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歙县棠樾鲍氏宗族个案报告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棠樾鲍氏宗族的崛起 据明嘉靖《新安名族志》记载,棠樾鲍氏祖先是青州人。西晋永嘉末(公元四世纪初),“青州大乱,于孙避居江南”。东晋咸和年间(326—334),鲍弘任新安郡守,“因占籍郡城西门;继于郡西十五里牌营建别墅。”据《棠樾鲍氏宜忠堂支谱》(以  相似文献   

2.
话说徽州程     
对徽州文化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徽州一些著名姓氏差不多都是历代由北方中原等地移民而来。徽州程氏,据《新安名族志》所载,最早起自中原乃黄帝之后,周朝大司马休父被封于程伯,子孙遂以国为姓。程娶抚赵氏遗孤封忠诚君。其后孙吴时程普被赐第建业为都亭侯。东晋间程元谭为新安大守,家于歙县篁墩成为徽州程姓始祖。从此徽州程在新安  相似文献   

3.
5《吴趋汪氏支谱》《颍川汪氏大宗历朝续承》《汪氏文献考》《环山汪氏宗谱》《绩东汪氏重修宗谱》《山阴汪氏谱》前述《汪氏通宗世谱》已提及吴趋的汪氏家族,属汪华长子汪建支系的唐模第61代仁高一支脉。其后裔于宋绍兴三年(1133)中进士的第67代汪勃移居铜山,第71代的汪缙入赘于浙江环山的方姓,缙之子成道又迁回歙县坦川。明末第82代的尚禄年轻时游学吴地(苏州),因喜好当地的人文风土,清初时便留居在苏州城内阊门附近的吴趋。此后形成(“仕宦昌炽,工贾辐辏”的吴趋汪姓家族据支谱记载,与尚禄联姻的潘氏家族也是清初由徽州移居…  相似文献   

4.
欧阳修创立的族谱编修理论和方法,在后世广为流传,影响深远。他在纪传体史书中恢复史表,首创了引谱入史的做法;提出编修族谱的目的在于传承家族历史、弘扬祖德遗训;族谱编修应当本着详近略远的原则,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创立了记载世系传承的谱图法。明清以来学者普遍将欧阳修谱图法误解为"五世则迁"、"五世一提",其实记载的都是九世。他首次提出"九族之亲备"的主张,对谱法冲破宗法制度的束缚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5.
《徽州社会科学》2008,(5):77-78
程金桥,歙县人,1967年12月出生,中共党员,大学文化,黄山新安农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黄山市兴徽农资有限公司董事长。  相似文献   

6.
汪姓在徽州是一个大姓显姓,早在明代《新安名族志》、《新安大族志》就记载微州“十姓九汪”。由此蔓延全国,便出现了如胡适说的,在外地只要碰上姓汪的人,一打听大多是徽州人,或是源出于徽州。歙县有座云岚山,山上所葬者汪华,人称汪王、越国公、汪公大帝,都说徽州汪姓是他的后裔。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云岚山的汪王墓己具有超出了一般墓园的价值,从“两个效益”来考虑,它应是一处深深打上了徽州文化印记极富开发前途的旅游景点。  相似文献   

7.
《徽州社会科学》2009,(5):65-65
程兵,男,安徽省黄山市歙县人;1962年12月出生;1981年7月参加工作;大学学历;曾任歙县人民医院副院长、中共歙县县直机关工委副书记、中共歙县县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中共歙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兼歙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中共歙县县委办公室主任等;现任歙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自幼爱好文学创作,撰写文学作品一百余万字,出版散文集《滴水集》、《人杰地灵处》、《画坛新安风》、《名人与歙县》、《歙县,徽商之源》、《梦里徽州》等,  相似文献   

8.
徽州素有东南邹鲁之誉,人杰地灵,英才辈出。其中不乏闺秀,有书画名家,有诗文高手。据《新安诗苑》“名媛佚事”载,就有十八人;这当然是其中的百分之几。据我所知,清乾隆间歙县的方掌珍,晚清休宁的程淑,均为其中之佼佼者。现代更有歙人宋亦英,诗词书画名满神州,被誉为当代的李易安。  相似文献   

9.
紫阳书院是为专祀朱熹而建.是传播程朱理学的圣坛。自宋元至明清,全国有大小逾百所紫阳书院。徽州学人士子信奉程朱理学。朱熹亦曾三次回徽州省亲和扫墓并讲学。清代邑人曹振铺曾自豪地宣称:“自宋、元、明迄今数百年,江以南士私淑文公。能于学校自表自见者,必推我新安”;“凡六经传注,非经朱子论定者,父兄不以为教,子弟不以为学也。”因而,歙县也就成了“理学之都”。  相似文献   

10.
《徽州社会科学》2009,(9):35-38
古邑歙县,秦时建制,古称新安。隋唐以降,歙县一直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素有“东南邹鲁”、“文化之邦”的美誉,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集中展示地。历代以来,在2230周年漫长的历史中,这里文风昌盛、名人辈出,渐江、汪道昆、王茂荫、吴承仕、张曙、黄宾虹等一大批旷世名人,点亮了由徽戏、徽墨、徽菜、徽派盆景、徽派建筑、徽派雕刻及新安画派、新安医学、新安文学等艺术流派交织形成的历史文化星河。  相似文献   

11.
明末清初之新安画坛,以海阳四家最负甚名,而郑瞍作为当时新安派重要一员,因流传作品少,不被今人所重,其实,郑盿作为遗民画家,人品与画技当不在四家之下,有些作品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郑瞍,字慕倩,号遗建,其字号很多,大都有寓意,歙县郑村贞白里人,其生卒年尚有争议,通常定为1633-1683年,太平汤燕生郑慕倩像记云:  相似文献   

12.
《徽州社会科学》2008,(8):I0003-I0003
吴来露,1966年元月出生在艺术大师黄宾虹先生的故里。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黄山古徽州歙县。现为新安画派研究会会员、新安醉墨山庄艺术联谊会会长、国家公务员。业余醉迷于书画,尤长于画竹,是一位富有成就的青年墨竹画家。他的墨竹深受儒雅名士的喜爱,得到皖籍书画名家章飙、汪观清、黄澍、方见成、鲍加、胡华令等大家的普遍赞赏,  相似文献   

13.
明代末期,程嘉燧是新安画派先驱画家,金陵八家之龚贤评曰:孟阳开天都一派(按:可理解为新安画派),……程与同里名流唐时升、娄坚称练川(可理解为歙县的代名词)三老,加之好友李流芳,合称“嘉定四先生”,吴伟业撰《画中九友歌》,将他与董其昌、李流芳、杨文驹、张学曾、卞文瑜、邵弥、王时敏称为“画中九友”,可见,程嘉燧在当时文学、艺术界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明清时期徽州盐商,以歙县为最,考察盐商故里及其家族,对于明清时期社会经济的研究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文在梳理歙县盐商故里分布的基础上,对长龄桥郑道同家族、西溪南吴氏、潭渡及竦塘里黄氏、潜口汪氏、江村江氏、许氏与鲍氏等家族情况进行了梳理考证。  相似文献   

15.
第一句话:捧着一颗心来。我记得我是去年6月30日来黄山报到的,7月2日到歙县去,回来的时候坐车经过徽师附小,看到门口有条标语:“捧着一颗心采,不带半根草去”。感受很深,引起心底的共鸣和震撼。这是陶行知先生当年为新安小学题词时写下的,  相似文献   

16.
鲍照(416-466)①是南朝刘来时期著名诗人,元嘉体的杰出代表之一,他和谢灵运、颜延之鼎足为元嘉三大家,其诗歌创作在中国中古诗歌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位置。据运钦立《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鲍照的诗歌作品现存二○五首,其中乐府诗八十七首,约占现存鲍诗总数的42%。鲍照乐府诗不仅数量可观,而且在质量上也是鲍诗中的上乘之作。《宋书》本传云:“尝为古乐府,文甚道丽。”王夫之也曾称誉鲍照乐府诗“蓬勃如春烟,弥漫如秋水,溢目盈心。”②吴汝纶《鲍参军集选》,更直接了当地说:“明远乐府最高。”据此可见乐府诗在全部鲍诗中的…  相似文献   

17.
从歙县县城驱车东行5分钟左右,歙县经济开发区映入眼帘:宽阔的园区公路四通八达,远处高耸的脚手架和轰鸣的大吊车,不时可见来来往往的运输车辆:现代化的标准厂房错落有致,车间内一片忙碌的生产景象。让人忘却了金融海啸的寒冷,感受到的是一派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8.
新安医学是祖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徽州历史文化的一项重要内容。其中歙县郑村郑氏喉科同湖南醴陵张恒泉喉科,江苏无锡黄莘农喉科,广东广州马氏喉科,并称为中国喉科四大流派。在中国历史上产生过积极作用。谱写过灿烂的篇章。  相似文献   

19.
近日,在名城歙县太白楼一新安碑园内。博物馆工作人员意外发现了一块北宋碑形墓志。其墓志的主人是北宋政和二年(1112年)徽州人王道宁(讳承裕)。此墓志呈圭形,石质,长118厘米,宽84厘米,高为6厘米。是采用碑的形式和志的内容做成,碑有圆额,上刻篆文,墓志正文则为楷书,志文以自右而左,自上而下的方式刻成,且字体规整,刻工精美,共计560个字。墓志铭全文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20.
歙县新近推出的“新安山水画廊”旅游线,江水清澈秀美,两岸峰峦叠翠,自然景色美不胜收。但是,该线路的文化内涵尚需继续挖掘。这样,既可丰富旅游内容,也能满足层次不同、文化背景各异的游客的需要。笔者认为可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