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20世纪20年代是中国校园戏剧的繁荣时代,但以往的研究大都肯定校园话剧在20年代的主流地位,却缺少对该时期校园话剧的细化梳理和研究。笔者认为20年代专业戏剧学校演出的话剧是该时期校园话剧的重要支脉,以该类话剧作为考量对象,着重梳理20年代专业戏剧学校话剧演出的特点。  相似文献   

2.
田汉早期剧作为"五四"以来中国话剧的现实主义优秀传统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归纳起来,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初步形成了中国优秀现实主义话剧基于"人的戏剧"审美本体的现实批判精神;第二,致力于话剧民族化实践,赋予舶来的现实主义话剧以民族审美诗情;第三,应和着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话剧现实主义从传统向现代转型的步伐,为中国"现代现实主义"话剧探索迈出了最初的一步,确立了百年中国优秀现实主义话剧所具有的开放性、探索性和兼容性等重要品格。  相似文献   

3.
在20世纪初世界潮流的汹涌激荡中,西方话剧以迅猛之势登上了中国戏剧舞台.作为"舶来品”,中国话剧在相当长的时期里都受到外国戏剧的深刻影响.因此,学术界对中国话剧" 影响源”的研究,长期以来也大都将眼光放在国外,尤其是致力于探讨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莫里哀、易卜生、奥尼尔、高尔基、契诃夫等对中国话剧的影响.从中外比较研究的角度,深入考察中国话剧在外来影响与民族现实生活的双重作用下不断走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及其规律,固然是重要课题,但是,如何看待中国话剧的发展进程与传统戏曲的审美联系, 并对此进行深入、切实的系统研究,却一直未受到学术界的重视.现在,胡星亮教授的新作 <中国话剧与中国戏曲>的出版对这一重要的学术课题作出了令人信服的回答,填补了中国戏剧学的一个空白领域,也深化了20世纪中国戏剧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现存1935—1943年间的《新疆日报》所刊载的戏剧演出和剧团建设信息为我们打开了研究此阶段新疆话剧运动的窗口.20世纪30、40年代新疆剧运的发展得益于来自延安的中共党人的引领和推动,话剧演出遍布全疆,业余但属官办的戏剧演出团体和组织相继成立,共同推动以抗战宣传为内容、以延安文化为精神内核的新疆话剧运动,形成了新疆新...  相似文献   

5.
左翼戏剧是一门综合的艺术,包括了戏剧运动、演出实践和剧本创作这三个方面的内容.于伶在这三个方面都有着重要贡献,他的一生是为中国话剧的一生.中国话剧的兴起,从一开始就与时代与革命相关联.通过对于伶和同时代人的回忆、访谈,史料的印证和查考,时代环境的刻画和论述,树立了一个对左翼戏剧运动从热烈的追求者到成为主要人物之一的形象.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新疆成立了各类戏剧演出团体和组织,大多数剧团都演出话剧和各民族的歌舞剧。这些演出团体与演出组织对抗战大后方新疆群众性救亡戏剧活动起了推动和示范作用,促进了新疆抗战戏剧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7.
张彭春留学美国期间,致力于欧美现代戏剧的研究,并开始进行现代话剧创作.1916年回国后,任南开新剧团导演,编导演出了大量深合现代话剧精神的作品,使南开新剧团声名大振,成为“五四”前后北方业余演剧的典范.张彭春早期话剧创作即完成了对文明戏的全面超越,具有了现代话剧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处于新旧交替时代,李叔同身上自然会呈现诸多传统知识分子的文化人格,但更为重要的是他身上表现出来的现代性质素.作为中国早期话剧运动的奠基人之一,他具有先进的现代戏剧观念并付诸实践,为中国话剧的诞生和走向现代化作出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9.
《雷雨》既是中国话剧文学最富盛名的经典作品,又是演出场次最多具有最长久的舞台生命力的话剧艺术精品。同时,《雷雨》也是中国话剧走向成熟的标志,又是具有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中国话剧之标杆。《雷雨》的经典性主要体现在:经典的戏剧故事、精巧的结构艺术、深邃的人性内涵、强烈的悲剧精神,及独特的语言魅力。《雷雨》的成功,首先在于其戏剧故事和结构艺术的经典性。  相似文献   

10.
明治维新不仅在经济、政治上引起一场空前革命,在文学艺术上也引起了一场大变革。西洋艺术伴随着西方文化源源流入日本,在戏剧方面,传统的戏剧受到冲击而产生“新派剧”。它是明治中期后在西方戏剧的刺激下为对抗旧剧歌舞伎而产生的新演剧;新派剧最初是一种政治宣传剧,后转为风俗世态剧,而尤以采自欧洲浪漫派戏剧的“翻案剧”和由家庭小说改编的“家庭悲剧”称盛。它在演出形式上采用纯粹对话剧的形式,严整的分幕分场的形式;在舞台的景物造型、人物造型、美术风格上完全按照西方形式。但在审美观念上,在剧中带有浓郁的悲剧情调,表达了日本人所特有的思想情感倾向,体现了日本人特有的审美观念,是日本民族传统文化心理积淀的结果。新派剧还深刻地影响了与日本毗邻的中国,在其影响下产生了早期话剧,为中国现代话剧和西方话剧构筑了一道桥梁,发挥了很好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11.
作为黔西南布依族地区的民族戏曲剧种,布依戏彰显出鲜明的审美个性。但作为中华民族戏曲的组成部分,布依戏与传统戏曲在审美风格、审美气质、审美取向等诸多方面亦具有审美互融性、审美相通性,而且,二者在审美品格上,都深蕴着民间性格,都代表了一种民间文化本位立场。布依戏审美价值与审美意义的最终旨归在于"生活"。  相似文献   

12.
传统戏曲难以在晚清剧烈的社会变革中适应观众和时代的需求,难以发挥革命宣传、鼓动以及启蒙民智的社会作用,资产阶级维新派、改良派人士积极推进晚清"戏曲改良",艰难的戏曲改良又迫使改良者将目光投向西方的话剧艺术,去接受新的戏剧观念和思潮。新剧作为舶来的戏剧艺术与中国的民族审美存在隔膜,要在中国戏剧舞台上扎根、延续,必须与民族传统、戏曲传统相"融合",吸收、借鉴戏曲改良中的优秀成果从而使得话剧舞台艺术在舞台表演、舞美、剧场等方面得到丰富和发展,推进了话剧的民族化进程。  相似文献   

13.
中国传统戏曲是一种写意的综合艺术,其在有限舞台空间中挥洒出无限自由的广阔空间,其戏曲空间可归纳为回环流转性、时空跳跃性、象征写意性、意象虚拟性四种特质,这些美学特质使中国传统戏曲具有形式优美、意境高远、表现力丰富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4.
侯传文 《东方论坛》2009,(6):27-31,51
泰戈尔是印度近现代重要的戏剧家,既有丰富的戏剧创作,又有深刻的理论思考。他重视戏剧的“情味”和象征意蕴,提倡戏剧冲突的内向化与戏剧审美的和谐性,强调戏剧的表演特性,关注戏剧的舞台效果。这样的重“情味”、重表演的戏剧思想是对印度传统戏剧诗学的继承和发展。泰戈尔将东西方戏剧诗学熔为一炉而又实现了双重超越,是东方戏剧诗学现代转型的范例。  相似文献   

15.
好莱坞类型电影市场成功的重要保证是戏剧电影美学,而在现代主义电影理论影响下的欧洲艺术电影创作中,故事性和戏剧性常常是被弱化或消解了的,这也导致其在市场上遭受冷遇、最终不得不向戏剧美学皈依的现状.好莱坞戏剧电影美学与中国历史悠久的戏剧理论通过市场的整合,产生了中国早期的电影美学——“影戏观”.中国新生代贫困人生电影既蜕变于传统的“影戏观”,但是在市场的压力下又有策略性的背离,可名之为“新纪实影戏观”.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艺术理论的基础上,邓以蛰汲取西方美学思想和艺术理论,以审美自主主义为出发点,建构了极具特色的书画美学体系,并对中国的戏剧理论作出了新的阐释,从而为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现代转换作出了富有开创性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高行健的戏剧创作、戏剧理论和表导演艺术观念均深受中国传统戏曲影响。高行健对传统戏曲在当代的存与变的独特思考和话剧学习戏曲的大胆试验,彰显出对传统戏曲的宏大复归理想和革新精神,并体现在其全能的戏剧追求中。中国传统戏曲给予高行健戏剧以丰富滋养,自身也在世界舞台上焕发出鲜活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30年代的舞台演剧及其接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30年代中国的舞台演剧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的时空观,多重时空与时空组接都得到了运用,与此同时,在对人物命运或戏剧氛围的"意象化"呈现和写实与写意相结合的舞台设计等方面呈现出新的质素。这促进了观众的审美接受,戏剧观众在"集体无意识"的作用下情感体验得到强化,从而接纳并创造了融汇时代精神的话剧艺术。  相似文献   

19.
关汉卿的杂剧创作因其内容丰富、数量众多、体制完备而在我国戏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作为最早从事杂剧创作的作家,他的作品在表现方式上运用诙谐的艺术手法,通过喜剧性的情节、滑稽的形象、幽默的语言,较好地发扬了"寓庄于谐"的艺术传统,使作品呈现出独特的风格,显示出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审美价值,极大地丰富了杂剧的艺术表现形式,对推动杂剧的传播发展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西方唯美主义戏剧思潮型塑了中国现代戏剧的面貌,尤其是历史剧。唯美主义使历史剧在思想观念、艺术思维、审美视野、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带有浓厚的唯美色彩,但并未出现鲜明的唯美主义戏剧流派。20世纪30年代以后,由于危机加剧,唯美主义风潮在感应时代的节律中逐渐式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