲学基础是浪漫派的反资本主义观点,探索一种悲剧性的毁灭感,而这种感觉就是资本主义社会无可挽回的非人道主义的产物.《小说理论》对于西方马克思主义美学家们的作品有过深远的影响.W.本杰明的文章《说书人》(1936年)赞同并沿用了卢卡奇《小说理论》中作为一种"直觉漂泊感"的小说概念,将默默无闻的乡村说书人同异化的现代小说家进行了对比.他认为,小说的兴趣反映出旧社会的让位以及随之而来的中产阶级的日益孤独.  相似文献   

12.
(一) 一八四九年五月,狄更斯以连载的形式发表了著名小说《大卫·科波菲尔》,书中的主人公──大卫,一个可爱的儿童形象很快就蜚声文坛。不到两年,俄国的《现代人》和《莫斯科人》杂志就登出《大卫·科波菲尔》的俄译本。这时,托尔斯泰正在创作他的处女作《童年》(三部曲《童年  相似文献   

13.
刘剑锋  陈晨 《社科纵横》2011,26(2):171-173
《黑王子》是艾丽丝.默多克后期小说中最受好评的一部,但也是最艰深的作品之一。在创作小说时,艾丽丝.默多克深受柏拉图哲学思想的影响。小说《黑王子》不仅集中体现了《会饮篇》中柏拉图对于"厄洛斯"的双重性的深刻思索,同时也揭示了作者对于现代社会人的爱情和生活方式的辩证思考。  相似文献   

14.
著名旅美女作家陈若曦以《尹县长》引起海内外中国读者的广泛注意和热烈讨论,她是以对中国大陆文化大革命的大胆揭露,以强烈的社会批判意识和政治意识,以朴素的写实主义而奠定了她在海外华文文学史中的地位的。从1957年在《文学杂志》上发表第一篇小说算起,陈若曦的创作生涯已有35年。她已出版的作品计有:短篇小说集《尹县长》、《陈若曦自选集》(1976)、《老人》(1978)、《城里城外》(1981)、《陈若曦小说选》(1983)、《陈若曦中篇小说选》(1985)、《贵州女人》(1989);长篇小说集:《归》(1978)、《突围》(1983)、《远见》(1984》、《二胡》(1985)、《纸婚》(1986)。  相似文献   

15.
正坐拥数量庞大的信徒,使辛格成为印度各政党竞相拉拢的对象。辛格能够动员并引导大量信徒参加选举投票,然后再把追随者手中的选票兑换为可以利用的资源。8月28日下午,印度哈里亚纳邦一特别法庭内,上师辛格突然神情崩溃、全身下塌,一屁股坐在了地上。他是印度著名的上师,23岁便成为"社会福利和精神组织""真业之家"(DSS)的"精神领袖",宣称有6000万信徒,遍及印度全国,信众眼里他集多种"高贵的身份"于一身,是"神的使者"。  相似文献   

16.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的古典神话小说 《西游记》的作者。由于吴承恩的思想中具有比较突出的民主倾向,因而使《西游记》成为一部具有强烈人民性的古典文学作品。 但是,有些《西游记》的研究者根据小说。的前七回描写了孙悟空大闹天宫的故事,就认为吴承恩具有对封建统治的“叛逆思想”;有的甚至断言,吴承恩,“对于历史上的和当时的人民起义。不仅是了解的,而且是关心的,同情的”①我认为这样的结论是和吴承恩的阶级地位、政治立场大相径庭的。这里仅就吴承恩对农民起义的态度问题,谈一点不、成熟意见。 吴承恩生“活在明王朝中后期”(1500一1582…  相似文献   

17.
段雨吟  毕春伟  刘立辉 《社科纵横》2010,25(12):167-169
D.H.劳伦斯写了许多优秀短篇小说,例如:《菊馨》、《玫瑰园中的影子》、《肉中刺》、《马贩子的女儿》及《普鲁士军官》,而评论界忽视了这5部小说的之间的共性。这5部小说都从不同角度体现了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的酒神精神。本文认为,这5部小说的酒神精神主要依据尼采《悲剧的诞生》中关于酒、音乐、幻象这三个主题来表达人类现代文明对人性的泯灭。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的新成果──评《中国四大古典小说论稿》曾扬华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三国志通俗演义》、《水浒传》、《西游记》和《红楼梦》,是我国古代小说在群众中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四部小说,也是学界研究最勤、同时也似乎是歧见最多的几部小说。一时间要做到...  相似文献   

19.
教育小说这一体裁的经典形式在十八世纪德国作家的创作中广为流行,歌德的巨著《威廉·迈斯特》就很有代表性。这一形式几乎在每个民族的小说中都有,尽管为数不多、发展不快,又缺少鲜明的表达力。本世纪前10年,教育小说在英国的发展犹如雨后春笋。比较著名的作家有S.勃特勒(1835—1902)、J.乔伊斯(1882—1941)、H.威尔斯(1866—1946)、D.劳伦斯(1885—1930)、A.本涅特(1867—1931)、W.毛姆(1874—1965)和E.福斯特  相似文献   

20.
芥川龙之介《地狱图》人物形象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著名的小说家。1913年芥川入东京大学英文系学习,1915年发表短篇小说《罗生门》,1916年发表短篇小说《鼻子》、《芋粥》和《手绢》,奠定了他新进作家的地位。大学毕业后,芥川在镰仓海军机关学校任教3年。1919年进入大阪每日新闻社。芥川是新思潮派的代表作家。他的小说既有浪漫主义的特点,又有现实主义的倾向。早期的作品主要以历史小说为主,内容大多是借古喻今、针砭时弊,《地狱图》1就是其中之一。晚期的作品反映了他对贫富悬殊社会的幻灭感。20年代末期,日本社会的阶级斗争日益尖锐,正当壮年的芥川意识到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