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外传教士办的从小学到大学的三级教育体系,在近代中国政府的教育体制之外形成。16所教会大学中的14所,是从教会中学发展而来的。除了少数几所医科大学外,普通教会大学的学位课程一般是文科,但这个文科的定义与现在的不一样,理科也包含于文科中。后来课程增多,程度提高,文理分开组成系,20年代末设立文理学院。教会大学的学科多设文理科及医科,很少开设工科。后期受中国政府的管理与影响,为了适应国人的需求,少数学校开设了工科专业。农科是个例外,因为传教士进入中国时就有服务农村的思想,当时国内大学中农学质量水平最高的是教会大学之一的金陵大学农科。教会大学的医学教育成绩,同样令人瞩目。  相似文献   

2.
鸦片战争中,西方教会在华获得了传教权,其为传教而在中国创办了教会大学。教会大学的创办直接促成了社会工作教育在中国的出现,而社会工作教育又间接促进了西方社会工作理论、方法在中国的传播与本土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在西方的精神与物质需求推动下产生,基督教一直维护其顽固的精神统治,中华民族精神在其中经历了两者之间排斥、融通之后逐渐繁荣滋长,引发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本土化、世俗化、学术化的发展过程。这一过程本身说明处于弱势仍可生长,不同“道”之间能够且必须相容,精神文化是多元共生的。同时,也为当今全球化进程中西方学术话语霸权背景下的中国大学发展提供了原理性启示。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及其现代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会大学作为中国近代兼具中西方教育特色的高等教育机构,其教育理念、教育模式、教学方法和办学思路等对当时的高等教育产生了重要而又深远的影响。本文从中国近代教会大学的办学理念着眼,分析其具有的突出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其对当前高校的启示。  相似文献   

5.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近代教会女学是由西方基督教传教士在华兴办的一项教会教育事业,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有显著的特色。论文探讨了近代教会女学产生的背景,发展的阶段,课程、教材、教法、教师及其组织管理等方面的主要问题。通过考察和初步研究,认为教会兴办女学是传教士开展传教活动、扩大宗教势力的需要;教会女学在中国近代女子教育史上有开风气之先的作用,并对近代女学运动产生影响;教会女学有助于近代中国社会思想的转变,但不可能解放中国妇女  相似文献   

6.
大学设置标准在大学发展过程中起到了规范和引导大学发展的作用。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大体经历了分科性大学、单科性大学和多科性大学同时并存、多科性综合性大学的发展阶段。中国近代大学设置标准的发展过程,是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不断摆脱封建官学影响而逐步引进吸收西方大学模式的过程,也是人们在探索中对大学本质理解不断深化的过程。分析其变迁的过程及特点,有助于更深刻地把握大学的科学内涵.从而推进我国大学的改革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近代中国随着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教育学科的师资队伍形成了它自身的特色.如师资从牧师兼职逐渐发展到专业教师,从洋化、宗教化走向中国化、世俗化,师资来源多样化等.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在许多方面开中国高等学校教育学科的风气之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拥有一支高质量的师资队伍.研究近代教会大学教育学科的师资,目的是为当代教育学科师资队伍建设提供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8.
教会女校与中国近代女子教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会女校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产物,带有"文化侵略"的性质,但是在客观上教会女校冲击了中国旧的教育制度,开创了中国女子教育的先河,为中国培养了早一批知识女性,从而促进了中国近代女子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的学位制度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近代中国,教会大学率先将西方的学位制度引入中国高等教育的实践层面.教会大学 首先通过向国外政府或大学注册立案的方式获取学位授予权,并按照国外的标准进行具体操作.随着办学水平和质量的提升,教会大学逐渐扩充学位门类、提高学位层级、拓展学位课程,使学位制度得以发展完善.教会大学学位制度的建设和发展,一方面促进了中外高等教育之间的交流,同时也对中国学位制度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刺激和推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近代中国基督教大学在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其学科设置有一个演变过程。本文以华中大学为考察个案,探寻其各个时期的学科设置情况,并从中分析华中大学学科设置的特点以及所映照的教育理念。以此可以看出,中国近代基督教大学普遍经历了一个从最初为教会服务,到逐渐把自身看作中国社会的一部分,并自觉地承担起知识创新、社会服务和政治参与等责任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1.
通过统计分析美国大学主要石油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结构,笔者发现中美两国高校石油工程专业课程设置有三点差异:在专业课的必修课比例方面,美国大学石油工程专业的专业课程大多为必修课,而中国大学同类课程的必修课程比例不到该类课程的一半;在工程训练的模式方面,美国大学重视课程实验,其专业课程中的实验课学时总数和比例均大于中国大学,而中国大学则更加重视毕业设计;在课程教学管理方面,单门课程学分不同,造成教学管理和不同课程内容衔接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表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滞后的原因是在专业设置上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对人文主义教育的误解、专业设置权的不足和存在巨大的专业调整成本。因此,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正确认识人文主义教育和专业设置市场化的关系,同时积极稳妥地扩大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权和理性对待专业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13.
我国大学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的历史演变表明,在不同的经济体制和高等教育发展的不同阶段,大学专业设置和调整具有不同的特点.目前地方高校专业设置滞后的原因是在专业设置上对市场经济的不适应、对人文主义教育的误解、专业设置权的不足和存在巨大的专业调整成本.因此,地方高校要高度重视市场对专业人才培养的导向功能,正确认识人文主义教育和专业设置市场化的关系,同时积极稳妥地扩大地方高校的专业设置权和理性对待专业调整成本.  相似文献   

14.
建立政策主导的区域高校专业发展统筹规划设置机制,专业为主的区域高校联合与合作机制,专业为重点的区域高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特色专业为核心的区域高校专业建设示范引领机制,是实现区域高校专业建设资源共享、协调发展和特色化发展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除个别综合性高校具备在“大而全”的基础上全面提高、整体迈向世界高水平大学外 ,其余院校 ,特别是部分原部属行业特色鲜明的院校如石油院校 ,应当选择创建高水平特色大学的道路。这不仅符合学校生存发展的实际需要 ,同时也符合当前我国“穷国办大教育”的实际国情 ,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另一条快速道路  相似文献   

16.
2015年10月我国三部委联合发布了《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提出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要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服务区域经济发展能力等.通过对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研究分析,提出做好应用型高等院校的素质教育改革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大学从游离于社会之外到处于社会边缘,最终走向社会中心,与经济社会的关系日益紧密,走过了适应社会→为社会服务→引导、预测社会未来这样一个由被动到主动的过程。大学的社会责任已成为其现实使命,也成为其与社会联系的纽带。现代大学的社会责任主要包括:知识创新的集散地;国家建设的人才库;时代风尚的引领者和构建和谐社会的调音师。大学应该通过传授知识、创新知识,发现人才、培育人才,批判现实、开创风气,融合社会、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等职能的实现向社会负责和向历史负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