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宝鸡社会科学》2006年第2期刊登了拙作《〈石鼓文〉制作年代考》,其文中就“日隹丙申”作了如下阐述:“‘日’通‘时’,‘日佳丙申’当为‘时唯丙申’,这里的记时应以年来计算,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天(另有详证)”。故在此就“日佳丙申”的理解冗叙于下,就教方家。“隹”即“唯”为金文习语,不再冗述。在此要叙述的是:“日”通“时”,时以年计,这一特定理解的原由。凡研究甲骨文、金文的学者均熟知,商代、西商,最早追溯至夏使用干支,主要用以纪日。据此,“日隹丙申”当为记日,过去研究《石鼓文》者均理解为纪日,余为什么在此要理解为“日”…  相似文献   

2.
《卷五·文帝纪》 (元嘉二十六年)三月丁巳,诏曰……(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97页)按:中华书局点校本《校勘记》曰:“下有乙丑,各本同。按是月丁卯朔,无丁巳,亦无乙丑。四月丙申朔,二十二日丁巳,三十日乙丑。”考《南史·宋文帝纪》亦有是岁“三月丁巳,宴于丹徒宫”之记载。中华书局点校本《南史校勘记》云:“按元嘉二十六年三月丁卯朔,无丁巳,四月丙申朔,二十二日丁巳。疑‘三月’为‘四月’之讹。”见此与《南史》载是年三月丁巳事皆误,然核之情理,二史《校勘记》疑“三月”为“四月”之讹,亦未审。考二史所载之…  相似文献   

3.
郎松雪 《北方论丛》2022,(3):131-135
刘向《说苑》早在飞鸟奈良时代就传入日本,作为贵族学习、日讲经筵的重要书籍之一,至今已有近1400历史。日本馆藏刘向《说苑》的《群书治要》中的版本、《历代故事》中的版本是中国国内没有的,明刻楚府本、永乐丙申本、何本、程本等为国内善本,还有日本人关嘉《说苑纂注》、桃源藏《说苑考》等专书研究著述,这些材料一方面使得《说苑》珍贵版本得以保存,另一方面有益于补充了中国国内刘向《说苑》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拟根据新发现的《刘氏宗谱》,对首任台湾巡抚刘铭传身世和家世上几个问题进行考辨。一、刘铭传的生卒时间。关于刘铭传的生年,国内外各种有关专著和专论均说是一八三六年,这是正确的。《刘氏宗谱》也明确记载:“讳铭传,字省三,生于道光丙申年七月二  相似文献   

5.
《宋书》考疑(二)丁福林《卷六·孝武帝纪》(大明)七年……九月……丙申,立第十七皇子子嗣为东平王。(中华书局1974年10月版点校本,第133页)按:《宋书·文九王·临庆冲王休倩传》云:“大明七年,立第二十七皇子子嗣为东平王,绍休倩后。”与此所云子嗣...  相似文献   

6.
清代王士诗学理论的建立有一个发展、成熟的过程,大致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以作者二十四岁时的《丙申诗序》为标志,提出了以"远"字为中心的美学纲领,可以称为萌芽阶段。第二个时期以作者三十岁时的《论诗绝句》组诗为标志,突出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审美关系,可称之为发展阶段。第三个时期则以作者五十余岁家居时所撰《唐贤三昧集》、《池北偶谈》等一系列著作为代表,公开标举"神韵"二字,观点由兼容并蓄走向单纯专一,系统性增强,理论上也更为成熟,可以称作完成阶段。  相似文献   

7.
《卷二·宋本纪中》(元嘉二十六年 )三月丁巳 ,宴于丹徒宫 ,大赦。(中华书局 1975年 6月版点校本 ,第 5 1页 )《校勘记》 :按元嘉二十六年三月丁卯朔 ,无丁巳 ,四月丙申朔 ,二十二日丁巳。疑“三月”为“四月”之讹。按 :《校勘记》指实“三月丁巳”之讹 ,甚是。然而其疑“三月”为“四月”之讹 ,似尚可商榷。盖文帝是时宴于丹徒宫并大赦事乃因是年二月幸丹徒而起 ,《宋书·文帝纪》云是年“二月己亥 ,车驾陆道幸丹徒 ,谒京陵” ,本卷上文亦云是年“二月己亥 ,幸丹徒 ,谒京陵” ,所载皆同。考是年二月丁酉朔 ,己亥为月之初三日 ,丁巳为月之…  相似文献   

8.
1898年法国学者德维利亚(Mr.De—vier(?)a)首先考定西夏文字。这是几十年前的定论,也是我接受了的。其根据是:第一,中国权威是这样说的。最早论述这个问题的是著名的西夏学者罗福苌。他在1914年发表的《西夏国书略说》中说:“同治间,英人韦理博士,尚误以居庸关刻经中的西夏书为女真小字。至光绪丙申(1896),法儒戴物利亚(按:即德维利亚)及沙碗两博士,始定为西夏书。戴氏又考《感通塔  相似文献   

9.
隋炀帝即位以后,几乎每年出巡或亲临征伐。而每次出巡的时间都比较长。根据《隋书》、《北史》记载,笔者给他算了一笔细帐,综述如下:一、三次北巡第一次北巡:大业三年三月辛亥(二日),炀帝由东京洛阳还京师(长安),四月庚辰(二日),下诏北巡。丙申(十八日),从长安出发。已亥(二十一日),经赤岸泽(今陕西省大荔县西南)。祭故太师李穆塞。五月丁己(九日),突厥启民可汗遣子拓特勤来朝。戊午(十日),诏发河北十余郡丁男凿太行山,达平并州,以通驰道。辛未(二十三日),启民可汗遣便请自入塞迎驾,杨帝不许。六月辛已(…  相似文献   

10.
李裕民 《晋阳学刊》2001,(2):108-109
一、蔡京词四首蔡绦《西清诗话》卷下条 86载蔡京词 4首 ,《全宋词》失收 ,今录之补缺。1、失调名车驾祓禊西池应制华林芳昼 ,春水绿漪 ,金池琼苑韶景丽。千重锦绣 ,万顷玻璃 ,铺净练 ,长江跨浪 ,非烟非雾 ,一簇楼台 ,水面首秋千。波舴艋 ,惊鱼潜鸥远。君王共乐 ,星列羽卫 ,修禊豫游水殿。凝望处 ,珊瑚鞭袅 ,天骥将军遵路款。云铙迅棹 ,风旗叠鼓 ,矫首龙舟出岸。时乘殿外 ,宝津楼下 ,见华芝回辇。三斛力引雕弓 ,百中穿杨神武箭。长空望羽飘渺 ,云中落雁。九衢十里花光转 ,万岁声鳌。洛浦人归 ,瑶池饮散 ,有莺啼蝶恋。2、胡捣练丙申岁闰…  相似文献   

11.
陈士元,字心叔,明湖广应城(今湖北应城)人,生于正德十一年丙子(1516),卒于万历二十四年丙申(1596)[1].士元天资卓迈,学识渊博,于嘉靖二十三年甲辰(1544)进士及第,并在嘉靖二十四年乙巳(1545)官滦州知州.  相似文献   

12.
元末明初著名文人杨维祯(1297—1370),又是著名书家,今存其墨迹数十种。本文首先对其中《致松月轩主者手札》(又名《兵火帖》)的撰书时间、信中内容、所涉人事等等,作了详细考索,确定此札书于明洪武二年六月二十八日,是今存铁崖墨迹中撰书最晚的作品。"松月轩主"即南浔褚质,信中提及之"揭别驾",则是明初湖州府通判揭云,乃元代名人揭傒斯之孙、揭汯之子,而非徐邦达先生推测的揭汯。其次,从此帖两个版本的差异引申论证,认为正是由于杨维祯本人自署姓名随意多变,直接导致后人对其姓名莫衷一是的著录。这种乱象亟待规范,否则如《全元文》、《全元诗》署作"杨维桢",而徐邦达先生则著录为"杨维祯",令人无所适从。笔者排比分析今存杨维祯墨迹的各种署名,认为应当以铁崖本人最为经常使用的"杨维祯"作为其标准姓名,其余"维桢"、"祯"、"桢"等,则应视为其别名或曾用名。本文最后还考察杨维祯的生日,证实杨维祯生于元成宗元贞二年丙申十二月二十五日,即公元1297年元月19日,而非此前习惯认为的"生于1296年"。  相似文献   

13.
一、天上玉楼终恍惚人间遗事已成尘 ——死的意象与死的评价 这首诗见于张耒《柯山集》卷十九《岁暮福昌怀古》,是感叹长吉年少夭亡的。长吉生于德宗贞元六年(790年),卒于元和十一年丙申(816年),年仅二十七岁。关于长吉死时境况,据李商隐转述“长吉姊嫁王氏者”所说: 长吉将死时,忽昼见一绯衣人,驾赤虬持一板书若太古篆或霹雳石文者,云:“当招长吉。”长吉了不能读,歘下榻叩头,言阿奶老且病,贺不愿去,绯衣人笑曰:“帝成白玉楼,立招君为记,天上差乐不苦也!”长吉独泣,边人尽见之,少之,长吉气绝。 这段传说今天读起来有点美丽而不可信。可是如果读过长吉之诗,就不难对此抱有同感。因为古来读者诸君谁都没有这种死的体验。在弥留之际的人眼中,这个“手执扳书”的“绯衣人”是实象、是幻像,是别一世界的使者抑或是幽冥世界的精灵,后人无  相似文献   

14.
卜辞杂释五则刘桓一、卜辞即句龙在殷墟甲骨卜辞中,有一受祭者名的较为习见。据前人研究,他属于上甲以前的传说人物,但究竟何指向无定释。近日研读卜辞忽有所悟,兹仅试说之。卜辞中关于祭的卜辞,如:丙申卜,燎于书羊,雨。(粹10)乙子(巳)卜,燎五豕一羊于,雨...  相似文献   

15.
苏轼诗论     
这是苏轼最早的诗作之一,写于1059年,从四川赴京做官的路途之中。诗中所写丙申年的情况,是1056年诗人首次入京考进士时所见。今天读来简直有象征意义:那个河水横决、九陌汪洋而犹自灯火煌煌的汴京,岂不就是危机四伏而粉饰升平、苟且偷安的整个国家的缩影。那个虽则少年得志但又中夜不寐、四顾彷徨的诗人,他心中的凄惶和忧伤,又岂止是个人的感喟!  相似文献   

16.
片名趣对     
《吉星高照》《全家福》,《三生有幸》《喜盈门》。《问候》新《战友》,《祝福》老《乡民》。《点点滴滴》《日头雨》,  相似文献   

17.
三《礼》注中的诗说与《郑笺》既有契合又有矛盾之处,郑玄注《周礼》、《仪礼》时未得见《毛传》,所采为三家《诗》说,《周礼注》、《仪礼注》与《郑笺》的契合乃是因为三家《诗》义偶与《毛诗》义相同。《礼记注》提及《毛诗》、毛公,《注》中诗说却与《郑笺》存在诸多不同,说明郑玄注《礼记》时已得见《毛传》,但尚未治《毛诗》之学。  相似文献   

18.
关于《萤窗异草》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著作。它与《聊斋》相仿佛,神仙、鬼狐、精怪的幻化;公案、趣闻、社会传奇的敷演是它的主要内容。每篇篇末,加以“外史氏曰”,以短评的方式揭示或深化作品的旨要或透露其讽喻意义,也是《聊斋志异》的模式。《萤窗异草》中的许多篇章脱胎于《聊斋志异》,或从《聊斋志异》的某些篇章演化出来,如《温玉》之于《莲香》;《柳青卿》之于《狐梦》;《田一桂》之于《马介甫》;《徐小三》之于《晚霞》;《宜织》之于《婴宁》;《痴婿》之于《小翠》(川剧剧目有《痴婿》,也是演《小翠》);《田凤翘》之于《连琐》;《舆中人》之于《瞳人语》;《续稔殃》之于《稔殃》;《续五通》之于《五通》;……有时章法、句式也套用因袭。总之,应该承认,《萤窗异草》是模拟《聊斋志异》的作品。  相似文献   

19.
《楚辞·九歌》各篇的次序是:《东皇太一》、《云中君》、《湘君》、《湘夫人》、《大司命》、《少司命》、《东君》、《河伯》、《山鬼》、《国殇》、《礼魂》。对于这个排列次序,除《东皇太一》与《礼魂》,外,中间九篇,历来学者多疑之。闻一多《楚辞校补》谓今本《东君》、《云中君》“部居悬绝,无义可寻,其为错简,殆无可疑。余谓古本《东君》次在《云中君》前,《史记·封禅书》、《汉书·郊  相似文献   

20.
一西汉末年,四川成都出了一个多产作家扬雄。晋朝常璩在《华阳国志》卷十叙述他的写作情况时说: 以经莫大于《易》,故作《太玄》,传莫大于《论语》,故作《法言》;史莫善于《苍颉》,故作《训纂》;赋莫弘于《离骚》,故反屈原而广之;典莫正于《尔雅》,故作《方言》。这段话说明杨雄写作是喜欢摹仿前人的。他的《太玄》摹仿《周易》,《法言》摹仿《论语》,《训纂篇》摹仿《苍颉篇》,他的自传体长诗《反离骚》是摹仿《离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