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应用灰色关联分析法,通过各参试品种(系)各性状的关联系数εi(k)及关联度γi对棉花品种(系)作出了综合评价,改变过去仅就品种(系)产量分析的局限,分析结果,3399品系综合性状最好。  相似文献   

2.
在旱地谷物生产中,应用种植绿肥以取代休耕,需要选用耐旱性强的豆科作物。本实验的研究目的在于:(1)分析一年生豆科绿肥的营养生长率。(2)评价参试的豆科作物短期绿肥的性状。实验时期是1984~1990年。实验在加拿大Swiftcurrent(SK)实验站的一块黑钙土地上进行。参试的豆科作物有丹吉尔扁豆(Tangierflatpea),小扁豆(Blacklentil),草香豌豆(Chicklingvetch)和豌豆(Feedpea)。实验结果表明:豆科作物的种类和实验年份对于豆苗,豆根和根瘤的干物质(DM)的含量及分布,对于豆科作物的生长类型,相对生长率和杂草的生长…  相似文献   

3.
我国转基因抗虫棉推广与生产优势区域变化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我国推广种植转基因棉花的情况,运用概率优势原理,测算了我国13个主要产棉省(区)及全国平均的棉花生产成本、净收益、总产量的一级概率优势FSD值,发现甘肃、江西棉花生产优势最为显著,新疆、安徽棉花产量和净收益都具有优势,山东、江苏两省棉花生产成本及净收益优势显著,验证了转基因棉花种植区与棉花生产优势地区相一致的假设。  相似文献   

4.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棉花流通体制改革的决定》精神,从1999年9月1日新的棉花年度起,放开棉花收购价格,棉花实际收购价格主要由棉花经营企业和农民根据市场情况协商确定。这意味着政府将放弃坚持数年之久的棉花购销“三不放开”(不放开市场、不放开价格、不放开...  相似文献   

5.
文章采用向量误差修正(VEC)模型等方法,细致深入的分析新疆328级皮棉价格与国际棉价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国际棉价对新疆棉价影响甚大,主要原因是我国对进口棉价的依赖性越来越高,国际棉价的波动导致棉花进口的波动,从而传导到新疆棉花市场,引起了新疆和其它主要产区棉价的波动,而国际棉价受国内和新疆棉价市场均衡关系的影响不显著。  相似文献   

6.
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化学课本第五章第二节碳的化学性质中有一演示实验:木炭与氧化铜的反应。若采用课文中的装置(如图1),则碳与氧化铜必须研磨混匀(因为金属氧化物与碳必须是直接接触的地方才会反应,而且接触愈紧密,反应愈完全),而且加热的温度需较高(要加网罩),反应的时间较长,有时还会产生石灰水倒流现象,效果不是很好。现根据它的反应原理设计如下改进装置(如图2)。 采用该装置所需实验用品:铁架台(带铁夹)、具支试管(20×200mm)、带导管的橡皮塞、试管、酒精灯、棉花、炭粉、直径为2mm长30…  相似文献   

7.
中国专利金奖产品——益微增产菌(YIB)是中国农业大学微生态研究所依据生物学原理制造的一种新型广谱、多功能的植物微生态制剂保健益菌。目前,益微增产菌对豆科和禾本科牧草生长的促进作用已有研究报道[1],并在全国30个省(区)市。50多种作物生产上应用,推广面积达4300多公顷,增产幅度为10.0-3.7%,累计增加产值120多亿元,投产比为1:30.4-119.6,取得了明显的经济效益,但应用于菊科牧草生产上的报道甚少[2]。串叶松香草(SiphiumPerfoiatum)为我国新兴的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是一种高产优质,抗寒性强,耐热的优良牧…  相似文献   

8.
《山西老年》2014,(3):F0003-F0003
泥塑作品采用当地的山泥,配有一定比例的麦糠、砂、棉花、纸桨、榆皮面等物制成坯胎成品,再经过泥坯的抄桨漆、包麻布、上漆灰、磨光、糊粉、堆粉(沥粉)、装金、彩绘等工艺制作而成。  相似文献   

9.
中国棉花产业竞争力在世界处于劣势,根据迈克.波特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模型,结合我国棉花产业,分解影响棉花竞争力高低的各种因素,并对其进行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定性分析方面,生产条件落后、国内需求数额巨大、上下游产业配套不完善、经营主体竞争力低、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支持低以及入世给我国棉花产业的发展带来冲击,导致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低下;定量分析方面,棉纱产量(需求量)、前一年产量、棉花期初库存量、国际价格和政府对农投资等因素,影响了进出口数量,进一步影响棉花竞争力指数,导致我国棉花产业竞争力低。我国可以根据以上影响因素,施加影响,提高棉花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入世和棉花购销市场化改 革迈出关键性步伐,棉花信贷风险急剧加大。如何保全棉花信贷资产是当前各级农业发展银行尤其是产棉大县(市)农业发展银行最为关注、也最为头痛、最为难办的一件大事。本文以河南省商丘市为切入点,对棉花信贷资产保全工作中的几个难点进行剖析。 (一)棉改政策不配套,有关法律法规缺位,给农业发展银行资金管理和资产保全工作带来被动。主要表现在:一是“退出”政策宣布过早。2001年初,关于农业发展银行贷款要退出商品棉经营领域的信息就在企业中间传播;8月份正式文件下发,明确提出政策性贷款再晚退出一年。这样,给企业提供的最强信号就是农业发展银行对棉花发放收购贷款为最后一年,  相似文献   

11.
在三台县西坪镇及拦河乡两地同时对花生做了接种VA菌根及花生根瘤菌以及双接种的试验,结果表明,接种VA茵根及根瘤菌以及双接种的处理,对花生的结荚数、饱果率、百果重、干物重积累以及有效结瘤数等诸多性状,都有明显的促进作用,最终表现出增产增收,各处理分别比对照增产15.6%、10.86%和20.6%,在这三种处理,以双接种的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2.
清代至民国时期,甘肃陇右地区的黄河沿岸和天水—陇南地区曾经是重要棉花产区,但这两大产棉地区产棉规模日渐缩小,最终废弃。该文通过对这两个棉花产区棉花作物种植从兴起到废弃过程的诸多因素考察,指出这两大棉花产区放弃种植的原因是当地生态条件和经济效益不利于发挥植棉优势之故。但具体来讲,棉花作物在黄河沿岸棉区被废弃是由于不同作物在同一地区传播的竞争过程中棉花不占经济利益的优势而被淘汰。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前期,在国民政府、河北省政府、社会团体、金融机关和南开大学的协力合作下,河北开展了棉花品种改良和合作运销运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棉花生产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产量位居全国第一,成为河北最为重要的商品农作物;棉花运销也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棉农因此获益。  相似文献   

14.
抗战前 ,南京国民政府从解决民族棉纺织业危机着眼 ,开始实行以推广美棉为主要措施的棉产改进政策 ,并采取了现实、科学的措施 :中央和地方政府密切配合 ;采用合作社组织进行推广 ;加强美棉品种的繁育工作。美棉推广初显成效 :美棉在华北地区得到初步推广 ;棉花品质也有一定提高 ,这是值得肯定的  相似文献   

15.
中国棉花科技未来发展战略构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国棉花生产由于受耕地面积减少、粮食安全和粮棉比价等因素影响,棉花种植面积不可能大幅度增长,唯一的途径是加强科技创新,提高棉花生产的科技水平和单产水平,从而增加棉花的总产量。因此,如何使国家棉花的产量与质量、生产效益和机械化同步协调发展,取得重大突破,将是棉花生产健康发展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中国棉花科技发展成就是科技创新体系初步形成,科技队伍凝聚力不断增强,推动棉花生产作用明显。中国棉花科技发展存在棉花纤维品质类型单一,优质棉花资源材料缺乏,品种选育没有重大突破,棉花病虫害危害加重,优良外源基因不足,转基因技术有待完善等问题。中国棉花科技发展战略定位要以发展农业科技体系为基点,瞄准棉花科技国际前沿,开展国家棉花产业各项研究,为棉花生产安全提供保障。总体目标是全面增强棉花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国际竞争力。中国棉花优先研究领域是种质资源收集、整理与挖掘利用和新品种培育,棉花新材料创造生物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和高产栽培技术,以及棉花产业深加工与综合利用。棉花产业关键技术是逐步推进植棉全程机械化和盐碱地植棉,稳定发展杂交棉。中国棉花产业发展应该加强宏观研究,加强学科建设;加快科技创新,改善科研条件;加强国际合作,培育重大成果,最终构建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  相似文献   

16.
近代以来尤其是19世纪末以后,长江三角洲传统棉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从国际贸易的视角来看,外棉走俏长江三角洲市场;原棉品质日趋低劣,市场需求渐趋萎缩;原棉产量不稳,外棉乘势猛增;交易流通繁杂无序,纱厂青睐外棉;税收政策利于外棉倾销。这些因素使得长江三角洲的传统棉业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国产棉必须随势改良。这种传统产业的转型动力来自于"西方冲击"下的危机和挑战的历史事实。  相似文献   

17.
分析了2010年1月至2012年2月间我国棉籽壳的价格变动轨迹以及近10年来的棉籽壳供求特征,运用灰色关联法分析棉籽壳价格变动对食用菌市场价格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棉籽壳价格变动幅度较大;棉籽壳处于供不应求的状态,且这种供求关系在不同地区表现出较大差异;食用菌生产对棉籽壳具有较强的依赖;棉籽壳价格波动对食用菌市场价格具有重要影响.提出了促进我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对策建议:加大科研力度,寻找食用菌基料新配方,降低食用菌生产对棉籽壳依赖程度;建立棉籽壳交易中心,完善棉籽壳交易机制,平抑棉籽壳价格波动,保证棉籽壳供应,提高菇农收入;增加棉籽壳进口,从海外市场寻求棉籽壳供给.  相似文献   

18.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我国棉花生产向西北扩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我国棉花生产是否具有向西北扩张转移的可能性,在分析甘肃、陕西、山西3省棉花生产的气候及灌溉条件基础上,运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我国14个棉花生产省(区)棉花生产的技术经济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甘肃、陕西、山西分别属于最适宜、较适宜、一般的棉花生产区。得出结论:甘肃省可以发展成为我国西北地区继新疆之后的又一个棉花优势生产区;陕西省可以进一步稳定为我国棉花主产区。我国棉花主产区存在进一步向西北地区扩张转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双秆棉生育特性及经济性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年的双秆棉栽培技术研究表明,双秆棉植株性状明显优于对照单秆棉。主要表现为苗期长势平稳,株型紧凑,根系发达,抗倒伏;中后期结铃吐絮集中,烂铃少,单株结铃数高,纤维品质好。同一品种,在栽培管理水平相近条件下,采用双秆棉移栽的产量比常规单秆棉增加10—20%,品级高出0.5—1级,而且节省工本,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1917~1937年间,山西省积极推行棉政,其实施大致经历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1917~1933年)由省政府倡导植棉;第二阶段(1934~1937年)在棉业统制委员会统制下综合解决棉业问题.经过此20年的努力,山西棉业取得了一定成绩,如棉花品种得到改良,棉田面积大幅度扩展,棉花产量增加、质量提高;所产棉花不仅满足了本省人民日常生活需要和本省纺织业的原料需求,还有相当数量的棉花可供输出;棉花种植和运销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民的经济收益;棉花检验对形成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和良好的市场风气发挥了一定作用.当然由于种种原因,山西棉政的绩效未能充分发挥.尤需指出,棉花统制虽然在某种意义上有抵制日本经济侵略的意义,但棉花的大量输出客观上也为日本提供了工业原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