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9 毫秒
1.
人口年龄结构转变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口因素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历来为人们所关注。文章利用五次人口普查及各次人口抽样调查的分年龄组数据,及各地统计年鉴中的相关数据,以人均GDP的增长率为因变量,各年龄段人口比重、人口自然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率、财政支出增长率等指标为应变量,分析了人口年龄结构及转变对全国及长三角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目前长三角地区人口年龄结构转变使长三角地区快于全国进入了“人口红利期”,为该地区的经济建设创造了较好的人口条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各地区人均GDP增长率、上市公司净资产增长率和银行存贷款 (余额 )增长率指标来分别代表经济增长、股票市场发展和银行金融资产增加 ,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区域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关系的模型 ,并对 1998- 2 0 0 0年中国各地区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与股票市场金融资产和银行金融资产的平均增长率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实证检验表明我国股票市场的发展与银行资产的增加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不明显 ,并对其原因作了深入分析  相似文献   

3.
居民的实际感知与经济增长的客观事实相背离,是经济增长质量的主要表现,实证研究发现,人均GDP、消费以及GDP增长率对经济增长质量主观感知的作用呈非线性关系。在控制居民个人特征以及区域特征以后,人均GDP对于经济增长质量感知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而消费增长的效应则是显著的。 GDP增长率对于经济增长质量的作用是先提升后下降的倒U型曲线关系。基于实证分析而得出的政策建议是:进一步提升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合理区间,注重和加强改善民生尤其是提高居民的实际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4.
以区、县为研究单元,文章对南充市1993-2007年间经济增长的收敛情况进行了考察.与新古典和内生增长理论的结论不尽相同,文章的实证分析表明南充市县域经济增长在总体上存在σ收敛和β收敛.但在不同的阶段上具有不同的特征,人均GDP在地区中分布格局表现为收敛,发散和再收敛的交替演进以及人均GDP在地区间的分配上呈现"先慢后快"的收敛趋势.  相似文献   

5.
利用2003—2013年中国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通过计算单变量和双变量Moran’s I指数,检验了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性,并运用空间Durbin模型实证检验了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结果表明:城市GDP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城市GDP与资本积累、劳动力投入存在正向空间相关性,而与金融发展水平存在负向空间相关性;在考虑空间溢出效应后,金融发展仍然是推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本地区金融发展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而本地区经济增长、资本积累及劳动力投入对周围地区经济增长具有正的空间溢出效应。1  相似文献   

6.
民生发展是提升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落脚点。本文通过构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理论影响分析框架,并采用门槛面板计量模型以及相关统计方法,实证考察2000年以来中国各省域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对民生发展的多重均衡影响。研究发现:样本期间,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具有正向影响。以经济增长质量、人均GDP和经济结构为门槛变量的结果显示,经济增长质量对民生发展的影响均存在单一门槛效应,而以城镇化率为门槛变量的结果则显示存在双重门槛效应,为此应实施差异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影响经济增长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中国国家统计年鉴1992-2012年间的地区数据,实证分析我国地区人口结构变化对人均国民收入的影响.固态效应分析结果显示,人口抚养比增长率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阻碍作用,且二者之间具有非线性关系.老龄人口抚养比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少儿抚养比增长率显著阻碍经济增长,而且二者与经济增长之间也同样具有非线性关系.从时间发展上来看,本世纪初的10年间,老龄人口抚养比对我国人均收入的正向影响明显小于上世纪的最后10年;从区域划分来看,经济发达的东部地区,人口老龄化程度高,它对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最弱.另外,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越高越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8.
本文探讨了中国地方经济增长对城市商业银行绩效的影响。我们选取了城市商业银行的ROA和ROE作为被解释变量,地方GDP增长率作为解释变量,运用面板数据混合模型和个体随机和固定效应模型对两者相关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证明,地方经济增长率对城商行的绩效有显著的正相关性。这一发现表明,地方经济增长会提升城市商业银行的绩效,从而促进地方的金融发展,反过来金融发展也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形成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9.
一、镇江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一)镇江市金融发展规模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1、指标选取与模型设定为了解释金融要素对镇江经济增长的作用,本文选取镇江市人均GDP作为被解释变量.以人均存款(RD),人均贷款(RL),资本形成总额(FAI)作为因变量。存款反映金融中介在提高储蓄、动员社会金融资源中的作用,贷款是金融中介机构将居民储蓄转化为投资的基本渠道,研究贷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可以达到两个目的:一是可以考察贷款变化是否对镇江市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0.
根据2003—2011年9年间我国31个省份互联网普及率和人均实际GDP的数据,在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基础上,建立了个体时点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对互联网扩散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联网对我国经济增长具有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在2007年以后逐渐显著;互联网普及率每提高10%,人均实际GDP提高大约1.38%;由于各地工业化水平等发展基础的差异,互联网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程度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通过建立滞后效应模型发现,互联网对经济增长的滞后作用在第5年达到最大。  相似文献   

11.
据PMG估计量分析,广东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是:从长期效应关系看,广东4大经济区域的金融差异对经济增长都有负效应,但在不同区域影响的效应并不相同,山区经济区对区域金融差异的变化反应最为敏感,珠三角地区并不是最大的.值得关注的是东翼地区的金融发展差异对人均GDP增速的影响在不断增加.从短期效应看,珠三角经济区人均GDP的短期变化不受短期区域金融差异的影响,但东西两翼及山区,区域金融差异的变化对这3个地方的人均GDP变化有显著的负效应.在珠三角和山区5市短期抑制效应具有统计上的显著性,说明在这两个区域金融业的作用对经济增长的作用更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运用计量经济模型中的协整检验、脉冲响应、方差分解工具,对福建省1995—2011年的农业面源污染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与人均GDP增长呈现"倒U型"的曲线关系;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中氮的产污量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即经济增长与农业面源污染存在长期的矛盾;人均实际GDP对农业面源污染的冲击是负向的,表明农业环境污染的加重制约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方差分解显示人均GDP增长是解释农业面源污染方差变化的重要变量,而农业面源污染对经济增长方差变化的贡献度较小。最后在此基础上,提出有益于经济增长与农业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双重差分法(Difference in Differences, DID),基于2007-2017年的中国城市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自贸试验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自贸区政策试点显著地促进了地区实际GDP与人均实际GDP的增长。第二,自贸区政策试点对地区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呈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特征,即随着城市等级的升高,促进作用逐级递减。肯定了自贸区政策试点对促进地区经济增长方式的改革成效,为自贸试验区制度的完善、复制与推广提供理论支撑与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总量GDP、人均GDP、总量财富和人均财富是用来认识和确定中国经济的国际比较位置的四个维度。以2011年轮国际比较项目( ICP)报告的购买力平价为货币转换系数,测算了世界主要国家的以美元计价的上述四个变量,从国家维和时间维两个角度来评价中国经济的国际比较位置。研究表明:中国2014年GDP已达到了17.6万亿美元,为美国GDP的101.1%,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但是,中国的人均GDP水平、人均消费水平、居民财富和人均财富水平仍然较低,分别排在90名外、120名外、第3名和60名外,仅是美国的21%、10.1%、30.8%和7.4%,中国居民的金融财富要远远小于美日。从时间维来看,中国2013年的人均GDP水平与美国1941年的相当,中国的人均GDP水平直到21世纪中叶才有可能达到美日等发达国家现在的水平。中国处在经济第一大国与人均水平低下(特别是人均居民消费水平更低)的一种经济状态,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因此,“稳增长”是中国经济当前的首要任务,而“惠民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终目标,以改变当前这种矛盾状态。  相似文献   

15.
利用山东省1981~2010年经济与环境数据,建立人均GDP与典型环境指标关系计量模型,并利用灰色关联分析环境污染与经济发展的变化关系.结果表明:工业废水、烟尘和工业固体废弃物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的库兹涅茨曲线(environment Kuznets curve,EKC)呈现出正"N"型关系,而SO2排放量与人均GDP之间没有明显的环境库兹涅茨曲线(EKC)关系;山东省环境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是GDP和单位GDP能耗.  相似文献   

16.
试图分析制度与其他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因素(例如经济政策与地理因素)相比的相对重要性如何。为此,提供了在研究制度和其他因素对经济表现的作用时所采用的建模方法、数据,并得出相应的结论:与其他因素相比,制度是影响到经济发展水平、经济增长率和经济增长速度的易变动性的更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17.
为了厘清广东财政支出的经济增长效应,利用1990—2017年广东省人均财政支出量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包的时间序列数据构建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使用stata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结果发现:广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放大效应非常明显,并且具有较强的时间特性和区域特性。最后,提出扩大广东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放大效应的措施:今后广东应该继续加大财政支出力度以确保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广东财政支出不能仅着眼当前,而更应该放眼未来;广东财政支出应统筹兼顾珠江三角洲、粤西和粤东并向山区适当倾斜,做到确保效率兼顾公平。  相似文献   

18.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改革开放的三十余年里,中国的人均收入增加了近十倍,但一个不争的事实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地区经济发展差距越来越大。数据显示,中国的东、中、西部三大地带间的差距非常突出,且三大地带内部各自的发展呈相对收敛态势,这更加剧了东部与中、西部间的区域差异。即使是东部沿海地区,其区域内局部地区的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也是非常明显的,且有反复及上升的趋势。解决发展中的地区差距和收入差距,历来有福利改善和经济发展两种途径,就中国而言,中央政府应承担更多的社会福利保障义务,地方政府应更多地推进地方经济发展。浙江、江苏一带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要改变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非均衡状况,发展民营经济是有效举措,同时应完善区域市场体系、推进城市化进程和加快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和控制区域差距及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9.
文章依据从时间序列变量中分离趋势成分和周期成分的CF滤波方法,对广东1978~2009年间包括实际GDP、人均GDP、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每万人口大学生、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在校生、毕业生、生均经费等在内的9个时间序列变量进行了消除趋势的处理,进而采用相关度研究,对作为普通高等教育基准周期退势后的GDP或人均GDP时间序列与退势后的其他7个时间序列变量之间的共动性进行经验统计分析。通过对高等教育与经济发展的波动性和协动性分析,总结出广东高等教育周期波动的经验特征和典型化事实(Stylized fa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