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斐·多·纽文胡斯在1881年1月6日写信告诉马克思说,荷兰社会民主党人打算把一个问题提交即将召开的苏黎世国际社会党人代表大会讨论,即:假使社会党人取得政权,为了保证社会主义的胜利,他们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的首要的立法措施应当是什么。马克思于1881年2月22日在复信中指出这个问题提得不正确。他认为“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特定的历史环境”。他并且预言“建立一个新的国际工人协会的决定性的时刻还没有到来”。因此,“任何工人代表大会或社会党人代表大会,只要它们不和这个或那个国家当前的直接的条件联系起来,那就不仅是无用的,而且是有害的。它们只能在没完没了的翻来复去的陈词滥调之中化为乌有”。  相似文献   

2.
[刨根问底]古典小说《歧路灯》第十一回里有这样一个情节:一位公子非常狡猾,善于见风使舵,看见什么人,就说什么话。于是,有人讽刺他,说:“这大相公聪明得很,他是照猫画虎,一见到什么人就会套上什么话。”后来,从这句话里诞生了一个成语:“照猫画虎”。这个成语比喻只从外表模仿,实际上并不理解。  相似文献   

3.
“现代物流专业现在很‘热’!”“这个专业好!”“这个专业现在很吃香!”——现在大家都这么说。可是,什么是现代物流?她为什么会这么热?她将在上海的发展趋势如何等等,恐怕大部分人不能很好的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我们研究会的名称叫做“中国少数民族双语教学会”。什么叫“双语”?我们的“双语”指的是什么?这是必须弄清楚的问题。有的同志说“双语”是制度问题。有的说是教学方法问题,有几篇论文专门讨论这个问题。“双语”这个术语来自英语的bilingual一词,bi-是双、两个的意思,lingual是语言。bilingual可译作“双语”,“双语的”或“操双语者”,这个术语指一个人或集团除母语外还会  相似文献   

5.
现在还有许多人拥护这个命题:科学研究手段,哲学研究目的。因此,有些人赞成这样更进一步的命题:心理学告诉我们怎样教学,而哲学指示我们教些什么。本文不讨论哲学讲目的和科学讲手段这个命题的应用,只谈它的演绎似真性和意义。首先要说明的是,接受哲学上这种看法的人,若是注意到目前的英美哲学,便会烦恼不安.甚至大吃一惊。因为目前大多数英美  相似文献   

6.
“一个人,即便能活100岁,在浩瀚的银河里也只是小小的一个点。我所做的只不过是想在这个点上留下些什么。”  相似文献   

7.
在文学的主体性问题上,向来存在着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的尖锐对立。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在一系列根本问题上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甚至同马克思主义唱反调。本文就人与文学问题剖析刘再复的“文学主体论”究竟宣扬些什么观点。 1 刘再复的《论文学的主体性》开宗明义强调“人”、“人的主体性”,因此有必要先弄清楚他所说的“人”,“主体”或“主体性”的含义是什么?“文学是人学”又是什么解释? 在《文学研究应以人为思维中心》一文中,刘再复讥讽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人”的观念是“忘记了社会是‘人的社会’,即社会是以人为主体,以人为中心的社会”,是“见  相似文献   

8.
张飞流水账     
一有个算命先生说要给我算一卦,他让我随便写个字,我只会写个“翼”字,那人问我叫什么名字,我说叫张飞,他又问我中午吃的什么,我说吃了三大碗米饭。于是他把“翼”字上面的“羽”划掉,加个“米”上去,嘴里说道,酒囊饭袋。这个人后  相似文献   

9.
辛明 《百姓生活》2013,(6):42-43
今年春节,高勤荣过得心急火燎,他盼着节日赶紧过去。节前,他在微博上爆料“山西房媳”张彦拥有北京和山西两个户口的事件,引发全国舆论的热议。高勤荣说:“现在赶上好时候了,‘上头’号召我们‘老虎苍蝇一起打’,完全符合全国人民的心愿。群众实名举报,纪委就会查。,这儿邯些欺负老百姓的人无处可藏。”  相似文献   

10.
金银岛     
吉姆是个活泼机智的少年,与爸爸妈妈生活在海边,家里开了一个小客店,但生意不是很好。有一天,客店里住进一个名叫比尔、手上脸上全是刀疤的人,此人随身携带一只航海用的大号木箱,自称是退了休的“船长”。“船长”平时很少讲话,但喝醉酒时却能讲些让人毛骨悚然的恐怖故事。他吩咐吉姆替他留神一个外号叫“独脚水手”的人,一旦这个人出现就报告他。吉姆的爸  相似文献   

11.
一家大公司招聘部门主管,数百才俊择一。这天临近傍晚,经数轮淘汰只剩下甲乙二人。人事部安排他们在公司招待所住下,说第二天一早总裁将亲自主持面试。一进房间甲就开始琢磨;明天的成败可能会决定一生的命运,我一定要好好表现!可是总裁会问些什么稀奇古怪的问题呢?也许是要考些尖端技术,或许是当场翻译外文资料……他越想越困惑,服务员把饭菜送进来,他却一口吃不下。夜深了,他仍在阳台上徘徊。服务员问他为什么还不休息,他痛苦地摇摇头。第二天早晨,服务员推门进来,她递给甲一份早餐,说“吃完后,您就可以回去了。”甲很吃惊;我还没参加面试呢!“服务员说:“不必了,实际上我是总裁助理。以后公司经常会遇到麻烦事、头疼事,有许多事  相似文献   

12.
轻松一刻     
《社区》2009,(36):38-38
臭鱼 有一个人到市场上去买鱼,他随手从鱼摊上拿起一条鱼在鼻子上嗅了嗅,卖鱼的人怕他闻出自己的鱼不新鲜,就生气地说:“先生,你不买鱼没关系,还闻什么?”那人回答说:“我没闻,我是跟鱼说说话。”“你跟鱼说了些什么?”“我问鱼,海里最近有什么新闻?”“鱼怎么说?”“鱼回答我说,它不知道海里的新闻,因为它出海很长时间了!”  相似文献   

13.
“会”和“能”及其在句中的换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动词VP前边的“会”和“能”及其相应句式。“会 VP”和“能 VP”有时可以换着说.如: 他会说汉语 他能说汉语 雨不会停了 雨不能停了那么,“会”和“能”到底有什么区别呢?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换用,什么情况下不行?弄清上述问题,对外族人学汉语有帮助,对深化汉语助动词的研究也有价值。 本文力求将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从语法语义两个层面探讨“会”和“能”的内部分化、异同及其在句式中的换用情况,最后谈谈语用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孔融,大多数人会想到“孔融让梨”这个典故,认为他是有德有才之人,还有不少人为他的死而惋惜,因为他不幸被枭雄曹操所杀。不过,如果只知道这些,还不足以全面了解孔融这个人。  相似文献   

15.
这个人,总是咧开嘴,不停地笑,只要他用狡猾的眼睛东张西望,就不知谁又得“遭殃”了!他总是那么让人啼笑皆非。他总是让老师伤脑筋,他是谁?他就是我们班的“搞笑大师”——壮晓鹏。壮晓鹏这只顽固的“皮猴”,一下课,便飞也似地直奔一楼,然后在一楼把沙包扔到十几米的高空来取乐,每当此时,他的哈哈大笑声就会传入大家的耳中。他的得意之作乃上课时的“插嘴神功”。老师问题一出口,他便迫不及待地“吼”出答案。这不,又来了!语文老师打开书,微笑着提问:“这篇文章的中心是什么?”壮晓鹏猛然一跃,神情严肃地说:“当然是不经磨练,就不能茁壮成长!…  相似文献   

16.
社会学概论教科书的第一章常常会提出“什么是社会学?”这个问题。这种开宗明义的方法也许并不太好,由于人们理解力的不同,一个定义完全可能引起多种解释。如果把社会学定义为对社会中人的研究,那就必需进一步下些定义(“社会”的定义——然后是用来定义“社会”的词语的定义),因而,它无助于我们区分各种  相似文献   

17.
当一门名为“China”的课程在哈佛大学开放在线课堂平台上发布之后,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学生注册观摩,尤其两位一身儒雅的授课教授一板一眼地唱起借用中国传统儿歌《两只老虎》曲调改编的“中国朝代歌”,更是萌翻众多网友。甚至不少中国人也好奇课程到底会讲些什么而加入了这门“中国课”。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义务     
洛克在《人类理智论》一书中讨论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人必须遵守诺言”。他指出, 对这个问题有三种不同的回答。他说,“如果我们问基督徒,他的理由是:因为握有永生和死灭之权的上帝要求我们这样做。但是,如果问霍布斯理论的追随者为什么,他会回答说,因为公众要求这样做,而且假如你不守诺言,利维坦①会  相似文献   

19.
他是知名作家,可生活中却并不如意.大儿子天生智障,小儿子也被确诊为残障.他沮丧极了,捂着头大哭:“我怎么这么倒霉,接连收到上天的两份烂礼!” 为了让生活继续,他不得不耐下性子照顾两个孩子.可有时他真被惹恼了,恨不得两个儿子早点死了. 他不敢带儿子们出门,天天把他们关在家,玩些无聊的游戏.他在墙上写下很多国名,说是带他们去各国“观光”.可教了几百遍,他们什么也记不住,只会问:“爸爸,我们去哪儿?”他没好气地答:“我们去阿拉斯加逗熊玩,被熊吞掉了;去圣米歇尔山的流沙上散步,陷入地狱……”儿子们听不懂这些幽默,只会傻笑.  相似文献   

20.
易立竞 《可乐》2008,(11):52-52
陈可辛说:"在香港演艺圈,我只会管一个人叫大哥,这个人就是曾志伟。今天的香港电影圈,起码有一半比他年轻的导演是他帮过的。我觉得电影圈没有一个人会比他更无条件地去帮人。他是一个永远不计较自己会得到什么的人。不论什么人找他,他都会帮忙。他就是为了帮别人而生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