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社会主义生态和谐思想是功在当今,利在后代的理论,是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新认识,是对人与自然关系以及怎样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新定位,也是对全球生态伦理的重新审视。我们必须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生态和谐思想贯穿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全过程。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始终处于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状态之中。  相似文献   

2.
崔巍 《管理科学文摘》2009,(23):346-346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继承和发展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科学发展观要求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生态文明社会,实现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这是马克思主义生态伦理观在新时代结合中国实际的产物,是对马克思主义构建和谐人与自然关系生态伦理观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标,加大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力度,提倡绿色生产方式和文明消费。绿色农业作为一种新型农业模式,充分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代表着农业发展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4.
科学发展观的哲学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一发展观已经成为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基本思路和重要理念,对实现和谐社会的宏伟目标具有重大意义。从哲学上来看,科学发展观包括以下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求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上个世纪人类所发现的一个重要理念,即可持续发展观。可持续发展,从人与自然关系来说,实际上就是解决人类需要的无…  相似文献   

5.
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与自然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就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认识人对自然的依存关系,科学地把握人对自然的改造活动,建立生态文明,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益的关系,树立人类整体利益观念。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6.
郑哲 《决策探索》2005,(11):85-86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科学的发展观,中国社会由关注经济发展全面转向关注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协调、和谐,在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中国社会走向协调的、全面的、可持续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发展目标。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构架组成部分,高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是推动中国社会全面持续协调发展的重要动力源之一。考虑高职教育发展的可持续性、全面性、协调性,不仅是关系到培养与社会和谐共升的高级应用型人才的问题,也是关系到在国家社会发展战略走向和大目标、大战略发展方向指导下,学校自身可持续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7.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坚持科学发展、社会和谐的科学发展观对于保持新时期医院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本丈基于此,针对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希望能够为医院的和谐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目标是建立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关系,着力点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绿色发展。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平衡是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  相似文献   

9.
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是能够创造极为丰富的有机财富的社会;是不同利益群体能够合理分摊改革与发展成本的社会;是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社会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或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社群的和谐,突出人自身发展的地位,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0.
科学发展观的"四个要求"就是对经济法完善的四个要求。尤其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社会经济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与"以人为本"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一致的。经济法在理念、功能和内容上的创新,都是为了完成其培养市场主体、规范市场秩序、完善宏观调控的重大使命。这种使命归根到底是为了建立一个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的各项工作,本文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2.
赵辉 《管理科学文摘》2009,(29):237-238
科学发展观要求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加强环境保护是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抓手。高校实验室是教学实践环节和创新活动的基地,也是培养学生技能、提高创新能力和进行科学研究的重要场所。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是高校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础保障建设的重要内容,实践科学发展观,切实抓好安全与环保工作对高校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13.
陈友强 《科学咨询》2008,(13):12-13
科学发展观是统领我国的各项工作,本文分析了科学发展观对经济发展、统筹城乡发展和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方面的影响来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包括人的和谐发展与社会经济的和谐发展两个方面,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本质,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目标。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科学发展观就是用来指导发展的,坚持科学发展观.是党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指导方针;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指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  相似文献   

15.
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原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用科学发展观指导中原崛起有着重大意义。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科学发展观的本质是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是人类社会发展和我国现代化建设的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思想关于发展理论的继续和发展.是提高我们党执政能力和水平的强大思想武器.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指导方针。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的升华.在构建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认识和谐社会是能够创造极为丰富的有机财富的社会;是不同利益群体能够合理分摊改革与发展成本的社会;是以信任与合作为基础的社会所以构建"和谐社会"或实现"社会和谐",我们应该注意人与自然的和谐,注重人与社群的和谐,突出人自身发展的地位,让全体人民共享社会进步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成果.  相似文献   

17.
科学发展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指导方针,是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实际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兰陵作为苍山一个经济基础较好的镇,发展镇域经济,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把握镇情,科学确定思路,突出发展重点,遵循发展规律,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工农、城乡、人与自然等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是生产力高度发展,先进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人自身全面和谐发展的社会。在知识经济时代,现代科学技术是促进入自身和谐发展,生产力高度发展,先进文化繁荣,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基础、支撑、动力和纽带。  相似文献   

19.
"全面协调可持续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它深刻体现了唯物辩证法在发展问题上的科学运用,深刻揭示了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深刻反映了坚持全而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开放。这一新的科学发展观是在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时期,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根据世界发展趋势和我国改革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