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课题组 《职业时空》2008,4(2):108-109
“循环经济”一词,是由美国经济学家k.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循环经济观是在全球人口剧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和生态蜕变的严峻形势下,人类重新认识自然界、尊重客观规律、探索经济规律的产物。概括地说,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推进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和清洁生产为重点,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建立在物质不断循环利用基础上的经济发展模式,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物质反复循环流动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循环经济是指在人、自然资源和科学技术的大系统内,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形增长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但是,随着现代人类社会的掠夺性发展,机器  相似文献   

3.
编辑同志:我们住在市郊,这里的几个建筑工地夜间照样施工,噪声技人难以入睡,尤其老年人受害更甚。请问这样的事应当由哪个部门管?我们应向哪里投诉?施阳施阳同志:《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自今年3月1日起施行。该法第二条规定: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是指工业生产、建筑施工、交通运输和社会生活中所产生的干扰周围环境的声音。本法所称,环境噪声污染,是指所产生的环境噪声超过国家规定的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并干扰他人正常生活、工作和学习的现象。法律明确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环境的义务,对造成环境噪声污染的…  相似文献   

4.
“循环经济”一词,最早是由美国经济学家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是指在资源投入,企业生产,产品消费及其废弃的全过程中,把传统的依赖资源消耗的线性增长的经济,转变为依靠生态型资源循环来发展的经济。1992年,联合国环境发展大会后,发展循环经济被认为是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最重要和最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正2016年3月1日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条,对家庭暴力做了一个清晰的界定: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家暴,不仅是不可回避的家庭问题,更是必须且亟待解决的社会问题。家暴的规模和恶  相似文献   

6.
李宏刚 《职业》2011,(6):108-108
现代物流是指物品从供应地向接受地的实体流动过程。根据实际需要,对运输、储存、装卸、包装、流通加工、配送、信息处理等基本功能实施有机结合。物流中的“物”,既可以是有形物,也可以是无形物。有形物除了最终的商品外,还包括原材料、半成品、零配件等用于生产的物质资料,以及生产和消费中使用的包装物及回收物、废弃物。无形物主要是指相关的各种信息。  相似文献   

7.
推动廊坊市循环经济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慧玲 《职业时空》2008,4(6):133-134
近年来,廊坊市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取得了突出成绩,综合实力和经济总量迅速壮大,发展环境明显优化,但是资源、人口、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矛盾也日益显现。而循环经济是解决经济与环境矛盾问题的最有效的方式,只有发展循环经济廊坊才可能走上可持续发展之路。循环经济的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与推动,而生产和消费之间是互动的,企业行为的转变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关键,消费者的积极参与是企业行为转变的动力。三者将共同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循环经济法的诞生 所谓循环经济,是指在人类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废气物的产生,建立起反复利用自然的循环机制,把人类的生产活动纳入到自然循环中去,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循环系统经济体系就是将环境与经济结合起来,主要包括四个方面:一是资源和能源使用效率最大化;  相似文献   

9.
《职业时空》2008,4(11):179-180
循环经济是一种最有效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其核心是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是对“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的传统增长模式的根本变革。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是河北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是该省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根本出路,是实施发展战略构想的重要保障,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0.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29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循环经济促进法共分7章59条,分别为总则;基本管理制度;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激励措施;法律责任;附则。  相似文献   

11.
习谏 《职业时空》2008,4(3):49-50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要“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既是对我国多年来在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的总结,也是对人类在20世纪末所取得的最关键的认识成果的继承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而循环经济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从实质上看,生态文明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一致的,都是追求资源、经济、社会之间的协调持久转换与发展。生态文明——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的必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职业时空》2005,(21):17-17
第一条根据《直销管理条例》第二十 一条第三款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举办 直销员业务培训(以下简称直销培训)及 考试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直销培训,是指 直销企业对本企业拟招募的直销员和本 企业的直销员进行国家相关法律法规规 章、直销基础知识等各种培训活动。  相似文献   

13.
第一章 第一条为规范经济适用住房建设、交易和管理行为,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经济适用住房,是指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建设标准、供应对象和销售价格,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商品住房.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2月26日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第二条规定:侵害民事权益,应当依照本法承担侵权责任。本法所称民事权益,包括生命权、健康权、姓名权、名誉权、荣誉权、肖像权、隐私权……其中一大亮点便是将隐私权纳入到实然法的范畴中,但是,何为隐私权,其概念如何尚未有定论,本文试从语义学角度及现有理论出发浅析隐私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5.
农村居民的双重身份决定了其消费中仍包含相当一部分自给性消费在自然经济下,农业经济长期处于自给自足的发展状态中,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农村居民的自给性消费比重逐渐降低,但自给性消费并不能完全消除。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居民拥有部分生产资料,其生产的产品首先满足自身基本生活需要,然后才进入农产品市场流通,也就是说,农村居民消费的一部分是不经过市场流通和市场刺激,直接自己生产自己消费的。这种自给的实物性消费是农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对劳动力的直接的自然回报,在自然经济条件下,自给自足消费是农业生产的主要和最终目…  相似文献   

16.
牛桂敏 《城市》2007,(3):12-14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循环经济从先进的理念转化为国家战略和政策,这预示着循环经济模式将成为今后我国的主导经济发展模式.城市是经济、社会和环境发展的综合载体,是资源消耗和废弃物产生的密集区,全球一半以上的人口居住在城市,城市人口消费全球75%的自然资源,并产生全球75%的垃圾.城市发展面临着更加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和资源短缺的双重压力,因此,城市应该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先行地区和重点地区.积极地探索城市发展循环经济的途径和措施,对于全面推进城市循环经济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实施7年以来,对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循环经济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保护和改善环境发挥了一定作用。然而,距离本法的目的和宗旨依然还存在许多问题,如规定比较原则笼统、法律的修改工作跟不上需要、将所谓新兴产业模式为主构建法律内容,并没有将资源战略作为基础和核心。因此,有必要客观分析本法实施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障碍及其形成原因,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建立户外广告有偿使用空间资源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鸿尧 《城市》2009,(5):57-59
广告在现代商业营销策略中占有绝对重要的地位.现代人的生活中处处充斥着五花八门的广告.广告对人们的消费意愿进行着“引领”和“强制”。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广告业也进入了空前繁荣的时期.并且在市场竞争机制的完善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户外广告,它除了发挥促进生产与流通、联系生产与消费、引导社会时尚的基本功能外,还成为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的繁华程度、文明水平、品位高低和地域特色。  相似文献   

19.
循环经济是一种以资源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使用、再循环"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以生态产业链为发展载体,以清洁生产为重要手段,达到实现物质资源的有效利用和经济与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8月29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国家主席胡锦涛签署第4号主席令予以公布。循环经济促进法共分7章59条,分别为总则;基本管理制度;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激励措施;法律责任;附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