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通过西方解释学家伽达默尔的"理解"理论,来阐述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影响."理解"理论认为:理解不是复制,而是一种创造.这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很有启示的.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具有与马克思主义相容性的一面,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两个视域融合的过程,另一方面,中国传统文化又具有阻碍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负面影响,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对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与消极因素要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将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转换确立发展定位;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角度来说,马克思主义同中国文化的有机结合又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经之路.找到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文化实现内在对接的“思想桥梁”,既是中国文化现代化的关键,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3.
从文化学的视角来看,佛教中国化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共通性。二者本质上都牵涉到外来文化在中国传播、扎根、流变,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激荡、涵摄、交融,并在逐渐适应中国特殊实际的基础上成为中国文化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的问题。因此,回顾佛教中国化的历程,总结其中规律,可以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践提供重要的历史启示。本文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可能性与必要性、中国传统文化能否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化"的进程中达成"视界融合"、外来文化成功实现中国化的条件和环节等方面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4.
在文化学视域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种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文化变迁现象。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是文化自觉的结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一个文化传播和融合的过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功实践促进了中国传统文化向现代化的历史性转型,也实现了文化创新产生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从文化学的视角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行解读具有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研究,也有利于树立文化自觉、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学热”的逐渐升温,我们需要重新审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视界融合”中存在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并不是简单的相结合,而是一个不断的生成过程。我们应当立足于现实生活,以当代人的视角重新诠释、革新传统文化,通过逐渐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成果,不断寻求新的契合点,使二者达到一种更高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中国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中具有三种价值:一是符号价值:中国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载体;二是互补价值: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现代化过程中可以实现功能互补;三是发展价值:以中国传统文化和马克思主义为来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反思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体现出工具理性特征 ;一是将马克思主义价值观和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相融合 ,体现出价值理性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应努力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精神和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价值观紧密融合 ,这是文化现代化从而达到社会总体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理论基石,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结合的现实性这个逻辑起点,分析传统文化精华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推进,剖析了传统文化糟粕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消极影响,阐明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效应的启示,指出在传统文化现代化的过程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文化的衰落和马克思主义的内在本性,是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在依据.这一改造过程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选择与融合的过程,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这一过程充分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意识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0.
孙百亮 《天府新论》2009,(1):113-117
由于中国传统文化的优劣两重性自相缠绕、难以分割,以及认知的局限和文化情感的纠缠,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中国传统文化对马克思主义的丰富发展和消解异化并存,造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困境.解决问题的出路是,认真反思和审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两重性,结合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批判地选择和取舍中国传统文化,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是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过程,是中国文化的融合、创新的过程,又是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中国社会发展中逐渐占据文化主导地位的过程。简言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质就是促进中国文化实现现代化,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为现代中国文化奠定了新的基石,是中国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的方向和途径。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文化和先进文化,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以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中国文化创新的根本指针和理论源泉。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性建构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过程与中国现代性诉求之间存在着"历史契合"。作为一种关切现实的理论平台,现代性视域有益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这一论题深化。从而作为现代性基本建制的资本逻辑也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切入现实的通道。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在互动中,呈现出一些基本原则,应以资本逻辑批判为主题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推动中国传统文化转换为现代性建构的理论资源,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成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现代性建构共同目标。在建构现代性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中国化的"理论—实践"的相互切入中共同推进这一事业。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要义之一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在这个过程中,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改造和提升,又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言形式来阐释和充实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具有历史的必然性,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成功移植的必然性。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开放性与中国传统文化兼容并包的特殊品质,是两者相互接纳、契合的先决条件,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文化精神上的共通性,则为两个异质文化的契合提供了内在精神支点。实现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契合,既要挖掘两者的价值契合性,也要利用好两者的互补性,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在意识形态维度、思想学术维度、社会实践维度的差异互补和相互融合。  相似文献   

15.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华民族的强大精神支柱,它是在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形成的,一方面它包含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时,中国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成为它深厚的文化底蕴。由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能产生共鸣,二者彼此交融、契合,由此,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文化传统交互作用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相互作用、相互推进,不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创新.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优秀文化传统交互作用的基本路径是:"基本原理"必须与"文化传统"相结合,实现民族化;"文化传统"必须以"基本原理"为指导,实现马克思主义化;"基本原理"与"文化传统"必须实现时代化和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传统文化现代化之间的共生有两个层面的理论依据:一个层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本身这一历史过程就内在地要求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另一个更为深层次的原因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差异性.通过对共生性的探讨,积极建构两者之间的共生机制,进而实现良性互动,这不仅有利于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建设,也有利于整个社会主义中国现代化事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文化哲学沉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问题的讨论逐步深化,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和局限性。本文认为,从文化哲学入手,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置于文化哲学范式下加以把握,即把马克思主义哲学视为现代西方先进文化精神的集中体现,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定位在西方先进文化精神与中国传统文化相互融合进而创造出新的中国文化上,则可以克服以往在这个问题上简单化和急于求成的做法。  相似文献   

19.
《东岳论丛》2017,(4):30-36
有机马克思主义是国外马克思主义领域中冉冉升起的耀眼新星,它试图以一种互补的结合性方式来实现马克思主义与过程哲学的双重超越,使二者彼此融合对方的基本哲学原则,最终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有机化和过程哲学的马克思主义化。它针对"现代性"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借鉴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生态文明实践,以共同福祉为目的,探讨生态文明建设的途径,形成了具有实践性、批判性和带有中国元素化的后现代主义思潮,为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和人类文明方向的探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20.
佛教传入中国后,经过了一个中国化、大众化、世俗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佛教吸收融合了中国的传统文化,满足了普通群众的精神需求,进入了群众的日常生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要改变以往的“佛教与马克思主义是根本对立的”片面认识,借鉴佛教世俗化的成功经验,根据不断变化的实际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促进马克思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的融合,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途径,使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