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在增强国际传播效能、争夺国际话语权的背景下,“媒体外交”成为被广泛提及的热词,在学界和业界不同层面使用,在丰富概念内涵和外延的同时,也造成了概念的模糊和泛化。笔者在广泛阅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结合国际传播工作实际,拟从托马斯·库恩的“范式”理论为研究视角,对“媒体外交”这个关键概念进行厘清,还原其经过不同范式冲刷,实现意义消隐和增殖的过程和实质。 相似文献
2.
“台独”分子宣扬台湾原住民与大陆无关的“南来论” ,是对原住民“马来”种族、“印度尼西亚式”文化属性和“南岛语族”语言范畴的主观歪曲。作为台湾原住民“南来论”依据的“南岛语族”东南亚起源论 ,在民族考古学与比较语言学实践中都忽视了华南大陆的材料。在这一学术缺陷下的“结论” ,有悖于自远古以来亚澳间海洋地带土著民族文化发展与空间传播的历史事实。民族考古学的新进展表明 ,台湾原住民和“南岛语族”及其文化主要起源于华南大陆。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代杰出的唯物主义者和战斗的无神论者中江兆民,在其最后著作《一年有半》中提出了被认为是中江兆民的一句名言:“日本没有哲学”。这个论断乍一看,使人十分困惑难解。这是中江兆民轻率的结论吗?不是,是真的日本没有哲学吗?也不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是意识形态的最高形式。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哲学,如同任何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文化传统一样,哲学是民族文化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那么怎样正确地理解中江兆民的这个论断呢?这就不能不把中江兆民所处的时代背景及他个人的经历进行一番考察。因为要正确地评价一个思想家的思想,必须如实地把他和当时他所处的社会政治联系起来加以考察,否则,就会 相似文献
4.
战后,坚持国民党独裁统治,削平共产党及其人民军队,是蒋介石的基本方针,但他深知单靠自己的力量是无法实现这一基本方针的,必须寻找帝国主义作靠山。于是,国民政府不顾一切地向美国政府乞求援助,千方百计地拉拢美国来干涉中国内战。这种“乞援”外交政策贯穿了国共内战的整个时期:内战全面爆发前,是为了准备内战而乞援;全面爆发后,是为了支持内战而乞援;内战后期,是为了挽救失败的命运而乞援。首先,玩弄“苏联牌”,以苏压美,抬高国民政府在美国反苏战略中的地位。其次,“采取一些对美国国会和舆论产生有利影响的改革措施。第三,以条约形式牺… 相似文献
5.
张超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9,(3)
阿古登巴是“受压迫、受剥削的农奴的典型”,①“他的阶级立场十分坚定,斗争方向十分明确,爱憎感情十分强烈。他热爱的是农奴兄弟和一切受苦难的人,他憎恶的是那些残暴、贪婪、狡诈的反动领主、土司及奸商等少数害群之马及其丑恶行为”,他是“与格萨尔大王可以媲美”的“艺术形象”。②这是人们依据近四十年正式发表、出版的百余篇《阿古登巴的故事》所作的结论。正如其中一本故事序文所说:这仅“是我们掌握的材料中最好的一部份。但和整个阿叩(古)登巴故事比起来,只不过是大海中的一滴水。”③我们发掘各民族文化遗产,从中挑选较好的作品,推荐给广大读者,丰富社会文化生活,自然要强调现实意义,使之符合今天的政治标准和审美要求。然而,搜集、研究这种民间故事,更应重视科学的实事求是的眼光。 相似文献
6.
张志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7(4):9-16
林黛玉其名的寓意是其人如玉、带玉,具有玉性特征,隐喻黛玉是一位具有玉德品质的君子形象。她不仅拥有如花似玉的容止仪表,而且具有冰清玉洁的玉魂和玉骨。比德于玉的黛玉身上体现了信、智、礼、洁、仁等多种传统美德。 相似文献
7.
赵春晨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3,(2)
1874——1875年,即同末光初之际,清政府曾就海防建设等问题在中央和地方的重要官员中展开过一次大的讨论,史称“海防议”。这次讨论出现于我国边疆各地普遍遭受外国侵略的危机时刻,讨论的中心是要不要建立和如何建立近代化海防力量的问题。围绕此一问题,清政府中的洋务派与顽固派争论激烈,是洋务运动推行过程中双方又一次大的交锋。同时,“海防议”中又因筹饷问题而牵及塞防,引起“海防与塞防之争”,实际是发展到对整个国防方针的讨论。剖析这场“海防议”产生的原因、争论实质及其作用,无疑将有助于我们对洋务运动性质和清朝统治集团内部派系分化情况的正确认识。 相似文献
8.
刘振宁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7(4):132-139
“贞观”之期步入中土的唐代景教,由于受制于入传之际的时空环境,受制于儒释道“三位一体”式的异质文化生态语境,为求新声于他邦,不得不效仿佛教“东扇”之初所择用的“格义”宣教范式,对中土文化资源进行广采与博取。然而,为何景教在历经如此这般的“格”致之后,最终落得的竟然是个了无痕迹的不“义”结局?“格义”之法自身有何利弊?景教“格义”的态势到底如何?景教“格义”的得与失究竟何在?诸如此类的论题.正是本文拟将开掘和阐释的论旨。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1979,(1)
明成祖朱棣生于1360年(元至正二十年,宋龙凤六年),死于1424年(明永乐二十二年)。他十一岁封燕王,二十二岁就藩北平,至建文元年(1399年)发起“靖难之役”时,已经四十多岁。尽管他一生的主要活动是在“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二十二年之中,但是以前的这四十年,不仅占了朱棣一生的大半时间,而且与他发起“靖难之役”及即位后的许多措施,有着极为重要的关系。这一点过去却往往为人们所忽视,加上朱棣夺位后,对这段历史颇多忌讳,特意改窜《明太祖实录》,至使史实湮没,面目多非。我们从一些有关资料中搜集综合,分析他在这一段时间里的活动概况,这对于进一步研究朱棣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0.
张志 《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101-108
林红玉本名隐喻其人如玉,她是除宝玉、黛玉、妙玉之外的另一块色泽艳丽的美玉,具有"玉性"特征。如同其他的以"玉"字命名的人物形象一样,她也有"高洁"诚信"智慧"忠义"等"玉德"之美,她是作者所同情、赞颂的下层丫头形象。作者以"玉"字为其命名应特别值得注意,对林红玉本名隐喻的索解似可以还原其人的本来面目,消除对她的种种误解。 相似文献
11.
孔祥君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1)
强盛的唐王朝经过“安史之乱”,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及阶级、民族矛盾日趋尖锐;政治混乱,经济凋敝,民生维艰。尤其是肃代之际实行的所谓“宽仁”之治,导致藩镇跋扈,渐成祸根,加之德宗的轻举妄动和刚愎自用,酿成了“四王”、“二帝”之乱,唐王朝的大厦岌岌可危。在这大唐王朝命运攸关的时刻,宪宗君臣励精图治,制定和实行了一系列正确的方针、政策,平定了藩镇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缓和了日益激化的社会矛盾,造成了“元和中必”的局面。应该说宪宗李纯是当时进步势力的代表。本文试就宪宗的“元和之 相似文献
12.
胡从曾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2,(3)
《切韵》承前代韵书,分“东”“冬”为二部,顾炎武《音论》说:“所谓一东二冬三锺者,乃隋唐以前相传之谱”,此后凡属《切韵》一系的韵书,“东”“冬”之分,均相沿不废。参与《切韵》撰作的颜之推说:“河北切攻字为古琮,与工公功三字不同,殊为僻也。”颜氏为审音高手,他以为“攻”字切“古琮”(冬韵),不同于 相似文献
13.
杜桂林 《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87,(2)
<壹>·“相”字研究现状之分析 “相V”句式(相+动词)之中,“相”字属于什么词类?在一个具体的句子之中,相字具体显现什么词义?当前学术界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1)王力著《古代汉语》230页常用词“相”字之(四):互相。引申为共同。又指一方面对另方面。 (2)南开大学《古代汉语读本》286 相似文献
14.
黄利红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62-66,72
住宅不受侵犯权作为一种住宅权旨在保护公民在住宅之内的财产安全、人身自由和生活安定;作为一种隐私权旨在保护公民在住宅之内的信息安全、生活安宁;作为一种人身自由旨在保护公民在住宅之内的活动自由和支配住宅的意思自由。它以满足安全感和尊重感为核心,包括住宅安全权、住宅安宁权和住宅自由权,同时兼备人身自由权和隐私权的属性。 相似文献
15.
全仁经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1990,(1)
建文元年(1399)七月到四年(1402)六月的靖难之役,是明太祖朱元漳死后皇族内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藩王军事集团与建文帝朱允(火文)争夺皇位的流血战争,也是明初历史中极为令人注目的重大政治事件。靖难之役前后延续四年,双方用兵达数百万之多,战火延及冀鲁至江淮流域广大地区,暴殄天物,涂炭生灵,给人民带来极大痛苦,这是不言而喻的。就战争本身来说,确无积极意 相似文献
16.
英法资产阶级革命的“保守性”和“彻底性”问题,是近年来颇受史学界关注的重要课题之一。由此论争而引出了一场关于资产阶级革命彻底性标准的讨论。关于革命彻底的标准,或曰主要应依靠对旧的封建制度的摧毁程度;或曰主要是看革命后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状况等等。一些论者还援引了列宁的有关论述,“资产阶级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完成了它所应该做的一切:它加强资本主义的发展。”而对于如何理解列宁的这一论述,史学界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意见分歧很大。追根溯源,笔者认为,造成这些意 相似文献
17.
吴有祥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1)
书法之“神”是一个含义丰富的概念,其原始意象是自然万物的神灵;因为汉字是远古巫术思维的产物,其雏形是一些具有神秘巫术功能的符咒;巫师利用它来控制自然物之神灵;仓颉造字的神话便透露了远古巫术文化的信息;汉字的神性至今仍有遗存 相似文献
18.
石建国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0(2):49-53
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审时度势,以开阔的视野、全新的思路,果断提出了"和平崛起"的新理念,不仅在外交理念上实现了与时俱进,而且大大发展和深化了邓小平同志"和平发展"的外交战略思想。"和平崛起"战略的提出,将有助于化解矛盾,维护世界和平,形成中国发展的良性外部环境,有助于从观念形态上塑造中国发展的形象,理顺中国民众的心态以及与外界的关系,使世界正确感知、认识中国。 相似文献
19.
陈明富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1(4):62-65
汩与汨本不同字形,但由于都与水有关,又加上篆书隶变的原因,古籍多有混淆。汩之音有三:于笔切、古忽切、胡骨切。古代辞书中汩之音义搭配有时出现龃龉现象,原因是于笔切、古忽切、胡骨切三音实为一声之转,其最初读音为于笔切,最初的基本意义为治水,沉迷、疾行、水流、光洁貌、涌波等都是其引申的结果。汉语中,汩汩,同,表水流动的声音或样子,本应读于笔切,即yùyù,由于受俗音古忽切的影响,今音已约定俗成,读为ɡǔɡǔ。 相似文献
20.
刘雨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8,(4)
应当承认,近年来文学理论界对王国维“境界”理论的探讨是重视的,取得的成就也着实令人欣喜。然而,在这些可喜的研究中,却存在一个不引人注意的过失,即把“境界”与“意境”混用的现象。造成这一过失的根本原因,乃是由于人们并不了解王国维“境界”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