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编《闻一多全集》问世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编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已于日前问世。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抗战后期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两年后,朱自清、郭沫若、吴...  相似文献   

2.
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编辑、湖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新编十二卷本《闻一多全集》已于日前问世。闻一多是我国现代著名诗人、学者,一生著述甚丰。抗战后期他积极投入爱国民主运动,1946年7月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两年后,朱自清、郭沫若、吴晗、叶圣陶编辑的四卷本《闻一多全集》就由开明书店出版了,这部全集的出现,不仅在当时有重大意义,而且影响深远。但由于当时条件的限制,还有大批遗著未能收入集中。多年来,人们期待一部更完整的《闻一多全集》。1984年3月,中宣部根据中央领导同志的指示,发出《关于整理出版闻一多著作的通知》,指定武汉大学成立闻一多研究室,负责新编《闻一多全集》。同意聘请季镇淮、范宁、薛诚之、何善周、胡国瑞为新编全集的顾问。  相似文献   

3.
闻一多先生的诗经研究——为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闻一多先生是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一位伟人,在他身上兼有诗人、学者和战士的三种品格,他在新诗创作、古代文学的研究和为新中国诞生的战斗中,都做出了他独特的贡献,为我们树立了一面旗帜。但令人痛心的是,闻一多先生竟以四十八岁的盛年,死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枪弹下,他没有亲眼看到为之献身的新中国的诞生,也没有完成他为研究中国古代文学所拟定的宏大的蓝图。一九四七年。当《闻一多全集》出版时,郭沫若同志说:“一个人倒下去,千百万个人站起来!在革命工作上我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为人民服务的学术工作上我也虔诚地希望能够这样。”在纪念闻一多先生八十诞辰的时候,作为一个热爱闻一多先生品格和学问的后学,我愿意把自己学习闻一多先生有关《诗经》研究的心得写出来,以响应已故的郭老在二十多年前,为纪念闻一多先生所发出的这一切实的提议。  相似文献   

4.
武汉大学闻一多研究室负责整理编辑的12卷本《闻一多全集》(以下简称新编全集),最近由湖北人民出版社一次推出,在学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当我们捧读这一卷卷散发着油墨清香的新书时.谈谈新编全集整理出版的坎坷历程及有关问题,对深入了解这套全集的特点和价值,也许是有益的.一闻一多,原名亦多,又名家骅,宇友三,1899年11月24日(阴历10月22日)生于湖北浠水下巴河的一个书香门第.5岁入私塾读书,接受传统的经史教育,同时也学习了一些“新学”知识.1910年到省城武昌两湖师范附属高等小学念书.第二年爆发了有划时代意义的辛亥革命,他毅然剪去发辫,表示拥护革命的决心.1912年冬,闻一多考入清华学校.在清华求学的近10年间,他不仅较系统地学习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和社会政治学说,而且还大量阅读中国的历史文化典籍,打下了较坚实的国学根底.他积极参加伟大的“五四”运动,表现出强烈的爱国热情.1922年7月,闻一多赴美国留学,先后在芝加哥美术学院、珂泉科罗拉多大学、纽约艺术学院学习美术,受到了系统的西洋美术教育,专业成绩也很突出,但他对于文学的兴趣却更为强烈,常选修英美近代诗的课程并积极创作新诗.1923年9月他的第一本诗集《红烛》出版.在留美期间,同一多虽曾得到一些美国友人的帮助与尊重,但也饱尝了作为  相似文献   

5.
虽九死其犹未悔──纪念闻一多李凌“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闻一多1946年7月15日,著名的诗人、学者、民主斗士、西南联大教授闻一多在昆明被国民党特务暗杀。毛泽东写道:“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  相似文献   

6.
闻一多与臧克家的亲密关系是大家所熟知的。1930年,闻一多在青岛大学国文系任教,臧克家在这所学校读书,他们以师生关系结识了。闻一多的思想、人格及艺术追求深深地影响了年轻的臧克家。臧在后来回忆这段交往时曾说道:“认识了他的人,读他的诗《死水》,  相似文献   

7.
经过长期准备和充分酝酿,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大会的有老一辈专家教授和中青年研究工作者,闻一多的友好、学生及亲属,还有日本和香港的学者,近一百人。代表提交了三十多篇论文。会上展开了热烈讨论,对闻一多的思想发展、新诗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关于闻一多的思想发展关于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大家看法较一致,认为它贯串了闻一多的一生。闻一多的思想、人格、学术、创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主要活动大都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关。但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有的认为,他走过了一条诗人学者到斗士的发  相似文献   

8.
闻一多是唯美主义诗人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十三年前,闻一多的老朋友朱自清在《闻一多先生怎样走着中国文学的道路》一文中,对闻一多的一生作了十分中肯的评价,他说:“闻一多先生为民主运动贡献了他的生命,他是一个斗士。但是他又是一个诗人和学者。……学者的时期最长,斗士的时期最短,然而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  相似文献   

9.
闻一多先生是著名诗人,学者和民主运动战士。作为学者,他在《楚辞》方面辛勤耕耘,历时最长,收获最大。一九三一年左右,他开始研究《楚辞》。十年以后,他这样谈到《楚辞》难读的原因及其所确定的三项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闻一多是民主革命时期杰出的诗人、学者和斗士.三重人格集于一身,因时期不同而显不同的风貌,又不截然可分.正如他的挚友朱自清所说:“他始终不失为一个诗人,而在诗人和学者的时期,他也始终不失为一个斗士”(《闻一多全集·朱序》).闻一多,一八九九年生于湖北浠水.一九一二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清华学校.一九二二年赴美留学,学习美术,同时研究文学和戏剧.一九二五年回国后,主要在大专院校任教.一九四三年后,投身民主运动.一九四六年七月十五日,惨遭国民党特务杀害.  相似文献   

11.
闻一多是我国著名诗人,在他十余年的创作生涯中,首先坦荡无拘地抒写“真我”;继而为人类寻找光明,写了《红烛》;当他看清自己所处社会的腐朽本质时,写了《死水》等诗集。这些诗作,留下了五千年古国文化的灿烂光彩.闻一多出身书香门第,自幼熟读诗书,并接触新学;清华九年期间,他努力吸取西方文化的同时,更注重继承本国文化遗产的学习,他曾大声疾呼“扬吾有华”;留学美国后,闻一多如饥似渴地学习拜伦、雪莱、济慈、坦尼森等人的作品,从中受到深刻的启迪和影响。不过对西方文化,闻一多接受的是与传统文化有亲缘关系的精髓,他…  相似文献   

12.
前不久,我发现了闻一多先生的一篇佚文——他为彭丽天的新诗集《晨夜诗庋》写的《跋》。这篇《跋》,似少为人知,不仅《闻一多全集》未收入,连有关闻一多的年谱、传记、论著也未提及。  相似文献   

13.
正闻一多是著名教授,新月派代表诗人,发表了很多优秀作品。尽管他很有才华,文笔了得,但他不敢轻易接受约稿。1937年,闻一多带着一家八口人到了西南联大。全家上下的开支靠他一个人的工资,日子过得很艰难。就在几年时间里,当地物价涨了四百多倍,教授的工资才提高十几倍,生活水平下降了二十多倍。为了让一家人有饭吃,不饿肚子,闻一多做了几份工作,上午在联大授课,下午马不停  相似文献   

14.
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文艺现象,表面看来,确有相当“矛盾”的地方.建国初年,李广田先生就指出:这个“矛盾”是他“一面说‘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而同时又在喊着我们的主张是‘艺术为艺术’”.李广田先生的文章旨在全面论述闻一多的政治思想、文艺思想的发展及其生活和创作道路的演变,因而未能对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矛盾”作进一步的探讨.遗憾的是,五十年代出版的几家中国现代文学史,对于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研究,并没有将李广田先生提出的问题深入下去.著作者只是以现象的外观代替本质的分析,简单化地以“矛盾”二字作为闻一多早期诗歌美学思想的实质性概括.其中有代表性的是张毕来编著的《新文学史纲》,著者认为:“闻一多的创作活动是充满了矛盾的”.“五四时期,他在政治感情上是一个热烈的爱国主义者,在艺术思想上是一个极端的唯美主义者”.丁易、刘绶松编撰的两种文学史,也持类似观点.认为:闻一多既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又是一个极端唯美主义者.这种观点,延续至今,几成定论.但我对这些观点却有不同的理解.  相似文献   

15.
闻一多是一位真正的爱国者。他作为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的一切创造力都来源于他对祖国和人民的爱。他的爱国思想有一个明显的发展过程 ,即他在真正接近人民 ,受到深刻教育之后 ,由崇奉“国家主义”,转而为强调“人民”利益 ,崇奉“民主主义”。闻一多的思想历程典型地说明了五四以来中国真正的爱国知识分子的道路。他受过五四的洗礼 ,是五四的产儿 ;他是最勇敢、最忠实的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和捍卫者.  相似文献   

16.
经过长期准备和充分酝酿,一九八五年五月十三日至十七日在武汉召开了第二届全国闻一多研究学术讨论会。参加大会的有老一辈专家教授和中青年研究工作者,闻一多的友好、学生及亲属,还有日本和香港的学者,近一百人。代表提交了三十多篇论文。会上展开了热烈讨论,对闻一多的思想发展、新诗创作和古典文学研究等方面作了一些探讨。一、关于闻一多的思想发展关于闻一多的爱国主义思想,大家看法较一致,认为它贯串了闻一多的一生。闻一多的思想、人格、学术,创作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他的主要活动大都和爱国主义思想有关。但在具体问题上还存在一些不同观点和看法。  相似文献   

17.
抗战暴发了,闻一多开始蓄胡须。他说:“赶不走日本人,我就不剃胡子,看他能够长多长!”七年过去了,他的胸前黑须盈尺,但是日本人还是没有被赶走。有一天,闻一多居然见到了街头有饿死的国民党士兵,要知道,这是在大后方昆明啊。闻一多先生不再潜心学问了,他拍案而起道:“这个国家,我们不能不管了!”他出席各种进步会议,他在会上的发言犹如狮吼虎啸,不做任何的掩饰。他的发言,老实人听了连胆子都要被吓破,谁都知道国民党统治黑暗,弄不好,脑袋就没了,但是闻一多先生不怕。他当着国民党军官邱清泉的面发问道:“国家糟到这步田地了,我们再不出来讲…  相似文献   

18.
闻一多早就被称为集诗人、学者、斗士三重人格于一身的人物.作为诗人,他以《红烛》《死水》等著名诗集确立了自己在现代诗歌史上的重要地位.作为斗士,他以自己的生命在现代民主运动史上写上了光辉的一页.毫无疑问,作为学者,他也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同.但究竟如何认识和评价这位学者,他是否也像他在现代诗歌史上、民主运动史上的地位那样,也在现代学术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这个问题,直到目前仍然是研究得不够不充分的.新编12卷本的《闻一多全集》的出版,为认识和评价学者闻一多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使我们有充足的理由作出这样的判断:在中国现代学术上,闻一多是个博通古今中外、才华横溢、见解独特、成就卓著、影响巨大的杰出学者.他以中国古代文学为研究中心,而又眼光辐射整个传统文化;他以中国传统学问为根基,而又大力汲收西方现代科学理论和方法;他治学态度严谨,实事求是,而又曾于创造性思维,勇于提出并证成种种假设;他长期在“故纸堆”中生活,而又将历史与现实沟通,有浓厚的忧患意识、强烈的使命感和为真理献身的大无畏斗争精神.他是以自己的特殊学术个性和贡献研身于屈指可数的近代大学者之列的人物.  相似文献   

19.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20.
《现代英国诗人》一书,是费鉴照关于现代英国诗人的论文集。里面收了他1928年至1930年间先后在南京中央大学和武汉大学所撰写的九篇论文。该书由新月书店1933年2月发行。1931年,这本论文集即将付印的时候,闻一多为它作了序。这是闻一多第一次为别人的集子作序,他把这称作“破戒”。这以后果然是破了戒,他又相继为藏克家的《烙印》(1933年)、刘兆吉的《西南采风录》(1939年)和薛诚之的《三盘鼓》(1944年)等作了序。这些序不仅体现出闻一多对青年一代的热诚关怀和鼓励,而且深刻地阐发了他对当时文坛上带倾向性的一些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