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多文学评论对《家》中觉慧的形象给予了高度评价,而对觉民形象的评论就较少,甚至认为觉民是受觉慧的影响才有反抗精神的,因此他的形象就不如觉慧突出.实际上,如果从人物的塑造是否真正符合人的本质规律来谈,我认为觉民的形象比觉慧更易于为人们接受.觉民是在家庭不断发生不合理的事情中,经过思想斗争、生活磨炼和社会影响逐渐觉醒而坚强起来的反抗型战士.这很符合人的正常的思想变化过程.就是说,觉民的形象更接近于生活的自然形态,这就使那些处在与觉民同样环境下的人容易接受觉民的思想而背叛家庭,走上反封建、反礼教、追求新思想的道路,而不象觉慧那样一开始就  相似文献   

2.
现代与传统的有机融合--觉慧形象新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巴金的小说创作中,觉慧一直被人们看做是幼稚而又大胆的叛徒。其实,作为成功的艺术典型,他的性格并非清一色的单纯,而是复杂的多元组合。在他身上,既有反封建的思想锋芒,又有面对封建家长的软弱与妥协;他既敢于超越世俗门第的偏见,但又无法摆脱传统观念和意识的束缚;他虽毅然地离家出走做了封建家庭的叛徒,但在实际生活中又与自己的家族藕断丝连。觉慧性格的复杂内蕴的形成,既是特定时代、社会、家庭所致,又是个人的历史选择。  相似文献   

3.
晚明佛教复兴运动中,紫柏大师对文字禅的鼓吹是中国禅宗史上继宋代慧洪觉范之后对文字禅思想的又一次理论探讨与实践运用,对禅宗的发展有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巴金人格结构中的觉新性和觉慧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巴金的人格成长过程中,传统文化和无政府主义社会理想分别赋予了他两种文化内涵的人格类型,一种是觉新式的内敛奴从型人格,一种是觉慧式的现代自主型人格。两种人格的对立存在,给巴金造成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使他陷入双重的精神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5.
觉慧是长篇小说《家》中的一个叛逆者形象。他是一个首先认识到家的摧残青年、吞噬青年的罪恶本质并第一个采取反对行动直至严背叛出走的人,作者塑造的这一形象,为那一时代的青年作出了自己选择人生道路的榜样。 觉慧虽然也和他的大哥觉新等人一样,生活在高家这个封建地主阶级的家庭里,但由于他从高家之外这个广阔的社会天地里接触并吸收了大量的新思想,因而他有了更广阔的视野,更活跃进步的思想观点。他在外专学习,与黄存仁,张还如,张惠如等进步青年结为战友,并订阅了进步书刊《新青年》杂志。所以“五四”运动的思潮冲击并影响了他,他思想解放,头脑清醒,能看到这  相似文献   

6.
慧洪觉范(1071—1128),是活跃于宋徽宗时期的黄龙派下名僧,同时又是盛名于当时的诗人、散文家、僧史家、佛学家。他在当时就深受黄庭坚的赏识,并与江西诗派中众多诗人过往唱和,诗名颇响。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慧洪是宋代诗僧中的翘楚,在文学史上应有其一席之位。意洪,又名德洪,字觉,自号寂音,江西筠州新昌(今江西宜丰县)人,俗姓喻。十四岁出家,十九岁于东京天王寺试经得度。他在这一时期不仅广学经论,同时也旁猎子史,并以诗文与京师达官贵人相酬唱,在当时的诗坛上崭露头角。四年后,到庐山归宗寺依临济宗黄龙派下高僧真净克…  相似文献   

7.
<正> 在巴金笔下的反面形象中,最成功的要算高老太爷了。在中国现代小说史的人物画廊里,作为封建专制制度趋于崩溃之际的“封建统治的君主”的艺术典型,能够具有久远艺术生命力的恐怕也少有比得上高老太爷的了。这个属于彻底批判、完全否定的人物形象,是作为封建叛逆者觉慧的对立面出现在《激流》之一的《家》中,作者对他的刻画描写,着墨并不多,直接写他的情节不过是管教觉慧、训斥克定、临终发善等几处。但由于作者对这一类人物非常熟悉,对这种人物研究认识的非常透辟(他的祖父就是一个高老太爷,他在《谈<家>》中就有对其祖父的很切要的分析),把握住了这种人的神魂,所以在不多的笔墨中就勾画出了他的典型性格,使他活立在读者面前。  相似文献   

8.
《家》与《呼啸山庄》中主仆恋之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与《呼啸山庄》都描写了发生在主人和仆人之间的爱情悲剧。导致他们爱情悲剧的直接原因是阶级社会中的阶级差别。由于中国与西方社会现实内容的不同,这两段爱情悲剧的根源也存在差异。中国封建社会传统的家长制、礼教和奴化教育造成了觉慧和鸣凤的爱情悲剧;建立在西方资本主义制度下的财产关系和价值观念不仅造成了卡瑟琳与希克厉的爱情悲剧,而且扭曲了希克厉的人性。  相似文献   

9.
滥觞于20世纪70年代并蓬勃至今的"中国抒情传统"学术思潮,是海外华人学者对于中国文学精神与传统的文化寻根性的深刻反思,形成了一个多层面的立体的学术谱系。这一学术思潮对根本性的文学范畴进行了再诠释,运用比较文学批评、结构主义批评、语言学批评等研究方法深入阐述了"抒情传统"的审美机制、美学特征和中国人的生命慧觉。进而,该思潮梳理了抒情诗为主体的中国抒情艺术史的演进脉络,全方位、多层次地呈现了抒情传统的面貌,并展开了古老传统与现当代中国文化现实的对话。  相似文献   

10.
《江西社会科学》2015,(5):112-115
光,是自然表象;觉,是行为活动;心觉,是心理活动。语言存在"心觉是光"的概念化事实。基于体验哲学理论,光符与觉符暗藏体验性关联。由于人类体验与心理的联觉通感,光概念向心觉概念发生投射,获得心觉喻义;"觉"因为与"光"源从相同体验而转获心觉语义。语言中其他一些概念,凭借与光概念的某种相似经范畴化归入光域,沿袭光→心觉的进化轨迹,同样传承心觉意蕴。这就是心觉隐喻的认知机理,它揭示了认知作用语言的体验性与复杂性。  相似文献   

11.
罗燚英 《学术研究》2023,(10):118-126
通过集中讨论唐代恒山慧炬寺所立四通石刻,追溯慧炬寺立寺前北岳地方社会与佛教发展情况,聚焦慧炬寺肇创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事件,可以看出,慧炬寺虽创立于唐,但其创建佛寺的信众基础和宗教土壤却是植根于汉末以来河北佛教的历史发展。慧炬寺肇创是北岳地方社会中上层善信推动的结果,该寺在建立伊始就确定农稼立寺。不过,揆之碑刻可以看出,在慧炬寺的发展中,其信众中周边方镇军管手工行业中属于武职身份的管理官员,尤其是中下层管理者,特别引人瞩目,这一群体构成了慧炬寺延存的重要外缘。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网络购物消费者感官体验失真这一困局,引入物联网镜像体验购物场景,并将其划分为五觉镜像化和五觉镜像体验两个子过程。基于该场景构建物联网镜像体验购物的数理模型,并以触觉为例,演示物联网在线购物触觉体验的实现框架及技术支撑。研究发现:商品五觉镜像化转换为商品五觉镜像体验的过程存在技术误差;物联网购物将在线体验维度由“视听”二觉扩大到“视听触嗅味”五觉,同时降低了体验灰度,从而使消费者在线购物体验更接近于实体店购物;物联网镜像体验购物要运用智能传感装置采集商品五觉信息,再将商品五觉信息解析为电子数据上传到网络,并在网络中汇聚为商品的五觉镜像,最终还原传导至消费者佩戴的穿戴设备,让消费者远程体验到商品的五觉属性。  相似文献   

13.
《慧因寺志》中有一件元代白话碑,它是元仁宗根据瀋王(高丽忠宣王)王璋的请求颁发的诏书,旨在保护慧因寺的利益。这件碑文有助于元代硬译公牍文体的研究,亦是有关元代杭州中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4.
在《慧血》中,弗莱纳里·奥康纳描述了一个由广告和市场技术主导的社会。《慧血》呈现了她对美国消费文化的批判,奥康纳趋向强调它在区域身份上的不利影响。在《慧血》中,以广告和市场的形式把自我包裹起来,把自我隐没在一个销售对象的世界中。在小说的世界里,信仰本身变成了一种商品。本文对奥康纳的小说《慧血》进行分析,展示了日益兴起的消费主义控制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并在此基础上阐明了在消费主义纠结下社会文化思想和人们价值观的变化。  相似文献   

15.
立足于外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敏觉力的重要性以及进行母语文化教学的必要性,进行大学英语母语文化教学实践,继而采用陈国明和Starosta的“跨文化敏觉力量表”(ISS)作为测量工具,旨在探讨母语文化教学对学生跨文化敏觉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修读了包含中国文化导入的大学英语课程之后,学生的跨文化敏觉力水平有显著提高。此外,根据研究结果总结了英语教学中有利于提高受试者跨文化敏觉力水平的多个因素。  相似文献   

16.
白加良  梁晓红 《理论界》2008,(9):101-102
现代西方哲学的哲学家们对人的意识的研究各有侧重点,从不同的哲学家对意识的探讨来看,始终有那么一种精神贯穿于对人的意识的探讨历史中,这种精神便是人的自觉与他觉的精神。人类的认识从方向的角度来看,无非是自觉与他觉两个角度。本文认为,自觉,即人类对人类自身的认识与反思,包括对自己的实践、自己的观念、心理等的认识。他觉即觉他,即对人类自身以外的世界的认识;自觉与他觉发生的前提和能力都来源于需要的实践活动;人的自觉与他觉的能力不断推进,具体表现为人的怀疑批判与建构精神。  相似文献   

17.
"觉"是杨慈湖思想的重要范畴,在他对心学的理解中占有首出地位。杨慈湖不仅对"觉"有自己的规定与分判,而且还形成一整套论"觉"的思想言说。这套论"觉"的话语的开启点是"微觉",核心是"常明常觉",由此所达至的境界,便表现为"永"或"无思无为"。从思想性质上看,"觉"这一重要思想范畴,是杨慈湖在践履陆九渊心学过程中融摄佛禅的系统呈现,是一个本体—工夫论的诠释体系;他这一理论实践,既显现出他对心学的独特理解,又为心学的后续开展提供思想资源与理论教养。  相似文献   

18.
《考工记》凝结着浓浓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概而言之,即“科学、文化、生活、生命”和谐统一的理想愿景;“生物、富国、养民、功用”融会贯通的价值追求;“艺术、理性、精致、标准”珠联璧合的审美创造;“致知、求真、尚智、务实”精益求精的觉慧笃行等等思想,其创新之处正在于它把自然、科学、文化、生活、生命真正有机地贯通了起来,实现了科学生活的人文复归,避免了西方式的“主客二分”模式而造成人与自然的对立进而导致人类生存环境恶化的后果.挖掘、研究《考工记》所蕴涵的丰富的科学文化哲学思想,对于现今以及未来科技、科学的发明、发展和应用方向必有悠远、宏博、重要的导航作用;对于医治当前已经局部凸显的“科技、科学异化”之疾也有妙手除病之功、良医回春之用.  相似文献   

19.
罗尔斯以其超旷的智慧于社会正义体系之构建中实现了对其前所素习者(尤以康德、黑格尔和马克思为甚)思想之融贯乃至超越.在"反思平衡"中,他既诉诸交互主体的实践理性,又不放弃良知直觉的言说,在两端的互动平衡中成立了正义原则之严密性及现实可接受性.阳明之"良知"说因未具罗尔斯体系之现代性大背景、实处乃是继往圣之学并思扩发用,故力主由明觉之本心自发逆觉体证而成道德实践,从而虽在现实人心之警醒、提撕及个人当下践行正义制度之可能性上与罗尔斯有一符契,却在更为根本的社会建制及背景理论上有别于罗尔斯.也正是此一别异与致中和之互镜,开出了阳明良知心学乃至儒学现代性转化之大眼目,同时打开了今日国人现实参与制度创设之前瞻和慧识.  相似文献   

20.
鬻鬻霎攀攀戮缓慧豢麓i鋈鬻藕茶卡公社的畜群@陶纪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