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重视民生科技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生与科技结合在一起,既足科技发展的要求,更是现实生活的需要.民生科技是指与民生问题最直接相关的科学技术,它既与一般的科学技术相联系.同时又相区别.在我国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体国民努力的目标,而民生科技能够从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等方面给予和谐社会建设以有力支撑,促进社会整体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民生问题是一个既关乎民众幸福,又牵动社会发展的重大问题。民生问题得不到解决,和谐社会就不能实现。因此,我们必须努力保障人民的生存需求,完善民生发展;必须不断满足人民的发展需求,促进民生发展;必须着力完善制度体系,保障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既是一种意见表达和决策参与,也是一种社会交流机制。在当代中国语境下,从民生的角度来认识和发展民主,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要增强民主程序的科学化,采取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办法来解决民主不够、民主失真的问题,同时还要提高对民主内部的风险防范意识,防止民主建设失控。推进“以民主建设促进民生建设”,就是要使公民行使人权、确保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都能够在阳光下运行,使民主与民生能够相互促进。  相似文献   

4.
人权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内涵。当前我国人权保障状况较过去已有很大提高,但是某些个别环节还存在着违宪审查制度不健全、紧急状态下行使紧急权滥用,以及部分弱势群体有时被忽视等不和谐之音,对此,必须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高度,注重从人权立法和实现人权司法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制度,以促进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5.
人权保障是和谐社会的必要内涵.当前我国人权保障状况较过去已有很大提高,但是某些个别环节还存在着违宪审查制度不健全、紧急状态下行使紧急权滥用,以及部分弱势群体有时被忽视等不和谐之音,对此,必须从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全局高度,注重从人权立法和实现人权司法化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人权保障制度,以促进人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6.
民生保障:一种权利话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不等同于民生问题,民生是一个开放的权利谱系,而民生问题仅指民生保障领域中出现的突出矛盾和问题; 应当以生存权和发展权等权利形式解读民生保障概念,而不是相对于自由权的社会权概念; 强调民生是积极权利的目的是要求给予相对于消极权利更为全面的保障,而不是否定民生保障具有消极权利属性。  相似文献   

7.
民生与法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加强法治建设是改善民生的根本保障;改善民生是促进法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在加强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同时,进一步加强民生建设,把改善民生与加强法治建设有机结合起来,达到“法治保障民生,民生促进法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8.
重视民生、改善民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涵。胡锦涛提出的“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的“为民”思想和共同建设、成果共享的民生理念,从执政为民、科学发展和社会公平正义等方面建设民生、改善民生,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形成了与时俱进又独具特色的民生建设思想。  相似文献   

9.
基本民生事业是民生事业中最基本最突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事业存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点应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百姓居者有其屋等方面,以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基本民生事业是民生事业中最基本最突出,且与群众生活联系最直接,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是公共财政建设的现实选择。当前,我国基本民生事业存在就业、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收入分配、住房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政府的公共财政政策着力点应在扩大就业,改善就业结构;增加教育投入,重点在于基础教育;加强农村社会保障建设,促进基本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支持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建设,撑起人民健康的保护伞;加大收入分配调节力度,缩小贫富差距;利于百姓居者有其屋等方面,以促进基本民生事业发展。  相似文献   

11.
为着力提高城乡居民社会保障水平,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党和政府号召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和谐安徽建设中的民生工程研究从民生工程研究背景、安徽民生工程现状分析、金融危机下推进民生工程的政策建议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民生工程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十七大报告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方面,提出了一系列目标与着力点,主要包括坚持一个根本利益、确立两个人人享有、强调三大政策取向、着力解决四大问题、努力实现五有。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七大在把促进社会和谐列入本次大会的主题的同时,提出了社会建设的新的任务,报告特别论述和提出了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问题。这个问题的提出与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理论的产生与形成有密切的关系。和谐社会的建设赋予了社会建设丰富的内涵,同时指出了建设的重点,其中办人民满意的教育是重要的民生问题之一。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像抓经济建设一样,抓好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14.
高校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专业建设保障机制,是高校内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运行机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制订专业建设规划,完善专业设置与调控机制,加强专业内涵建设,开展专业自评工作,是建立专业建设保障机制的重要前提。其目标是为了保证学校用好专业办学自主权,促进高校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动学校各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5.
探讨如何改革财税制度以促进民生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从财政收入和支出两方面分析了当前的财税制度在支持和促进民生发展方面存在的不足之处,而后运用现代政治学理论和公共财政理论阐述了通过建设公共财政体制来促进民生发展的必要性,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提出了促进民生发展的财税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民生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近年来,中国政府和许多社会团体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可是,由于在认识论上缺乏辩证法,往往容易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建议政府职能进一步向民生政府的方向转变,把社会还给社会。在继续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同时,准备迎接“以社会建设为中心”这一顺乎时代潮流的大趋势。民生研究是学术研究的生长点,学术界应当把对民生问题的研究当作“学”字第一号的大课题,从而为民生问题献计献策。  相似文献   

17.
陈云作为中国共产党第一、二代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长时间分管党和国家财经工作,参与有关民生政策的制定与落实,提出了一些很具代表性的民生思想:应时刻注意为人民谋福利;解决民生问题应成为重要国策;就业是民生之本;粮食问题是民生的重中之重;处理积累与消费的关系要先考虑民生.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陈云提出与解决民生问题的法宝.  相似文献   

18.
本文简要分析了民主制度的发展历程和民主模式,指出当前世界民主有只注重形式、丢弃本质、不顾道德的趋势,提出道德民主的概念,认为社会主义民主本质是道德民主,只有道德民主才能保障和谐社会及和谐世界的建设。  相似文献   

19.
建立民生指数 促进科学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必须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注重社会建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建设和谐社会。在贯彻十七大精神,推进科学发展中尽快建立民生指数,并重视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导向作用,是我们必须加以思考和认真研究的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20.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和谐社会建设不是哪一个地方、哪一级组织、哪一个单位、哪一个个人的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