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维林  赵梦涵 《东岳论丛》2008,29(3):123-126
范蠡的"平粜法"与李悝的"平籴法"是我国古典经济思想的精华,其不仅在古代的治国理财中发挥了积极作用,而且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阐述了平粜法与平籴法的基本内容,分析比较了二者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论述其所具有的进步性与局限性以及其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范蠡是我国春秋末期的一位卓越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又是一位善于经营的管理者。他对市场价格管理和市场机制的调节作用的认识水平是我国历史上罕见的。可惜长期以来,他的经济思想一直遭受到“重农抑商”者们的摒弃,未能引起后人的重视。在我国经济体制和价格体系改革正在深入进行的今天,我们评论范蠡的价格政策和“平粜”调节措施,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3.
范蠡是我国古代的著名人物,在中国军事史、商业史、思想史以及外交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生活于群雄并起、思想激荡的春秋战国之际。在这样一个社会变动的时代,范蠡所展示的杰出政治、军事、外交智慧和经商治产的成功实践,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本文从新的角度,提出了范蠡思想的五个层面,即:因时察势的机遇意识;忠勇诚信的精神品格;韬光养晦的外交谋略;实力制胜的军事思想;精于谋划的商业智慧。这五个层面构成了范蠡思想的主体,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  相似文献   

4.
1999年4月26、27日,在3000年前号称“天下之中”的古陶地(今山东定陶)召开了“陶朱公(范蠡)学术研讨会”。北京、河北、辽宁、吉林、河南、福建、湖南、四川、山东九个省市的几十位学者参加。学者们分别就陶朱公(范蠡)的思想、活动及有关问题,本着求实、求真的精神,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大会收到论文30篇,主要内容可大致分为六个方面:一、对儒商及陶朱公的基本估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市场经济的活跃,我国及世界经济领域正提出新的要求,需要正确的经济思想,正确的经商观念,在国内掀起了一股儒商研究热。“儒”代表文化的高层次,…  相似文献   

5.
孙中山受西方经济思想的影响,反对绝对放任,主张国家对经济生活实行干预,重视运用法律手段干预管理国家经济。按照"需要国家干预说"的经济法理论,孙中山具有现代意义的经济法思想。孙中山的社会本位、适度干预的理念对现代经济法的价值理念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试论范蠡的经济思想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试论范蠡的经济思想吕世忠范蠡字少伯,本楚国宛三户人,春秋末战国初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实业家。他出身低微,特立独行,惟与文种相识,遂成至交,后一起弃楚归越。范蠡前半生苦身戮力,与越王勾践深谋二十余年,完成灭吴大业;后半生到齐国从事生产和商贸活动,富甲...  相似文献   

7.
在先秦儒家经济思想中,孟子的经济思想十分丰富且独具特色。孟子的经济自由发展思想、国家合理干预思想、义利并重思想与可持续发展思想,是其经济思想的精华所在。它们对于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道德体系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社会经济等时代任务有诸多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先秦黄老之学源流述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奚 《中州学刊》2003,(1):134-141
本文对先秦黄老之学进行了系统地考察 ,认为盛行于战国中后期的黄老之学同范蠡的思想有密切的联系 ,范蠡之学受之于其师计然 ,计然很可能就是班固记述的老子弟子文子 ,这样 ,范蠡的思想通过师承计然而与老子的思想相接续。范蠡助越王勾践灭吴成功之后 ,便泛海北上来到齐国定居 ,从而把老子思想由南方传到了北方 ,并最终导致了齐国稷下黄老之学的产生。黄老之学的学术特征应确定为“道法结合、兼采百家” ,道论以及与其相关的若干形而上的思想理论 ,是黄老之学的哲学基础 ,基于人性理论的法治主张则是黄老之学的主体内容。黄老之学吸收了百家之长 ,在理论上较之其他学派具有明显的优势 ,因而能够最终“压倒百家” ,引领战国学术思想的发展大趋势。  相似文献   

9.
一、政府干预经济的计划计划有很多意义,经济学家熊比特说,计划几乎没有什么实质意义的概念。计划是人类思想的态度,一种合理的管理技术,本身是中性的①。当把这种思想和技术运用于政府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时,就是政府干预经济的计划。一般说来它的提出出自两个方面;一是科学社会主义创始人马克思和恩格斯对未来社会设想时,提出在资本主义高度发达国家无产阶级夺取政权后,国家对社会再生产各环节进行计划组织,此后各社会主义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对计划的思想、方法、内容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创立计划经济体系…  相似文献   

10.
"一个国家选择什么样的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决定的,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的。"当代的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是历史发展的逻辑结果。中国古代国家经济治理思想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中形成并汲取了百家争鸣各家思想,主要包括农本思想、民本思想和政府干预思想。这些思想对当代中国的治理思想奠定了坚实基础,新时代促进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提高国家治理效能的政治实践中,我们受其启示,就应该坚持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农"治理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思想;坚持更好发挥政府积极作用的治理思想。  相似文献   

11.
我们已经看到,当代人的行为引起了资源消耗、核废料、环境污染以及基因改变等一系列问题,这些问题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后代人的利益,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威胁。一种超越时间纬度的未来世代权利因此出现,其核心是“当代人有责任使当代人和后代人的需要和利益受到充分的保护”。现在,对于作为一种新型权利的未来世代权利如何保护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法哲学问题。人类共同体理论能够为未来世代权利提供坚实的哲学基础。  相似文献   

12.
我国社会学自恢复学科建制以来,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但在研究方法上仍然存在缺乏统一规范、不够本土化等问题,这就阻碍了学科内的沟通,影响其解决实际问题的效力。通过对483篇有关社会学研究方法论文的统计和分析,可以发现十年来我国社会学研究整体层面的一些优势和不足。  相似文献   

13.
“日常生活美学”批判与“超越性美学”重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中国美学发生了日常生活美学与超越性美学的对立。日常生活美学肯定大众文化,主张审美回归日常生活,建立以感性快乐为本质的新的美学原则;而超越性美学则主张审美超越日常生活,应该对大众文化进行审美批判。现代性分裂为世俗现代性和反思现代性,世俗现代性沦为感性异化,而审美属于反思现代性,是对世俗现代性的批判。因此,要吸收后现代主义的合理因素,重建超越性美学。对大众文化,应持一种辩证的态度:一方面,肯定其合理性,承认日常生活审美化丰富、美化了人们生活;另一方面,警惕感性异化,坚持审美的超越性,开展对日常生活的审美批判,建设精英文化。  相似文献   

14.
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的新理念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的发展不能长期依靠“负债经营” ,要逐步实现“以城养城”。经营城市是城市现代化发展理念的创新 ,我们不但要善于建设、管理城市 ,而且要善于经营城市。提高城市竞争力主要是指提高城市经济竞争力和城市资源的有效利用率。根本条件取决于城市的软、硬环境 ,更重要的是创造良好的软环境 ,降低交易成本 ,建设法治经济和信誉社会。  相似文献   

15.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在作者的生平事迹、著作等论述中存在着某些疏误乖违。本文依据地方志、别集序跋、小传等相关的文献资料,对《提要》所论及的作者,如陈轼、彭师度、姚菱、储掌文、汤斯祚等,从他们的科第、仕历,到作品的著录、版本、卷数、存佚等,均一一作了订正和考辨。  相似文献   

16.
少数人作为道德王国的成员,其尊严也应得到尊重。伦理精神与少数人权利保护存在于统一的社会秩序之中,我们要在善恶因果律中把握少数人权利保护,在价值合理性中彰显少数人权利保护,在生态整合中体现少数人权利保护。在道德哲学层次,少数人的权利保护已不再仅仅是道德规范的实现,也涉及到伦理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真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 ,在从相对走向绝对的过程中发展 ,在同错误的斗争中发展 ,在对真理颗粒的整合中发展  相似文献   

18.
文化的哲学生存论解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化”是一个内涵丰富而又岐义纷呈的概念。文化研究的前提性、基础性工作是从哲学生存论上对文化进行解读。在生存论的视域中 ,人类文化是在特定的生存境遇中产生的 ,它直接源自于人在应对自然环境的活动中“显”生“隐”死的生命意识和生存取向 ;文化标志着人与自然和自身既“逆”又“顺”的双重关系 ,有着“显”与“隐”的结构和功能 ,具有本体和功用双重属性。所以人类文化也具有自我矛盾的性质。人经由文化的创造而提升于动物之上 ,形成具有内在张力的有意义的生存方式 ,但同时也导致人类内部高下 ,贵贱的区分。要卓有成效地研究并解答当代的人类文化问题 ,首先要做好这一哲学的解读工作。  相似文献   

19.
福柯的美学主义涉及到人自身及其生活领域中的一切"美学态度"。此一美学无疑就是一种把人自身及其生活视作艺术品来看待并实践的"精神性"的、实践的美学。其植根于人自身的自由生存实践,或"自我技艺学"之实践之中,因而亦可称之为"自我技艺学化的美学",就是"‘自身的文化’的生存美学"。  相似文献   

20.
执政价值观是执政主体对执政活动的一般价值的政治伦理判断,其内容主要包括对执政活动的价值目标、价值标准和价值模式等的认识或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党的执政基础的合法性、执政活动的有效性和执政行为的规范性是评判党的执政价值的三个最为重要的量度。“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方式,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价值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