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万象》是上海沦陷时期在市民、知识分子中最具影响的杂志。鲁迅在《万象》杂志上有或隐或显的影响,前期《万象》继承鲁迅的《故事新编》,在古今杂糅的构思中,以海派趣味讽刺现实,杂文创作上与鲁迅开辟的杂文传统相通,“曲张力”艺术巧妙有力地抨击日伪统治。后期《万象》延续了鲁迅“改造国民性”传统,警惕在爱国主义的幌子下民族自大主义的兴起。同时,发现传统的现代价值,回溯沉默坚韧的民族脊梁品格。由鲁迅在《万象》上的接受继承情况,我们可以探知当时沦陷语境中的市民大众文化旨趣以及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  相似文献   

2.
通俗文学伴随着影视剧的趋动在中国如火如荼地展开着,但研究通俗文学却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前些日子,我拿到汤哲声先生新著《中国现代通俗小说流变史》(重庆出版社1999年1月版)时,颇为惊喜,阅读之后更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通俗文学是20世纪初新文学作家登上文坛之后对中国传统文学的命名。新文学作家对中国传统文学之所以有这样的命名,是为了表明他们所创作的文学是有别于传统文学而具有新的特质的文学。事实上,中国整个20世纪文学也就是新文学与通俗文学双轨发展的。一个世纪以来,新文学因其“新”而受到人们广泛地重…  相似文献   

3.
沦陷区关于文艺"大众化"的理论探讨,应该是现代文学理论发展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特殊的话语环境,它不得不专注于学理范围内,但也因此而形成其独具的深刻和成熟,尤其是在通俗文学理论的构建和对"五四"新文艺的反思上。  相似文献   

4.
从文艺批评与理论研究者的视角出发,以文本与现实参照的方式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与《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的现实意义与行动指向,可发现"中国精神"是当前推进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艺发展的关键词。而文艺理论批评所阐释与呈现的"中国精神",是将概念化的"中国精神"推至民族审美的文艺研究范畴,是"中国精神"意义的深化。"中国精神"落实于文艺批评,是强调批评精神的当下性;落实于文艺理论,是强调理论架构的深刻性。只有当下的问题意识与深刻的理论背景相结合,文艺研究工作才能实现"运用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观点评判和鉴赏作品"。  相似文献   

5.
《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以下简称《讲话》)发表至今,已整整半个世纪了。它是毛泽东文艺论著中的代表作,全面而深刻地总结了“五四”以后文艺发展的历史经验,并且紧密地联系当时的革命实际和文艺运动的实际,正确地解决了文艺的方向和一系列理论问题。它在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发展史上是一篇极为重要的历史文献,在中国现代文艺理论史  相似文献   

6.
20世纪50年代,现代文学史上的诸多著名作家几乎同时停止文学创作,形成了"文坛的失语"和"失语的文坛".这一文学现象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作家自己思想认识的幼稚,又有当时文艺政策舆论导向的作用,还有频繁政治思想运动造成的精神压力,甚至还有前苏联文艺"模式"的影响.清理与反思这段历史,可以使我们更加清醒理智地面对未来.  相似文献   

7.
明代书商首提"四大奇书"。最近几十年流行起来"四大名著"。中国古代小说能称得上名著的何止这四部?《儒林外史》、《聊斋志异》、《孽海花》……哪个不算?区别就在这"大"——伟大。四大名著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在小说方面的最高成就,是中国古今各阶层人士最熟悉、最喜欢的文艺巨著,像四面镜子,映照出中国人的某些文化、心理特质。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分析中国现代通俗文学史上的名编辑赵苕狂入手,分析了其所编辑的《游戏世界》、《侦探世界》、《红玫瑰》等期刊杂志的兴衰。从这些期刊杂志的办刊方针、风格的分析之中,评析了中国现代通俗文学的价值取向和艺术取向,以及赵茗狂对现代通俗文学发展的作用。另外,本文还分析了赵苕狂的主要作品《典当》、《胡闹探案》等的得失。  相似文献   

9.
《万象》创刊于上海“孤岛”时期,终刊于沦陷时期,是20世纪40年代上海的一份很有影响的综合杂志,销量十分可观。《万象》的编辑宗旨是趣味盎然,“拳头产品”是长篇连载小说。它的海派特色就是作者、文体、内容、风格、趣味各方面的包罗万象以及鲜明的地方色彩。其中颇可称道的是长篇小说的连载技巧、对通俗文学的讨论及本埠作家的方言写作。  相似文献   

10.
中国大陆与台湾在传承中国古典通俗文学观中的"使俗通"与"通于俗"两个层面上显示出了不同的走向。大陆现代文学的"俗化"从一开始就承担了雅文学批判、启蒙的任务,表面倡导"通俗",实则具有"雅化"倾向。在"使俗通"的创作精神下,文学家们用文学来阐发其启蒙思想,始终有些居高临下的"化大众"姿态;与大陆不同的是,台湾通俗文学从发轫起,在创作理念层面就少了"政教"、"启蒙"色彩,更倾向古代通俗文学观中"通于俗"的层面。它不单包括语言和体式,也包括思想和题旨,专注表现平常百姓的物质欲望与世俗情感,因此其文学具有更多的通俗文学的根本特性。重新考察通俗文学观中的"俗化"与"化俗"的关系与演变,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清晰地辨识和理解通俗文学的复杂内涵及其对中国现代文学的特殊意义,无疑也会为大众消费语境下的当代文学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历史经验。  相似文献   

11.
中国动画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被誉为"中国学派"。在内容上,以神话、民间故事和传说、通俗文学、儿童文学为对象进行再创作是中国动画事业的优良传统之一。民间文学与动画在表现内容、功能特点和表现手法上有共通之处。面对外国动画的冲击,中国动画应该坚持民族化的道路,继续发扬民间文学的传统。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东北伪满洲国时期曾流行过一种通俗文学样式--实话·秘话·谜话.其大致有"案件聚焦"、"八卦名人"、"服务时局"和"博物探险"四种类型.这种文学样式的出现,有政治上妥协于伪满洲国"文艺政策"的原因,也有商业上迎合市民趣味的原因.但是这种妥协和迎合并没有为伪满洲国所谓的"国策"推波助澜,而是走向了与其无关的不合作之路.在妥协和不合作同时运作下,这种文学样式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新的文学经验.  相似文献   

13.
张爱玲自<紫罗兰>上发表<沉香屑--第一炉香>之后,很快红遍上海.<万象>是当时最具影响力的刊物,<万象>也发现了她,探寻她在<万象>上的状况可为张爱玲研究提供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4.
陆机在《文赋》中提出"诗缘情而绮靡"说,此说对诗歌的本质特征有新的理论概括,与先秦以来传统的"言志"说有实质性的区别。学说的主要贡献在于首次明确地阐述了作家的社会生活、主观情感、创作三者的关系;文艺与生活的关系;文艺的审美特性诸理论。这些理论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对魏晋以后的文艺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本世纪四十年代初,上海文坛上出现了一位人人瞩目的新星──张爱玲。在当时,市民阶层为她笔下编织的传奇故事情节所吸引,争相购买阅读;而文坛前辈们,无论褒贬,都对作者表现出非同一般的重视;不同倾向,不同趣味,名类繁多的文学刊物,如《万象》、《杂志》、《苦竹》、《春秋》、《天地》等二十多家杂志纷纷向她约稿出书。一时间,张爱玲的作品红遍了上海滩。一个年仅二十三岁的女作家,初登文坛就获得如此的轰动,这在中国现代文坛中是非常少见的现象。一九四二年发表于《万象》杂志,被傅雷先生称为"我们文坛最美的收获之一"的名篇…  相似文献   

16.
胡风是怀着对国际普罗运动、中国左翼文艺运动的满腔热情投入到创作和批评活动中来的。胡风解放前的批评主要收录于《文艺笔谈》等七部评论集和《论民族形式问题》《论现实主义的路》等论文中,建国以来的批评主要是"三十万言书"。胡风的文学批评是中国现代革命文艺阵营中最有个性的批评,足以跻身"五四"以来最富原创性的批评之列。胡风的文学批评在现代革命文艺史发挥过重要作用,产生过巨大影响。我们至今依然能够感受到它的某种活力和理论冲击波。  相似文献   

17.
为探究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对我国艺术学研究的影响力以及相关研究现状和热点,在建党100周年之际,特别选择从毛泽东著作引用的视角入手,通过对CSSCI(1998—2020年)收录的艺术学论文引文文献进行检索,共获得388篇引用毛泽东著作的论文,以其为中心使用文献计量学等研究方法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毛泽东著作在我国艺术学研究领域中具有较大的学术影响力;《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新民主主义论》等在艺术学研究中被引较多,是对我国艺术学研究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毛泽东著作;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传媒大学等机构是研究重镇,《艺术百家》《文艺研究》《当代电影》等刊载相关论文最多;通过对论文关键词的梳理:中国电影、艺术学理论、样板戏、电影创作等是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18.
孙犁与《晋察冀文艺》 孙犁长期生活在晋察冀边区,我们读到过他1942年以前创作的《一天的工作》等短篇小说,却很少能读到当时他研究文学理论的文章。前些天翻读解放区文学刊物时,在《晋察冀文艺》和《华北文化》上,竟意外地发现了孙犁多篇未收入《孙犁文集》及《孙犁著作年表》的文章。这些佚文,多为文艺短评,以刊载于《晋察冀文艺》上的最多。现列佚文目录于下:  相似文献   

19.
韩南(PatrickHanan)是美国最有成就的研究中国古典小说的专家之一,在白话小说研究、李渔研究以及言情小说研究等方面,都做出了较大的成绩。韩南的不少著作,都是从第一手资料出发所进行的考证,这在西方的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非常独特,显得比较扎实。同时,在此基础上,他也进行了理论探索,如通过对《云门传》和《李道人独步云门》的考证,他论证了通俗小说是在讲唱文艺的背景中发展起来的;通过对《青楼梦》的考察,则提出了通俗文学的转型问题。另外,他也运用西方的文艺理论去研究中国古典小说,如其以叙事学理论所划分的若干层次,不仅有其一定的合理性,而且对80年代以来重新清理小说史的工作提供了一定的参考。在汉学研究中,“西方中心主义”已经越来越显露出其局限,而忽视在多元文化的格局中思考中国文化的价值,也有不足之处。韩南的既传统又现代的研究可以在这些方面提供一些方法论上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的《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依据列宁《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左派"幼稚病》的有关论述,运用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本原理,结合当时文艺发展的实际情况,阐述了文艺工作中的一些基本理论和方法,对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