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高臣 《东岳论丛》2007,28(2):157-160
五四时期的中国,是文化的百家争鸣时代。在百说竞逐的氛围中,中国先进分子之所以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主要原因在于:一、特殊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中国先进分子产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反传统文化倾向和西化思想的三位一体,决定了他们必须要从西方寻找一条救国救民的指导思想;二、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特点及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的相通之处,简化了他们接受马克思主义的难度;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俄国十月革命的推动。三方面的共同作用促成中国先进分子最终接受了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选择性传播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的传播过程,也是中国选择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国早期的先进分子在众多的社会思潮中选择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丰富的理论中选择了唯物史观和科学社会主义进行传播,在"以英美为师"与"走俄国人的路"中选择了后者.早期传播呈现出传播内容的实践性、传播主体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机械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起点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红 《理论界》2007,4(1):15-1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本质特征是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是中国先进分子正确认识马克恩主义学说的起点;“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和中国工人阶级政治觉悟的提高,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奠定了广泛的社会基础和坚实的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标志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起步;党的“七大”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开始了新的篇章。  相似文献   

4.
对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成果,学界长期以来都比较忽视“大革命”时期的研究.“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探索. 首先,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就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受俄国十月革命的启发和影响,中国先进分子开始关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中国意义,用唯物史观来分析、解释中国问题,并最终创立了中国共产党.所产生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就是中国共产党的纲领和第一个党章.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宇宙观和社会革命论。一百多年来,马克思主义在全世界得到了广泛的传播,经历了各种严峻的考验,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伟大胜利。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也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中国的先进分子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马克思主义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促成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和同中  相似文献   

6.
王先俊 《理论界》2009,(9):27-29
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政治和文化双重内涵的五四运动具有重要的位置和作用.它促进了社会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和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的选择,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基本的前提;它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并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国共产党,使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有了一个坚强的主体;当时的一些马克思主义者初步提出了"中国化"的基本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程.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宏伟的历史过程.恽代英作为中共早期杰出的领导人和理论家之一,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作出过重要的开创性的贡献.他在新文化运动时期,与陈独秀、李大钊等先进分子一起投入到反封建的历史潮流中,弘扬民主与科学,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创造了基本前提条件;他在五四运动以后对马克思主义的大力传播和探索,契合了历史的客观需要,促进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他在中共党内发表的许多理论成果,更是充分地体现出早期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懈追求.这一切,奠定了恽代英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可或缺的历史地位.  相似文献   

8.
广东地区是马克思主义在我国传播较早较广泛的地区之一。但至今仍未见有较全面、系统地论述这一课题的专文发表。本文拟就此作一些探讨。一马克思主义在广东地区的早期传播,大致可分为两个阶段。从十月革命胜利后不久至1921年初广东地方共产党组织成立前,为第一阶段。这阶段的主要特征和表现为:马克思主义通过各种途径传播到广东来,首先为一批先进分子所接受;他们又通过各种方式,积极宣传介绍马克思主义,并开始以此指导开展一些实际活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到广东地区,主要通过下面几个渠道。 (一) 来自广东海员方面。中国人民开始认识和接受马克思主义,是以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相似文献   

9.
20世纪初期的中国,满目疮痍,前途未卜,思想界普遍地陷入迷茫。如何救国救民于水火之中?成为日夜困扰旧中国仁人志士和民族精英们的最大难题。实现一个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自由平等的正义社会是马克思的一贯主张,也是我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孜孜不倦追求的理想。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先驱在社会主义理论及实践方面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开拓型探索,在经历了三次激烈的思想交锋之后,以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为代表的一批先进分子开始转变为坚定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斗士。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思想基础和文化基础。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在中国传播是因为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以及新文化运动带来的思想启蒙。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极大地激发了先进知识分子的革命热情。他们通过创办报刊,组织社团,深入人民群众中去,积极探索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和人民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为当代马克思主义理论宣传提供了宝贵财富,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带来了重要启迪。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主义自“五四”前后在中国传播开来以后 ,便逐步为中国的先进分子所掌握。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革命的现实问题 ,寻找中国革命的真理 ,以指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为了认清现实的中国 ,需要了解历史的中国 ,因此 ,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后期起 ,一直延续至三、四十年代 ,一批进步知识分子如郭沫若、侯外庐等 ,相继应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 ,研究中国的社会史和思想史 ,杨荣国便是这一群体中的后继者。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是它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在那个时代 ,信奉马克思主义的学者用以指导研究中国的社会史和思想史的 ,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的唯…  相似文献   

12.
毛泽东很早就形成了中西文化比较视野,能够以此来认识和评价问题。探索新文化是毛泽东进行中西文化比较的根本目的。毛泽东在试图通过中西文化比较探索新文化的过程中,认识到西方文化并非铁板一块、一成不变,而是充满内部冲突并正在经历一场激烈的变革过程,这集中表现在他对法国革命与俄国革命的比较分析上。通过社会实践和社会改造方法的比较,毛泽东选择了最可预计效果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坚信中华民族新文化、人类新文化就是“世界大同”与“民族自决”相统一的社会主义文化。毛泽东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历程反映了中国先进分子探讨解决中西文化冲突之道的历史进程,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文化变革之道的历史轨迹,集中体现了中国先进分子走向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自觉历程。  相似文献   

13.
以《共产党宣言》震撼全球的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人类智慧的重要结晶。从19世纪50年代起,马恩经典作家就开始密切注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行径和中国人民的革命,但中国人民并不知道当时世界上还有马克思、恩格斯。中国人民了解马恩经典作家以及马克思主义,是与中国走向世界、中国的先进分子向西方寻求救亡图存、独立解放、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分不开的。正如马克思所说:“理论在一个国家实现的程度,总是决定于理论满足这个国家的需要的程度。”中国革命和建设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21世纪的中国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和全面建设小…  相似文献   

14.
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学习观表现在如何正确认识、理解、宣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等问题上.在“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他们划清了马克思主义与形形色色的社会主义之间的界限,比较准确地把握了马克思主义的学说性质,比较系;统地阐明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在“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上,他们确立了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中国革命指导思想的基本信念,提出了将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5.
二十世纪初,当马克思主义已在资本主义国家中各派社会主义思潮中取得了优势时,中国资产阶级也曾研究和介绍过包括马克思主义在内的各派社会主义思潮。但是,由于他们从狭隘的资产阶级立场出发,不可能正确地理解和介绍马克思主义。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而第一个在我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并对其第一次作系统介绍的则是李大钊同志。  相似文献   

16.
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这时中国内部的情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成长壮大起来;二是中国出现了彻底反封建的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开辟了道路;三是中国的先进分子认清了帝国主义的本质,人们在思想上靠拢世界无产阶级革命力量、倾向社会主义。所有这些变化,为中国人接受马克思主义,准备了阶级基础和社会条件。  相似文献   

17.
建党至今,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积累了诸多丰富宝贵经验。其中先进分子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引领,用中国实践创造中国特色,取整党整风的教育形式等几点经验贯穿整个党的教育过程之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常讲常新,永葆生机。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列宁主义来到中国之所以发生这样大的作用.是因为中国社会条件有了这种需要,是因为同中国人民革命实践发生了联系,是因为被中国人民掌握了."马克思主义不是少数人书斋里的空谈,它必须与群众的实践相结合,因此大众化是其内在要求.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立足社会现实,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在中国开启了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伟大历程.  相似文献   

19.
刘国军 《学术论坛》2008,31(3):9-12
近代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变革,而国际因素对这种变革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西方资本主义的扩张和侵略,造成中国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成为推动近代中国社会变革强有力的政治因素;国际因素客观上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为变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变革理论的选择;影响了近现代中国先进分子对社会变革道路和方向的选择.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确立阶段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最先开始的一个阶段。这一阶段开始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完成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开端。从学理上讲,在中国确立的马克思主义就是理论被坚定地信仰的马克思主义,是基本理论得到完整传播的马克思主义,是先进的中国人对理论必须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达到理论自觉的马克思主义。确立阶段的逻辑图式是通过其奠基者李大钊、中间环节瞿秋白和完成者毛泽东展开的。确立阶段的完成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实际的土壤,开始了真正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艰难历程,也即由此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