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文艺理论家钱中文 ,为新中国文艺理论辛勤耕耘几十年并取得一系列具有深远影响的研究成果 ,他提出的文艺“审美意识形态”说为中国文艺理论的当代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他新出版的《文学理论 :走向交往与对话的时代》 ,对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学理论所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问题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研究 ,在一定意义上 ,堪称为“中国 2 0世纪最后的文论经典”  相似文献   

2.
一直以来,学界对雷蒙德·威廉斯的研究多侧重于其文化研究理论,而相对忽视了对威廉斯改造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这一过程的经验总结。从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整体视野出发,我们能够发现威廉斯更加重要和特殊的理论贡献。确切说来,他将英国文学批评传统中的文本细读法、语义学批评等研究方法应用到对文学甚至整个社会文化的研究中,形成了“情感结构”等马克思主义自己的批评范式,并进一步提出指向实践的“共同文化”理想,促进了英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新旧交替。梳理和发掘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从整体上把握威廉斯的理论贡献,也能够为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论如何从自身以及民族文化的传统中汲取营养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3.
20世纪80年代,冯宪光率先在国内展开对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美学的系统研究,他努力全面准确地述介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并与中国新时期文艺理论进行比较研究,批判地借鉴其优秀成果。他从20世纪西方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本体论形态角度入手,提出从人类学文论、意识形态批评文论、艺术生产文论、政治学文论四种形态建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从中国传统哲学和文艺理论中吸收具有启示意义的思维方式和思想方法,对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阐释,为建构我国当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做出了开拓性工作。  相似文献   

4.
卷首语     
《湛江师范学院学报》2004,25(4):i001-i001
周扬是个复杂的人物 ,作为中国现当代文坛上一位具有特殊意义的文艺理论家 ,人们对他和他的理论一直众说纷纭。《周扬的位置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指出 ,周扬与毛泽东的文艺思想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他既是这一思想有力的阐释者 ,在一些时期又与这一思想体系发生冲突 ,最终导致了他在“文革”中的命运 ;文艺为政治服务 ,是周扬文论的归宿 ;对周扬文艺思想的研究要放在整个中国现当代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体系内进行考察。《左联初期周扬文论的贡献与偏向———兼论与“自由人”、“第三种人”的论争》就周扬在左联初期文艺活动进行了…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70年代以来,浦安迪等一批西方汉学家,打破了此前数十年中外学者共同的“以西律中”思维模式和“中国长篇小说缺乏结构”的“定论”,从中国的《易》学文化、古文章法、小说评点等古典文论中汲取理论资源,揭示中国小说“结构”的独特方式及其文化意蕴,为中国长篇小说的“结构”正名.这一学术“新潮”证明了中国文论家探讨多年的命题:“古代文论的当代价值”;也启示我们,重建中国文论话语系统,不能限于从理论到理论、用现代话语阐释古代文论的转换方式,更需要发现中国古代文论独特的文化蕴涵、共通的“文心”,并与文学史和文学批评更紧密地相结合.  相似文献   

6.
20世纪后期,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经过了两个阶段:20世纪8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偏于简单的政治批评。20世纪90年代,人们对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把握和引导就是必要的政治批评和深入的理论批评的有机结合。把握中国当代文艺思潮存在两种根本不同的方法,一是黑格尔在《小逻辑》中所批判的所谓“实用主义的”写历史的办法,一是以科学态度研究历史的途径。只有正确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与社会基础的关系,才能真正地把握当代中国文艺思潮发展的内在规律并正确地引导当代中国文艺思潮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古代的文学理论批评,有着丰富的遗产。先秦时代文论即已萌芽,至南朝而有巨著出现。唐宋以后,随着文学创作的发展,文论也品种繁多,诗话、词话、曲话、小说评点等等,呈现出绚烂多姿的局面。面对这份丰富的遗产,“五四”以来,学人们就开始重视和研究。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到四十年代,出现了几部颇有份量的中国文学批评史,象《文心雕龙》、《诗品》等专著,也有质量较高的注释本问世。建国三十五年来,古代文论的研究又  相似文献   

8.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有一个逐渐建构的过程,诸多的理论家、作家、革命家以自己的方式参与其中.周扬是其中独特的一位.他20世纪三四十年代的文艺理论、批评实践,涉及到文艺的阶级性与自由、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文艺的人性与人民性等重要问题,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论的建构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周扬这一时期的理论围绕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文...  相似文献   

9.
前苏联文论与中国当代文论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苏联文论是 2 0世纪中国文论最重要的理论资源之一 ,5 0年代被奉为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的典范 ,对中国当代文论基本理论格局的形成起到了关键性作用。这个理论体系的认识论构架和高度政治化的特点 ,对中国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 ,乃至中国古代文论研究 ,都产生了复杂和多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中国当代文论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接受后现代主义理论,在近40年的理论旅行中,后现代主义在中国当代文论话语中完成了从哲学思想到社会文化再到文艺批评的理论杂糅过程,并以“介绍式”“概念式”“套用式”“运动式”等方式实现了话语归置,最终导致生硬的理论催生、明显的理论研究跨界现象、突出的理论的强制阐释等现象。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拿来理论”,后现代主义使当代中国文论充分融入“理论的全球化”过程。但经过了理论旅行、话语应用和知识传播之后,中国的后现代主义文论话语缺乏问题方式与思想表达上的同一性,造成了思想话语空间的混乱、空疏、简单和重复,反映了当代中国文论话语建构的思想板结状态,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理论批评深入当代思想文化的肌理机制。  相似文献   

11.
戏剧艺术是一个民族、国家精神生活最直接、最生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然而有着悠久深厚文化传统的中华民族自上个世纪 80年代以来 ,却不断地遭遇戏剧“困境”、“危机”、“出路”等问题的困扰。不管是剧目创作、舞台演出 ,还是理论批评 ,人们都强烈地意识到一个似乎不可逆转的态势的迫近 ,那就是作为曾经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大众文艺样式的戏剧 ,正在逐渐从中国当代文化发展、变迁的主潮中“淡出” ,变得越来越“边缘化”了。置身于这样的大背景 ,从事戏剧研究、戏剧批评 ,特别是戏剧现状的批评与研究 ,就多少显得有些“不合时宜” ;而另一方面 …  相似文献   

12.
八十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 80年代以来中国古代文论学术活动围绕着古代文论的民族特色、现实意义、现代转换问题进行了讨论。这些问题也是 80年代以来古代文论研究领域的重要问题。对民族特色与现实意义的探讨 ,表明古代文论研究界自觉地将中国古代文论研究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联系起来。对古代文论研究方法的探讨是对传统研究方法的一个突破 ,体现了古代文论界方法观的成熟。对古代文论现代转换问题的探讨 ,将对古代文论价值的评判、对古代文论研究的反思置于了整个 2 0世纪文艺理论对现代性的追求的历史背景之下  相似文献   

13.
从“辩”到“变”实际上是进入21世纪以来国内学术界对于当代西方文论研究的一个总趋势,即从之前的“辩”——对于西方文论的知识性、资料性整理过渡到进入深层次的文化反思与对终极价值的探寻,从而获得一种知识上的融汇变通,构成带有独特语境下并带有个体参与性的文论体系,即本文所称的“变”。然而国内关于西方文论的变通性研究成果则以论文、评论为主,一直缺乏对西方文论的整体性研究。清华大学教授陈永国的新著《理论的逃选》则打破了这一束缚,勇于在“辩”中求“变”,为当代中国的西方文论研究打开了一条学术谱系史范畴下的研究之路。  相似文献   

14.
美国汉学家宇文所安著作《中国文论:英译与评论》堪称域外中国文论研究经典。该著对我国诗话的研究尤为突出,特别是他的《六一诗话》研究,从跨文化的角度以"他者"的视野对此进行了创造性解说与文本批评,即:在文类辨异中凸显其诗话的特征;在文本细读中品味其美学意蕴;在范畴阐释中挖掘其理论精髓。这种研究对于中国文论走向世界,展开对话与交流,实现中国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与中西文论融通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长之的文学批评理论与方法与德国文论具有十分紧密的关联,他吸收了康德超功利的美学观与批判的理性精神,借鉴了玛尔霍兹“文艺科学”的理论观点,综合了狄尔泰“精神科学”的学说与“精神史”的研究方法,结合中国文学批评的实际,确立了审美体验论的文学观与文学批评的理性精神,推进了中国现代文学批评理论的建设,创造性地提出了“感情的型”的理论范畴,树立了中国现代传记批评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当前文艺理论批评发展面临建构中国文论批评体系的问题,面临着中国文论“西化”、自产批评理论不足的窘境。学者王建疆提出别现代理论后引发国内外学者讨论,国内、国外的艺术界在该理论的基础上逐步形成了别现代主义艺术流派,学界则对应形成了别现代批评思潮及别现代理论—文艺双向生产机制等现象与理论,别现代理论由此成为了走出国门的中国文艺理论。对此,建构别现代批评理论以总结、阐发已有的别现代批评实践经验,是发展别现代文艺理论的关键环节。别现代批评理论的初步建构主要从别现代批评观念、别现代批评的对象及任务、别现代批评方法论入手。进入新时代以后,建构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经验的文论体系是文艺学界目前最为紧迫的任务之一,这不仅是主流话语强调的“特色论”“自信论”的要求,也是中国文艺理论现代性建构的重要一环,是中国文艺理论趋向成熟的自觉表现。  相似文献   

17.
文艺社会学,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主流、现代文论的主体、西方文论的传统与新潮、马克思主义文论的主干与精髓,是当代中国文艺实践的强烈诉求和具有世界性的文学、文论、文化思潮。加强文艺社会学学科建设,不但具有学术资源的本土性和学术价值的现实性,而且具有学术视域的前沿性、世界性。文艺社会学,应该成为中国古代文论“现代转换”的切入点,当代文论建设的立足点,西方文论和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化的契合点;成为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理论结合部和21世纪有中国特色的文艺理论的学术生长点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代文学批评中,"失语"概念一般有四种用法:先锋小说的"失语症","失语的南方","女性失语症"和"当代文论失语"。"失语"一词更普遍地用于批评与反思当代文论的西方化倾向。"当代文论失语"说对"五四"以来中国文论的基本估计与历史事实相距甚远,所谓重回古代文论这一绵延数千年的完整而统一的传统则明显是一种文化保守主义的情绪,甚至有削足适履的嫌疑,因为它企图使变化了现实去适应传统的理论。文论失语说是一种总体性命题,印象式的评论与概观性成份显然多于具体的辨证的分析。其否定性与批判性的冲击力有余而具体性、深入性的实证分析明显不足。  相似文献   

19.
中国当代军事文学是我们人民军队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曾把包括我军文艺队伍在内的革命文艺称作与“军事战线”并列的“文化战线”,认为“这是团结自己、战胜敌人必不可少的一支军队。”中国当代军事文学的性质是十分明确的。但是,进入8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中西方文化大交汇,近现代西方资产阶级的战争观、文艺观严重冲  相似文献   

20.
新批评是20世纪形式文论大潮中一个重要派别,其理论遗产至今影响深远。某些新批评派领袖人物长期居住在中国,与中国知识界关系密切。20世纪30年代中国现代文论形成时,特别重视新批评;20世纪80年代“方法论热”中,新批评的地位最为突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新批评的研究在中国向纵深发展,渐渐融入中国文论的基矗在当今学界推进批评理论的努力中,重估新批评在中国的历史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