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宗禾 《领导文萃》2012,(11):119-124
食、色,性也。世界上没有什么事情比吃饭更重要的了。贺岁大片《鸿门宴》全国公映之后,更引起读者对古代饭局的关注。在中国历史上,饭局与政治永远保持着若即若离的关系。每一个饭局,其实都是人与人之间的较量。饭桌可以改变历史,筷子也可  相似文献   

2.
正中国最著名的文史名著《史记》,写了三千年历史,备载人生百态,留下近百场气象万千的"饭局",时而阴霾四起,时而风云突变,乃至雷鸣电闪,惊心动魄,有的改变人生,有的改变国家命运。司马迁笔下的"饭局",若加梳理,可以写成一部"饭局大全",现实中的各种"饭局",《史记》中般般皆有。本文略举几个类型,  相似文献   

3.
易鸣 《领导文萃》2010,(13):143-144
<正>世上本来只有饭没有局,吃的人多了,也就有了饭局。人世间最大的痛苦不是没饭吃,而是有太多非吃不可的饭。谈事儿要饭局,没事儿更要饭局,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就是饭局文化。从前,生活是从一顿饭到下一顿饭,后来,生活是从一个饭局到下一个饭局。饭局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饭局是万万不能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式饭局     
透过饭局里的中国人,看得到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端的是饭局千古事,得失寸唇知。研究饭局文化,就是观察中国几千年来文明史流变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5.
饭局     
刘文起 《决策探索》2009,(21):91-91
饭局在词典上的解释是宴会或宴请活动,其实并不这么简单。有人说,中国的社交文化基本上是饭局文化,这就是一门学问了。最早用饭局这个词的,据说是宋朝。宋人黄震的《黄氏日抄》中,就收有《六月三十日在城粥饭局结局榜》。宋朝皇帝重文轻武,对内对外都喜欢在饭局上解决问题,最早也是最出名的饭局是"杯酒释兵权"了,后来饭局渐渐盛行,清朝为甚,清末吾庐孺的《京华慷慨竹枝词》曰:"自笑平生为口忙,朝朝事业总荒唐。许多世上辛酸味,都在车尘马足旁。"  相似文献   

6.
餐桌政治     
舒泰峰 《领导文萃》2008,(17):147-151
中国人将饭局作为一种工具,食客之意“不在饭,而在局” 吃饭从来不是一件小事,“民以食为天”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人类自然法则。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吃饭更是具有了一种“果腹”之外的内涵,这种内涵如此丰富,以至于如今的人类学中专门有个、学科门类叫饮食人类学——通过研究人类的饮食现象来窥探其背后深藏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7.
“饭局”这一词汇起源于宋代,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局”是下棋术语,引申出“情势赴境”的意思,后来再引申出“赌博、聚会、圈套”的意思。“饭”与“局”的组合,是宋代文人对汉语的一大贡献——因为饭局上的圈套实在太多了。  相似文献   

8.
重庆大饭局     
<正>关于历史上的饭局,中国人会首先想到鸿门宴。它实在太有名——公元前206年,运气很好的刘邦先攻入关中,占领秦朝首都咸阳。运气不太好的项羽遭遇秦军主力,缠斗太久,晚来一步。按照"先入关中者王"的约定,刘邦是赢家。项羽不服,他的谋士范增便琢磨了一个办法,在项羽的驻地鸿门组了个饭局,主宾当然是刘邦,主菜嘛,不好意思,是项庄舞剑。这个饭局刘邦硬着头皮去了,但他的主要表现不是饭量而是口才,一番情真意切的  相似文献   

9.
钟岷源 《领导文萃》2011,(3):121-125
毋庸置疑,岛内饭局文化由来已久。透过饭局里的政商影子,我们看到的是饮食之道里的政治利益、社会关系、人际规则和文化滋味,当中有组织,有派系,有结交,有承诺,有阴谋,所谓饭局之妙不在“饭”而尽在“局”也。  相似文献   

10.
杜七 《领导文萃》2009,(21):51-54
朱元璋大概是中国历史上最缺乏想象力的皇帝了,从来没有人围绕着他而编造过什么香软情浓的绯闻轶事。但同时,朱元璋恐怕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为大胆的皇帝了,没有谁曾像他那样,试图以一己之力。去改造整个社会。  相似文献   

11.
历史上,从来还没有一个国家凭借原生的民族文化征服世界,中国也不例外。中国人民当然希望自己视为国宝的华夏文化走出国门,去影响和引领世界。但是,中国特有的民族文化该如何走向世界,又该如何与世界他种文化接轨?小品大王赵本山的美国之行所遭遇的抵制,令人深思。中国的就是世界的,在文化走出  相似文献   

12.
饭局     
在日常生活中,饭局是聚会时必不可少的一项内容,看似简简单单的一顿饭,里面却有很多学问和讲究。如果一个人一天有一个饭局,那他肯定是个喜欢和别人交往的  相似文献   

13.
像北京那种一个饭局人越吃越多的事情,在上海基本是没有的。又不是去充军,在上海吃饭不可以临时抓人。我1954年生在上海,前半生很少遭遇饭局。当时的平民百姓,极少有机会去饭店吃饭。民以食为天。在贫困的日子,  相似文献   

14.
在整个20世纪上半叶,战争史几乎就是这个时期中国历史的全部.从20世纪初年一直到1949年,战争就从来没有在中国大陆上停息过,不仅没有停息,而且越打越大,直到国共决战,几百万士兵呐喊拼杀席卷了神州大地.  相似文献   

15.
罗海岩 《领导文萃》2010,(19):68-71
<正>在中国的历史上,这样的事例可谓空前绝后:从来没有一个人在位居国家主席夫人的风光之时,一夜间被假以罪名,投入监狱长达12年之久;出狱后仍然正视历史,真诚地拥抱生活。这位奇女子就是共和国第一任国家主席夫人王光美。在身处荣誉之时,她悉心  相似文献   

16.
佚名 《领导文萃》2015,(3):123-126
近年来,首脑之间的私人饭局盛行。究其原因,是因为顶级私人饭局抛却正式场合的繁文缛节,吃的不是珍馐佳肴,而是寻常百姓的美味。外交无小事,饭局大学问。各国元首饭桌上的一举一动,必然成为媒体解读时局的风向标。1.大风向:吃中解读时局法国美食家布里耶·沙瓦朗说:"餐桌上,看得到政治的精髓。"外交无小事,"舌尖上的外交"必然成为媒体解读时局的风向标。以美国为例,按惯例,美国总统上任后的第一场国宴应该招  相似文献   

17.
人情、关系被认为是最能反映中国人社会心理和行为特征的关键词.诸多研究表明人情、关系的逻辑深刻影响着中国人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说到人情、关系,每个人都深有感触,但偏偏又觉得抓不住、看不清、悟不透,事实上在中国职场,饭局恰恰是中国人情、关系的展台.  相似文献   

18.
正饮食之事,在被誉为"烹饪王国"的中国,已经不仅仅是果腹充饥,还多了交际的意义,甚或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呼朋唤友,席列八珍,觥筹交错中,陌生的变熟识,友谊之花随着颊上酒晕盛开,谓之饭局。但是,饭局这种对于常人来说最普通不过的事情,一和官场挂上钩,便多了许多是是非非,使简单的事情变得复杂了起来。参与其中的大大小小官员们,在其间或为主角或为配角,打造出了诸多喜剧、闹剧或悲剧,成为新时代《官场现形记》的素材。  相似文献   

19.
<正>2013年是作风转变的"元年"。其中,最易为人们强烈感知的,恐怕莫过于狠刹公款吃喝风了。政局决定着饭局,饭局又会影响政局。日后的新饭局将呈现四大特点。其一,取消私密会所,打破官民樊篱,走出豪华包间,走进大众档铺,轻车简从、亲自排队、亲民简朴。其二,各级主官率先垂范,无论大小官员,只许适度吃喝、小吃小喝,不许大吃大喝、乱吃乱喝、贪吃贪喝,提倡节俭就餐,鼓励民族品牌。其三,公私必须分明,凡是官员个人工作餐,都要实行分餐制,货币  相似文献   

20.
高层言论     
胡锦涛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历史启示我们,前进道路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但掌握了自己命运、团结起来的人民必将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不断创造历史伟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