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完善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是积极预防和科学管控安全风险的必然要求。文章从分析界定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及其特点入手,剖析了大型旅游节庆活动的主要风险类型,并在梳理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系统研究思路的基础上,构建包括4个准则层指标、13个指标层指标、31个指标要素层指标的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安全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并就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2.
旅游投资环境是旅游投资的关键因素,直接影响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和可持续发展。本文构建了包含经济环境、区位条件、政治环境、产业发展和社会环境等5个方面共27个指标的旅游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我国31个省、市和自治区的旅游投资环境进行了定量分析、综合评价与排序,在旅游投资环境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旅游投资现状进行了我国各地区旅游投资的空缺分析。本文可以为投资者选择投资区域以及受资区域改善旅游投资环境的科学决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作为一种参与性广、文化性独特、经济效益高的旅游形式,旅游节庆对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传播区域文化、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节庆发展速度快,但历史较短、节庆层次不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之间存在差距。文章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从节庆品牌建设数量、品牌类型、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等四方面对城市旅游节庆活动的发展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中小城市旅游节庆发展品牌化道路的探索提供基础论据。  相似文献   

4.
作为一种参与性广、文化性独特、经济效益高的旅游形式,旅游节庆对塑造区域旅游品牌、传播区域文化、提高区域的知名度、促进对外经济合作、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节庆发展速度快,但历史较短、节庆层次不强,相关理论和实践研究之间存在差距。文章以福建省泉州市为例,从节庆品牌建设数量、品牌类型、生命周期、管理模式等四方面对城市旅游节庆活动的发展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中小城市旅游节庆发展品牌化道路的探索提供基础论据。  相似文献   

5.
旅游节庆活动是目的地提升吸引力的重要手段,其客源市场出游规律对于区域旅游管理及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以旅游传统节庆“西双版纳泼水节”与现代节庆“青岛国际啤酒节”为双案例,探讨旅游节庆活动客源市场时空演变规律及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旅游节庆活动客源市场出游时间呈现“单峰集聚性”与“生命周期性”,具体分为酝酿期、增长期、爆发期、衰退期、沉寂期5个阶段。节庆前6周到1周为增长期,节庆主会场前1周及举办期为爆发期。空间分布呈现出本地集中性和“由东至西”空间距离衰减规律,热点、次热点区域变化较小。商业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与人口规模是影响旅游节庆活动客源市场的核心因素。目的地应重点把握旅游节庆的关键时间节点,实现不同类型客源市场差异化营销,开发“深度”文化体验产品。  相似文献   

6.
节庆旅游与文化旅游商品开发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旅游购物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水平的高低反映出一个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水平。文化是现代旅游的灵魂 ,旅游文化主导着现代旅游的发展方向。因此 ,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也成为旅游商品开发的核心 ,影响着旅游收入和旅游业发展。节庆旅游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社会经济效益 ,旅游节庆和节庆旅游活动的文化性、多样性和参与性恰好对游客购物动机的激发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 ,也为文化旅游商品的展示和营销创造了极好的平台 ,因而节庆旅游成为促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有效方式。文章从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办好旅游节庆 ,多形式、多层次、多专题发展节庆旅游 ,协调好节庆文化旅游商品开发的各个环节 ,改善文化旅游商品的购物环境等方面 ,就大力发展节庆旅游、促进文化旅游商品开发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是避免"矿竭城衰"的有效方式,构建科学评价指标以指导资源型城市转型的实践已迫在眉睫。通过文献梳理,以层次分析法从旅游经济、旅游环境、旅游可持续三个维度构建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评价指标体系,并以资源成熟型城市攀枝花市为例,运用SPSS中的因子分析法获取影响攀枝花旅游转型的因素,包括综合因子、基础因子、支撑因子、环境因子和吸引力因子共五方面23项指标,结果表明:攀枝花市目前处于资源型城市旅游转型发展的黄金时期,需把握机遇加快转型,同时,还需加快对旅游转型支撑因子、旅游转型环境因子和旅游转型吸引力因子所涉及内容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旅游节庆的风险分析对发展城市旅游节庆有重要意义,泉州市具备发展旅游节庆的良好条件,但是长期以来的发展中呈现出诸多问题,给泉州旅游节庆品牌的塑造带来了诸多困扰。风险分析是旅游节庆品牌塑造的必要前提,通过旅游节庆组织和品牌管理两方面的分析,在分析过程中发现组织架构、品牌质量、品牌形象、品牌行为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从节庆组织、节庆客源、节庆工作者、节庆合作者和节庆广告商等角度出发提出风险管理建议,为泉州市旅游节庆的品牌塑造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根据上虞市旅游品牌缺乏,但上虞名人旅游资源丰富的现状,提出深度挖掘人文景区的名人文化内涵,突出六大要素和三个层次的开发,通过区域旅游协作,开发特种旅游线路,突出特色,举办主题节庆活动等措施来开发上虞旅游品牌.  相似文献   

10.
充实区域旅游文化内涵正成为增强区域旅游产品核心竞争力最有效的干预方式。目前区域旅游文化在空间组织及布局优化模式上已形成休闲依附型、聚合串联型、附会植入型、会展节庆型等多种路径。作为旅游非优区的合肥经济圈,可以借鉴这些整合优化表达模式,发掘包公文化、地方戏剧、科技文博、会展文化等人文景观资源,提炼区域文化核心价值,重构旅游文化产品营销表征,植入区域文化元素,重组区域相关要素,形成新的旅游服务链与供应链。实现区域经济和旅游形象的双赢。  相似文献   

11.
从影响城市居民休闲活动的休闲环境构成要素出发,选取13个指标建立辽宁城市休闲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因子分析法对统计数据处理,提取出休闲旅游资源与设施水平、城市公共环境与交通基础、城市休闲设施水平三个制约城市休闲环境发展的主要评价因子,在此基础上得到城市休闲环境综合得分,并通过聚类分析对4个休闲环境水平类型的城市内部差异进行比较,提出了相应优化对策。  相似文献   

12.
以系统论为依据,结合中国旅游节庆的发展现状,从需求、供给、中介、支撑媒介4个方面构建了旅游节庆驱动系统。着力探讨了旅游节庆市场的供给和需求、不同供给主体和不同需求主体之间的摩擦和协调;提出了创造需求、增强供给、疏通中介、完善支撑等系统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3.
采用文献查阅、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收集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的发展现状信息,对湄洲妈祖文化旅游节的经济、社会文化和环境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实行政府引导,企业参与,市场运作;紧扣节庆文化主题,理性办节;培养节庆旅游专业人才,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减轻污染,促进生态环境保护等建议,以便更好地发挥节庆旅游的积极效应,有效地规避消极效应。  相似文献   

14.
世界各国和各个旅游目的地对节庆的浓厚兴趣和高度重视来源于节庆广泛而深入的影响与作用,对节庆影响研究是节庆研究的重要内容和前沿课题之一。本研究从吐鲁番地区旅游业发展的本底趋势出发,运用旅游本底趋势线模型,定量评估了吐鲁番葡萄节对吐鲁番地区旅游总收入和总人次的影响。结论是:2006年6月28日~8月28日,第三届"新疆国际旅游节"和第十五届"中国丝绸之路吐鲁番葡萄节"同时在吐鲁番地区举办,国际旅游节和葡萄节影响力巨大,形成了轰动效应,使得2006年吐鲁番葡萄节各个指标的影响值达到最大值。  相似文献   

15.
旅游节庆在提高目的地知名度、目的地形象推广、带动目的地发展、集聚人气、招商引资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以我国发布旅游节庆消息较为权威的《中国旅游报》、中华节庆网、中国节庆网等为统计对象,对上述媒体在2006--2010年间刊载的旅游节庆进行统计,并对其予以分析且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6.
旅游节庆活动在挖掘文化内涵、提升城市功能和塑造旅游形象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镇江市节庆旅游业具有明显的资源和区位优势,拥有有利的发展机遇,但缺乏品牌节庆产品,市场化运作程度低,节庆的规范性欠缺,同时周边地区节庆产品对其具有很高的替代性。镇江应在整合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推陈出新,大力开发节庆旅游纪念品,加强协作和联合,同时要注重营销推广,走市场化运作之路,推动镇江节庆旅游健康、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区域旅游资源开发中存在大量类似星星与月亮之间关系的现象,统称星月定律。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区域旅游资源吸引力由最高因子即"月亮"而不是其他因子即"星星"确定;"众星拱月"是区域旅游开发的理想格局;"星星"型旅游资源会因处在"月亮"阴影中而受到屏蔽。这为区域旅游资源整体价值评定、旅游地客源市场定位、区域利益最大化导向型旅游空间布局、同质旅游资源的创意化异质性开发提供了理论指导,旅游资源开发规划与经营管理人员应找准自身优势,寻找并加长"长板";实施资源整合,培育全域格局和产品体系;强化创意开发,实现差异化竞争。  相似文献   

18.
探讨文化传承视角下的民俗旅游节庆问题,指出民俗旅游节庆活动的社区参与是有效保护民俗文化遗产和实现旅游产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各级政府要转换角色,在民俗旅游节庆开发中注意尊重、维护和保障社区居民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社区的参与意识,提高其参与能力和参与效果,特别是通过营造社区充分参与的政策环境和有效发挥民间文化组织的独特作用,实现民俗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和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双赢。  相似文献   

19.
旅游开发作为民族地区政府主导的经济行为,它所造成的社会影响与移民、传媒、族际交流等因素有着本质区别。本文选取了分别处于旅游影响辐射地带和核心区的两个村庄,采用实证研究法,以风俗礼仪、工艺传承、宗教节庆为测量指标,观测旅游环境中民族文化的变化特征,发现民族文化持有者群体在不同程度表现出实践行为和精神认同的分裂,在旅游业起步、发展阶段的背弃和成熟阶段的回归,集中体现了民族旅游区的文化嬗变是一个通过文化元素的生态制衡和文化主体的自觉选择,最终达成生态适应的过程。  相似文献   

20.
民俗节庆是一个地区民族文化的最佳载体,办好民俗旅游节庆对发展民族地区旅游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通过调查居民在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期间对民俗旅游节庆的认知态度,在对延边民俗旅游节庆进行深入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节庆的开发模式及发展对策。延边朝鲜族民俗旅游博览会可以通过大力开发参与型的民俗旅游节庚项目、有针对性地加强媒体宣传力度、开发特色精品民俗旅游节庆项目、不同的民俗旅游节庆活动采用不同的经营模式、民俗活动结合其他旅游产品等方式,真正达到提高延边知名度、增加旅游经济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