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评人民监督员制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监督员制度设立的主要目的在于将人民检察院拟作不起诉、撤案或被逮捕人员不服逮捕的几类案件置于人民监督员的监督之下,防止检察院因这几类案件无监督者而进行暗箱操作。但该制度对于人民监督员的资格要求较低,难以保证监督的质量;人民监督员意见的法律效力最终取决于检察院又似乎与设立该制度的目的背道而驰;人民监督员监督的成本、范围和方式等都存在一些问题。因此需要完善人民监督员的资格条件和产生程序,要强化监督评议意见的法律效力,要完善监督程序等。  相似文献   

2.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检察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具有积极的意义。但通过实证调研可知,其在法理基础、选任、权力效力、履行职务的保障方面存在诸多问题,亟须从立法保障、改进选任方法、制度保障、机构保障等方面进行完善。  相似文献   

3.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最高人民检察院为贯彻司法改革而推行的一项重大改革措施.它充分体现了权利制约权力、主权在民、民众参与司法和司法民主的理念.三年来的实践中,人民监督员制度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但还存在着一些缺陷,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去完善它.  相似文献   

4.
2003年10月,针对检察权外部监督的缺位,最高人民检察院推出了人民监督员制度。人民监督员制度实施至今,对检察机关自侦案件的监督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作为一项创新制度,不可否认,也同时存在不少问题。本文从法理角度,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可行性予以肯定,并在此基础之上,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进行了理性思考,进而提出完善的建议与对策。  相似文献   

5.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监督检察权的行使等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但也暴露出不足,本文提出相应的完善措施,具体包括:改革标准,主张较好论;改革节奏,主张渐进论;实际策略,则为从技术到制度.  相似文献   

6.
人民陪审员制度与人民监督员制度具有相似之处,也具有差异。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完善在合法性论证、刚性约束力赋予、具体制度设计和立法路径选择方面多大程度上能够借鉴人民陪审员制度,根本上取决于两种制度性质定位及由此决定的两种制度的共性与差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7.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在职务犯罪案件办理过程中增设一道有组织的社会民主监督程序。本文针对检察机关开展人民监督员制度与职务犯罪案件备报制度在共同运行过程中,找出二者的监督机制在执法实践中确实无法解决的矛盾和问题,提出合理的立法建议,抓住刑诉法修改的契机,推动两项监督制度改革成果被立法所吸收。  相似文献   

8.
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强化侦办职务犯罪案件的监督机制、促进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检察权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具有其他监督制度无法取代的效果。在“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新刑诉法的背景下,如何最大限度地发挥人民监督员制度的作用,是我们必须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以人民监督员制度践行的检察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在司法领域中的重大发展。它具有以下特征:民众参与性是检察民主的本质属性;检察公正性是检察民主的内在要求;培养公民的法律权利意识是检察民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10.
人民监督员制度蕴含了司法的民主性和公平正义的思想,体现了现代社会民主法治的理念,有利于维护司法公正,促进社会和谐,是检察系统防止检察权滥用,强化法律监督,维护公平正义的一次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对民族自治地方检察机关在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中应当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普遍性要求与地区特点、民族特点相结合,正确处理保护少数民族诉权与依法查办职务犯罪的关系;认真贯彻落实民族语言文字原则;注重人民监督员选任上的民族性与灵活性;将更科学的人民监督员制度贯彻到民族自治地方的检察工作中等问题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2.
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确立对确保在职务犯罪侦查工作中更好地做到“立检为公,执法为民”,进一步提高侦查水平和办案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然而,由于人民监督员制度存在着理念误区、逻辑错位与价值困惑,导致了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当下困境,阻碍了外部监督的纵深发展。因此,必须进行方法论上的重整,以实现人民监督员制度的理性化、深层次化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13.
我国的人民监督员制度是由检察系统高层倡导并在系统内部强力推行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制度的实施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深层次改革动力不足、群众基础薄弱,以及制度运行过程出现问题等瑕疵。可以从推进制度法制化,赋予监督组织一定的法律地位,监督人员的选任更加合理,监督过程更加开放和提升监督意见的刚性效力等方面予以完善,使这一制度真正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检察制度创新的重要成果。  相似文献   

14.
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工作和试点的成效得到了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就试点工作情况看虽然开局顺利,但人民监督员试点工作也面临很多不利因素。其深层次原因是在相对落后的民主氛围下,社会诚信缺乏和司法机关、司法人员公信力不强的现状,人民参与司法难以实现。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试点进行司法改革”既是在方法论层面上对司法改革的贡献,而通过“检校合作”等试验性司法实践模式,又是对中国司法改革的实质性促进。该方法在人民监督员制度的试点与改革中得到了充分地展示。但在该方法的运用过程中,“试点”效应被过分放大,而相对的“非试点”或“弱试点”地区的经验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试点的光环所荫蔽,由此笔者认为,试点改革之“试点”内容应该开放灵活、博采众长,而这必须顾及试点外之经验,人民监督员这一缺乏域外经验参考、自主探索幅度和规模又如此空前的制度更应如此。  相似文献   

16.
在刑事诉讼中,人权保障是一项基本准则,甚至有学者将人权喻为刑事诉讼的“王冠”。而人权是多方面的,有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有被害人的人权,有社会公众的人权等。显然,在刑事诉讼中,这些人权都要得到相应的保护。而在刑事诉讼领域提到的人权保障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中,对有可能侵夺公民个人权利的国家追诉权等公权力进行控制,通过抑制权力的滥用以促使其理性、规范行使,从而保障人权免于国家公权力的侵犯,并且主要是为了防止过于追求追控、惩治犯罪的效率而不当侵犯个人人权。因此刑事诉讼法可被看成犯罪嫌疑人或被告人的大宪章,不管是立法者还是司法者,都着力于保护嫌疑人或被告人的人权。  相似文献   

17.
主持人话语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CJS)对人民监督员制度的关注始于2005年下半年,至今已历时3年多,并与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广安市人民检察院合作从事《人民监督员制度实证研究:广安模式》的课题。现阶段,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广安的试点已初见成效,相对科学的人民监督员体制外模式已现雏形。司法改革和制度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18.
美国法律电影《十二怒汉》,讲述了十二个陪审员评议案件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十二个学历、职业、种族等背景各异的非法律人事,聚集在一间屋子内,对一桩少年杀人案件进行事实裁定,他们不断质疑、争论、权衡,最终基于良知做出判断。此次在四川省岳池县全程观摩人民监督员监督一起强奸案,让我生动地感受到“七个怒汉”的评议过程和角色差异。  相似文献   

19.
对人民监督员制度试点的理论研究者很多,但是亲历人民监督员监督现场的却为数不多,因而其中也不乏空谈妄谈之辈。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正在试点的制度,制度设计尚未定型,试点的过程就是不断探索不断创新的过程,而人民监督员则是这一过程的主角。本文采用写实的手法描述了一起人民监督员监督案件的具体评议过程,旨在重现人民监督员监督实况,并通过语言和细节的描写,反映人民监督员在案件监督中表现出的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充满自信的创新精神和无与伦比的民主智慧。  相似文献   

20.
毋庸置疑,人民监督员制度广安试点工作开展一年多来,在西南政法大学司法研究中心和广安市人民检察院的密切合作下,双方针对人民监督员制度在司法实践和司法改革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在实践中推行试点,在试点中实施评估,在评估中进行完善,不仅完成了书面的研究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