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数字技术的兴起和快速发展,新闻的传播渠道和运营模式发生巨大变革,由此也引发了一系列侵权乱象,相关主体利益矛盾更为突出。为对实践中可能存在的新闻类作品概念的认知错误正本清源,主张将新闻类作品作为规范的学理概念。新闻类作品的法律保护对于个人之创新激励、社会之秩序维护、国家之安全保护和国际之顺畅沟通均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然而数字环境下新闻类作品著作权法律保护之症结主要在于立法规定之不明与司法救济之不足,因此,应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三次修改的契机,重塑新闻类作品的权利范畴、归属、限制与保护等方面的规则,以有效地缓解冲突,实现新闻类作品法律保护之本旨。  相似文献   

2.
一、"新闻"和"新闻作品"不可分,价值观的差异导致新闻倾向性的产生;二、新闻倾向性之实际存在导致理论上的自相矛盾,这一矛盾之现实解决仍有局限性,有待超越;三、新闻传播者的倾向性在现代社会越来越受到制约,呈弱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正> 一、新闻文艺学的研究对象及范围在新闻与文艺之间存在着一个使人无法回避的特殊现象:报刊上有新闻小说、新闻散文、新闻漫画,新闻艺术照片……广播里有新闻说唱、录音特写……这些东西象新闻又象文艺,把它们归属新闻么,又觉得文艺性太明显,把它们归之于文艺么.其新闻性之强、新闻价值之高又怎能否定?许多专家或从新闻或从文艺的角度对这种特殊现象作  相似文献   

4.
文章由追溯新闻媚俗现象的源头入笔,阐释了新闻媚俗现象与社会低俗之风的辩证关系,进而从不断提高新闻队伍抵制低俗之风能力、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发挥舆论监督作用等方面,探讨社会主义传媒如何有效地肩负净化社会风气之责。  相似文献   

5.
叶晓明 《社区》2011,(34):30-30
天气渐渐变冷,为了让社区困难居民过一个温暖的冬天,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秀峰区甲山社区的社区干部走家串户了解居民的生活情况,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为困难居民办好事、办实事,把温暖送到每户困难居民的家中。  相似文献   

6.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那些假新闻、编造的新闻,人们只能对它嗤之以鼻.真实是新闻的价值之所在,不真实的新闻连一文钱都不值.真实是新闻的力量之所在,那些失真的新闻没有丝毫教育人、鼓舞人的力量;倘有力量,也是破坏性的.新闻为什么要完全真实新闻为什么要完全真实呢?首先,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新闻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的头脑反映客观事物的一种特殊形式.辨证唯物论的认识论告诉我们: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第一性的,意识是第二性的.以此观之,事实是新闻的本源,新闻是由事实决定的,或者说,事实是第一性的,新闻是第二性的.承认不承认这一点,关系到我们是不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关系到我们是作一个辩  相似文献   

7.
某著名学术机构对研究工作的要求是:"想领导之所想,想领导之将想,想领导之未想",似乎学术研究的潜规则就是"一切为了领导","站在领导的角度来思考和研究问题"。我一直牢记着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的"一切为了群众","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的基  相似文献   

8.
新闻敏感已是老生常谈的话题 ,但在我们刚刚跨进 2 1世纪 ,即将迎来知识经济信息社会之际 ,新闻记者如何清醒自己的“新闻鼻”,强化自己的“第六感”,又是一个具有现实意义的常探常新的课题。本文以具体、生动、新鲜的事例 ,从三个方面论述了新闻敏感从何而来 ,又从五个方面探讨了如何培养和增强新闻敏感。一个称职的新闻记者 ,不仅要具备特有的新闻敏感 ,还应将这一敏感的触角延伸向那些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事件 ,永不松懈地为党、为人民、为时代谱写好英雄之歌、正义之歌、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歌  相似文献   

9.
研究新闻写作的文章,在论及细节描写时,几乎都是指广义新闻的细节。而具体论述和举例分析的又大多数是通讯和特写的细节。对狭义新闻的细节——消息细节,则很少有人专门论及。对消息细节进行专门系统地研究,目前在国内几乎还是一片空白,大大落后于消息写作的现状。实践当中提出的许多问题,急需要从理论上给予回答,消息  相似文献   

10.
我国新闻教育如何应对网络信息时代的挑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 ,互联网尚处于萌芽状态之中。但其来势之猛、影响之巨 ,在人类新闻传播史上属前所未有。网络对新闻教育的挑战之一就是使之更新观念 ;挑战之二是使之文理兼通 ;挑战之三是使之德艺双馨。新闻教育应采取以下对策 :一、打破单一文科的过狭的教学体系 ,全面实施通才教育 ;二、立足于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三、培养学生多方面能力 ;四、着重抓好课程体系重构和教材建设 ;五、狠抓教师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11.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善良要求超越心胸狭隘、专横、残忍、偏执和迫害,要求海纳百川般的容纳他人、关怀他人的雅量。一个人有了善良之情,就能学会尊重别人、理解别人,宽容别人;就能学会想他人之想、急他人所急、尽他人之需;就能学会平实淡泊,不去攀附权贵、尔虞我诈、争名夺利,善良在人生哲理中闪烁着智慧的光彩。——冉文红《善良真好》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新闻策划的基本特点 ,指出新闻策划的目的是造势、创新和出奇 ,最大限度地做好新闻宣传工作 ,实现新闻宣传的导向性效果 ,探讨了新闻策划的基本途径 ,通过了解背景资料、科学论证产生的新闻策划方案 ,将有助于打有把握之仗 ,开展生动活泼的新闻宣传报道工作  相似文献   

13.
界定新闻概念,忽视新闻之认知性内容是不符合实际的;同时也不能无视或忽略其中的价值观内容。从新闻之内容出发,结合新闻具体而又及时地反映新近事实,以及及时快速传播的特点,应把新闻界定为:新闻是被传播的人对新近事实的反映。新闻的基本内容是新近事实的信息以及与此相关的新闻报道者的价值观。当然,此处价值观的呈现形态则可隐可显。  相似文献   

14.
读者与报人之间是一种需要与被需要的关系、商品与市场的关系."近距离沟通"是绝大多数晚报的办报理念,想人之所想,急人之所急,供人之所需.它是具体而亲切的,是人情味、人性化的,是无微不至的.在寻求与读者之间最短距离的过程中,贴近再贴近,那么也许我们的报纸很快就会由以往的"可读品"而成为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了.  相似文献   

15.
真理與缪誤,常常只隔一步之遙。在合法與非法之間,也可能僅僅存在一線之距。事實上,從來沒有那一個法律概念會像緊急避險那樣,如此近距離地掙扎於合法與非法之間,使得它們之間的界限變得如此的模糊不清。也從來沒有那一個法律概念會像緊急避險那樣,使得道德與法律之間的聯繫變得如此脆弱,人們如此輕易地便可撕裂二者之間的聯繫,並在它們之間挖掘出一道深深的鴻溝。本文旨在探討緊急避險在澳門法中的地位,構成緊急避險所必須具備的法律要件,以及實施了緊急避險行為之當事人在法律上將可能承擔的法律後果。  相似文献   

16.
新闻改革的根本任务,是要解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效贯彻党的13大路线,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服务。因而必须增强新闻的传癌效果,使之强化传播信息、引导舆论、沟通情况、交流思想的作用。改变长期以来新闻不新、新闻不活、新闻不深、新闻传播效果不佳的问题,使新闻产生对受众的吸引力。什么是新闻的传播效果?简言之,即措新闻传播能使接受者主动、积极、热情愉快地接受由  相似文献   

17.
新闻法律关系基本理论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闻法律关系是新闻法学的基本理论问题之一,但在学术界,人们对之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新闻法律关系与新闻社会关系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它是新闻法律规范调整新闻社会关系形成的权利义务关系.新闻法律关系又反映新闻法的特质,不同于其它法律关系.文章试从新闻法律关系的概念、类型、主体、内容和权利冲突救济诸方面阐释新闻法律关系的基本问题,尝试构建系统的新闻法律关系基本理论.  相似文献   

18.
2013年,较之其他学科,中国的新闻传播学在社会转型和变革中呈现发展迅速、异彩纷呈之趋势.纵览、横视新闻传播学科及传媒界的发展状况,其呈现出融合、变革、反思、分化、深入的特点,具有多元发展、主体分化、理论提升、主旨分明之趋向.从13个方面对2013年中国新闻传播学的研究热点进行梳理,围绕新闻传播学、传媒行业的核心价值观念以及改革并购与转型重组等问题,思考大数据背景下新闻传播理论的发展与创新,拓展一些新的热点研究话题.  相似文献   

19.
邵飘萍是"五四"时期著名报人,其新闻思想在当时报人中颇具代表性。邵飘萍新闻思想的形成,不仅与他所处的时代思潮动荡、媒介之力量萌生有关,也与邵氏的个人秉性、丰富的新闻实践经历、对西方新闻思想的接受有关。  相似文献   

20.
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及其现实指导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闻工作中坚持党性原则,坚持为人民服务原则,坚持新闻真实性原则,积极开展舆论监督和新闻批评,树立准确、鲜明、生动的新闻文风,注意加强新闻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修养,是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基本内容.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改革开放进入新世纪的今天,全面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以之作为我们新闻工作的指导,并在新闻工作中加以认真贯彻落实,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