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东汉初年和末年人口数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延胜 《南都学坛》2004,24(3):10-15
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史书没有记载,但这又是研究东汉人口史的重要问题。东汉初年和东汉末年,是社会剧烈动荡和人口锐减的时期。具体而言,造成东汉初年人口锐减的原因主要有战争死亡、严刑苛法死亡、灾荒和饥馑死亡、疾疫死亡等。东汉初年的人口数量只有西汉末年的约30%,即约有户367万、口1800万。东汉末年,人口再次大幅度减少,原因主要有黄巾大起义、董卓之乱、李郭汜之乱、军阀混战等战争因素引起的人口大量死亡,多次发生疾疫导致的人口大量减少。东汉末年的人口数量大约只有东汉永和五年的32%,即约有户310万、口1572万。  相似文献   

2.
东汉末年,中央政府对地方的统治完全失控,地方陷入割据混战的局面.青徐兖地域为诸多割据势力所青睐,成为曹操、袁绍、刘备、吕布等激烈争夺的目标和烽火连天的战场.董卓专政时期,刺史由原来的地方监察官演变成地方最高行政长官,青徐兖地域刺史一职遂为董卓、曹操等割据势力重视和控制,并成为他们进行权势角逐的手段和工具.对青徐兖地域长官和青徐兖地域的争夺与控制成就了曹操霸业,加速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壹曹操在历史上是怎样一个人物曹操是当时地主阶级武装首领之一。他的镇压黄巾运动是一个罪行。这些都是不容否认的。但是,要历史地具体地评价曹操,就必须全面地进行分析研究,然后给他以一个科学地位。决不能只抓着镇压黄巾起义这一点而一切抹煞他。黄巾起义以后,东汉王朝曾大批地遣兵调将来镇压农兵军,最出名的“将军”们就有朱隽、皇甫嵩、董卓、刘备等,不能把打黄巾的全部责任放到曹操身上。黄巾运动是阶级斗争,是一场大规模的战争,是东汉封建社会  相似文献   

4.
黄巾农民大起义和曹操法家路线的关系问题,是研究东汉三国时期儒法斗争和整个阶级斗争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认真研究这个问题,对于坚持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正确评价曹操的历史作用,深入批林批孔,是很有现实意义的。在社会的发展过程中,必有一个主要矛盾,“由于它的存在和发展,规定或影响着其他  相似文献   

5.
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的名字,我国几乎家喻户晓,可是,长期以来曹操在人们中造成的印象是一个大白脸的奸臣。其实曹操是汉魏之际一位杰出的政治家,他的大白脸是被历代尊儒反法的道学家们一层层抹上去的。 东汉末年,豪门世族和儒家名士把持政权,崇尚儒术,标榜门阀,操纵清议,加剧豪强兼并,残酷地压榨和剥削农民阶级。“熬天下之脂膏,斫生人之骨髓”。公元一八四年,终于爆发了以黄巾军为主力的农民大起义,革命的锋芒直指东汉王朝,沉重地打击了豪门世族反动统治,腐朽的东汉政权全面崩溃。经过董卓之乱,东汉王朝政令不出都门,各地豪强势力乘机而起,出现了四分五裂的大混乱局面。袁绍独步河北,吕布盘踞徐州,袁术  相似文献   

6.
东汉末年,广大的农民起义軍摧毀了封建王朝的黑暗統治,出現了长期存在的軍阀混战局面,人民的迫切要求是迅速結束罪恶的軍閥战爭,建立一个开明的統一王朝,重新回到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家園与生活。无可否认,曹操鎮压黃巾起义,这是一种罪行,但将起义軍剿降收編以后,在解决广大人民最迫切的要求统一,建立和平安定的生产与生活問題上却作出了一些与当时广大人民有利的事情;而决定着曹操完成这項事业,同  相似文献   

7.
汉末魏晋,世纪末思想弥漫,究其原因,不外三点:首先,东汉末年,大疫流行,死人如麻,引起了士人集团对死亡的极度恐惧;其次,汉末政治,宦官横行,党锢之祸,士林血腥,有识之士已经洞观天下将乱,这更进一步加深了士人们的世纪末恐惧心理。此后,黄巾揭竿,董卓乱政,军阀混战,政治血腥,战乱分裂持续了80余年,整个中原大地千里坟场,万家丘墟。这种惨象使建安、正始文人,触景生怀,伤心绝望,慨叹人生苦短,生命无常。  相似文献   

8.
三国时期的曹操以善于用人而著称,他于东汉末年反董卓之乱中起兵,在他的地位、政权没有巩固之时,曾提出“唯才是举”的政策,对其扫荡群雄统一北方确实起到一定的作用,得到大多数治史者的首肯。然而考察曹操的一生,其刚愎自用,嫉贤妒能,杀害贤士之事,也屡见于史。事实上他并没有真正做到“唯才是  相似文献   

9.
薛海波 《南都学坛》2007,27(3):9-13
颍川豪族群体是东汉政权得以建立的三大支柱之一;颍川士大夫豪族是东汉桓灵之际党人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宦官、清议运动的主导力量。在汉魏之际颍川豪族群体是反对董卓的重要力量;以辛氏、郭氏为代表的颍川豪族与冀州豪族的争执对袁绍政权的败亡产生了重要影响,以荀或、荀攸为代表的颍川豪族在曹操政权谋士群体中居于核心地位,为曹操统一北方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从而成为魏晋士族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0.
184年黄巾大起义后,东汉政权名存实亡。在军阀混战和割据中,三国鼎立之势逐渐形成。与此同时,对东汉政权的批判和否定、对改朝换代的认同和解释、对未来国家建立方式的选择和强调,构成了这个时期丰富的国家重建思想。  相似文献   

11.
中国古代政治史,从某种角度观察,似乎表现出“治”与“乱”的交替循环。由“乱”而“治”的历史过程,往往因开国君主及其功臣集团对自身建立政治功业、实现政治成就的实践的宣传而历来备受重视,但是,由“治”而“乱”的历史过程,其实也以富有启示意义的丰富多彩的历史文化现象,有助于我们在探索历史规律时,得到某些接近历史真实的认识。东汉末年,是社会由“治”而“乱”的典型的历史阶段。近年来,方诗铭先生从事东汉末年政治史的研究,屡有大作问世。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最近出版的《曹操·袁绍·黄巾》一书,就是方诗铭先生在这一领域多年研…  相似文献   

12.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董卓专权,欺君害民,天下人皆欲除之。曹操在刺杀董卓未遂后,回乡招集义兵,并发檄文于天下诸候,共伐董卓。天下十八路的诸侯纷纷起兵响应,诸侯共推四世三公的汉朝名相之裔、兵多将广、实力雄厚的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众诸侯歃血而盟,约定共听袁...  相似文献   

13.
曹金华 《南都学坛》2000,20(1):15-18
臧洪是东汉末年的“海内奇士”,在“缔谋伐董”的活动中,曾扮演了“为天下倡先”的重要角色,对维持东汉政权的苟延、促使董卓政权的覆灭以及延缓军阀割据混战局面的形成,都起了巨大的积极作用。他“个体自觉”的意识和“气节”,在“群体自觉”向一己天地回归的际遇中,是令人称道的。  相似文献   

14.
曹操是汉末儒家正統道德观念的叛逆者。由于他对东汉名敎之治的践踏,激起了千余年来貶曹論者的道德义憤。这种維护名敎的道德申斥,无疑是中国封建史学传統的糟粕。在曹操評价問題上。刘节先生继承了作为糟粕的上述传統:他用弘护名敎的道德批判,取代了阶級分析和历史主义;結果,旣沒有指出曹操历史活动的阶級本  相似文献   

15.
曹操是封建统治阶级中杰出的政治家,著名的法家。他所处的东汉末期,是一个大动乱的时代。东汉王朝,由于长期推行尊儒反法的反动路线,到了东汉末年,军阀混战,国家分裂,政治腐败到了极点。“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社会生产力濒临崩溃的边缘。广大人民强烈要求统一。曹操顺应这个形势,执行了一条坚持统一的法家路线,在政治、经济、  相似文献   

16.
建安原是东汉献帝的年号(公元196——220年)。文学史上所谓建安文学,时间范围稍广,指曹操、曹丕、曹睿(所谓曹魏三祖)当政的一段时期,即汉末魏初。东汉末年,黄巾大起义和党锢之祸,沉重地打击了提倡儒学的豪门世族。后来曹操尚法术,曹丕慕通达,都不重儒学。曹操、曹丕、曹植、曹睿等都爱好文学,不但自己大量创作,而且手下招集了许  相似文献   

17.
荀彧在曹操势力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宫少华,倪长平184年.东汉发生了黄巾大起义.这次起义主力虽经九个月时间就被镇压下去.但它沉重地打击了东汉政府,使东汉政权名存实亡。东汉建立以来,一直享有很大特权,广占土地和人口的豪强地主势力发展起来,纷纷招兵买马,形...  相似文献   

18.
一西晉统治的短短五十年中,在大族专政局面下,由于政权的腐敗,統治者的驕奢淫侈,皇室、貴族的互相爭夺,对人民的沉重剝削,使得当时处在連年的战乱中,阶級矛盾非常尖銳,更招致了西北落后部族的入侵,造成北中国長期淪于落后統治。在北方陷入落后部族混战局面以后,一部分大地主卖身投靠,成为五胡統治者的重要帮凶;一部分大地主紛紛逃到江南。逃到江南的北方地主中,主要是北方大族,他們挾持着从前的傳  相似文献   

19.
汉灵帝中平元年(184),波澜壮阔的黄巾大起义爆发。在镇压黄巾起义的过程中,东汉政府逐渐失去了对全国的控制,各地野心勃勃的豪强趁机拥兵自保,割据一方。董卓集团覆亡后,在凉州系军闯中要数马腾、马超父子及韩遂所组成的军事集团最为强大,并且对当时的政治军事格局产生了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曹操诗二首【作者介绍】曹操(公元一五五——二二○年),字孟德,沛国谯(今安徽亳县)人,汉末三国时期法家政治路线的积极推行者。他二十多岁开始担任地方官吏,后因平定北方割据势力,官至大将军及丞相,封魏王。曹操死后,他的儿子曹丕称帝,追尊他为魏武帝。东汉末,豪强地主大搞分裂割据,形成长期军阀混战的局面。曹操在政治上主张统一,反对分裂;坚持革新,反对倒退。为了实践法家的政治路线,他首先加强法治,对豪强地主势力采取限制、压抑的政策;并实行屯田,奖励耕战,使农业生产迅速得到恢复和发展。他“唯才是举”,尽量网罗有用的人才。这些措施,使他得以先后消灭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