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杨杏佛是近代中国具有典型意义的“中间”知识精英。受时代精神与西方思想文化的激荡,其救国思想包含着十分丰富的内容,主要包括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与革命救国。杨杏佛救国思想主要具有稳定性、体系性与实践性的突出特点。  相似文献   

2.
在内忧外患的近代中国,许多卓有成效的实业家,在日趋严重的民族危机的刺激下,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积极投身于教育事业。张謇就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一、“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实业与教育,是张謇借助于救国富民的两大法宝,即所谓“富强之本也”①。他认为实业与教育是一对密不可分、相互依赖的伴侣。没有实业作为教育的经济后盾,大谈办教育,显然系纸上谈兵;同时要想改良和发展实业,又须依赖教育为其提供人材和技术的保证,所以教育亦是一种“直接分利而间接获利”的投资。即所谓“实业与教育迭相为用”②也。光绪三十三年(1…  相似文献   

3.
试论辛亥革命后的实业救国热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一个实业救国的热潮。对此,以往论者多持基本否定的观点。或认为它在政治上是反动的改良主义;或以为它在经济上未曾对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任何促进作用。然而笔者认为,上述观点是片面的。下面试从这次实业救国热潮的起因、概况、主张和作用稍加论析。(一)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热潮兴起,是历史的必然。这个历史的必然就在于辛亥革命创造了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条件。所谓实业救国,就是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以挽救濒临“亡国灭种”的祖国。这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多年来的迫切愿望。辛亥革命就是他们发起和进行的一场力求为资本主义开道的政治革命。  相似文献   

4.
马寅初是我国著名的经济学家,其前半生以发展民族工业,实现“实业救国”理想为己任。然而,1897年至1904年七年间在上海求学的经历,对出身于一个传统手工业者家庭的马寅初“实业救国”思想的形成极为重要。在这里,他主要形成了三个重要的观念,即发展现代工业经济的必要性、紧迫性以及树立与洋竞胜的意识。  相似文献   

5.
朱华 《广西社会科学》2006,(12):169-172
范旭东是中国化工事业的奠基人,其毕生致力于发展工业以实现科学救国的理想。他认为,要振兴中华必须振兴中国工业,而欲振兴中国工业,则必须依靠科学。他的科学救国思想通过他创办实业、重视科学研究、重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得以彰显。  相似文献   

6.
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的朱志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买办到民族资本家的朱志尧聂好春朱志尧,字宠德,号开甲,1863年生于上海南市董家渡,是中国近代著名的企业家。他是从买办转变为民族资本家的典型人物。20世纪初年,在“实业救国”的旗帜下,朱志尧投资创办了求新制造机器轮船厂和其他一系列民族工业,成为近代...  相似文献   

7.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他提出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工业化国家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他的实业救国思想集中体现在《实业计划》、《建国大纲》等著作中。本文谨就孙中山关于现代化的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他的《实业计划》中。在《实业计划》中,他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宏图作了详细的描述。这是一个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使中国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大规模规划。《实业计划》共包括六大计划,主要内容有:1.在中国北部…  相似文献   

8.
容闳与上海     
容闳(1828—1912年)是中国近代史上不可忽略的一位重要人物。他是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先驱,又是期待并致力于祖国进步富强、跟上世界潮流的真正的爱国者;他是一个充满热忱而不谋私利的社会活动家,又是中国近代化运动的倡导者之一;同时,他还是“教育救国论”思想的早期阐发者,以及绵延至今的中国留学运动的缔造者。 在容闳84年的一生中,有一半时间是在美国度过的。上海则是容闳在国内生活时间最长的地方,前后计达10多年,其中有青年、中年时期,也有老年时期。他的主张从实业救国到教育救国,由变法维新到反清革命,在上海留下了闪烁思想者光彩的印迹与卓越之贡献。  相似文献   

9.
郑观应(1842-1922年)是中国近代著名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家。他的振兴实业、以实业为后盾与西国进行商战的“商战论”,他的要求改变中国当时的封建专制统治,建立英国式民主代议制的“议院论”等反映时代要求的见解,为近代史家所迭书。但对他的革新教育,培养人才以救国的启蒙教育思想则少有论述。本文试对郑观应这方面的思想作初步探讨,以就教于史学界同志。  相似文献   

10.
谭萍  龚微 《船山学刊》2009,(3):42-44
熊希龄是中国近代史上杰出的教育家。他秉承实业救国的办学思想,创办各类实业学堂.开展突破传统的实践教学;学堂的筹建、运行和教学管理,科学有效,代表了当时先进的管理水平:熊希龄对教育和慈善事业舍身敬业,为令人典范。他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给现代教育留下很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周执前 《船山学刊》2001,(3):113-115
在中国近代史上,张謇不仅是一位财力雄厚的实业家,而且亦是一位在经济理论方面颇有建树的思想家。他在兴办实业,进行中国工业化实践的同时,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这一理论问题亦进行了有益的探索。这种探索的贡献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在农业与工业的关系问题上,提出了工业是富国强民之本,而农业则是发展大工业的前提的思想;(二)他对发展大工业的重点、步骤和方法作了一系列论述,提出了以棉、铁两种工业作为发展大工业的起点和重点,从而对产业发展的优先顺序问题进行了探索。一在工业与农业的关系问题上,张謇一方面指出了大…  相似文献   

12.
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科学救国思潮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正> 在中国近代史上,“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和“科学救国”等思想曾经多次出现,形成重要的社会思潮。我们过去对这些思潮都是否定的,认为它们都是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东西,是阻碍甚至抵制革命的。这种看法虽然不无道理,但仔细想想,并不全面,或者说有很大的片面性。我们是历史唯物论者,必须历史地看问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进行具体的研究和分析,切忌主观性、片面性和表面性。19世纪中叶以来,在中国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仍然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关系(主要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的农业思想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中。他的“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的思想、“粮食是基础的基础”的思想、“农民物质利益”的思想,就是他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思想养料的基础上,不断地去粗取精、继承超越而发展起来的,使毛泽东的农业思想既具有浓厚的民族性,又具有坚实的科学性。  相似文献   

14.
<正> 孙中山是中国近代化的伟大开拓者.他作为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的伟大旗手,为新诞生的共和国,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描绘了一幅以发展铁路为中心、在大机器生产的基础上进行近代化建设的宏伟蓝图,给中国人民留下了一份宝贵的遗产.认真地研究和探讨孙中山的实业建国思想,是当前史学工作者一项责无旁贷的任务.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现代史上具有深远影响的赴法勤工俭学运动,是经过长期酝酿和准备发展起来的。其中留法俭学会与勤工俭学会的建立及其活动,对赴法勤工俭学运动的形成和发展关系甚大。因此,留法俭学会和勤工俭学会的形成及其指导思想颇有探究的必要。而目前史学界在这方面的论著中,提出的某些看法,如把蔡元培作为留法俭学会和勤工俭学会最主要的倡导者和组织者:把留法俭学会的“根本指导思想””说成是“学习资本主义文化,仿效法兰西资产阱级共和国方案,谋求中国的社会改革和国家富强”;说这两个组织是“以蔡元培为代表的资产阶级自由主义教育路线占着主导地位”,它们给留法俭学生灌输的是“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和实业救国的思想”;给华工散播的是做有知识和技能的“上  相似文献   

16.
试论张謇的救国道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中华民族,灾难深重,多少仁人志士,为了救亡图存,上下求索。张謇这位封建科举时代的“士林魁首”,曾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忱和富民强国的宏愿壮志,艰难地探索救国之路。张謇的救国道路经过了这样的三个历程:实业救国、教育救国;领导、推动清末立宪运动;拥护民主共和。这是一条顺应中国人民救亡图存斗争不断发展的历史潮流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从产业孵化器、制度创新主体以及公共物品提供者的角度,阐述了近代中国"实业救国"论的主要代表人物张謇对近代中国后发外源型现代化进程中,国家在经济生活中所应扮演角色的思考.指出其思想兼蓄英美与日德两类国家发展之经验,试图在干预主叉与自由主义之间寻找一条出路,从而在协调近代中国国家与社会之间平衡关系中促进经济的发展,以达到实业救国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如果说"北学中国"是<热河日记>的主基调,那么"利用厚生"的主张就是衬托朴趾源这一主基调的理论根基.他把古代圣哲们对伦理道德与日用经济之间的因果逻辑颠倒过来,从而使他们的这一理论主张更具哲学意蕴.在他那里,"利用"与"厚生"是"正德"的基本前提,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度里,再高的道德说教也是苍白无用的.正视现实,打破陈冗."北学中国、实业救国",这就是他的<热河日记>的基本思想脉络.今天,他的这些理论主张,照样给我们以一系列极有意义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叶芳  李蓉新 《天府新论》2007,1(1):133-137
廖仲恺的一生和主要革命活动中,都贯穿一条线索,那就是他的反帝爱国思想。在理论上,他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力图克服资本主义弊病。他的探索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从经济上探索“单税社会主义”学说;二是从政治上探索“直接民权”思想,这构成了他独特的带有救国性质的政治经济思想体系。廖仲恺还积极地将理论探索付诸实践。他主要通过投身革命活动、与孙中山一道施行“平均地权”、支持群众反帝运动、促成国共合作等方面实践其反帝爱国思想。  相似文献   

20.
吕安兴 《学术论坛》2003,4(4):109-112
张謇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开拓者之一。作为一位大实业家 ,却偏偏“言商仍向儒” ,走上了“教育救国”的艰辛道路 ,为发展地方教育事业无悔奋斗了一生。张謇办学的主导思想是什么 ?支撑他办学的动力是什么 ?文章从伦理视角探讨张謇的教育思想 ,旨在继承先贤的人格风范 ,发扬其对教育的无私奉献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