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新时代党和国家确定的治国方略。《商君书》的“重治”是一个中国传统的德法共治概念。商鞅之所以能够提出德法共治这样的理论构想,缘于其本身就是个杂家,其知识结构包含了儒法两个方面的内容。但秦国的政治现实、君本主义立场、对法律的过于迷信、二元对立思想等使商鞅放弃了“重治”,在秦国开创了一任法重刑、摒弃德政的治理传统。汉初中国的精英们,认为任法而治不施仁义是秦二世而亡的根源,在儒法合流的背景下董仲舒提出了新的德主刑辅说。德主刑辅、礼刑融合,使中国自汉以来开启了一个礼乐刑政综合治理的新时代。董仲舒的“新德主刑辅说”及其主导下历代阳儒阴法的治道实践,实际正是商鞅重治思想的有限历史呈现。德法共治是中国历史自然演进的必然结果,也是对中国历代治道成败得失的科学总结,重申《商君书》的“重治”概念,能增进我们在新时期“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治国方略的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本文用唯物史观的考察方法探讨了历史上道、儒两家“无为”论的相互关系,认为儒家“无为”说只是“援道入儒”,为儒所用而将老子“无为”儒化的结果。并引证《庄子》、《墨子》、《淮南子》及《老子》原著,证明老子“无为”原义是要求排除经世治国中的个人目的与私欲,而并非主张无所作为。“无所作为”说只是历代经学家们对“无为”范畴的曲解。  相似文献   

3.
商鞅在中国历史上的功绩被历代史学家肯定,但对其本人的一些评价过于苛刻,如太史公言"商君之少恩义",对此笔者提出异议,并分别从商鞅变法整个过程来分析商鞅这个伟大的人物。  相似文献   

4.
《答司马谏议书》是一篇尊法反儒的战斗檄文,体现了王安石发扬了前辈法家反潮流的精神。他不愧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是宋代法家的代表人物。《答司马谏议书》一开头就针锋相对地提出了北宋中叶儒法斗争的本质问题。王安石指出:“窃以为与君实(“君实”是司马光的字)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就是说,王安石与司马光在对待和处理国家政事的问题上常常意见不合,这并非他们之间的个人恩怨,而是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各自所坚持的政治主张有很多不同。可见,这实质上是北宋地主阶级内部要不要改变“祖宗之法”的大论争,是变法与反变法、尊法反儒与尊儒反法两条政治思想路线的斗争。王安石为了摆脱北宋王  相似文献   

5.
<更法篇>是现存本<商君书>的首篇,该篇因记载商鞅的变法言论而著称,但也因篇中屡称秦孝公谥号等问题而连带被人认定整本<商君书>都是伪造的,商鞅本人并无著作之可能.即便在认为该篇所述基本可视为商鞅生平材料的学者眼中,<更法篇>与<战国策·赵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纠缠不清的关系也颇为可疑.因此,<更法篇>的成书问题其实疑窦颇多,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6.
《商君书》是公元前二六○年前后,由商鞅变法路线的继承者编撰的一部书。这部书生动的记述了战国时期杰出的法家代表——商鞅在秦国实行变法的斗争事迹,阐述了商鞅所代表的新兴地主阶级“法治”路线的基本内容,是我们研究这一时期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重要资料,是我国历代法家著作中主要作品之一。这部书在汉时有二十九篇,现实存二十四篇。从现存这些篇章的内容来看,它对于  相似文献   

7.
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郭沫若同志集中了很大的精力,从事中国古代社会历史研究,写出了《十批判书》和《青铜时代》两部史学名著。这两部书,主要研究春秋战国这介历史大变革时期各种思潮代表人物的思想体系,给他们以政治的、历史的分析与批判。先秦重要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孔子、墨子、庄子、荀子、韩非子、秦始皇等等人物的言行,他们所代表的儒、墨、道、法诸家的思想,均在评隲之列。所不同的是,前一部侧重于思想分析,后一部侧重于史实考证。在所谓“批林批孔”运动中,《十批判书》曾被当成“尊儒反法”的代表作而受到贬损与否定。郭老逝世以后,史学界一些同志程度不同地给予了肯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史记》中分别为先秦法家的商鞅、韩非、李斯列传并作评价。对韩非和李斯,司马迁在批判的同时还表现出了一定的同情。而对商鞅,司马迁则是矛盾的。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自序》《秦本纪》和《商君列传》正传中对其历史功绩的充分肯定,另一方面却是《商君列传》的"太史公日"中不能抑制的苛责和怒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在于李陵事件对司马迁身心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史记》"太史公曰"独立价值的体现,同时也是儒法两家思想在司马迁身上合而未融的反映。  相似文献   

9.
“物感说”是中国文论史上关于文艺的本源论和生成论。《淮南子》和《乐记》分别从道、儒两家不同的思想体系立论,对其都作了具体的论述,两家有相同的观点也有相异的看法,对后世都产生了相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淮南子》一书综合百家之说,试图为封建国家的长治久安提供一套完备的理论学说,书中对为君之道进行了详尽而独特的论述.它承袭了道家“法自然”的思想,但又反对其纯任自然的消极主张而用儒、法思想中的积极因素进行改造;它吸收了儒家有关道德自律的思想,用以改造法家关于君臣关系、重势等方面的学说,从某种程度上消解了法家的苛酷,从而建立了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主要从君道无为、君臣异道和修身正己三个方面来论述其君道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为了正确认识儒法斗争的实质,大力宣扬法家思想在历史上的进步作用;为了彻底批判尊儒反法的反动思潮,批臭孔孟之道,挖除林彪反动思想的根源。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伟人成果,把上层建筑领域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我们从法家著作《商君书》,《荀子》、《韩非子》中摘录了商鞅、荀卿、韩非有关批孔反儒的部分言论,并加以注释和翻译,力求通俗易懂,以供同志们参考。  相似文献   

12.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死,太子驷继位,是为惠文王,公子虔等人乘机诬告商较“欲反”,惠文王遂下令搜捕商鞅,“车裂以徇”,并灭其家。关于商鞅被杀的原因,古人往往归咎为商鞅刻薄寡恩,用法太过,“鞅之初为秦施法,法不行,太子犯禁”,“太子,君嗣也,不可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等到支持变法的秦孝公病逝,太子与其师傅便“挟怨而杀之”[1],今人常常用阶级分析法解释商鞅被杀的原因,认为商鞅变法触动了奴隶主旧贵族的利益,于是公子虔等人故意唆使太子出来捣乱,商缺把他们绳之以法.等到太子继位,旧贵族把积怨集中在…  相似文献   

13.
《十一家注孙子》汇集了自魏武帝曹操至北宋张预等十一位注家对《孙子》的注解。从治国战略的角度看,这些注文既阐释了孙子关于民本论、义利论、慎战论和伐交论几方面的思想,同时在注释过程中又融合了儒家的治国战略思想在内,明显体现出“以儒释兵”、“兵儒整合”的思想倾向,是对儒家和兵家治国战略思想的融通。  相似文献   

14.
《老子》又名《道德经》,或称《德道经》,是一部内容极其丰富的古代名著,历代都有学者对它进行评论和解注。不过论注者各识其是,议论纷繁,至今许多问题尚未取得一致的认识。我认为《老子》书是为当时政治服务的,它的基本内容,正如汉班固所说,是“君人南面之术”,是一本讲统治术的书。因而它的哲学、政治、经济、伦理以及其他思想  相似文献   

15.
谈商鞅变法     
商鞅变法是我国从奴隶制过渡到封建制时代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是当时新兴地主阶级革新派、法家的杰出代表商鞅(?——公元前三三八年)在秦孝公的支持下进行的一次深刻的社会变革。它本身,就是一座法家的胜利纪念碑。正因为如此,在儒法斗争的历史上,商鞅变法成了儒家攻击的一个重要目标。历代的孔孟之徒花了大量笔墨来诬蔑它、中伤它。叛徒、卖国贼林彪也对它进行恶毒的咒骂。今天,是彻底清除尊儒反法的历史垃圾、恢复商鞅变法应有的历史地位的时候了。  相似文献   

16.
在罗素与怀特海的《数学原理》一书出版后,逻辑家开始把命题逻辑看作是数理逻辑的起始和基本部分。他们先研究论述这个部分,接着探讨谓词逻辑。因为“在类论内必须用命题论的原理进行演绎,而在命题论内……不必用类论的原理”。这样来构造整个现代的形式逻辑的内容体系,我认为是顺乎自然的,也是严密的。但是,有些人,如匈牙利哲学  相似文献   

17.
虚君共和是辛亥革命期间康有为沟通帝制与共和的政治理论和方案,学界基本根据《与黎元洪、黄兴、汤化龙书》《救亡论》《共和政体论》等文的刊本研析其内涵,无法说清相关文本既区分又混同虚君共和与君主立宪的矛盾现象,对文章写作时间的认识也较为粗疏。通过仔细辨识《与黎元洪、黄兴、汤化龙书》《救亡论》《共和政体论》等文手稿的原生样态、修改痕迹及其与刊本的异同,可以发现康有为最初其实是主张君主立宪、反对共和的,后来为应对政局变化,才利用共和概念的模糊性扩充共和类型,将君主立宪改成虚君共和,结果导致虚君共和与君主立宪关系暧昧含混。还原康有为提出虚君共和论的来龙去脉,亦可在研究方法层面提示我们,解读康有为的思想观念应尽可能注意其因应时势变化而不断调整修改的一面,避免直接选取片段表述进行思想演绎,“愈有条理统系,则去古人学说之真相愈远”之弊。  相似文献   

18.
《文子》内容驳杂,是一部融合先秦道、儒、墨、法诸家学说为一体的道学经典。《文子》之“气”便是《周易》之“易”,“和”是二者共同的境界,“变”是其共有的特质。此三者又分别构成哲学上的本体论、境界论、方法论,成为其思想体系的三大支撑。  相似文献   

19.
《论六家要旨》“省不省”新解刘兴林司马谈《论六家要旨》序云:“《易大传》:‘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夫阴阳、儒、墨、名、法、道德,此务为治者也,直所从言之异路,有省不省耳。”司马贞《索隐》:“六家同归于正,然所从之道殊途,学或有传习省察,或有不...  相似文献   

20.
词曰,滚滚大江东去, 千秋功罪谁评? 评法批儒起雄军, 马列光辉指引。 历史人民创造, 商鞅变法强秦, 儒家邪说要澄清, 述古为今革命。 前面一阙《西江月》,引出一段故事来: 话说战国中期,我国历史上出了一个有名的思想家、政治家兼军事家。此人复姓公孙,名鞅,卫国人,后来由于辅佐秦孝公变法有功,被封为商君,所以人们都叫他商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