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伟清 《南方论刊》2009,(7):69-69,68
把青年的思想教育贯穿于团的全部工作和活动之中,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针对性和多样性教育,突出抓好教育的实效性找准切入点,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和业务工作结合起来,充当好党支部的助手和医疗工作生力军,通过团的自身建设和抓好医院的文化建设,更好地推进医院的思想政治工作,推动基层卫生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是在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的指导下,结合新时代青年成长成才规律和学习生活实践,形成的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问题的思想结晶。以“五四”青年节前后习近平总书记发表的10篇重要讲话(包括1篇寄语)为文本,分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青年责任观教育的重要论述以赢得青年为逻辑起点,以教育青年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为逻辑中介,以实现“小我”融入“大我”为终极价值的内在逻辑,有助于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青年观理论,创新党的青年工作,为培养新时代好青年提供理论依据和现实遵循。  相似文献   

3.
青年工作是国有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广大青年将发挥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有效地开展青年工作,凝聚改革发展正能量,将对展示青年人的力量与风采、实现青年人的梦想与价值起到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为了进一步探究青年工作应如何更有效地推进与发展,通过分析青年群体中正能量的实际作用以及面对具体问题,希望找出相应的应对策略,以保证青年工作实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内容丰富,包括青年工作战略,青年工作目标,青年工作重 点,青年工作方法等基本内容。研究邓小平青年工作思想,对做好新时期青年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朱丹 《学术探索》2023,(9):151-156
党的青年工作事关国家长治久安、党的未来后继有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薪火相传和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顺利实现。“全党要把青年工作作为战略性工作来抓”这一重要论断为新时代新征程做好青年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战略性”是正确理解和把握党的青年工作的关键词,有着明确的目标指向、政治导向与价值取向,可以从工作对象、工作任务、工作格局三个维度全面审视,从理论上深入理解,从实践上深刻把握。  相似文献   

6.
抗战时期 ,国共两党都十分重视争取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支持。在国统高校 ,共产党充分利用各种合法形式、谨填建立党组织和进步学生组织 ,将公开工作与秘密工作巧妙结合 ;国民党则公开建立学校党部、壮大三青团和纪律督导部、强化青年劳动集中营  相似文献   

7.
建设高校团建主题网站是开展团建工作的基础,也是高校共青团组织适应信息时代特点、创新共青团工作方式方法的“突破口”。团建主题网站的建设应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指导思想来统领多元网络文化。在建设过程中应遵循政治性与导向性结合、规范性与特色性统一、时效性与互动性统筹、思想性与趣味性兼顾的原则,让团建主题网站成为引导青年、培养青年、服务青年和凝聚青年的综合性网站。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同志一贯把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摆在重要的位置.他在论述思想政治工作的目的任务、方针原则的同时,认为正确的主张必须与良好的工作方法结合起来,才能实现.认真研究邓小平同志关于青年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对于做好新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培养跨世纪合格人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青年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结合青年组织和青年运动形成了内容丰富、行之有效的青年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体系和实践经验,对革命的成功和青年共产主义世界观的树立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李璐璐 《中文信息》2013,(8):147-148
青年思想政治工作要以活动为载体,在实践活动中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增强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吸引力,举办一些融思想性、科学性、趣味性、娱乐性为一体的活动。只有当思想政治工作拨动了人的心弦,为人所接受,才会产生其积极性,能动地向正确方向发展,人不同于机器和一般的动物,拥有高级的思维和自觉能动性,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正向发生作用,才能避免发生适得其反的作用。为此要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工作,就必须努力研究适应和调动青年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原则和方法,找出新的时期青年思想政治工作的必要性、优越性、存在问题和应有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抗日战争时期,为了切实把社会各阶层青年纳入到中国共产党的战时轨道,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国统区、沦陷区展开了全面的青年动员工作。在根据地,中国共产党成立青年动员工作领导机构,建设、发展和巩固根据地;在国统区,发动了广大青年推动和支持国民政府坚决抗战,争取民主,促进抗日青年统一战线;在日占区,秘密发展抗日青年组织,动员青年与日本法西斯和汪伪政权展开英勇机智地斗争,为抗战的胜利作出了突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秦立海 《学术探索》2010,(4):120-125
1944年10月至1945年2月,国共两党在赫尔利的斡旋下,就成立联合政府问题进行了谈判。此次谈判过程一波三折,充满变数:先是中共修改赫尔利的方案,接着又是国民党修改中共的方案,然后又是中共拒绝国民党的方案并提出新的要求,最后又被国民党所拒绝。在此期间,赫尔利出尔反尔,自食其言;国民党软硬兼施,苦寻对策;中共则态度强硬,拒不妥协;最终,国共联合政府谈判宣告破裂。究其原因:一是赫尔利不谙中国国情且有失公正,二是国共两党的立场和原则相距甚远,三是国共两党相互妥协的时机尚不成熟。  相似文献   

13.
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成为新中国的执政党以后,始终保持着居安思危的思想。这种思想使他清醒地认识到保持党的先进性面临的严峻挑战,一直把保持党的先进性作为重要任务来抓,并积累了用马克思主义教育全党、整党整风、反对官僚主义等保持党的先进性的一些好经验。  相似文献   

14.
在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李大钊率先在中国肯定俄国十月革命的伟大意义,最先也最彻底地倡导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和理论基础,并由此成为共产国际和俄共(布)远东局派来的人心目中组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人选。从这一点上说,在近代中国“研究历史最有成绩”、“最彻底最先倡导唯物史观”的李大钊,堪称创建中国共产党的奠基者和第一人。  相似文献   

15.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发展、壮大同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进一步分析中共一大代表的详细情况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青年、依靠青年和赢得青年,才能巩固自己的执政地位;中国共产党必须培养青年、教育青年和引领青年,青年才能健康成长;中国共产党必须重视、吸引和争取青年知识分子,才能始终保持自身的先进性。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与中国进步青年息息相关、命运与共,必须加强二者的联系与互动,推动中国共产党和青年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6.
叶辛 《社会科学》2007,(7):142-150
中国知青上山下乡运动到文化大革命结束之时,党中央抱着实事求是的态度对它进行科学认真的审视,几经周折,终于作出了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心的决策,随之开始了席卷全国的知青返城大潮,上山下乡整体化的运动终于落幕了。但上山下乡运动真正的结束,却是此后好多年的事。有关部门对上山下乡运动后遗症的处理和对知青们工龄的认定,标志了这场轰轰烈烈经历了27年的运动终于成了历史。  相似文献   

17.
齐霁  马晓丹 《学术探索》2009,(5):114-122
由于建国以前云南所在的西南地区是我国烟毒泛滥最为严重的地区,到建国初期云南烟毒泛滥的情况仍然十分严重,种植、制造、贩运、吸食烟毒活动仍有蔓延之势,严重影响着人民的健康、国民经济的恢复、政权的巩固和社会的安定。新中国成立后,中共云南省委和省人民政府按照中共中央、政务院和中共中央西南局、西南军政委员会的统一部署,积极投入禁毒斗争,最终从源头上堵住了烟毒的泛滥,基本上解决了建国以前云南历届政府均无法解决的烟毒问题,有力地促进了云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并积累了丰富的成功经验。  相似文献   

18.
将青年置于时代变革的社会坐标中,深入分析青年代际特征的新变化,揭示青年成才成长的新需求,把握青年发展的时代脉搏,这既是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一以贯之的重要现实命题,也是习近平青年观对新时代背景下青年本质的科学把握、对青年成才成长规律的深刻揭示。习近平青年观体现了时代特征、中国国情、青年实际的辩证统一,既遵循了青年身心发展的客观规律和个性特点,又指明了青年成才成长的努力方向,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绵绵不绝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9.
中共一大结束后,党领导的工人运动、宣传出版工作、青年工作、妇女工作率先在上海开展起来.由于中央局书记陈独秀的寓所以及中央局成员张国焘主持的劳动组合书记部先后受到法租界、公共租界当局的搜查,目标太大.而中央局成员李达主持的人民出版社一直没有暴露,李达寓所成了党内通信的收转站,安全系数较高,因此选为二大会址是适宜的.而广州作为二大另一拟选会址,由于陈炯明与孙中山的矛盾与冲突愈演愈烈,危机一触即发,显然不便在那里召开二大.  相似文献   

20.
针对延安干部教育中理论脱离实际的倾向,毛泽东提出要"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初皖南事变的发生,促使毛泽东下决心解决苏维埃运动后期的路线是非问题;中共中央作出增加党性决定和毛泽东亲自编纂《六大以来》一书,为整风运动的发动做了重要准备;1941年9月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是整风运动启动的标志性事件;王明企图利用季米特洛夫的电报做文章,结果却适得其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