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T.S.艾略特认为,"非个人化"是诗歌艺术取得成功、达至完美境界的保证,因而在诗歌写作中极力加以实践.但是,诗人个人的情感、观点等"个人化"因素要想完全排除在诗歌之外又绝非易事,也绝不可能.所以,在艾略特的诗歌写作中,尤其是在<荒原>的写作中,明显存在着"非个人化"理论贯彻与背离的张力.  相似文献   

2.
梁呐 《理论界》2009,(2):140-141
本文探讨了T·S·艾略特的诗论与中国古典诗学之间的关系,将其"非个人化"和"客观对应物"理论与中国的"情理说"、"意象论"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3.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的"垮掉一代"的崛起.是以反艾略特的"非个人化"为开端的,主张"诗中的我就是诗人的我".金斯伯格的<嚎叫><卡迪什>和罗威尔的<生活研究>有着"自我"的"相似性",他们都继续了浪漫主义的主观升级,宁肯朝向弗洛伊德也不朝向上帝,把自已奉若神明.  相似文献   

4.
田淑晶 《理论界》2013,(7):132-134
从外部原因考,中国诗学中的以悟论诗与以佛禅论诗、以佛禅喻诗有密切关系;从诗学内部论,诗悟论有其文本缘起。由于对诗文本语空、象空、境空、理空、意空的体验和祈望,使诗家重悟、倡悟。表现为"空性"的诗文本,何以非"悟"不能解?非"悟"不能作?其中隐匿着对佛学"空"、"悟"相成逻辑的沿循。  相似文献   

5.
初期白话诗与当代口语诗同为文化转型期的产物 ,在反传统、口语化、平民化等方面有相同之处 ;但不同历史时期所决定的诗歌精神实质的不同造成两种诗歌观念和表现手法的巨大差异。初期白话诗以新价值取代旧价值 ,语言工具论、启蒙使命、理论思维、割裂传统导致“非诗化” ;当代口语诗的反价值、本体论语言观、个人化写作实现了人与世界在一个功能体内的平等对话 ,使诗的精神得到自由伸展 ,是更高起点上的返朴归真 ,但需从初期白话诗中吸取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6.
王世贞晚年在诗歌写作方面发生了很大转变,特别在乐府诗和闲适诗方面尤为明显:乐府诗在数量上锐减,拟古倾向弱化,逸世成分增加,并以佛道入诗;闲适诗以创作律、绝一类小诗为主,主要取材参禅礼佛的日常生活,呈现出"自适"的个人化抒情倾向,减少了以往诗作的纪实性内容.两类诗作都以恬澹自然为宗,透出一种浓浓的闲适情趣.  相似文献   

7.
1940年代中后期,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为代表的毛泽东文艺思想,除了在广大解放区广泛传播与得到接受之外,在重庆、上海、港粤等"非解放区"也得到迅速的传播与认同。来自延安的文艺政策,通过流动的左翼文艺界人士在"非解放区"进行宣讲、传播,渗透进入当地文坛而落地生根,引发了方言文艺运动,其中本身具有母语方言化优势的港粤方言文艺堪称典范。不同"非解放区"方言入诗的诗潮与"讲话"的散播具有密切的关联,是"讲话"精神从西北高原东进、南下之后进行理论旅行的结果。方言入诗是"非解放区"广大城镇诗坛新的名片与生长点,最后因解放战争胜利前后外省诗人的离散与文艺重心的重新转向而走向了衰落。  相似文献   

8.
"个人化写作"是一个充满张力的命名,也是新时期先锋诗歌批评中不可忽略一个十分重要的关键词,通过对具体历史文化语境中的"个人化写作"策略的选择和演变流程的梳理,对"个人化写作"的欲望化书写的深刻批判、对"个人化写作"复杂性和差异性的细致剖析,更为深入地解读了新时期以来的先锋诗歌中"个人化写作"的丰富内涵和诗学意义,也由此进一步地探索了先锋诗歌创作与批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90年代"个人化写作"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其实文学关注人性的传统从"五四"一直延续到了现在,这种"个人化写作"可以看作是人性的一种回归并更加深入,在创作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从"先锋派"到"新写实主义"、女性写作和新生代的都市时尚写作等方面.尽管其中有成就也有局限,但文学对人的探索将永无止境.  相似文献   

10.
近年中国诗歌的总体趋向,可概括为三个方面:以口语入诗,在语言结构及其张力之中显示言外之旨;以个人化的写作,探寻"独立文本"和"话语差异";以复归传统的情怀,从日常经验中提炼中国人的文化意识和生命精神,逐步走向诗人合一的境界.  相似文献   

11.
毛先舒是清初西泠十子的领袖,清初著名词学家。毛先舒对明代以来词体不尊的现象十分不满,提出尊体的主张。诗词之辨是词学史上一直关注的问题,也是明代词坛上的热门话题,毛先舒对此也颇感兴趣,从多方面论述了诗词之别,以彰显词体的特性。在词体风格上毛先舒反对明人对豪放一体持简单否定态度,也反对明人的尚俗;在词体艺术上,毛氏尤有心得,提出了"离合"说。  相似文献   

12.
论司空图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空图作为学史上一位杰出的诗歌理论家,主张“诗贯六义”.提出“全美为工”,并以这种理论来指导创作实践,故其诗歌创作从整体上看是以醇厚、雅正为基调的.被苏轼评价为“犹有承平之遗风”。他善于在诗中调剂自己的情绪,所以他的诗中没有流露出太多的锋芒,太多的哀怨,这样的心态投射于其诗歌创作当中便呈现出一种沉静、从容、浑厚的风格,呈现出一些有别于那个时代整体风貌的独特之处。  相似文献   

13.
元祐文人集团汴京题画诗唱和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薛颖 《阴山学刊》2003,16(4):44-49
“诗画本一律”的诗画关系说是元祐文人集团元祐时期汴京题画诗唱和兴盛的内部动因之一,而题画诗因其在内容上多题马画和山水画作,这又与元祐文人通过马和山水来寄托自己的人生理想,借以排遣党争带来的心灵苦闷有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胡适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公认的"诗界革命领袖",具有开一代诗风之功。胡适又是从旧的传统文化里脱胎的,无论是他的新诗理论,还是创作实践都自然地折射出了中国新诗从诞生、发展到成熟过程中的种种复杂性和矛盾性。从诗的内容、语言和体裁等几个方面探讨胡适在新诗发展中的贡献及其历史局限性也就有了必要。  相似文献   

15.
十九世纪后期是由传统诗歌向近代诗歌转变的时期 ,黄遵宪的《人境庐诗草》即为这一转变的出色代表。它反映了由于中国人逐步走向世界 ,诗人的视野已开始关注域外的新鲜事物 ,诗作越来越突出地体现出具有近代意义的新哲理、新观念。人境庐诗深刻地表达出对列强侵略的警觉和对西方文明先进性的认识 ,生动地记载了中国人走向世界的足迹和对东方国家备受欺凌的命运的反思。尤其在艺术手法上难能可贵地达到了传统形式与新思想新意境相交融的境界 ,遂使黄遵宪在近代诗歌史上占据着极重要的地位 ,被公认为近代“诗界革命”的一面旗帜。  相似文献   

16.
陈明镐 《学术探索》2004,(2):110-114
作者以中国古代文人即刘勰、李翱、魏了翁、杨维桢、钱谦益、王夫之、洪亮吉等的诗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诗论中主张的本性与创作主体具备的条件,论述了本性的渊源,并探讨历代诗论强调诗人本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7.
约翰·济慈是十九世纪英国浪漫主义诗歌领域的杰出代表,“消极感受力”是他提出的独特美学思想,对其诗歌创作实践影响颇大,具有巨大的阐释空间。文章主要论述了“消极感受力”思想产生的背景和成因,并以《夜莺颂》中的意象运用为范例,分析和探讨了“消极感受力”思想在本诗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对宋英宗、神宗、哲宗三朝期间的乐府制度、音乐理论、民间音乐等与词乐密切相关的诸因素的源流演变过程进行分析,从研究的角度理清唐宋词与音乐演进发展的脉络,说明音乐对词的特性及词体演变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隽 《北方论丛》2005,(6):11-14
诗乐舞一体是文学发生时期的重要特征.<乐记>作为中国第一部专门的乐论,系统地阐释了音乐的发生,音乐的作用及美学境界诸问题,其关于音乐的重要观点与儒家诗论一脉相承,孔子的"兴观群怨"思想对<乐记>的影响尤为深刻.  相似文献   

20.
侯长生 《河北学刊》2007,27(6):147-150
同光体派是晚清民初最有影响力的诗歌流派之一,它以道咸宋诗派的后继者自居,在诗歌理论和诗歌创作方面都取得了较大成就。尽管同光体派与道咸宋诗派在宋诗学理论上有诸多相似、相近之处,但从同光体派的兴起与道咸宋诗派的消歇时间来看,二者并非前后紧密相随的关系,而是存在着一个明显的断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