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胡适诗学中"具体的作法"观念和他对传统"言近旨远"观念的阐释,内含着文体区分意识和对诗歌暗示性的追求。这与他前期"作诗如作文"观念表现出的文体模糊意识及"明白易懂"审美标准之间形成了内在矛盾。矛盾背后隐含的是诗体现代化进程中的现代表意追求与建构新的诗体规范之间的张力,体现了现代诗体发生、建设与时代需求间的复杂关系。这既是诗歌整体革新的动力,也是其必须克服的内在矛盾。  相似文献   

2.
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中政治文化的作用及其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治文化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三方面的作用:一是促使个人形成现代化所需要的政治人格和政治能力;二是促进社会政治稳定和政治发展;三是促进社会经济稳定和经济发展。政治文化现代化的关键是现代人人格的现代化: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促使国家、政府和个人都要树立法治观念和现代市场观念;二是政治体制改革要与经济体制改革相适应,三是人总体素质的提高是政治文化现代化的重要和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3.
论思想政治教育的现代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有着重要的战略地位,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社会作用。思想政治教育对于推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建设具有重要功能,具体表现在:为社会的现代化提供精神动力,促进人的观念的现代化,提升现代人的精神境界,保证现代化进程中人的身心健康,促进人格完善。  相似文献   

4.
市民社会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必然结果,市场经济的内在本性要求市民社会应该从政治国家中分离出来.市场经济为市民社会的产生提供了前提与基础,市场经济是市民社会的基本建制,是其根本性动力.同时新社会阶层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为市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提供了现实性动力.在当代研究市民社会理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和谐社会构建以及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政治文化的现代化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政治现代化不能在割离传统政治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传统政治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可以与现代政治接榫的宝贵资源。本文对和谐观念这一传统政治文化的根本价值进行了剖析,认为在我国传统政治文化中。礼治是和谐形成的基础,调解是其获得的路径。和谐观念在我国政治现代化中的作用在于:一、有利于节省司法资源;二、有利于形成一个团结的社会;三、有利于培育妥协、宽容的政治心理。  相似文献   

6.
公民意识是确证"公民身份"的关键要素与核心,反映着这个时代和社会的要求,同时,公民观念意志的进步和行为目标导向的革新也影响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和重塑。当前,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公民意识对于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完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发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一 改革开放特别是市场经济替代了原有的计划经济模式以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加快,而与经济相连的政治、文化、生活等方面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人们的价值观念的变化更明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诸如效益观念、竞争观念、平等观念等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并且随着现代化进程加快和向国际惯例接轨,这就意味着我国现代化要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由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乃至现代的信息社会转变,这对人们观念的震荡是巨大的,同时也为每个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自由和平等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人们在受到市场经济挑战的同时,市场经济也给每个人提供了平等竞争的环境,在优胜劣汰的法则面前人人平等,个人之间具有平等的人格,自尊自强自信自立是人人追求的目标。 我国是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国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现代化的本质是要实现人的现代化,即培养具有积极、理性与有责任感的公民。公民教育是现代社会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是我国公民社会形成与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市场经济体制良性运行的内在保障。我国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内容含混、效率低下以及公民教育缺失的困境,亟需加强公民教育。我们需要澄清高等教育中公民教育的理念;加强资源建设,夯实公民教育的基础条件;优化内容以提升高校公民教育的实效性;通过制度建设强化师资力量;培育良好的文化氛围,为公民教育提供环境保障。  相似文献   

9.
孤立他人行为是生命自组织排异机制的异化。现代社会的孤立演化为日常政治博弈模式,更普泛的孤立是隐性的心理活动。这是一个迄今未能揭露与反思的深层社会哲学领域。孤立的核心是人格贬斥,由此指示了当代社会科学核心概念的“社会排斥”的深度起源。孤立异己的群体习俗压制自由个体人格与创新,并导致共同体帮派化与封闭僵化。反思与揭露孤立反现代化性质,同时指向中国现代化“和谐社会”目标的制度机制建设。现代社会分工与市场交换,包含着偏重于个体竞争的流行理解所忽略的伦理涵义:基于现代社会功能分化和个性解放所形成的差异性,不仅激发竞争,而且在个体之间形成了互补依赖和相互吸引的内在团结需要。以信息交往为核心的当代社会将这一方向提升为普遍依赖机制。自由人格个体的现代理念并非个人主义,而是社会集体凝聚力与创新生命的内在机制。排斥性孤立及其封闭共同体从而不再拥有现代化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0.
在现代化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下,市场经济对我国现代企业的要求也愈来愈严格.至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之后,我国企业不断地改革更新,企业经济体制的改革与发展与职工的政治思想的变化密切相关.如何解决现代企业职工的政治思想工作问题,发展企业经济,加强企业现代化建立,增强企业在现代市场经济中的竞争力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本文主要探讨了我国企业改革时期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以及政治思想对企业发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充分借鉴历史经验教训的中国共产党在财富发展上先后经历了从强调“先富”逻辑—倡导“市场财富”——尝试践行“共富”的演进历程.本文认为,这些带有阶段性特色的财富观的演进历程,客观上顺应了中国经济体制内在矛盾发展:即从计划经济体制——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并历史地促进了改革开放以来“具有国富特质的财富动力机制的开启——-从国富导向民富——开启贯通国富民富的历史甬道”这一财富发展进程,生动展现了中国共产党自觉把握现代社会财富发展进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品质.  相似文献   

12.
消费需求变动与近代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从19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开始了经济近代化。与传统社会相比较,近代中国是外在一种由封闭经济向开放经济、自然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的过渡时期。近代中国经济发展中的消费需求发生了很大变化,其对近代中国经济增长的贡献力更加突出。消费需求是总需求变动不断再生的重要推动力量,消费需求上升诱发了投资需求上升,消费需求总量扩张刺激了总供给增长,消费需求结构变动促进了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结构变动。  相似文献   

13.
营商环境治理作为中国国家治理的重要部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领域的突出表现,彰显着国家治理现代化水平。因此,要牢牢把握营商环境发展方向,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导、以中国式现代化为目标、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性成果和经验为基础,将营商环境的制度优势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文章以中国式现代化作为营商环境治理的方向引领,以大国经济发展理论、新新贸易理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为理论支撑,剖析了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内在机制,即大国经济理论从“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出发,从人口规模多样性和市场多样性的现实角度,揭示了构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的重要意义;共同富裕、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目标,与新新贸易理论中基于企业异质性、挖掘企业潜力、关注企业参与度与社会责任感、最终实现产业整体效益的逻辑相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追求的国民经济良性循环目标,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角度,诠释了“和平发展道路”的政治经济学内涵。其次,文章基于三大理论基础,解析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促进经济发展的多维动态逻辑,即基于大国经济发展理论的要素市场化配置逻辑、基于新新贸易理论的产业链供应链升级逻辑与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现代流通体系建设逻辑。最后,文章将营商环境治理的多维动态逻辑融入中国当前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目标取向和战略选择中,提出构建新发展格局视域下营商环境治理的市场化改革路径、创新驱动路径和“放管服”改革路径,三条作用路径相辅相成、协同发力,以制度创新为新发展格局经济体系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现代国家建设模式具有显著的政党主导特征, 以 “党建国家” 和 “党治国家” 为突出 表现, 即中国共产党通过加强自身建设来领导社会革命和主导国家治理, 并成为引领国家建设和现代化发展 的主导性力量。 在完成中华民族的主权独立、 国家统一的过程中, 作为 “主义-政党-党军” 高度三位一体 的新型现代政治力量, 具有强烈现代化取向的马克思主义革命党承担起重振国家、 整合社会、 发展经济的历 史责任。 在中国近代的政治转型中, 基本国情和现代化的内在逻辑共同决定了政党主导型现代国家建设模式 的历史必然性。 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执政和长期执政后, 以政党为中心的国家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 既创造了全新的现代化范式, 也构成了理解中国式现代化科学内涵的重要维度, 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主导社会 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是中国现代国家建设模式的首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人格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关涉伦理建构、价值型塑和人的前瞻性发展愿景的重要理论问题,而且是一个关涉整个社会有机、和谐、持续发展的重大实践问题。人格现代化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的要求,市场经济是人格现代化的逻辑展开,二者相辅相成共同构成当代中国社会的深度转向。  相似文献   

16.
资本逻辑是市场经济内在的运行机制,不同政治制度下资本逻辑有着异质特征,西方国家对资本逻辑的修正走过曲折的道路。在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本逻辑也发挥了重要作用,应当看到,无限追求价值的资本逻辑造成了经济、社会的巨大变化,也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矛盾。因此,中国有必要修正资本逻辑,从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宏观调控、政府监管等方面作出努力,以达到坚持社会主义方向,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公平、和谐的根本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中国社会现代化的基本走向应是建设民主与法治相统一的民主法治社会。建设现代民主法治社会的一个关键条件是独立于政府的社会民间组织的成长,以形成对政府和公权力有效制约和制衡的力量。市民社会就具有这样的特征和社会功能,并且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也为构建市民社会提供了契机和条件。在缺乏民主法治传统的中国,可以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构建市民社会,为建设民主法治社会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不同历史背景下,人们用“公民社会”这一政治术语表达着不同的理论诉求和现实关切。西方国家公民社会的兴起对中国社会治理的变迁、现代化的实现有着显著的意义。借鉴西方公民社会发展的优秀成果,培育发达成熟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培养社会主义公民意识,制定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逐步构建起相对系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社会理论,为中国建设和谐社会提供扎实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9.
发展是人类永恒的话题,实现现代化是中国现阶段的奋斗目标。经典现代化理论认为,现代化表现为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社会城市化、文化理性化,发展中国家要想实现现代化就要模仿西方发展模式。对此,依附理论从"中心—外围"的观点出发批判其"西方中心论"倾向,世界体系理论则指出现代化理论单线进化思维的局限,后现代主义则极力瓦解其理性精神。面对上述这些批评,现代化理论进行了相应的修正。回顾和分析这些理论交锋,对于中国在21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民主政治的社会功能及其建设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民主政治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需要和社会主义的根本属性 ,它具有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人的基本权利和保障政治稳定等方面的巨大社会功能 ,因而内在地构成了当代中国社会现代化的核心内容与关键条件。在当代条件下推进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方略是 :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和贯彻依法治国方针 ;改革政治体制、合理配置权力资源 ;塑造现代民主主体和建设现代民主文化 ;不断为民主政治建设创造良好的环境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