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本文在对地方社会科学研究机构等智库机构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职责和作用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的视角,对智库建设中进一步强化国家文化安全的必要性和如何在智库建设中不断强化国家文化安全研究进行了初步的探析.从理论研究、外部经验、政策研究等方面,对智库建设进一步开展加强和维护国家文化安全研究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智库是国家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改革开放以来,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为智库建设的机制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但在新时期新的历史条件下,由于体制内官方智库的非自主性、体制外智库发展的滞后性、智库设置和定位的模糊化、智库建设和发展的保障不足等仍影响着国家软实力的提升。不断加强官方智库建设,高度重视半官方智库建设,加大民间智库的扶持力度,引导大学附属型智库的积极发展,建立各类智库的互动合作机制,是我国进一步提升国家软实力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郭根  刘田 《学术论坛》2012,35(9):44-47,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在文化层面的自我认同与确证。这一建基于社会历史运动规律和人类价值实践基础之上的自我建构过程,既具有文化自身发展的维度特征,又遵循价值生成、凝练、形成和实现的一般逻辑。经由观念文化载体生成了"公平正义、和谐文明"的价值取向;经由制度文化载体凝练了"集体主义、爱国主义"的价值认同;经由社会文化载体形成了"科学发展、改革创新"的价值共识;经由公共文化载体实现了"共同富裕、文化自觉"的共享价值。四大价值意蕴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内容,统一于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大发展以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4.
智库研究的历史演进及其趋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智库起步于20世纪初,中国现代智库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初,至今不过30年发展历程。基于智库对于中国未来发展的重大现实意义,对智库研究工作进行了全面回顾,并对未来智库研究工作进行了预测。中国未来智库发展,应建立智库研究机构,创立"智库学"学科,创新智库研究方法,加强智库研究人才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5.
麦甘及《全球智库报告》对智库的认定并不以独立性为主要标准,而将研究、分析和参与公共政策的研究机构都视为智库。这种宽泛的定义标准与中国学者的观点较为一致,也符合中国智库的现实状况。《全球智库报告》低估了中国智库的实际数量与规模,其相关结论不具权威性和公信力。当然,这并非否认该系列报告在其他方面的重要贡献。中国智库的主要问题不在其数量,而在其质量。中国智库应抓住时机,加强横向联系,努力培育一个富有竞争性的思想市场,提高智库的社会责任感,使智库政策产品经受住实践的检验,更好地服务决策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  相似文献   

6.
智库的生命力和价值在于其影响力,通过考察欧美等国家智库参与社会重大决策中的实践,基于政策网络理论构建了一个分析智库影响力的传递渠道和形成机制的综合性框架。在对制约我国智库发展的主要制度障碍和问题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加快我国智库发展的体制机制创新策略。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我们描绘了"十二五"宏伟蓝图。为了贯彻全会精神,青海省社会科学院近期连续举办理论研讨会,科研人员先后做主题发言。大家结合各自的研究方向,多角度、多层面畅谈学习体会,不乏真知灼见。本刊本期编发其中5篇讲稿,供广大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8.
李钧 《南方论刊》2022,(3):64-65,71
新型特色智库建设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智库期刊作为智库发布和转化研究成果的重要平台,办好智库期刊对推进新型特色智库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和积极作用.文章梳理总结了我国智库期刊的办刊情况及其特点,并以《全球化》杂志为案例进行了具体分析,以期为《城市观察》杂志等智库期刊的发展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9.
大力培育和发展民间智库是健全我国智库体系、实现政府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提高政府决策效率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现阶段我国民间智库培育和发展中存在着自身建设规模小、机构不健全,人员组成单一、流动性差,专业人才缺乏、专业化程度低,经营运转身份不明确、注册难,缺少资金来源,政府抵触,信息支持不足等问题。相应地,培育和发展我国民间智库的对策措施,就是着力解决民间智库自身建设和外部运行两方面存在的制约问题。  相似文献   

10.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是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一种类型,其创立是适应日趋复杂的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迫切需要,是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话语权的客观需要,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内在需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具有天然的意识形态属性、建言献策的相对独立性、智库产品的育人属性、直面问题的现实针对性等基本特征。高校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是促进教学相长的重要场所,是开展意识形态斗争的重要战场,是推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内涵式发展的重要策源地,是资政育人、公众参与、咨询服务和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建设,必须加强智库顶层设计,建立健全智库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必须加强队伍建设,提升智库专家学者的参政议政能力、科学研究素养和建言献策水平。只有走整合优质资源、合作共赢的道路,才能有效发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型智库满足群众需要、服务党和人民事业的根本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中国智库研究由于起步较晚,在智库研究方法上有待提升。加强科学发展观视野的智库研究方法创新。应掌握综合梳理方法,用好用足政策;掌握比较分析方法,发挥比较优势;掌握非均衡性方法,统筹兼顾。今后一段时间,智库研究要发挥更大的功用,须抬头看路,突出国际视野和宏观思维;谋划思路,突出主流问题导向;活化出路,突出智库竞争力、公信力、传播力,进而提升智库影响力。  相似文献   

12.
熟人社会实际是由人们基于身份认同而具有共同利益基础的单元结构集合,它具有四大基本特征,其内在的道德框架是熟人社会秩序自我维稳的重要能量源。但是,随着现代化的进展,熟人社会作为传统事物在现实中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危机,并且不同类型熟人社会的邻里互助、集体行动及道德维系等基本功能逐渐退化,其本身也由此发生了异化:道德滑坡、社会失信等现象层出不穷。在和谐社会的建构中,传统的熟人社会将得到升级改造。  相似文献   

13.
加入WTO与中国文化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中国文化产业及文化价值观两个方面分析了中国文化在中国加入WTO后所面临的影响和挑战 ,并提出 ,正确认识文化发展的规律、真正进行文化创新、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积极实行文化送去主义和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加入WTO后搞好中国文化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当前,文化哲学研究所要解决的最重要问题是:文化哲学作为一种哲学形态何以可能,而解答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揭示文化哲学的普遍性品格及其建构.在哲学史上,文化哲学的普遍性品格是在文化理性的建构、历史方法的哲学建构和哲学史观的建构中形成和表现出来的.通过这三个方面的建构,文化哲学创造了融人的文化创造活动于历史因素、现实的理性批判为一体的普遍性,从而使文化哲学既超越了近代理性主义哲学,又不同于当代的解释学、现象学,呈现出自身独特的理论风貌.  相似文献   

15.
中国人在跨文化交流中,与西方国家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文化差异与冲突碰撞.本文以跨文化学家霍夫斯泰德所提出的国家文化的四个维度为理论基础,分析了中西方在文化价值观中的差异,以便提高人们的跨文化交际意识,减少或消除无意识的文化冲突,更好地推动经济和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人类面对来自自身和环境的双重压力和挑战,无法回避城市化进程中的历史悖论,从城市空间架构的文化维度来审视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市文化空间由城市传统文化的历史空间、城市现实文化的多元化格局以及城市未来文化的伸展空间等方面构成,城市文化空间架构应注意城市空间的文化的绵延性、空间展开的多样性及其超时空性。  相似文献   

17.
智库产业化并不是要改变智库的本质属性。而是借鉴生产性部门产业化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市场化的资源配置方式,通过产业化、市场化的手段,提高智库机构的运作效率。促进我国智库产业化发展.应大力发展各类智库机构,特别是民间智库;制定智库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对不同类型的智库实行分类指导;引入智库产业发展的竞争机制;建立科学的智库产业发展评估指标体系;加强我国智库机构的专业化建设,努力打造龙头型智库机构:完善智库产业发展的社会配套环境,努力构建全国、区域性智库产业网络;搭建学术交流平台,整合学术资源,努力营造智库产业的网络互动氛围;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研究人员的学术能力,夯实智库产业发展的人力资源基础。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受众的视角出发,分别以"社会认同"与"文化需求"维度探讨时尚杂志的发展策略,认为时尚杂志只有在充分研究所定位受众的社会认同框架和文化需求的基础上,进行市场细分,充分体现着"时尚、愉悦与实用"的原则,并适时地调整经营决策,走差异化竞争之路,才能保证时尚杂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根据日本、韩国以及欧美发达国家不同城镇化发展阶段类型的经验,在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耕地面积并不一定如通常所认为的表现为逆向运动;相反,城镇化发展有可能使耕地流失趋向缓和,甚至可能是耕地面积的增加。工业化、城镇化的关键是要选择合适的发展道路和土地利用方式。我国对于城镇化建设的土地刚性需求与耕地保护间的矛盾。需要探索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