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认知风格管理决策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研究通过实验室实验,探索了企业管理者的认知风格对决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认知风格的不同会导致企业管理者决策方案选择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认知风格是认知语言学中的重要论题之一,是个体认知活动中偏爱的信息加工处理方式。而场独立/依存认知风格则是认知风格的核心,它构成了认知风格的理论框架,是教学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且场独立性认知风格与学生的英语学习成绩呈有意义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3.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作为学习者个体差异的重要分支,一直以来得到广大研究者的关注,但是研究却陷入困境。本研究从认知风格相关概念的理解、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测量工具的信效度、以及学习任务性质的分析等三个方面对目前国内的相关研究进行了反思,以期对今后的研究起到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4.
英语学习者的场独立与场依存的认知方式与英语学习的关系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镶嵌图形测试的成绩与被试者的英语成绩呈正相关性;场综合型的学生在英语水平测试中得分最高,场依存型的学生得分最低。其对外语教学的主要启示是教师应区别对待不同认知风格学生,为每个学生提供自主选择和发展的机会;鼓励学生在完善自己首选认知方式的同时,整合和发展另一种认知方式,实现英语学习最优化。  相似文献   

5.
场独立、场依存认知风格与英语教学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也是近年来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问题。目前,还没有研究可以证明某种认知风格更有利于英语的学习,但可以利用不同认知风格的特点因材施教.让学生在利用自己认知风格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另一种认知方式,从而达到提高学习成绩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认知风格是普通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领域,是个体差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一个人的学习活动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大学外语学习者在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这一认知风格维度上存在一定的倾向性,并且场独立与场依存型学习者在学习方式方面表现出一些明显差异。在外语教学中应充分考虑学习者的认知风格特点和差异,并把这一因素纳入到教学策略的选择和教学模式、教学活动的设计之中。  相似文献   

7.
采用《镶嵌图形测验》和陆钦斯的量水问题对中学生的认知风格和思维定势作了调查,并探究了认知风格和思维定势的关系。研究表明:中学女生的场独立性显著高于男生,认知风格的年级差异不显著;定势现象也存在性别差异,且有随年级增加的趋势;初中生定势效应的认知风格差异性不显著,高中生场依存性者定势现象显著多于场独立性者。  相似文献   

8.
认知风格的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存在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女性比男性更依存于场。本文将针对女子的“场依存”和“场独立”的不同认知风格来探讨如何营造二语习得环境,设计多样性的言语活动。让具有场依存型的人和场独立型的人互相渗透,并达到性格优势互补,从而更有效地促进二语习得。  相似文献   

9.
用元分析考查认知风格对理科学业成就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认知风格是个体所偏好的信息加工的方式,无好坏之分,但它会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学习成绩。用元分析的方法探讨不同的认知风格对学生理科学习成绩的影响,发现66.64%场独立组学生的理科成绩明显高于场依存组学生的成绩,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认知方式的差异做出不同的学科选择辅导,并为场独立组和场依存组同学设计不同的教学模式,让学生能够发挥最大的学习潜能。  相似文献   

10.
认知风格与外语学习者之间的关系已成为国内外学者关注焦点。研究选取52名英/法语学习者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认知风格(场独立/依存/混合型)测试,采用定量计算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别分析场独立/依存/混合型学习者与英/法语成绩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认知风格与外语成绩有一定的相关性,且与场依存型学习者相比,场独立/混合型学习者与英、法成绩的相关性更加显著。因此,外语教学中可根据不同类型学习者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方案。  相似文献   

11.
具身认知因过于强调认知对身体的物理属性、身体经验以及身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依赖,致使其饱受质疑且发展受阻。具身认知的发展关键在于在认知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的明确以及认知范围的界定。为此,本文从复杂性理论角度指出具身认知观点存在的机械还原论倾向,并依据耗散结构论、协同论、突变论分析具身认知和离身认知在具有自组织性的认知系统中所占的地位,还进一步地从哲学角度辨析了二者的不可分关系。本文主张具身认知的发展应着眼于其认知内容、范围的具体化、明确化,并且关注具身认知与非具身性认知的联合关系;在认知任务实验中应区分具身认知和非具身认知的异同。  相似文献   

12.
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认知心理学的角度对风险决策进行了较为深入地分析与研究,作者综合了国内外有关风险决策的认知心理学、行为经济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以及作者本人的实证研究结果,着重对风险决策中决策者的认知模型、认知要素、认知策略以及认知差异进行了分析。决策者了解风险决策中的认知心理因素,有利于提高风险决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3.
采用"镶嵌图形测试"和"空间想象力测验"对某师范大学新生进行测试,可探讨大学新生认知风格的类型和空间想象力,探索认知风格与空间想象力之间的关系,以及不同性别学生在这两方面存在的差异。结果表明:大学新生整体倾向于场依存性认知风格,空间想象力欠缺;认知风格在性别上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更倾向于场独立性,女生更倾向于场依存性;不同认知风格大学新生的空间想象力存在显著差异,场独立性者空间想象力更好。  相似文献   

14.
关于法律本质的认识论探讨(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长久以来 ,关于“法律本质是什么”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虽然近 2 0年来 ,有一、两种本质理论一直占据着法学界的“统治”地位 ,但这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原因所造成的 ,而并非有学理上的充足依据。本论文对几种重要的法律本质观进行了介绍、梳理和评论 ,作者并站在一个与先前考察这一问题的人们不同的立场上 ,追溯了西方哲学上人们对“本质”的探究历史 ,阐明了法律本质应有的内涵。作者又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历史作了反向的考察 ,进而站在“法律本质”外部的立场上 ,得出结论 ;法律的本质由于人们认识的时代性和人类认识的无限性 ,因而是不能穷尽的。作者最后阐明 ,法律本质之有无以及若有则应是什么的问题不在“纯粹理性”的界限以内 ,而应归入于信仰的场域。  相似文献   

15.
长久以来,关于“法律本质是什么”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息。虽然近20年来,有一、两种本质理论一直占据着法学界的“统治”地位,但这主要是由于意识形态和思维方式的原因所造成的,而并非有学理上的充足依据。本论文对几种重要的法律本质现进行了介绍、梳理和评论,作者并站在一个与先前考察这一问题的人们不同的立场上,追溯了西方哲学上人们对“本质”的探究历史,阐明了法律本质应有的内涵。作者又对法律本质的认识历史作了反向的考察,进而站在“法律本质”外部的立场上,得出结论;法律的本质由于人们认识的时代性和人类认识的无限性,因而是不能穷尽的。作者最后阐明,法律本质之有无以及若有则应是什么的问题不在“纯粹理性”的界限以内,而应归入于信仰的场域。  相似文献   

16.
中国古典文学的尊体与破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文学的文体大体上可以分为文学性的、非文学性的和两可性的三大类。文学类指诗歌、小说、戏剧以及辞赋、赠序、杂记、哀祭、楹联等非文学类文体包括诏令、奏议、公牍、祈祷等应用文体,两可性文体指书启、序跋、论说、箴铭、颂赞、传状、碑志等类。从文学、非文学角度划分文体类别是可能的,但不是绝对的。任何非文学文体都含有不少文学名篇,任何文学类文体也非篇篇都是文学作品。实际上任何文体都是两可的,都可能有文学作品和非文学作品。决定其是否属于文学,是作品本身,而不是文体。正体与变体是在文学发展过程中自然而然出现的,而破体则是为求变求新而有意为之。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应从中国古典文学的客观实际出发,不能照搬西方文学和现当代文学的定义。如果只有诗歌、戏剧、小说和散文才算文学,恐怕会得出中国古代无文学,有也少得可怜的结论。  相似文献   

17.
以口语和书面语为基础,对语料进行细分类,通过考察汉语动词直接做句子的主语宾语的功能表现,发现主观性是主要句法动因。表现在:(1)在各个语体小类中做主宾语的动词所在句式、自身形式上存在差异,其频率高低跟语篇主观性的高低有关;(2)做主宾语动词有与表主观视角、情感、认识的词共现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中美关系决定着21世纪国际政治走向和全球体系的和平与稳定,妥善处置中美关系对中美两国乃至世界而言均有重要意义。以2017—2018年中美两国民众世界观调查为主要依据,详细分析中美两国民众心目中的两国国家形象以及对彼此国家的认知状况,发现两国民众在对彼此国家的关注和了解程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在对彼此国家的认知途径与报道满意度方面趋同。此外,在认同彼此国家大国形象的基础上在国家好感度、国家领导人好感度以及两国政治与公共外交形象等细分领域也存在明显分歧。而民众对一国是否感兴趣、是否了解以及民众受教育程度、收入水平和国际新闻接触率是影响民众国家形象认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中国韵文文体演变中新旧诸体的相济共存乃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文学现象。人类自然而本能地接受文化遗产的一般原因,汉民族尊古崇圣的文化心理结构之特殊原因,矛盾同一性所构成的哲学原因,是诸体相济共存因素存在的主要原因。诸体的相济共存对韵文新文体的形成与完善,旧文体的重构与复兴,乃至韵文艺术的长期积淀与提升,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促进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