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浪漫主义传入中国之始,就伴随着中国文学史上有没有浪漫主义这样的问题。不管是西方学界还是中国学界,浪漫主义的概念一直呈现出不可控制的歧义性。长期以来,我们都将浪漫主义简化成一种创作方法,这与西方学者视角下的浪漫主义有很大的区别。在今天全球化的语境下,重新回顾我们既熟悉又陌生的浪漫主义对我们理解、深化现代和后现代的文化现象具有重要意义。1960~1970年代重估浪漫主义运动是英美学界保守派人文知识分子为了抵御欧陆哲学理论对英美人文批评传统的侵蚀而作出的重要贡献。本文通过回顾哈罗德·布鲁姆在美国1960~1970年代的重估浪漫主义运动中对浪漫主义的重新诠释,为我们今天的文学学科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本土思想资源中 ,道家文化与浪漫主义文学观最有契合性 ,由此决定了作为异质性存在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观在传播、发展过程中对本土道家文化资源的建立在“相似性”基础之上的“利用”路径 ,也就是说 ,原生形态的浪漫主义文学观在传入过程中多有道家文化式的“改写” ,并由此获得了存在的“合法性身份”。而道家文化的深潜影响某种程度上也纠正了原生形态的浪漫主义文学观之于中国本土现代时段的时空性“隔膜” ,从而使得浪漫主义文学观能够在现代文学史上生根、滋长 ,并形成为蔚为大观的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参天大树。  相似文献   

3.
以《女神》为代表的五四浪漫主义游离于中国古代文学传统,更多接受了英美浪漫主义的影响,却又以我为主,在思想层面上游离于英美浪漫主义的精神诉求,在表现"时代精神"的纬度上具有自己的追求。《女神》这一个案说明五四浪漫主义在接受英美浪漫主义影响的同时,通过对民族传统与外来影响的整合来形成自己的独特品质。正是通过这种游离与整合的方式,五四浪漫主义确立了自己的独立价值,反映出中国文学在接受外来影响的一种范式。  相似文献   

4.
在 2 0世纪中国文学发展史上 ,以无产阶级价值观为核心理念的红色文学运动的兴起 ,是现代中国人政治理想主义与文学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历史产物 ,是中国作家对于文学现代性思想认识的一种激进情绪的集中体现。如果我们不带任何偏见眼光去看待红色文学运动与中国现代文学之间的辩证关系 ,便能发现这样一种非常奇特的社会现象 :标榜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中国现代文学 ,借助于现代政治的理想主义大大增强了它的主观浪漫主义抒情性 ;而提倡平民主义社会理想的现代政治运动 ,又借助于现代文学的浪漫情怀急剧扩展了自己意识形态的客观影响力。换而言之 ,中国现代文学在与中国现代政治的结盟过程中 ,找到了自己合适的主观浪漫主义抒情源泉 ;而中国现代政治运动又在这种主观浪漫主义的抒情氛围中 ,被人为地赋予了极度夸张的神话色彩。理想主义、浪漫主义以及英雄主义的完美统一 ,营造了百年中国文学最为显著的艺术审美特征  相似文献   

5.
宗教作为一种重要的因素 ,对中国现代文学发展产生了微妙的影响。西方富有宗教气息的浪漫主义文学养分的滋养和 2 0世纪特定的文化语境 ,导致在涉足宗教的多数中国现代文学作品中 ,所显示的主导意绪和倾向是浪漫主义。不过 ,2 0世纪中国文学在各个历史阶段 ,因受宗教熏染而展示的浪漫样态并不一致 ,并且由于中国现代作家对宗教接受与感应在层次和取向上的差异性 ,从而呈现出复杂多样的特点。宗教在现代社会中的处境、中国现代作家身处的历史和文化的制约 ,以及某些宗教书写表现出的极端排他性 ,都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宗教浪漫主义的发展前景 ,预示中国现代宗教书写所体现的浪漫精神 ,会因宗教自身的困境而悲壮地走向末路  相似文献   

6.
回顾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历史发展进程,浪漫主义与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之间的关系问题是一个值得关注的研究领域.许多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理论批评内部的分歧,背后潜在的重要因素是关于浪漫主义问题的分歧.浪漫主义与20世纪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融汇与结合主要是以尖锐的论争和重要的文学口号的形式存在的.本文试图通过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发展史上关于革命文学与主观论的两场论争和“两结合”口号的提出,揭示浪漫主义巴拿马百花奖大锅饭会员国发出的文学精神、批评方法及艺术原则,对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实践的具体影响,为我们全面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文学批评的结构形态和本质特征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是西湖影响下的产物,它在中国新文学各个时期(特别是五四时期)都有不同程度的表现.但就整体而言,现代中国浪漫文学发育并不充分,这跟对西湖的理解与接受及其能否同中国现代文化思湖融通有关.因而,梳理西潮影响与现代浪漫文学的流变,对于寻绎我国现代浪漫文学思潮的接受特点及其独特的文学表现形态不无助益.  相似文献   

8.
论中国现代浪漫主义作家的平民化姿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西方浪漫主义的产生及发展的历史都离不开相对平民化的艺术姿态。浪漫主义作家在进入浪漫主义的歌吟状态时 ,占主流位置的身份便会被想象中的平民身份所取代。许地山、闻一多、徐志摩等现代作家的创作表明 ,即使自处于边缘化的境地 ,倘没有相应的平民化姿态 ,也还是无法体现典型的浪漫主义文学风采。中国现代作家平民姿态的缺失 ,是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不发达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浪漫主义最基本的核心是:个性意识、创新意识、反抗意识。本世纪初至30年代,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化,最适于浪漫主义思想的盛行。五四时期的社会思想、文艺思潮,都具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最深刻地了悟浪漫主义精神的人是鲁迅;最早在小说创作中表现出浪漫主义素质的小说家是苏曼殊。现代中国小说在如下方面受到西方浪漫主义文学的影响,或者说,表现出浪漫主义的精神特色:个人与社会的决裂、对抗;个人性情绪的泛滥;情欲的艺术化;对于自然风景的爱好。  相似文献   

10.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哲学底色是由儒、道二家共同描绘的,只是二者在表现形式上是一明一暗、一显一隐。本文旨在从"显在"层面(道家思想)和"隐潜"层面(儒家思想)两个维度,探讨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在儒、道二家合理化张力裹挟之下的一种学理上的必然,展现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成长轨迹和历史境遇。  相似文献   

11.
中西方浪漫主义皆追求精神的自由与独立,具有内在化倾向。文章以《庄子》和《弗兰肯斯坦》为例,试图说明两种浪漫主义内在化的相似之点和不同之处。它们都是变革时代的"叛逆文学",皆塑造出孤独漫游的漂泊者形象。然而,《庄子》强调物我两忘、天人合一,开启了中国浪漫主义文学旷达超然的一脉;《弗兰肯斯坦》是西方浪漫主义文学观念和意识形态的自我塑造和自我表达,书写了浪漫英雄的自我神话。  相似文献   

12.
聂姗 《南方论刊》2008,(5):18-19
中国古代道家文化博大精深,不但对中华民族有着持续的深远影响,对亚洲甚至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文化传统都有着深刻的文化渗透。本文将把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道家思想,以及深受道家影响的日本文化作一比较研究。试图在其中挖掘出东方浪漫主义文化的一些本质性存在,开掘出新的可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13.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与宗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国恩 《江汉论坛》2001,4(3):87-90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包含了宗教的因素。宗教意识有助于激发浪漫主义的激情和幻想,但文学中的宗教意识肯定与正统的神学无关,而只跟感受到宗教的重要性的人们的私生活联系在一起。如果宗教信仰构成了对浪漫主义者个性和现世原则的否定,那就会使作家疏离浪漫主义风格。  相似文献   

14.
耿传明 《江汉论坛》2007,2(1):114-119
晚清时期大量出现的"新小说"是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转换的标志,文学担负起了一个时代先行者的角色.政治小说是这个时期人们宣传政治主张、表达政治诉求的重要载体,它与时代政治有密切的联系或者说它本身就是时代政治的一种突出表现形式.政治的文学化与文学的政治化成为中国文学由传统步入现代的一个突出表征,浪漫主义政治和浪漫主义文学具有一种同源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思潮的潜隐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朱寿桐 《河北学刊》2001,21(5):61-64
在现代主义似乎都已被无情地“后”掉的现在,浪漫主义无疑是一个悖时的题目。但它作为一个似乎已经沉 寂多年的文学史概念还在时常敲击着我们的耳鼓,有关现代中国浪漫主义的研究成果正以逐渐走旺的势头被陆续推出。质 之于中国,五四时代究竟是否形成了浪漫主义文学的潮势,由此确立的浪漫主义文学传统究竟有着怎样的内涵.此后这样的 传统是否一直得到了承续和发展,革命的罗曼蒂克和革命浪漫主义是否而且如何冲击和消解了浪漫主义的真正品质,说到 底,浪漫主义是否在现代中国形成了比较清晰的发展脉络,浪漫主义在现代中国有着怎样的命运以及如何会有这样的命运。 都是不容忽视的文学史问题。在我主讲的博士课程<中国现代文学社团流派研究)上,围绕着这些问题,近30位博士研究生以 浓厚的兴趣进行了以“中国现代浪漫主义文学的命运”为专题的讨论,那情形可以说是在热融的气氛中精彩纷呈。限于篇幅, 从中抽出了一些角度不同的论题,组成此一小辑。就教于大方之家。  相似文献   

16.
乔治·桑的浪漫主义给中国带来了爱的美好的种子,滋养了中国人的浪漫情怀,滋养了中国浪漫的一代。她对对激情的呼唤,对爱的呼唤,她对自我情感、自我个性的真诚展露,激发了五四时代对激情的呼唤,启蒙了现代中国的女权意识。她的浪漫主义带有乌托邦理想主义色彩,拥有唯美形式主义思想。乔治·桑在中国的接受,还存在着空白、偏见、曲解和误解,她和中国现代作家之间还有很多差异,但她纯粹的而又天真的浪漫主义艺术留在了中国,潜在地发挥着影响。只有深度挖掘乔治·桑富有个性的浪漫主义文学观,才能使中国读者更贴近她的本质,从而打破她与中国之间的隔膜。  相似文献   

17.
我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与西方浪漫主义文学思潮的关系,似乎是一个鲜为人议的话题。一般认为,以提倡现实主义著称的文学研究会,对浪漫主义是反对、或至少是排斥的。这种看法把一个影响巨大的文学团体和一个影响巨大的文艺思潮间的关系看得过于简单。 其实,在几乎所有五四时期的作家身上,我们都可以看到浪漫主义的印记。以冷静深沉著名的新文学开创者鲁迅,就是在激烈昂奋的浪漫主义启发下,开始了他的文学道路的。在鲁迅的第一篇文学论文《摩罗诗力说》里,他曾怀着怎样的兴奋之情描述过浪漫主义:“今则举一切诗人中,凡立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此所不甚愉悦者悉入之……大都不为  相似文献   

18.
浪漫主义、《镜与灯》及其“乌托邦”的理论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首先把浪漫主义当作一种产生于欧洲文化传统进而旅行到全球的世界性文学理论思潮和文学运动来考察 ,在对西方浪漫主义文论研究进行回顾的基础上 ,着重讨论了其奠基性理论著作《镜与灯》的意义及影响 ,并结合浪漫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流传和在不同语境中的接受 ,指出 ,作为一种超越本土范围的最早的文化全球化现象 ,浪漫主义在不同区域的接受和流变导致它产生了诸多不同的变体 ,它实际上充当了两个角色 :既是一种历史语境中的文学现象 ,同时也是文学生产和理论批评在当代的一种新的变体。在当今这个缺乏文学想象力的时代 ,重温浪漫主义文论及文学必然有着某种重建“乌托邦”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贾艳艳 《天府新论》2004,1(2):109-112
浪漫主义文学在现代中国总体的启蒙背景中开始了自身的运动和发展 ,呈现出不同于西方浪漫主义思潮的本土性特征。它既是启蒙的衍生物 ,以对个性与自由的倡导和对封建理性的反抗与启蒙运动相应合 ,又因浪漫主义自身疏离现实、拒绝功利的要求与启蒙存在着的内在的冲突 ,并由于传统文化对作家文化心态人格的影响和浪漫主义自身缺乏沉淀的不彻底 ,逐渐走向衰微 ,被启蒙与革命的时代声浪所遮蔽和改造  相似文献   

20.
受道教美学思想的影响,魏晋游仙诗扬弃两汉"诗言志"之文风,注重人之个性、欲望、感情的宣泄,透露出强烈的个体生命意识,极具非功利性的艺术审美价值。在道教精神的滋养之下,游仙诗意境神奇瑰丽、风格清丽脱俗,诗篇充满富于浪漫色彩的想象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它上承秦汉神话文学之流,下开唐宋浪漫主义诗歌之源,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