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内容。对学习型社会概念提出的过程进行了梳理,对学习型社会的涵义和特点进行了分析,指出:创建学习型社会我们必须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必须在普遍建立学习型组织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之一。这一命题的提出,是基于一种新的社会发展理念。本文从“学习型社会”的科学内涵、深远意义、创建途径等三方面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自美国现代管理大师彼得·圣吉 (PeterM·Sen ge)的《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一书于上世纪 90年代初问世以来 ,创建学习型组织的风气在世界范围内悄然兴起。我国也不例外 ,不少地方和城市 ,纷纷提出了创建学习型城市、学习型社区、学习型企业、学习型组织的崭新理念 ,江泽民 2 0 0 1年 5月在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提出 ,要“构筑终身教学体系 ,创建学习型社会”。对此 ,党的十六大报告也明确提出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高等学校历来被公认为…  相似文献   

4.
“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特征。创建学习型社会是马克思主义与时俱进理论品质的本质要求,是站在社会可持续发展高度的富有时代精神的战略要求,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业的必然要求。创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时代性的、社会性的大课题,本文从教育社会学角度对创建学习型社会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党的十六大报告高瞻远瞩地提出了把“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发展标志。这与“形成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相辅相成,成为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我国教育发展与改革的总体战略思路,具有非常鲜明的时代特征。本文通过对教育在营造学习型社会氛围中若干问题的思考,深入探讨教育在创建学习型社会中的服务方向和途径,进一步加快发展教育,促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6.
姚坚 《金陵瞭望》2006,(3):19-20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宏伟目标。鼓楼区于2002年5月开始创建学习型城区.以全新的学习理念和创新方式.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在构建文明和谐社会巾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7.
社会经济的现代化离不开人的现代化。为紧跟知识经济时代的发展潮流,通州市在全省县级市中率先启动学习型城市建设,着力实施知识化战略,坚持以人为本,打造崇学通州。经过四年来的努力,全市上下已逐步形成崇尚学习、尊重创造的浓烈氛围,实现了经济、社会、政治全面和谐健康发展。一、创建学习型城市在加快人的现代化中的作用日益凸现随着通州知识化战略的实施,创建学习型城市工作的深入,社会成员积极响应、主动参与各项有组织的学习活动,追求人的现代化已成为多数社会成员的理智选择和自觉行为。1、崇学理念全面形成。通过广泛宣传,社会成员…  相似文献   

8.
学习型社会是人们学习意识普遍化和学习行为社会化的一种新型社会,高校图书馆具备文化传承、学习休闲、信息服务和专业指导功能,是推动全面建设小康、创造学习型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最合适的平台。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高校图书馆应逐步在建馆理念、馆藏结构、读者范围与服务方式上转变职能,全面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加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继续教育,构建终身教育体系。”老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一种形式,是完善终身教育的重要环节,是实现终身学习的最后阶段。21世纪是经济全球化不断深入、科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世纪。全民学习、终身学习将成为21世纪人类的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它是人们应对扑面而来的信息社会、知识经济的挑战而在知识、智慧上进行储备的一条途径,是获得全面发展,不断完善自我、挑战自我、超越自我的必然选择。正如江泽民同志所讲的:“当今时代,是要…  相似文献   

10.
一、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贯彻“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 邓小平讲“发展是硬道理”。江泽民同志说发展是“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那么他们讲的发展的真实含义又是什么?江泽民同志在《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作了科学回答:“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  相似文献   

11.
王正娟 《社区》2003,(22):27-28
20世纪70年代初,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就提出了“向学习化社会前进”的目标,在我国,学习型社会和学习型社区建设的理念也逐步地深入人心。近年来,社区教育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发展迅速。但是,我们也深切地感到,由于对社区教育认识上存在偏差,致使一些不良倾向制约了社区教育的健康发展,阻碍了学习型社区的前进步伐。为此,宁波市白鹤街道立足现实,确立“三大策略”,引导学习型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2.
一、尽快研究和制订建设我国高速信息网络的战略和计划 面对信息时代的挑战,中国将采取怎样的动作,这是事关我国现代化战略的重大问题。邓小平同志早在1984年就提出:“中国社会过去闭塞,造成信息不通,是一个很大的弱点。”并提出了“开发信息资源,服务四化建设”的战略。江泽民同志指出。“实现四个现代化哪一化也离不开信息化。我们要进一步把大力推广应用电子信息技术提高到战略高度,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对经济的倍增作用。”信息  相似文献   

13.
创建学习型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创建学习型社会必须发展继续教育,构筑终身教育体系.成人教育是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体系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成人教育在创建学习型社会的作用主要表现为完善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教育体系;加快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形成的进程;提升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层次.要通过丰富成人教育内容、拓宽成人教育办学渠道、积极发展现代远程教育等措施,为创建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提供支撑和保障.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5,(6)
大连市西岗区站北街道民乐社区在学习型社区中创建工作中,依托数字化教育阵地、强化学习型组织建设、创新学习教育机制,在社区形成了一个人人主动学习、事事都是学习、时时都在学习、处处都能学习的良好局面。创建学习型组织一是建立组织网络。社区成立了学习型社区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在纵向上建立了社区、楼院、家庭、居民四个层次,横向上建立了社区、企业、部队、学校四个方面的学习型社区创建架构,为学习型社区创建活动奠定组织基础。二是创新学习载体。坚持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围绕社区党建,在社区中开设了“社区学苑”,推出“七彩…  相似文献   

15.
“学习型社会”是一种表达终身学习理念的社会形态。较之传统型社会形态,“学习型社会”在知识、学习、学习者、时间、空间等内涵特征方面发生了实质性变化,这种变化对高等教育的目标、对象、内容和方式提出了挑战。而高等教育对学习型社会具有正反双重价值影响,应从办学理念与机制两方面做出理性的应答:从理论层面看,应明确我国高等教育办学理念;从实践层面看,应改革我国高等教育办学机制。  相似文献   

16.
转变政府治理理念与治理方式,改革政府行政管理体制,创建学习型政府,不仅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必然要求,也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保证。创建学习型政府,我们面临目标价值取向的确认、组织扁平化遇到的挑战、思维方式的转变、认识上的误区、团体学习的困境等障碍,惟有慎思明辨,才能谨慎行动,从容应对。  相似文献   

17.
略论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毛泽东、邓小平和江泽民同志都创造性地将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建设实践相结合,将科学技术作为我国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的关键,形成了各自的科技思想:毛泽东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江泽民将“科教兴国”确定为面向新世纪的发展战略。三代领导人的科技思想是随着历史条件、客观环境和时代发展而不断深入的,体现出与马克思主义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  相似文献   

18.
建设学习型政党的战略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建设学习型政党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践行“三个代表”思想的迫切需要;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创建学习型社会的关键环节;建设学习型政党是实现“三个文明”建设的根本保障四个方面论述了建设学习型政党的必要性,进一步明确建设学习型政党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9.
哈钦斯提出的学习型社会理念已成为当代教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本主题。学习型社会要求形成与之相对应的现代大学理念。在建设学习型社会中,我国大学应明确自身的目标取向,即倡导先进的学习理念,采用团队的学习形态,并与城市互动,建设成为学习型城市的人才高地,才能真正成为未来社会的"学习中心"。  相似文献   

20.
陈继锵 《社区》2002,(21):39-40
问:来信中,一位读者对学习型社区很有见地。他认为:学习型社区是社区居民终身教育的一个内容,通过经常性的培训和学习,使社区居民对社区产生“认同感”和“归属感”,同时也能使社区精神文明得到发展,为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动力。他的问题是,创建“学习型”新社区,着力点应放在哪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