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通过对四川省甘孜州巴塘县2509个藏族家庭的语言调查,量化分析了藏族父母的家庭语言管理状况:目前大部分藏族父母已具有家庭语言管理意识,实施母语和国家通用语言双语规划的父母所占比例较高;藏族家庭语言管理因父母职业和孩子年龄呈现出差异;家庭语言管理对家庭语言环境、孩子语言认知产生影响。在民族地区推广普及国家通用语言,应以民族家庭作为重要阵地之一,进一步加强家庭中父母的语言管理意识培育,并充分发挥家庭中孩子的主体作用,主动介入、主导实施家庭语言管理。  相似文献   

2.
现代家庭德育失范主要成因体现在家庭德育早字的缺失和家庭德育源的失范,家庭德育源中家庭破裂家长失责,不道德家庭家长失范,社会转型不利因素冲击家庭,父母价值观错位,家长失德,对子女的关心和教育不足,父母失职。根据原因构建家庭德育模式是:父母对子女教育威严有慈,严慈兼施,父母对子女教育爱不偏宠,父母对子女教育注重气节,言行结合,父母对子女教育以身作则学以致用,贵在立业。  相似文献   

3.
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幸福感热点问题调查数据,分析50后、60后、70后和8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幸福感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生育需求得到满足的父母的家庭幸福感显著更高,独生子女父母尤其是80后和70后独生子女父母的家庭幸福感明显更高.研究建议:国家亟须完善包括生育政策在内的社会政策,提高家庭建设的支持力度,以促进民众生育需求的充分释放和家庭幸福感的有效提升.  相似文献   

4.
性别角色的形成是个体与其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从家庭因素出发,影响个体性别角色形成的因素有父母子系统和家庭环境子系统两部分。在父母子系统中,主要有父母的教养方式、父母的性别特质和父母的期待三方面;在家庭环境子系统中,主要包括家庭结构、家庭经济地位和家庭成员的关系三方面。因此,应从树立正确的性别角色观、采取民主的教养方式、发挥家长的榜样作用、重视父母的共同教养和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入手,促进个体性别角色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为探讨父母共同养育与自身和伴侣养育倦怠的关系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的中介作用,采用主客体互倚模型分析283对父母数据,研究发现:1)父母各自的共同养育显著负向预测各自的养育倦怠(主体效应);2)父母各自的工作-家庭冲突在上述的主体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3)工作-家庭冲突在父亲的客体效应中起到中介作用;4)父母共同养育、工作-家庭冲突与养育倦怠的关系表现出部分主客体效应。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对中学生的违规行为和家庭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中学生违规行为的发生率随行为危害程度和出现频率而不同。其中,家庭关系、家庭活动、父母约束力、父母违规容忍力和家庭榜样是影响违规行为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7.
处于社会转型期的家庭伦理道德建设,应需发扬传统的家庭美德,提倡孝道、忠贞、慈爱,处理好夫妻、儿女与父母、年轻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方能建立起与之现代社会相适应的家庭伦理道德.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执行的中国家庭动态跟踪调查2010年调查数据,分析了家庭养育目标与父母受教育程度之间的多重对应关系。根据父母受教育程度与各养育目标之间的对应关系可将养育目标分为传统型养育目标、经济型养育目标和新型养育目标。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传统型目标和经济型目标;在一定范围内,随着父母受教育程度的提高,其家庭养育目标越偏离新型目标,但是当父母受教育程度达到专科及以上时,则不再影响家庭养育目标的选择。根据结论,建议增加中低学历人群的教育投入,促进中国家庭养育目标向更高层次转变。  相似文献   

9.
章睿齐 《社区》2010,(18):54-55
心理学家和医学专家发现,不少孩子的心理问题跟家庭有关系,孩子们的疾病是他们的家庭不健康的一个身心方面的结果。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教育孩子的方法的好坏以及态度是否一致,父母本身的素质和修养如何,父母关系的好坏,以及家庭结构是否稳定,是儿童心理问题中最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美国,许多华人移民的家长对子女的教育和品行要求很严,期望他们日后事业有成,帮助家庭发财致富,并为父母养老送终。然而,在华人移民家庭中维护中华传统规范和行为准则以及执行此类家教并非易事。原因是父母为外来移民,而子女则在美国本土生长,两代人同化的取向和速度都不同。家中不仅充满任何家庭中常见的父子两代的代际冲突,也充满移民家庭特有的跨文化冲突。本文研究了美国移民家庭的代际关系与跨文化冲突问题,着重探讨矛盾重重的华人移民家庭中父母与子女如何处理复杂的、不断变动的家庭关系以及移民父母如何选择轻重缓急的策略,依靠社区的力量来确保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日常生活中,幼儿有时会表现出自私、霸道、任性、缺乏同情心与关爱心。从家庭教育角度看,其原因主要在于家庭生活环境和家长的自身素养的影响,以及家长的过分娇宠溺爱。应该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搞好孩子的关爱教育。  相似文献   

12.
父母外出务工对留守儿童的内心情感与心理性格形成深远影响。身处家庭经济条件改善和家人团聚的两难选择之中,留守儿童一方面承载着内心封闭、孤独、忧伤、无助等情感,另一方面又体现出对父母与亲情的深切渴望和期盼。农村留守儿童面临的内心情感纠结问题已经不仅仅是家庭养育功能弱化带来的儿童社会化问题,更是中国工业化进程中的沉重社会代价。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人格偏离与父母养育方式等因素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取集合式对某市三所大学新生进行单因素分析及父母养育方式相关分析 ,其结果 :“人格诊断量表”总均分为 2 9.81 ,人格偏离阳性率为 1 7.1 % ,重度人格偏离阳性率为 3.7%。相关分析显示 :人格偏离得分与父母拒绝、过度保护、偏爱呈正相关 ,与父母情感呈负相关。单因素分析显示 :性别、专业、家庭情况、父母关系是影响大学生人格的因素。这一结果表明 :大学生人格偏离是值得注意的问题 ,不良的父母养育方式、家庭一般情况及父母关系均是人格偏离形成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家庭教育的滞后性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 ,家长们是如何看待素质教育的呢 ?他们对“减负”的认识、家庭教育的困难、孩子的负担重在哪儿 ?家庭教育的现状、家庭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态度、以及对家庭教育的主要任务理解等等 ,都有自己的看法。家长们的谈话和问卷调查结果 ,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索  相似文献   

15.
试论和谐社会建设中的家庭道德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家庭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功能,在建设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必须重视建设有道德的和谐家庭。当前广东居民家庭道德建设中,必须关注和解决缺乏家庭责任感、对老者不尽孝道、对幼者缺乏爱心、追求庸俗生活方式等问题。建设有道德的和谐家庭的对策是:充分认识家庭功能,形成家庭工作机制;创建新型家庭美德,加强宣传普及活动;提高家长道德素质,指导家庭道德教育;认真研究家庭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实家庭教育发展趋向已从注重单纯的智能开发向五育并举型转化,方法上已从传统的非科学状态向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形式转化。但目前仍存在较大误区,主要体现在家长观念仍是传统式的,方式上仍是个体式的,方法上仍以智育为主的单一式,忽视德才兼备的培育,阻碍了孩子的健康发展。家长只有尽快走出误区,运用科学的家教方式,注重培育品质、磨炼意志,提高综合素质,才会构筑成功的家教之路。  相似文献   

17.
家庭对儿童欺负受欺负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校中儿童欺负、受欺负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家庭因素起了重要的影响作用。依恋理论、社会学习论以及家庭系统论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家庭影响儿童欺负的机制。欺负者、受欺负者以及欺负受欺负者生活在不同的家庭环境中,父母所采取的教养方式具有很大的差异。男孩受欺负者的家庭过分亲密,而女孩受欺负者的家庭成员联系少,母亲对孩子故意、拒绝;欺负者的家庭通常具有高权利需求、低亲和性的特点,父母通常采用专制型的教养风格;欺负受欺负者的家庭除了具有高暴力、低温暖的特征之外,父母管教方式通常不一致。兄弟姐妹关系也影响儿童的同伴交往技能和同伴地位。  相似文献   

18.
威廉.斯泰伦的《躺在黑暗中》讲述了美国南方一个中产阶级家庭分崩离析的悲剧故事。本文根据荣格的人格理论认为,父母不幸的婚姻、病态的心理致使女儿佩登的心灵受到伤害,以至于人格不健全,并最终结束自己的生命,成为加缪哲学意义上的典型的悲剧人物。  相似文献   

19.
青海、甘肃两省部分农村分家的规则大致相同,即儿子在婚后就可以要求与父母分家,每个儿子在分家中得到的财产数额基本相同,在分家的同时还须明确其父母的养老和遗产继承问题,通常是小儿子养老并继承遗产,而分家所涉及的家产分配、养老、继承等均与女儿无关.尽管分家规则完全遵从传统习惯,却与现代法律思想相冲突,且从中反映了女性地位停滞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