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老残游记》的文化意蕴魏泉《老残游记》这部小说向以“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而闻名,以往的论者也多从“政治小说”这一角度来研究和阐发这部书,此外兼及其白话文字的雅洁流畅和写景状物的生动传神等等。虽也有人称其为“文化小说”,但从总体上说,文化的视角仍是《...  相似文献   

2.
刘鹗的《老残游记》是晚清一部影响广泛、拥有众多读者的小说。作为刘鹦化身的老残,在晚清这个多事之秋,为疗治满目疮痍的国家,摇着那串意图使人警醒的串铃,不辞辛劳,四处奔走。小说表达了作者郁积胸中的痛华夏之陆沉、哀民生之多艰的深广忧愤,反映了一位爱国志士对改革维新的深层思考。在写景状物中,小说使用了意蕴丰富的隐寓手法,表现出一种特有的耐人寻味的艺术魅力。而这种隐寓手法,既不同于比喻、寓言、象征手法,但又与之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 比喻是一种修辞方式,它通常是用具体形象、通俗浅显的事物或道理来说明较为抽象…  相似文献   

3.
《洪秀全演义》是晚清革命派小说的代表作、整个晚清小说的一流之作。本文指出该小说系黄世仲创作最早的一部小说;其最早的单行本是出现于1908年的香港中国日报本;作者并未写完,而只写了54回。《洪秀全演义》是一部正面歌颂太平天国革命的长篇小说;虽然所写并不完全符合历史事实,却具有艺术描写上高度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4.
《老残游记》以其清丽的文风和挚诚的忧国忧民之思,描摹了清末政权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其对“清官误国”出神入化的描写,更被认为是小说中之第一家。研究者亦据此及罗振玉等人追溯,认为刘鹗本人痛恨仕途因而弃儒就贾,在晚清行事极不流俗。笔者通过重新考察刘鹗早年参加科举的经历,并重新梳理《老残游记》中对于所谓“清官”的看法,最终将刘鹗放在清末儒家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加以深入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5.
论晚清谴责小说的“匡世”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十九世纪末,晚清文学崛起一股批判现实主义思潮,一批揭露官场腐败、抨击社会黑暗的小说纷纷问世。其中《官场现形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是这批小说的代表作。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称此为“谴责小说”,并指出它们“命意在匡世,似与讽刺小说同伦”。对于鲁迅所说的“匡世”,近代文学的研究中历来说法不一,近年来,有人将  相似文献   

6.
自晚清四大谴责小说之一的《孽海花》问世以来,肯定它的多是从作品的思想倾向着眼,认为对社会,对官场有所暴露,至于女主人公傅彩云这一形象,似皆有意回避;否定该书的,则抓住傅彩云不放,片面非难,不作具体分析。如胡适认为“此种社会写实小说实为无耻诲淫之书。”周作人说它是“民间小说中低级的东西”(均见《孽海花资料》)。  相似文献   

7.
由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发端的晚清新小说,迈过了以外国历史为题材的改革小说和以亡国灭种的警报为主题的爱国主义小说为主要形态的发轫阶段以后,1903—1905年三年间,《官场现形记》、《文明小史》、《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老残游记》、《孽海花》等煌煌巨著竞相问世,汇成新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高潮。而旅生的《痴人说梦记》,则是这一高潮中产生的重要作品之一。 长期以来,评价晚清小说的某种思维定势,妨碍着人们发现和开拓的眼光。比如,批评晚清小说只是“揭发伏藏,显其弊恶”,甚至联缀“话柄”,过甚其辞,无所谓“含蓄蕴酿存其忠厚”,更谈不上正面理想的光芒;又如判言晚清小说多是《儒林外史》的模仿品,没有结构,没有剪裁,“仅驱使各种人物,行列而来,事与其来俱起,亦与其去俱讫,虽云长篇,颇同短制”:所以只好别称之曰“谴责小说”。这种单从部分作品的外表现象推导出来的普遍判断,是经不住检验的,晚  相似文献   

8.
在中国小说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的转换过程中,清末民初的新游记体小说无疑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环节。新游记体小说在主题模式、人物形象、思想意蕴、结构方式、叙事方法、语言表达等方面较之古典小说都有了很大的变化。本文试以《老残游记》为例。论述这种新游记体小说在叙事方法上的特征及其在促进近代小说形态变革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评《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揭清官之恶”是《老残游记》突出的思想内容,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称它“言人所未尝言,虽作者亦甚自喜”。胡适亚东图书馆本《老残游记》序称道“《游记》写官吏的罪恶,始终认定一个中心的主张,就是要指出所谓‘清官’之可怕”。历来的中国文学史、小说史大都祖述此说,啧啧称赞。当然,否定的意见也是有的,五十年代张毕来同志著文斥《老残游记》“揭清官之恶”是“彻头彻尾的反动”,招致许多驳难,后来就不见有人坚持了。但类似的评论仍时或出现,例如1981年著名文学史家任访秋先生著文说:“刘鹗对清官  相似文献   

10.
“立宪运动”是晚清兴起的社会改革运动,吴趼人的多部小说对其有充分描写。研读这些小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立宪运动的质疑、否定和超越,体悟到晚清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的思索与选择。无论从特定视角描绘晚清社会思潮的变化与社会变革的画面,还是完整描述立宪运动带给国人的复杂感受、勾勒知识分子感悟立宪的心路历程等方面,吴趼人的小说创作均具有独特价值。  相似文献   

11.
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讲述了随船医生格列佛的游历故事。作者神奇的想象 ,夸张的手法 ,寓言的笔法 ,特别是杰出的讽喻方式使作品享誉世界文坛 ;老舍的《猫城记》讲述“我”和好友乘飞机去火星旅行 ,后朋友身亡 ,“我”只身一人游历猫城的故事。两相对比 ,我们会发现 ,虽一为十八世纪西方小说 ,一为二十世纪中国小说 ,二者在很多方面却有着惊人的相似。  相似文献   

12.
《老残游记》以其清丽的文风和挚诚的忧国忧民之思,描摹了清末政权风雨飘摇、人民流离失所的惨状。其对"清官误国"出神入化的描写,更被认为是小说中之第一家。研究者亦据此及罗振玉等人追溯,认为刘鹗本人痛恨仕途因而弃儒就贾,在晚清行事极不流俗。笔者通过重新考察刘鹗早年参加科举的经历,并重新梳理《老残游记》中对于所谓"清官"的看法,最终将刘鹗放在清末儒家思想转变的时代背景中加以深入思考与定位。  相似文献   

13.
丁耀亢化名紫阳道人所写的《续金瓶梅》,是一部别具一格的长篇小说。《续金瓶梅》的最大特点是重议论,它一反传统小说的常规,竟想以议论为纲,“每回起首先将感应篇铺叙评论,方入本传,客多主少,别是一格”。尽管它也有故事情节,也塑造了典型形象,但作者的意图十分明确,他是想用情节和形象来作《太上感应篇》的注脚,即以议论带动情节。从这一点上看,《续金瓶梅》可以说是一部哲理小说,也是一部政治小说。它是借小说来阐  相似文献   

14.
清代道光以后,小说评点逐步进入尾声。这百来年的小说评点呈这样一番景象: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小说评点余波不绝,尤其是清中叶以来的《聊斋志异》《红楼梦》和《儒林外史》吸引着大量的文人评点家,小说评点尤其是文人评点仍颇为兴旺;另一方面,大约在19世纪末,随着中西方思想文化的交汇,一些思想激进的小说家和小说理论家也大量采用评点这一旧的形式来表现他们的政治理想和现实感慨,这种“旧瓶装新酒”的现象在晚清着实热闹了一番,并随着新兴的报刊杂志在社会上流播广远;同时,人们对小说评点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反思。小说评点正是在这种热闹但又不伦不类的境况中结束了它的历史使命。  相似文献   

15.
《萤窗异草》是晚清印行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摹仿《聊斋》笔法,凡分三编十二卷,共收录独立成篇的小说笔记一百三十七篇。由于文学史家素来对这部书评价不高,因此罕见有人对它进行专题研究。近读薛洪同志所撰《萤窗异草》一文,多获教益,惟文中视该书为乾隆年间作品,则似宜斟酌。谨略陈管见如后.乾隆成书说的主要依据,是关于本书作者的认定,所以当先从作者谈起。关于《萤窗异草》的作者,现行文学史著述一般都称为浩歌子。这应当说是对的,因为该书每一编卷首,均标明“长白浩歌子著”。编者作这样的署名,意在说明作者是个满人。至于浩歌子的真名,本书《初编序言》云:“未悉为何时人,或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现代旅游故事型讽刺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故事型讽刺小说在中国并不发达。在现代文学中,这类小说只有四部:沈从文的《阿丽丝中国游记》、张天翼的《鬼土日记》、老舍的《猫城记》,张恨水的《八十一梦》。这四部小说,除《猫城记》之外,都没有出现冒险情节。从总体结构上说,它们颇似我国古代讽刺小说《西游补》、《镜花缘》及近代的《老残游记》、《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尤其与后二者相似。其结构图式,大致可简化为:A(游历者)到 B 地(另一世界或环境)亲见亲历反常事件。这里  相似文献   

17.
《为清官昭雪》一文,刊《社会科学战线》一九七八年第三期,作者潘仁山同志。此文作者断言:“中国历史上,第一个骂清官的是晚清的刘鹗”刘鹗骂清官之言,见《老残游记》第十六回,文云:“赃官可恨,人人知之;清官尤可恨,人多不知。盖赃官自知有病,不敢公然为非;清官则自以为不要钱,无所不可,刚愎自用,小则杀人,大则误国。吾人亲自所见,不知凡几矣。”  相似文献   

18.
《西游记》与《心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认为 ,《西游记》作者对佛学典籍并不熟悉 ,唯独对佛教的《心经》特别关注。《西游记》作者不但将《心经》的内容融入小说情节 ,而且还将自己对《心经》的理解贯穿作品的构思 ,以致于《西游记》成为一部“修心”的寓言  相似文献   

19.
碧荷馆主人的《黄金世界》,是晚清反映我国华工血泪生活史的作品,上下二卷,共二十回。小说从华工被骗上船当猪仔写起,描写了华工种种受虐的景况,以及最后团结起来反抗。但是,关于《黄金世界》发表记载,出入很大。阿英《晚清小说史》第五章记:《黄金世界》“碧荷馆主人著,丁未(1907年)《小说林》刊”。应国靖《我国最初反映工人生活的小说》(载《小说界》1982年第3期)  相似文献   

20.
描写和揭露封建官场政治的黑暗与腐败,是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传统主题之一。在《金瓶梅》和《红楼梦》两部明清世情小说名著中,对封建官场权钱交易、卖官鬻爵、贪赃枉法、欲清不能等黑暗腐败的政治现实,进行了比其他古代小说作品更加全面深刻和细腻具体的描写与批判。尤其是《红楼梦》这部伟大作品,把对封建官场政治黑暗腐败的描写与揭批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层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