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民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概念,涉及农民权益的维护和自身素质、能力的实现。从组织的维度来看,农民发展离不开农民组织,农民组织既是农民发展的载体,也是农民发展的途径和形式。一方面,农民组织促进了农民发展,另一方面,农民组织存在的问题又会制约农民发展。因此,促进农民发展,必须加强农民组织化建设,提高农民组织的制度化水平。  相似文献   

2.
促进农民全面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建设的关键,农民的全面发展包括农民综合素质的提高和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培育,而农民教育是提高农民综合素质和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的重要途径。通过农民教育可以提高农民的思想政治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经营管理素质、法律素质和身心素质等综合素质,可以提高农民能力、发展农民个性,发挥农民主体性作用,满足农民多方面需要,从而促进农民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3.
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培育社会主义新型农民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体的新型农民要求是市场农民、科技农民、民主农民、文明农民、生态农民。  相似文献   

4.
通过新型农民、职业农民、新型职业农民概念的比较,提出新型农业从业人员即新"新型农民"(简称新型农民)的概念,新"新型农民"是随着社会发展,分工分化成长壮大的各种新类型的农业从业人员。在界定概念的基础上,探讨了新型农民的类型、农业专业化、农民职业化、新型农民首先实现区域、新型农民培养对象和土地租赁或者自有等热点问题,最后指出新型农民的发展要尊重农民和基础的自主性。  相似文献   

5.
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缺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权益是农民生存、生活、生产的有力保证。当前,农民权益的行使、享受还受到较大的制约,农民权益处于一种相对缺失的状态。农民权益的相对缺失有制度、政策等各方面的影响,但最重要的是相应的法律、法规不健全,导致了农民的权益不完整,应有的权益得不到保护,损害了农民的利益。为此,必须加强农民权益保护的法律建设,保障农民权益,实现农民权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对尊重农民首创精神一贯予以高度重视,他就此进行的理论阐述与实践做法主要在于:确立农民的主体地位,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前提条件;支持农民的三大创举,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集中体现;保护农民的自主权,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基本保障;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根本途径。重温邓小平关于尊重农民首创精神的理论与实践,对于推进新农村建设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7.
农民是我国国民的主体,中国的国情决定了农民教育问题在中国具有特殊重要性,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农民教育问题,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农民的具体情况,提出了关于中国农民教育的具体措施和理论原则,形成了独特的中国农民教育理论。中共三代领导核心农民教育思想留给我们的启示是:对农民进行教育必须以实际物质利益为基础;以农民为本,充分尊重农民的主体地位,保护农民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相似文献   

8.
新农村建设中农民利益表达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要发挥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主体作用,关键要真正落实农民对新农村建设的话语权。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目前农民利益表达组织缺位,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不畅,以及利益表达权利意识缺乏使我国农民利益表达非理性行为大量产生。为了维护农村的稳定,保障农民利益的实现,必须注重农民的利益表达,提高农民的利益表达权利意识,加强农民的自身团结,拓宽农民利益表达渠道,保证他们的利益诉求通过合法的形式来表达。  相似文献   

9.
民族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比较低。加快民族地区农民教育事业发展的步伐,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关键。必须大力实施民族地区农民教育培训工程,提高农村干部和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为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奠定基础。实行民族地区农民教育由国家垂直管理,加快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实施农民教育培训投资优先发展战略,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要与市场需求、农民增收的需求相结合,继续深化中高等教育改革,培养农村需求的中高级专门人才,重视强化民族地区农民教育培训的服务意识,建立农民教育培训工作责任制。  相似文献   

10.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发展,城镇化发展提高农民市民化意愿、满足农民市民化诉求。农民市民化是农民扩展自由、拓展选择集以提高可行能力的重要途径。农民市民化为释放农村土地资源,改变农业生产经营方式,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进而推动现代农业发展进程创造条件。农民市民化的规模和速度需要与经济发展速度和政府财政承担能力相适应,农民群体分化速度要适应城镇化、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实现城镇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与农民群体分化的动态均衡。因而,在农民群体分化的过程中,要逐步实现公共基础设施的城乡一体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城乡均等化分享。农民市民化和农民职业化是农民获得发展以实现农民现代化的重要契机,所以应注重实现农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农业现代化的协调互动。  相似文献   

11.
农民是我国最大的社会弱势群体,尊重和保障农民发展权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法律是农民发展权的根本保障。促进和谐农村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农民发展权的保障。应当通过完善农民发展权保护的立法,加强农民发展权的行政保障与司法保障,建立农民维权组织来强化农民发展权的保障。  相似文献   

12.
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三农”问题是一个整体,其核心是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第一位的是要解决农民问题;只有把农民问题解决好,农业和农村问题才能顺利解决。我国的长期实践证明,不首先解决好农民问题,农业问题解决了也还是要反复。现阶段我国急需解决的农民问题有四:一是农民人数太多,占总人口的比例太大;二是农民太穷,农民太苦;三是农民太弱;四是农民日益边缘化。要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现在就应该把解决农民问题放在第一位。要改革束缚农村生产力发展的一切因素,建设起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农民数量逐步减少,农民生活逐渐富裕起来,最终把农民问题解决好。  相似文献   

13.
农民主体性是指农民这一特定群体在实践活动中作为主体所显现出来的质的规定性,也是农民这一特定群体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觉识,对实践规律的认识和把握。农民主体性实现的程度是衡量农民解放程度的标尺。农民的主体性需要农民自身强烈的主体意识来彰显,而农村文化建设是增强农民主体意识、权利意识,实现农民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农民自我解放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尊重广大农民意愿,激发广大农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激活乡村振兴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在乡村振兴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实施乡村振兴,基础在农业,关键在农民。农民是乡村振兴的直接参与者和践行者,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力军作用。农村的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农民,在农业发展的进程中,关注农民发展,激发农民的内生动力。要注重发挥农民的主体性作用,助推农业适度规模化生产的顺利进行,减轻农民的劳作压力;要调动农民的积极性,助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壮大,实现农业的大发展大繁荣;要激发农民的创造活力,推动现代农业文化的建设,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让中国农民收获更多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  相似文献   

15.
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必须加强对农民的教育,培养新型农民。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必须结合农业、农村、农民的具体情况,坚持物质利益原则、农民主体性原则、民主平等原则。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应该具体做到:加大农村教育力度,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培养新型农民的带头人;开展丰富多彩的宣教活动,倡导社会新风尚,提高新型农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大力推进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高新型农民的民主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6.
农民是农村改革发展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农村改革发展的成败。通过研究认为,当前河南省农民文化素质有待提高,科技素质偏低;农村医疗保健体系落后,农民身体素质不容乐观;农民的思想观念落后,农民的法律意识、生态意识淡薄。河南省提高农民素质的关键在于完善农村教育体系,提高农民的文化水平和科技素质;发展农村医疗卫生事业,提高广大农民的身体素质;探索农村道德教育的有效载体,提高农民的道德水准和文明程度;加强法制教育和基层民主管理,提高农民的法律意识和民主意识;落实生态文明要求,提高农民的卫生保健水平和环保意识。  相似文献   

17.
新农村建设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保护农民的权益。然而在实践中,农民的经济权益、政治权益、文化权益却处在缺失状态。城乡二元体制的限制、政府行为的不当及农民认知的偏差是造成其农民权益缺失的原因,尊重农民权益表达意识、畅通农民权益表达渠道、培育农民权益表达的"代言人",保障农民权益的物质基础不仅具有现实的针对性,更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健康与发展。关键词:新农村建设;农民经济权益;农民政治权益;农民文化权益  相似文献   

18.
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维护农民合法权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问题 ,农民问题的实质又是农民的权益问题 ;如何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 ,关键是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加快农民组织建设。农民组织在经济、政治、社会诸领域日益发挥着显著影响 ,然而 ,农村自组织资源非常有限 ,农民组织能力也极端脆弱 ,农民组织发展有待政府的进一步扶强和放活。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特点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紧贴中国国情,紧贴中国农民的状况和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实际情况与中心任务。毛泽东农民教育思想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坚持农民利益至上,坚持思想政治工作首位,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重视农民文化教育,坚持引导农民自我教育和坚持言传身教。其现实启示主要有:教育农民必须从具体情况出发,必须关心农民切身利益,必须尊重与善待农民,必须正确引导农民,必须经常教育干部。  相似文献   

20.
农民问题是中国实现现代化、达到小康目标的关键问题。邓小平从对农民价值评判出发,认识到解决农民问题关系到社会主义优越性的发挥,关系到中国社会的政治稳定,关系到现代化战略目标的实现。深切的体会到重视农民利益的重要。进而提出通过政策扶持,充分调动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来保证农民的利益获得最大的实现;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农民的科学文化素质,依靠科技支持农民获利;理顺生产关系,发展生产力,给农民以最大的实惠。来保证农民利益的实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