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五灯会元>中"T,是否"句式是一种很有特点的反复问句句式.该句式和现代汉语中的副词"是否"及附加问"是不是"有密切的联系.反复问句中VP的复杂化是"T,是否"式产生的动因,先秦文献中业已存在的"T,可乎"句式则为其产生提供了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从人类对信息进行获取和加工的认知角度来考察能动获知义句式所包含的认知语义。根据信息接收方式的不同,将能动获知义句式分为"能动地获得信息"与"能动地验证信息"两类,并找出句式义与结构之间的对应关系,再对这类句式的两种语义加以进一步分析,找出句中动词与语义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3.
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句式语法(construction grammar)和句式配价(construction valence)角度分析被动表述式的论元结构,考察被动表述式各种论元的语义类型,指出被动表述式因论元结构的不同,语义结构也随着产生变化,说明语义结构与论元结构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里"女娲补天"的故事来自佛教,是《五灯会元》里"女娲补天"故事诗意化的演绎。小说以曹雪芹家族百年兴衰史为素材,敷演了贾府百年兴衰成败的历史,借贾宝玉挣脱佛法枷锁、走出浊法和清法迷人的圈子、获得大自由与大安宁的非凡经历写出了曹雪芹在现实生活中受释迦牟尼生平事迹启发、发愤图强、磨炼心志、摆脱烦恼和痛苦束缚、谱写不朽篇章的传奇人生。神话传说、禅宗典籍、《红楼梦》里的"女娲补天"的故事,虽然内容和思想略有参商,但蕴含的精神却完全相同,即体现了传说史上的女娲、宗教史上的释迦牟尼和文学史上的曹雪芹伟大的仁爱精神和淑世精神。  相似文献   

5.
从句法语义角度对现代汉语"NP+为+O+VP"句式中的"VP"进行分析。对于VP的研究主要根据句式中"为"的不同分出五种格式,即引进动作行为的服务对象、引进导致积极结果动作的承受者、引进心理活动关心(关涉)的对象、引进动作行为的原因和引进动作行为的目的。重点分析每种格式中与介词"为"搭配的核心动词。  相似文献   

6.
《史记》对于汉语史研究具有重要价值,本文选取其中秦汉以后纪传材料作为研究对象,将双宾动词后面的体词性成分处理为宾语。与多数学者从双宾动词角度去分析双宾句式不同,本文主要从语义角色角度来考察《史记》中的双宾句式,将其划分为九类:VNP与事NP受事、VNP受事NP与事、VNP夺事NP受事、VNP受事NP夺事、VNP使事NP受事、VNP受事NP工具、VNP受事NP原因、VNP受事NP数量、VNP受事NP处所,分别考察了它们在《史记》中的表现,另外也做了相应的历史考察,得出了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五灯会元》中的处置式穷尽式统计,文章发现几种广泛使用于中古的处置式此时已经衰落,“将”式处置式占绝对优势,“把”式处置式还处于很弱的地位。文章同时也考察了“将”“把”等在“VIV2”结构中的不同表现,并认为这种不同表现可能是“把”成为处置式主要介词的一个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北宋的中后期,随着道学的成熟,中华思想在日益复杂的社会背景下成功地实现了转型。此对禅宗来说,无疑是一种挑战。根据《古尊宿语录》、《五灯会元》的有关内容来勾勒五祖法演的行迹,说明作为临济宗后嗣之一支杨歧派的三世传人五祖法演,其价值首先在于在禅门内打破门派壁垒,实现自我反思和相互对话;其次,面对挑战,法演能勇敢地找回自己立于社会的角度及参与社会的方式、方法,从而使禅宗成为此转型期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9.
关于“×何为者”句式刘光明"×何为者"这种句式从先秦一直沿用到清代,历经数千年,已成为一个固定的凝固结构。本文试图对这种句式的性质和所表达的意义重新进行考察,并进而分析其变体。一关于"×何为者"句式的意义一些权威性的古代汉语教材、选本认为"×何为者"...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射象》一文中"I was…"句式的分布,发现该句式形成一种螺旋状前进的方式,凸显了"我"在射杀大象前后的思想、态度等的变化,充满意义潜势。从态度和评价资源具体分析了该句式的词汇和语法意义,突出了"我"的矛盾心理,暗示了其解脱困境的无奈。该句式既是理解文本意义的线索,也显示了作者创作意图。通过射杀大象这件事情",我"对殖民政策的态度从一开始的软弱反抗渐渐演变成了乐意接受,表明殖民政策对"我"的麻醉和伤害的程度日益加深。  相似文献   

11.
明代是否存在"京报"以及"京报"的性质问题,一直是新闻史学界长期关注的话题。此前,作为文献史料,仅限于清人俞正燮《癸巳存稿》中的一则材料。当代新闻史学者对史料的发掘又有了一些新的进展,如方汉奇、姚福申等先生的考察,但也多限于小说、戏曲等文学作品的描述。根据元明时期文献中关于"京报"的若干材料,从词源学的角度分析,认为"...  相似文献   

12.
《诗经》中题目没有出自首句的篇章共计27篇,从思想内容表现出的题旨、人物、地点、特定动作、外界景物等五个角度推究分析,可以探析出这27篇取名不出首句的原由。从篇章标题中还可以推知,《小旻》、《小宛》、《小弁》、《小明》等篇章的取名,是因位列于"小雅",为了和"大雅"中的相似篇目相区分,所以篇名中加有"小"字。  相似文献   

13.
《诗经》中的"直"字有多种意义,其中"爰得我直"的"直"字和"邦之司直"的"司直"两处,如果依照旧训则在文义上都有牵强和不妥之处,从古文字学的角度对《诗经》中这两处的"直"字重新加以考察,则这里的"直"字都应该读为"德"。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鲁迅是第一个使用现代汉语进行小说创作的语言大师。多年来,对于《呐喊》、《徬徨》的语言艺术,人们已从多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但对其句式特色却很少有人涉及。事实上,鲁迅在选用句式方面是有功力的。认真地考察鲁迅小说句式选择的特色,  相似文献   

15.
《五灯会元》作为禅籍语料,其中保留了大量的俗语词,如“张眉”“边事”“但办”“不惜手”“黄面浙子”等,结合世俗文献、异文、方言等材料,对词语进行释义,对辞书失收词目及义项的增补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五灯会元》是两宋时期口语性较强的作品,这个时期的把字句处于转折定型的关键期,表处置的意义虽然未完全稳定,但已表现出逐渐走向稳定的趋势。到了明末清初,《醒世姻缘传》中涌现出大量的把字句。把字句在其历史演变中,虚化程度提高,处置式占有绝对比重,结构更加复杂,意义更为完善。  相似文献   

17.
刘勰在《文心雕龙》之《征圣》篇中提出了十几个理论命题。从构成形式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单句式命题,二是双句式命题,三是多句式命题;从思想内涵的角度来看,这些命题主要涉及四个方面的理论:一是文学的功能价值论,二是情志与语言的关系,三是对情志的基本要求,四是对文辞语言运用的审美态度。《征圣》篇的经典性命题不但对于《文心雕龙》理论体系的建构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在当代仍然具有多方面的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8.
《五灯会元》被认为是集“五灯”之大成之作,经比照发现,其在删减篇幅的同时,造成了许多内容的遗漏.其中失收内容包含:某禅师全部内容、某禅师部分内容,广语、拈古、颂古、赞颂、偈诗等.将“五灯”系列禅录汇校,其大量的异文补充可使禅录文献资料更加完整、全面.  相似文献   

19.
魏晋四厢乐的辞乐内容基本一致,然而此类内容至宋、南齐、北齐已与新时代元会乐对礼仪性的需求产生疏离。四厢乐歌词主要有三、四、五言句式,四言句式在辞乐衔接时一般对应四节拍的乐句,一字对应一拍,辞乐衔接和谐而完美,辞乐关联结实而稳定。三、五言句式进行辞乐衔接时,除对部分音节作延留音或压缩歌唱时值等特殊处理外,其余音节的辞乐匹配均与四言句式相同。受梁武帝十二辰位对应十二乐律的理念以及梁代元会大飨乐对热烈氛围的需求影响,四厢乐至梁被废止,代之以《相和五引》。《相和五引》对七言句式歌词与娱乐化乐曲的接纳,说明梁代元会乐在理念上崇雅尚古,而在实践上能革故鼎新。  相似文献   

20.
"NP+不+X+谁+X"是指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紧缩式反问句式,在口语中的使用频率较高。这一句式实际是一个由"NP+不X"(陈述性否定句形式)和"谁+X"(反问句形式)整合而成的双重假设性否定句式,常用来强调表示"NP肯定具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这样的意思,含有"X所指明的情况或属性非NP莫属"的强调意味。对"NP+不+X+谁+X"句式的考察分析,并不是对这一句式研究的终极目标,还可以进一步研究该句式的上位句式——"NP+否定成分+X+疑问成分+X"句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