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广西忻城县大塘镇等了两天,记者终于见到了“丐帮帮主”莫巧彬。镇派出所所长梁文说:“你还是幸运的。中央电视台、凤凰卫视的记者来,他都不肯出来。”在派出所的院子里,有一帮人围着在聊天,民警告诉记者,其中一个就是莫巧彬。  相似文献   

2.
“6年前,丈夫刚去世的时候,晚上的寂寞简直让人受不了。”现可借助床头的微机上“老人网”(为5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服务的微机通讯网)与朋友唠嗑,无所不谈的华盛顿州年已68岁的奥克丝说:“微机给了我们与人接触的机会。现在对我来说,简直不能想象没有微机的生活。”  相似文献   

3.
沈群 《中外书摘》2010,(11):20-22
提起“劳改”,我们这一代人总是会想到父辈人所经历的1957年“反右”或“文革”,深入美同生活后,我才发现劳动改造绝对不是中国的专利,美同也有“劳改”。  相似文献   

4.
<正>当斤斤计较的50后婆婆遇到铺张浪费的80后媳妇,这场婆媳之战要怎么上演?和老公刚结婚时,我觉得婆婆是个性格直爽的家庭主妇,婆媳关系相处得极为融洽。可没过多久,矛盾就显现出来了,50后的婆婆看到我这个80后小媳妇  相似文献   

5.
云中飞 《职业》2009,(9):62-63
“我必须干点什么” 为了一个全新的开始,布赖恩&#183;古特里克已长途跋涉1200英里,并付出了1.2万美元。  相似文献   

6.
吴铎 《社会学》2002,(1):61-64,F003,51
  相似文献   

7.
力里 《老年世界》2006,(18):33-33
生活中有许多细小的环节,使我们在不知不觉中消耗掉本来并不充裕的钞票。一、打折商品刺激购物欲望。打折商品低于正常的市场标价.购买它看似占了商家的便宜,当然这只是建立在“买得其所”的基础之上。如果买了一大堆派不上用场的打折商品.其结果只能是占用了宝贵的资金。因此购买打折商品要充分考虑它有无实用价值,以免出现不必要的支出。  相似文献   

8.
2008年3月,宋子文的长女宋琼颐女士从美国首次归国,带回了她父亲的一批照片和日记,通过这些珍贵资料,我们得以了解这位国民党“金融管家”鲜为人知的暮年生活。  相似文献   

9.
连理  王淮 《现代妇女》2007,(11):50-51
“换妻游戏”——即两对甚至多对夫妻为了性,互相交换自己的配偶。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一位“成功”男士怂恿妻子参与此“游戏”,妻子开始勉强同意,但在最后关头突然反悔。妻子无法原谅丈夫身体和道德上的双重背叛,愤然提出离婚。这位百万富翁最后不得不落得个净身出户的下场……  相似文献   

10.
如果大家相信不少导演是希望通过电影来跟我们分享对现实的体会的话.那借助电影来探求与社会工作相关的问题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特别是在现在的青年学生普遍缺乏社会体验及承担的当下.电影已成为一个媒介缔造分享讨论的共同话题:而且不少电影蕴含着对社会及人生的关怀.这有助于点燃学生的心。毋庸置疑.社会工作培训的重点.不在于技能的传授及考核.而在于培育学生对社会工作价值的坚守与实践。基于这种想法.  相似文献   

11.
遁出第一步贝德克尔和作家妻子劳拉收入不错,但如能靠出租闲置物品为女儿赚取大学学费,何乐而不为?于是,贝德克尔开始了自己的实验。  相似文献   

12.
生活内容之一:参加暑期补习班。美国公立学校都会在暑期为初中生和小学生开设补习班,凡学年统考未及格或老师认为其学习没过关的学生,都要进补习班学习,时间大约四至六周。学校会专门发通知给家长,要求学生一定要到校上课,不得缺席。在此期间,学区会提供免费校车接送学生上下学,午餐也是免费的。生活内容之二:走进图书馆,充实自己。一直以来,美国的  相似文献   

13.
以车为家 云游四方美国老人喜欢旅游,以车为家、云游四方的人们被称为“汽车部落”。他们像候鸟般浪迹天涯,四处旅游。他们所向往的是没有尽头的公路,尤其是西部那些一流的高速公路。“独身漫游者”俱乐部就是喜欢在美国西部的高速公路上打发光阴的一支退休者队伍。俱乐部成员伊尔玛自豪地说:“我从1991年成了全职旅游者。这样的生活真自由。”  相似文献   

14.
这是一个拜金的年代,一个人成功与否,通常是用他拥有多少财富来衡量的,于是在一次大学同学的聚会中,他就成了众目所瞩的人物,因为他最富:有自己的公司,有房,有车……有人问他:"你最大的财富是什么?""最大的财富?"他一下子愣住了。他以前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公司、房子、车子……哪样算是他最大的财富呢?好像都不好说。这时,随同他一起来参加  相似文献   

15.
正初识瑞士人,你感觉他们抠门、小气,但接触久了就会明白:瑞士人的抠门其实是一种节俭本性,这种本性已经深入到他们的骨髓里。32岁的艾玛讲述了她在瑞士的所见所闻——衣食住行见分晓2012年,我在北京一家瑞士投资的医疗器械公司做公关部经理,与驻中国的瑞士经理彼得相恋结婚。婚后不久,彼得被调回瑞士总部,我随彼"  相似文献   

16.
徐炯权 《老年人》2010,(4):18-20
10岁时,他被火车碾去一腿一脚和一只左臂;30岁时,他开桌球室、电游室养活自己;40岁时,他赢得一位小自己20岁的女孩的芳心,并结婚生子。夫妻10年艰难打拼,如今他们拥有百万家产。  相似文献   

17.
孟脐兵 《老年人》2011,(5):18-18
童话作家郑渊洁前不久应邀出席美国驻华大使洪博培举办的“大使和中国公民交流中美关系”座谈会,请帖上注明:管午饭。所谓午饭,就是两块三明治外加一杯白开水。此前,郑渊洁听说英国首相卡梅伦访问纽约,市长布隆伯格请客人吃的第一顿饭不在豪华餐厅,而是站在火车站外边的小餐馆里吃热狗。当时他不信,现在信了。  相似文献   

18.
《职业》2008,(1):25-25
宜家创始人卡普拉德接受采访时披露了他的赚钱秘籍:买菜要选在最便宜的下午去…… 据路透社报道,虽然卡普拉德身为世界上第四号富人,但他的节俭却是出了名的。在接受瑞士广播公司的采访时,他证实自己那辆沃尔沃轿车已经开了15年,但他觉得这不算什么,那车“几乎还是新的呢”。而且,他花每一分钱都要仔细计算,平常买菜也要选在最便宜的下午去。  相似文献   

19.
《中外书摘》2011,(4):90-92
时间回到2006年。在42岁这把年纪上,我有了一个小女儿,伊莎贝拉,快满1岁了。我们住在美国纽约格林威治村第5大道门牌号码靠前的地方(译注:意指富人区)。  相似文献   

20.
芬兰人“抠门”“较真”,这是许多新闻界同行对芬兰人的共同印象。但芬兰人“抠”得让人敬佩、“较”得让人服气,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